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想去城裡,其實這不用大驚小怪。就好比城裡人不想到鄉下去去一樣,哪怕就住上一天,心裡都不舒服!這可不是我說的,是我當年住在南京,那個小區樓房對門的老太太這樣說的。這不要責怪他們,他們這些人從小到大,都是在城裡生活的。
人們都會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話一點都沒錯。還是有一句話,樹高百丈,落葉歸根,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咱就講講自家的事,這是近60年前的事情。60年代初,我的奶奶在山東煙臺農村老家,60歲的人了,父親很不放心。就把她老人家和我的小姑姑,從山東煙臺農村,接到了江蘇的淮陰地區,現在我住的這個縣城。
我們看到奶奶來了,心裡很高興,雖然年紀小,總有一些家庭團圓的味道,心裡想這不是好事嗎,戶口也遷到城裡來了,生活總之是比農村也好一些吧。
每天也沒有什麼是,住在機關大院,奶奶和本地的老太太們聊天講話,如果自己想走出去,也可以到街上看一看,這不是挺好的嗎?
就是這樣的生活,過了不到兩年,奶奶就是想回家,晚上睡不著,想的都是老家村裡的人。語言通,吃飯香,打出來的井水都是甜的。不像到了江蘇,吃的是米飯,水還有點鹹味,講話也不是那麼好理解,人家都喊她"侉奶奶"!
話也少了,吃飯也少了,人也瘦了,父親實在沒有辦法,勸了老人家幾回,老人家就是一句話,我想回山東老家!
忘不了啊,村旁小山,山下邊有自家栽的果樹,那個蘋果和梨好吃啊。還有那些叔叔嬸嬸們,他們做的那個面魚,還有那個炸醬麵,夢裡都想著吃啊!
孩子,知道你和媳婦對我好,可是再好,我想回家。山上你爹的墳墓,在家的時候,只要有空我都會去看看的。你看看,來了這麼長時間,他現在是誰來關心他呢?
說著說著,奶奶的眼淚流下來,把面前的衣裳都滴溼了。正好我們放學回來,奶奶您怎麼哭啊?我哭了嗎?我是和你爸爸講話激動的啊!
時間又過了幾十年,現在我住的小區,是個學區房,大部分買房的,都是為了自家的孩子。那些住房的人,多數都是農村上來的農民朋友。
在這裡買房的人,很多人在外邊打工,把孩子交給家裡的爺爺奶奶,讓老人家陪同孩子學習。事實就是這樣,在城裡讀書長大的孩子,將來大多數不準備回農村去,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農村畢竟比城市差得多。讀書為了幹什麼,就是為了將來有好的工作,農村裡有這麼多工作機會嗎?
但是,他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儘管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就不是孩子這樣的想法了。爺爺奶奶一輩兒,都是在農村裡生活勞動的。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經濟收入,讓他們在城裡住,畢竟有些格格不入。還是農村好啊,不像在城裡,一棵菜、一根蔥,都要自己花錢買,不像在村子裡,房子旁邊菜園裡,哪樣都有,不要花什麼錢的。
在外打工的中青年們,儘管一部分在外邊,有了穩定的工作,企業也交了養老金,他們從理論上講,可以在城裡住下來。但是現在的房價,尤其是大城市的房價,那簡直就是天價,在現實面前,他們顯得多麼蒼白無力!
幾十年來,土地承包以後,很多農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在一二十年前,很多家庭就把自家的房子,極大地改善了,很多人家都蓋上了小洋樓。
水電通到家裡,網際網路、電視和家用電器,基本上都普及了,基本有條件的人家,都買上了一輛私家車。在他們看來,與其買天價城市的商品房,還不如攢點錢,回到自己的家鄉住。家鄉的人熟透了,滿滿的鄉音鄉情,響徹在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