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如何生存?

2020-12-11 南煙影視坊

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我是親眼目睹,早有耳聞,現在的新時代農民對種地理解有著自己不同看法,對種地沒有興趣,對莊稼地的事置若罔聞,從不過問,好像與自己毫無任何瓜葛。目前的農民不種地但有父輩們作靠山,不愁吃穿,生活沒有緊迫感,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在度日,可在不久的將來父輩們都老了,都漸漸離開了可就沒有大樹可乘涼,終究還需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現在趁著身強力壯,早點學點基本的勞動技能,有個一技之長,這樣等到需用的時候不至於手忙腳亂。新時代農民不願意種地的原因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歸根結底是思想在認識出了偏差,他們對種地心存牴觸情緒,他們認為種地效益差,辛苦忙碌一年經過計算什麼也沒有得到,有時候還要虧損,感覺種地無利可圖,因此對種地提不起興趣,他們更樂意選擇外出務工,打工一年的收入是種地的幾倍,而家裡的土地都是由父輩們在管理,他們幾乎不參與勞動,因此現在的農民有好多不會種地。

這種現象在農村出現已有些時日,大家都是抱著同樣的心態,都是同一種做法,不過這是生活所逼造成的,誰也不願意走這條道路,一家老小需要吃飯,只能放棄種地,選擇打工。還出現一種現象就是新一代的農民從小在蜜罐中成長,沒有接受勞動鍛鍊,種地對於他們來說有點遙遠,父母教導孩子時,總會提及不努力學習將來就去種地這種教育方式,孩子從小耳渲目染對種地這種職業充滿恐懼,心裡早已埋下了種子,其次作為父母而言,是不樂意讓孩子參與重體力勞動,擔心孩子累著,他們更注重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跳出農門,找尋自己的藍天,別步自己的後塵,一輩子拴在土地上,辛苦勞作。

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靠什麼生存這個問題我感覺還是有點棘手,雖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是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定會出現焦慮情緒,擔驚受怕,拿什麼生存就是擺在眼前最大問題,種地不懂技巧,打工缺少技能,生活很難過下去。我認為打工還需繼續,畢竟打工工資高,這是目前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種地這項技能必須掌握,作為一個農民不會種地也說不過去,如果農民都選擇遠離土地,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怎麼解決,應該在打工的同時,家裡的土地也別荒蕪。現在的農村也正在加速向前發展,相信農村在過未來幾年會有質的提升,高速發展可能早日迎來全面機械現代化,種地也不再那麼辛勞,大部分體力活都會讓機械化所替代,而農民需要做的是學習操作機械,不過這個階段需要等多久,誰也看不清,在目前還是要將土地打理好。

當然如果真的感覺自己一輩子不想與農業打交道,那就另闢蹊徑,給自己定個目標,向著目標努力,苦練內功,尋求突破,可以自己創業或者學習一門技術,將業務技術鑽研精鑽研透,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贏取自己想要的生活。總結總之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該如何生存,是放棄種地還是打工種地二者兼顧,誰也說不清楚,看不明白,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看待問題角度不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也是未知數,反正我自認為一個農民如果不會種地這不是好現象,要有危機意識,在做好打工的同時,家裡的土地還是要繼續耕耘,同時業要學會種植技巧,兩不耽誤。

相關焦點

  • 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農民不種地,靠什麼維持生計,老農說出實情
    農民象徵之是一種踏實本分,自古以來,農民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通過種地來維持生計。通過付出辛勞汗水收穫糧食來填飽肚子,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村裡到處出現了隔荒的現象,真令人很不理解,感覺很奇怪,農民不種地依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戰國時期農民不種地卻能發財?其實能看懂時代的人都能富貴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人都認可的真理是「從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和「耕田之利十倍,經商之利百倍」,總之那個時代的人確實是很瘋狂的愛上了經商做買賣的,有的大富豪甚至是因為做生意做成了大權在握,比如著名的大商人呂不韋!
  • 2021年農村土改,沒地的農民朋友還能種地嗎?農民朋友怎麼看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情,我是【農村小小薇】,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事件我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土地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土地關係到9億農民的生存和溫飽。目前已向2億農民確認15億畝承包土地,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土地確認認證率達到96%。2021年農村土地政策有哪些新規定?第一,完善土地徵收制度。完善土地徵收制度,縮小土地徵收範圍,探索建立徵收目錄,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範圍,完善合理、規範、多元的被徵地農民保障機制。
  • 真實中國農村:「80後」不會種地 「90後」不提種地
    2/3仍是分散經營,留守老人和家庭婦女是主力,「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  天天看這樣的報導:種糧大戶開著先進大機械種地,現實究竟如何?  河南延津,優質小麥聞名全國,這裡的優質麥種子輻射大半個中國。
  • 職業農民將代表河南回答怎樣種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麗文圖    鄉村要振興,離不開農業農村人才振興;農業農村要現代化,離不開農民職業化。近日,河南省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啟動儀式暨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複賽在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高新科技園成功舉行。新型職業農民將代表農業大省河南回答未來「怎樣種地」的深層次問題。
  • 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民——壽光市「校園+田園」模式培養新型職業...
    近年來,壽光市立足創新提升「壽光模式」,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和蔬菜產業優勢,通過「校園」把涉農專業學生培育成「準新型職業農民」,通過「田園」把社會農民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2013年以來,累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860人,推廣農業專利新技術56項,成果輸出到全國26個省,20多萬農戶受益,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綠領」農民。
  • 農村田地出現荒廢,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農村出現田地荒廢的現象,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少人為這樣的狀況擔憂:民以食為天,如今很多農民無心種地,會不會發生糧食危機?但我做為一個種地農民,看到農民逐漸放棄自己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感覺那是非常可怕現象。糧食做為國家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怎麼能讓糧食而去擔憂國家的安全呢?更何況,我們是世界農業大國,保障糧食供給線才是一個國家最實在的安全啊! 而糧食源于田地,地都荒了,糧從何來?靠房地產嗎?靠工業製造嗎?還是靠專家的豐收論呢?
  • 農民打工比種地掙得多都栽樹出去打工,你怎麼看?
    就目前市場的糧食價格,和種田人工成本的增加,生產資料化肥、種子,農藥、除草劑的漲價,及耕田、收割農機工時價格的漲幅,從大批外出務工農民的勢頭來看,答案是肯定的,打工強於種田,這也是農民在情非得已的情況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去流,為了生存養家餬口的必經之路。
  • 棄田打工,是為了生存;棄工務農,農民如何過好?
    年輕人不願意務農,也不會農事操作,把孩子留給老人,兩口子外出務工。而老人,大部分精力和時間用來照顧孩子,就算是想種地,體力上也跟不上。於是乎!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置,任憑長滿野草,也無人過問。國家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 農民在家務農,種地的收入能夠在城裡買套房嗎?
    農民在家種糧,種多長時間可在城裡買套房?這個問題其實挺可笑的,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我可以好好給你聊聊這個事情,就按照農村大多數的四口之家來說吧,因為現在土地政策都是30年不動,所以就導致了農村一個很特殊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的人家四口人,但是卻有十多畝地,而有的人家裡四口人,卻只有一口人的地,很多個新婚家庭,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可是媳婦和孩子還都沒有地種,村裡沒有機動地了,你跟誰要地去?
  • 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但是在這些撂荒土地的背後,農民們說不出他們有多麼無助。他們不是靠種田掙錢,或者他們掙的錢不能滿足現在的生活需要。該怎麼辦?能怎麼做呢?我們不能讓全家人守著幾畝地,讓他們難以生存,所以年輕人走出了村子,然後年輕人告訴中年人他們可以在外面賺更多的錢,中年人和他們一起走出了村子。然後大家形成了共識,打工不需要承擔種地的各種風險,賺的錢比種田還多。
  • 農民都回農村種地,能推動社會發展嗎?
    從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們可以洞察到,每一個朝代的更替,好象都是由農民發起的,這很讓人誤會,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改變,朝代的更替,似乎都離不開農民這個角色,為什麼在過去,有從商的商人,也有從事手工製作的手工業者,他們為什麼不起來造反呢?
  • 家門口就是地,俄羅斯農民種地就是方便!地廣人稀,隨便種
    天暖花開後,俄羅斯農民也開始春耕了,這是一組俄羅斯農民種地的實拍。圖為日前,俄羅斯Gorki村的農民正在田間忙碌。據悉,俄羅斯70%的人口都在城裡,而農村只有30%,這種情況正好與我們相反。幾年前,俄羅斯政府許諾只要移民到遠東地區,每個人都可以得到1公頃即45畝的土地,但幾乎沒有人積極響應,一來是因為農民本來就少,二來是遠東太冷太偏,況且農民手中有的是土地,根本不稀罕。圖為正在種地的俄羅斯農民。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農民種地是不用化肥的,因為他們採取的是「輪耕」的方式,今年種的是這片土地,明年就讓它休息,然後在另外一塊土地上耕種。
  • 孔子會不會種地?
    我們只看孔子對種地的態度。荷蓧丈人對孔子頗不以為然,他對子路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當子路向孔子轉告後,孔子沒有反駁,而是評價:「隱者也。」還要子路再次去拜望他。孔子真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懂種地嗎?
  • 以前農民種地使用的工具,在農村都漸漸消失了!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機械化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就比如種地以前都是自己播種,自己撒化肥,自己收穫等,現在全都可以靠農機工作,這也讓很多人認為種地不掙錢,都去打工。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被農機代替的工具,不知道你還認識不!
  • 2019年農民咋種地
    黑龍江在人們的心中一直認為冬天會大雪紛飛,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但是2018年整個冬天黑龍江的南部地區一年只下了一場大雪,由於冬天沒有雪,很多農民開始擔心起來,畢竟東北去年四五月份玉米種植階段的大旱情給農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很多農民都怕19年再遇到這種大旱情,所以對未來的種植都比較擔心
  • 農民真給力!1.3萬億斤糧食解決吃飯問題,誰還敢說農民不種地?
    導讀:農民真給力!1.3萬億斤糧食解決吃飯問題,誰還敢說農民不種地?最近啊,我們似乎也遇到難題了,啥難題呢?網友說糧食問題,其實我們的糧食是沒有大問題的,但大豆問題確實也存在,進口的數量高達幾千萬億噸。
  • 農民為何寧願死守城市寄居籬下,都不願回農村耕田種地?
    現在各地農村都在大力加快推進鄉村城鎮化發展進程,把原來分散居住的農民戶慢慢地往一個村莊集中居住,加快農民生產生活各方面的配套設施建設,通過這樣的方式建設美好新農村,從而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那麼,農村不斷加快城鎮化建設,農村剩餘勞動力怎麼辦呢?其實,在當下的農村,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 中國農民生存現狀:農業在發展,農民卻哭了
    從上到下都認為是塊肥肉,國家抓農業訂文件,中層開會研究來執行,下遊鄉鎮村幹部來圈地,農民除了節儉別無辦法,只因為沒有一點掌控和發言。環保風暴來了,養殖區規劃了,肉價高了。水泥、磚廠、沙石停了,農民建房成本高了。大大小小化肥廠關閉了,經銷商喊著漲價了,農民種地利潤又薄了。天藍了、水清了、空氣新鮮了,農民該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