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7月23日 22:04:01 中財網 |
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收購股權涉及的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項目 資產評估說明 京亞評報字[2015]第054號 亞洲(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目 錄 關於評估說明使用範圍的聲明 ..................................................................................... 1 企業關於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 .................................................................... 2 一、委託方與被評估單位概況.................................................................. 2 二、關於經濟行為的說明 ....................................................................... 36 三、關於評估對象與評估範圍的說明 .................................................... 36 四、關於評估基準日的說明 ................................................................... 38 五、 可能影響評估工作的重大事項說明 ............................................. 38 六、資產及負債清查情況、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的預測說明 ............... 39 七、資料清單 .......................................................................................... 80 資產評估說明 ................................................................................................................. 83 一、 評估對象與評估範圍說明 .............................................................. 83 二、 資產核實情況總體說明 .................................................................. 84 三、 評估方法的選擇 ............................................................................. 88 四、 收益法評估技術說明 .................................................................... 105 五、 評估結論及分析 ............................................................................ 152 關於評估說明使用範圍的 聲 明 本專用說明材料僅供企業、相關監管機構和部門、評估業務監管機關檢查評估機構工作使用。除法律法規規定外,材料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不得提供給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見諸公開媒體。 企業關於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 一、委託方與被評估單位概況 (一)委託方概況 名 稱: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住 所:深圳市華僑城東部工業區 法定代表人:許亞楠 成立日期: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經營範圍:房地產開發,經營;國內貿易(不含專營、專控、專賣商品);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計算機軟硬體開發及銷售,經營進出口業務(具體按照深貿管準證字第2003-3670號資格證書辦理)。 歷史沿革及發展現狀:公司前身大通實業(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6月,1990年9月實行內部股份制改組,並更名為「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始進行規範化股份化改組,93年12月至12月30日,發行公眾股1000萬股。1994年8月8日,「
深大通A」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 000038 。 (二)被評估單位概況 1.基本情況 名 稱: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視科傳媒) 類 型:有限責任公司 住 所: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古翠路8號1棟316室 法定代表人:夏東明 註冊資本:8888.89萬元 成立日期:2008年4月25日 營業期限:2008年4月25日至長期 註冊號:330621000037588 經營範圍:服務:文化藝術活動策劃,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廣告(除網絡廣告發布),企業形象設計,市場營銷策劃,承辦會展,展覽展示服務,禮儀服務,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2.歷史沿革 (1)公司出資及股權變更情況 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系經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由杭州明澤廣告有限公司、遠見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朱慧霞共同出資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於2008年4月25日取得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核發的註冊號為330621000037588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資本為500萬元。 首期出資各股東出資額及出資比例如下: 出資者名稱 出資金額 出資比例(%) 杭州明澤廣告有限公司 2,450,000.00 49.00 遠見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2,300,000.00 46.00 朱慧霞 250,000.00 5.00 合計 5,000,000.00 100.00 上述出資業經杭州英泰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審驗,並出具杭英驗字[2008]第214號《驗資報告》。 經公司2011年1月1日的股東會決議,公司股東遠見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持有公司46.00%的股權轉讓給新股東夏東明,公司股東朱慧霞將其持有公司5.00%的股權轉讓給新股東夏東明,據此公司於2011年1月11日向工商管理局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後法定代表人夏東明,各股東出資額及出資比例如下: 出資者名稱 出資金額 出資比例(%) 杭州明澤廣告有限公司 2,450,000.00 49.00 夏東明 2,550,000.00 51.00 合計 5,000,000.00 100.00 經公司2012年11月12日的股東會決議,公司股東杭州明澤廣告有限公司將其持有公司39.00%的股權轉讓給股東夏東明,公司股東杭州明澤廣告有限公司將其持有公司10.00%的股權轉讓給股東黃豔紅,據此公司於2012年11月12日向工商管理局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後各股東出資額及出資比例如下: 出資者名稱 出資金額 出資比例(%) 黃豔紅 500,000.00 10.00 夏東明 4,500,000.00 90.00 合計 5,000,000.00 100.00 經公司2014年7月23日的股東會決議及修改後公司章程規定,公司增加註冊資本4500萬元,據此公司於2014年7月23日向工商管理局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後公司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 經公司2014年9月11日的股東會決議及修改後公司章程規定,公司增加註冊資本3000萬元,據此公司同日向工商管理局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後公司註冊資本為8000萬元,各股東出資額及出資比例如下: 出資者名稱 出資金額 出資比例(%) 夏東明 45,400,000.00 56.75 羅承 9,600,000.00 12.00 蔣紀平 8,000,000.00 10.00 寧波華夏嘉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8,000,000.00 10.00 黃豔紅 5,000,000.00 6.25 龔莉蓉 4,000,000.00 5.00 合 計 80,000,000.00 100.00 經公司2015年4月15日股東會決議及修改後公司章程規定,公司增加註冊資本888.8889萬元,據此公司同日向工商管理局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後公司註冊資本為8888.8889萬元,各股東出資額及出資比例如下: 出資者 應繳出資額 應繳出資比例 夏東明 45,400,000.00 51.07 羅承 9,600,000.00 10.80 修淶貴 8,888,889.00 10.00 寧波華夏嘉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8,000,000.00 9.00 蔣紀平 8,000,000.00 9.00 黃豔紅 5,000,000.00 5.63 龔莉蓉 4,000,000.00 4.50 合 計 88,888,889.00 100.00 歷史沿革 2008年4月 2011年1月 2012年11月 2014年7月 2014年9月 2015年4月 註冊資本(萬元) 500 500 500 5000 8000 8888.8889 遠見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46.00% - - - - 杭州明澤廣告有限公司 49.00% 49.00% - - - - 朱慧霞 5.00% 夏東明 - 51.00% 90.00% 90.00% 56.75% 51.07% 羅承 - - - 12.00% 10.80% 修淶貴 - - - 10.00% 蔣紀平 - - - 10.00% 9.00% 寧波華夏嘉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 - - 10.00% 9.00% 黃豔紅 - 10.00% 10.00% 6.25% 5.63% 龔莉蓉 - - - 5.00% 4.5% 合計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股權結構演變圖 (2)法人變更情況 2011年1月11日法人由朱慧霞變更為夏東明。 (3)住所變更情況 2011年1月11日住所由紹興縣柯東工業園區耶溪路旁一樓102室變更至西湖區古翠路8號1幢316室。2014年7月24日又變更至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古翠路8號1幢316室。 (4)一般經營項目變更情況 2011年1月11日一般經營項目由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企業形象設計變更為服務:設計、製作、代理國內廣告,企業形象設計,音響、燈光、LED產品的設計、安裝;批發、零售:音響,燈光器材,LED屏幕;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2013年8月14日又變更為服務:文化藝術活動策劃,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廣告(除網絡廣告發布),企業形象設計,市場營銷策劃,承辦會展,展覽展示服務,禮儀服務;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 截至到2015年4月30日,各股東的投資金額和出資比例如下: 金額單位:人民幣元 出資者 應繳出資額 應繳出資比例 夏東明 45,400,000.00 51.07 羅承 9,600,000.00 10.80 修淶貴 8,888,889.00 10.00 寧波華夏嘉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8,000,000.00 9.00 蔣紀平 8,000,000.00 9.00 黃豔紅 5,000,000.00 5.63 龔莉蓉 4,000,000.00 4.50 合 計 88,888,889.00 100.00 3.公司近三年及評估基準日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 單位:萬元 項目 2012年12月31日 2013年12月31日 2014年12月31日 2015年4月30日 資產總額 1,481.15 2,674.32 14,581.38 28,206.38 負債總額 965.56 1,415.39 3,773.59 5,786.21 所有者權益 515.60 1,258.93 10,807.79 22,420.16 項 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1-4月 主營業務收入 395.83 2,441.91 8,185.77 4,798.49 淨利潤 7.49 718.05 3,018.86 2,372.38 上述2012年數據未經審計;2013年、2014年和評估基準日數據摘自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瑞華審字【2015】第48030154號專項審計報告。 4.企業近年生產經營情況 自2008年成立以來,視科傳媒一直致力於LED電子屏商務活動業務的開拓;2012年,視科傳媒確立了從商務活動LED電子屏運營商向商務活動LED電子屏運營商+戶外媒體運營商雙主業轉變的重大戰略,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積極布局戶外LED電子屏、LCD數字屏及公交自行車亭燈箱。目前,視科傳媒擁有的廣告媒體資源覆蓋了杭州市主流辦公、生活、消費場所,戶外廣告發布量逐年上升,視科傳媒成為杭州地區主要的戶外媒體運營商之一,在杭州地區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未來,視科傳媒致力於成為杭州乃至整個浙江地區領先的多屏互動媒體運營商。為進一步配合線下廣告營銷,搶佔線上廣告市場,通過自主研發與外部技術採購的形式,視科傳媒積極布局線上廣告投放平臺建設,擬用於線上廣告投放的APP平臺正在初步研發中。 5.執行的主要會計政策 (1)會計期間 本公司的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會計中期指短於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本公司會計年度採用公曆年度,即每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營業周期 正常營業周期是指本公司從購買用於加工的資產起至實現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期間。本公司以12個月作為一個營業周期,並以其作為資產和負債的流動性劃分標準。 (3)記帳本位幣 人民幣為本公司及境內子公司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中的貨幣,本公司及境內子公司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本公司編制本財務報表時所採用的貨幣為人民幣。 (4)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合併,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併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企業合併分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 參與合併的企業在合併前後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並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在合併日取得對其他參與合併企業控制權的一方為合併方,參與合併的其他企業為被合併方。合併日,是指合併方實際取得對被合併方控制權的日期。 合併方取得的資產和負債均按合併日在被合併方的帳面價值計量。合併方取得的淨資產帳面價值與支付的合併對價帳面價值(或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股本溢價)不足以衝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合併方為進行企業合併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 參與合併的企業在合併前後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在購買日取得對其他參與合併企業控制權的一方為購買方,參與合併的其他企業為被購買方。購買日,是指為購買方實際取得對被購買方控制權的日期。 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合併成本包含購買日購買方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為企業合併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諮詢等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管理費用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購買方作為合併對價發行的權益性證券或債務性證券的交易費用,計入權益性證券或債務性證券的初始確認金額。所涉及的或有對價按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入合併成本,購買日後12個月內出現對購買日已存在情況的新的或進一步證據而需要調整或有對價的,相應調整合併商譽。購買方發生的合併成本及在合併中取得的可辨認淨資產按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量。合併成本大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於購買日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合併成本小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首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併成本的計量進行覆核,覆核後合併成本仍小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購買方取得被購買方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購買日因不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條件而未予確認的,在購買日後12個月內,如取得新的或進一步的信息表明購買日的相關情況已經存在,預期被購買方在購買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帶來的經濟利益能夠實現的,則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減少商譽,商譽不足衝減的,差額部分確認為當期損益;除上述情況以外,確認與企業合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計入當期損益。 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的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根據《財政部關於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5號的通知》(財會〔2012〕19號)和《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第五十一條關於「一攬子交易」的判斷標準(參見本附註四、5(2)),判斷該多次交易是否屬於「一攬子交易」。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參考本部分前面各段描述及本附註四、13「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會計處理;不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區分個別財務報表和合併財務報表進行相關會計處理: 在個別財務報表中,以購買日之前所持被購買方的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與購買日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該項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其他綜合收益的,在處置該項投資時將與其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採用與被購買方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即,除了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在被購買方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淨負債或淨資產導致的變動中的相應份額以外,其餘轉入當期投資收益)。 在合併財務報表中,對於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按照該股權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公允價值與其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投資收益;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其他綜合收益的,與其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採用與被購買方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即,除了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在被購買方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淨負債或淨資產導致的變動中的相應份額以外,其餘轉為購買日所屬當期投資收益)。 (5)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 1)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確定原則 合併財務報表的合併範圍以控制為基礎予以確定。控制是指本公司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並且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影響該回報金額。合併範圍包括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子公司,是指被本公司控制的主體。 一旦相關事實和情況的變化導致上述控制定義涉及的相關要素發生了變化,本公司將進行重新評估。 2)合併財務報表編制的方法 從取得子公司的淨資產和生產經營決策的實際控制權之日起,本公司開始將其納入合併範圍;從喪失實際控制權之日起停止納入合併範圍。對於處置的子公司,處置日前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已經適當地包括在合併利潤表和合併現金流量表中;當期處置的子公司,不調整合併資產負債表的期初數。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增加的子公司,其購買日後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已經適當地包括在合併利潤表和合併現金流量表中,且不調整合併財務報表的期初數和對比數。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增加的子公司及吸收合併下的被合併方,其自合併當期期初至合併日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已經適當地包括在合併利潤表和合併現金流量表中,並且同時調整合併財務報表的對比數。 在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子公司與本公司採用的會計政策或會計期間不一致的,按照本公司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期間對子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必要的調整。對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取得的子公司,以購買日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對其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公司內所有重大往來餘額、交易及未實現利潤在合併財務報表編制時予以抵銷。 子公司的股東權益及當期淨損益中不屬於本公司所擁有的部分分別作為少數股東權益及少數股東損益在合併財務報表中股東權益及淨利潤項下單獨列示。子公司當期淨損益中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份額,在合併利潤表中淨利潤項目下以「少數股東損益」項目列示。少數股東分擔的子公司的虧損超過了少數股東在該子公司期初股東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仍衝減少數股東權益。 當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或其他原因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的控制權時,對於剩餘股權,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餘股權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淨資產的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與原有子公司股權投資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在喪失控制權時採用與被購買方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即,除了在該原有子公司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淨負債或淨資產導致的變動以外,其餘一併轉為當期投資收益)。其後,對該部分剩餘股權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或《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相關規定進行後續計量,詳見本附註四、13「長期股權投資」或本附註四、9「金融工具」。 本公司通過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的,需區分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的各項交易是否屬於一攬子交易。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各項交易的條款、條件以及經濟影響符合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通常表明應將多次交易事項作為一攬子交易進行會計處理:①這些交易是同時或者在考慮了彼此影響的情況下訂立的;②這些交易整體才能達成一項完整的商業結果;③一項交易的發生取決於其他至少一項交易的發生;④一項交易單獨看是不經濟的,但是和其他交易一併考慮時是經濟的。不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對其中的每一項交易視情況分別按照「不喪失控制權的情況下部分處置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詳見本附註四、13、(2)④)和「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或其他原因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的控制權」(詳見前段)適用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的各項交易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將各項交易作為一項處置子公司並喪失控制權的交易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在喪失控制權之前每一次處置價款與處置投資對應的享有該子公司淨資產份額的差額,在合併財務報表中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在喪失控制權時一併轉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損益。 (6)合營安排分類及共同經營會計處理方法 合營安排,是指一項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方共同控制的安排。本公司根據在合營安排中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將合營安排分為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共同經營,是指本公司享有該安排相關資產且承擔該安排相關負債的合營安排。合營企業,是指本公司僅對該安排的淨資產享有權利的合營安排。 本公司對合營企業的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按照本附註四、13(2)②「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中所述的會計政策處理。 本公司作為合營方對共同經營,確認本公司單獨持有的資產、單獨所承擔的負債,以及按本公司份額確認共同持有的資產和共同承擔的負債;確認出售本公司享有的共同經營產出份額所產生的收入;按本公司份額確認共同經營因出售產出所產生的收入;確認本公司單獨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按本公司份額確認共同經營發生的費用。 當本公司作為合營方向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該資產不構成業務,下同)、或者自共同經營購買資產時,在該等資產出售給第三方之前,本公司僅確認因該交易產生的損益中歸屬於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部分。該等資產發生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等規定的資產減值損失的,對於由本公司向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的情況,本公司全額確認該損失;對於本公司自共同經營購買資產的情況,本公司按承擔的份額確認該損失。 (7)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確定標準 本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包括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以及本公司持有的期限短(一般為從購買日起,三個月內到期)、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的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 (8)外幣業務和外幣報表折算 1)外幣交易的折算方法 本公司發生的外幣交易在初始確認時,按交易日的即期匯率(通常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外匯牌價的中間價,下同)折算為記帳本位幣金額,但公司發生的外幣兌換業務或涉及外幣兌換的交易事項,按照實際採用的匯率折算為記帳本位幣金額。 2)對於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折算方法 資產負債表日,對於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由此產生的匯兌差額,除:①屬於與購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相關的外幣專門借款產生的匯兌差額按照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原則處理;以及②可供出售的外幣貨幣性項目除攤餘成本之外的其他帳面餘額變動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之外,均計入當期損益。 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涉及境外經營的,如有實質上構成對境外經營淨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處置境外經營時,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的記帳本位幣金額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採用公允價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折算後的記帳本位幣金額與原記帳本位幣金額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含匯率變動)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或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 3)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方法 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涉及境外經營的,如有實質上構成對境外經營淨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處置境外經營時,計入處置當期損益。 境外經營的外幣財務報表按以下方法折算為人民幣報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股東權益類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當期平均匯率折算。年初未分配利潤為上一年折算後的年末未分配利潤;年末未分配利潤按折算後的利潤分配各項目計算列示;折算後資產類項目與負債類項目和股東權益類項目合計數的差額,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處置境外經營並喪失控制權時,將資產負債表中股東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全部或按處置該境外經營的比例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外幣現金流量,採用現金流量發生日的當期平均匯率折算。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額作為調節項目,在現金流量表中單獨列報。 年初數和上年實際數按照上年財務報表折算後的數額列示。 在處置本公司在境外經營的全部所有者權益或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或其他原因喪失了對境外經營控制權時,將資產負債表中股東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全部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在處置部分股權投資或其他原因導致持有境外經營權益比例降低但不喪失對境外經營控制權時,與該境外經營處置部分相關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不轉入當期損益。在處置境外經營為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部分股權時,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按處置該境外經營的比例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9)金融工具 在本公司成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時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初始確認時以公允價值計量。對於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相關的交易費用直接計入損益,對於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計入初始確認金額。 1)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方法 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金融工具存在活躍市場的,本公司採用活躍市場中的報價確定其公允價值。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是指易於定期從交易所、經紀商、行業協會、定價服務機構等獲得的價格,且代表了在公平交易中實際發生的市場交易的價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本公司採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估值技術包括參考熟悉情況並自願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當前的公允價值、現金流量折現法和期權定價模型等。 2)金融資產的分類、確認和計量 以常規方式買賣金融資產,按交易日進行會計確認和終止確認。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①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金融資產:A.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B.屬於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本公司近期採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進行管理;C.屬於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且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屬於財務擔保合同的衍生工具、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掛鈎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符合下述條件之一的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可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A.該指定可以消除或明顯減少由於該金融資產的計量基礎不同所導致的相關利得或損失在確認或計量方面不一致的情況;B.本公司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已載明,對該金融資產所在的金融資產組合或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組合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管理、評價並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以及與該等金融資產相關的股利和利息收入計入當期損益。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本公司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持有至到期投資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餘成本進行後續計量,在終止確認、發生減值或攤銷時產生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實際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含一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餘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支出的方法。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在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當前帳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 在計算實際利率時,本公司將在考慮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所有合同條款的基礎上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不考慮未來的信用損失),同時還將考慮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合同各方之間支付或收取的、屬於實際利率組成部分的各項收費、交易費用及折價或溢價等。 ③貸款和應收款項 是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的非衍生金融資產。本公司劃分為貸款和應收款的金融資產包括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及其他應收款等。 貸款和應收款項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餘成本進行後續計量,在終止確認、發生減值或攤銷時產生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④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包括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除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外的金融資產。 可供出售債務工具投資的期末成本按照其攤餘成本法確定,即初始確認金額扣除已償還的本金,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並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後的金額。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期末成本為其初始取得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與攤餘成本相關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外,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在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以及與該權益工具掛鈎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按照成本進行後續計量。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及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計入投資收益。 3)金融資產減值 除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外,本公司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對其他金融資產的帳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計提減值準備。 本公司對單項金額重大的金融資產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對單項金額不重大的金融資產,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或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金融資產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單獨測試未發生減值的金融資產(包括單項金額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資產),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金融資產組合中再進行減值測試。已單項確認減值損失的金融資產,不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金融資產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①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減值 以成本或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將其帳面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減記金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金融資產在確認減值損失後,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價值已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該損失後發生的事項有關,原確認的減值損失予以轉回,金融資產轉回減值損失後的帳面價值不超過假定不計提減值準備情況下該金融資產在轉回日的攤餘成本。 ②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 當綜合相關因素判斷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下跌是嚴重或非暫時性下跌時,表明該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發生減值。其中「嚴重下跌」是指公允價值下跌幅度累計超過20%;「非暫時性下跌」是指公允價值連續下跌時間超過12個月。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將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因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予以轉出並計入當期損益,該轉出的累計損失為該資產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攤銷金額、當前公允價值和原已計入損益的減值損失後的餘額。 在確認減值損失後,期後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價值已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該損失後發生的事項有關,原確認的減值損失予以轉回,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減值損失轉回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轉回計入當期損益。 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與該權益工具掛鈎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的減值損失,不予轉回。 4)金融資產轉移的確認依據和計量方法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金融資產,予以終止確認:①收取該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合同權利終止;②該金融資產已轉移,且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③該金融資產已轉移,雖然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但是放棄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 若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且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的控制的,則按照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並相應確認有關負債。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是指該金融資產價值變動使企業面臨的風險水平。 金融資產整體轉移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將所轉移金融資產的帳面價值及因轉移而收到的對價與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之和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金融資產部分轉移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將所轉移金融資產的帳面價值在終止確認及未終止確認部分之間按其相對的公允價值進行分攤,並將因轉移而收到的對價與應分攤至終止確認部分的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之和與分攤的前述帳面金額之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本公司對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的金融資產,或將持有的金融資產背書轉讓,需確定該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已將該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保留了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不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則繼續判斷企業是否對該資產保留了控制,並根據前面各段所述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 5)金融負債的分類和計量 金融負債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和其他金融負債。初始確認金融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對於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相關的交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對於其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計入初始確認金額。 ①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在初始確認時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的條件與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在初始確認時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條件一致。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採用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以及與該等金融負債相關的股利和利息支出計入當期損益。 ②其他金融負債 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掛鈎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負債,按照成本進行後續計量。其他金融負債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餘成本進行後續計量,終止確認或攤銷產生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6)金融負債的終止確認 金融負債的現時義務全部或部分已經解除的,才能終止確認該金融負債或其一部分。本公司(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籤訂協議,以承擔新金融負債方式替換現存金融負債,且新金融負債與現存金融負債的合同條款實質上不同的,終止確認現存金融負債,並同時確認新金融負債。 金融負債全部或部分終止確認的,將終止確認部分的帳面價值與支付的對價(包括轉出的非現金資產或承擔的新金融負債)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7)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抵銷 當本公司具有抵銷已確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法定權利,且目前可執行該種法定權利,同時本公司計劃以淨額結算或同時變現該金融資產和清償該金融負債時,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以相互抵銷後的金額在資產負債表內列示。除此以外,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資產負債表內分別列示,不予相互抵銷。 8)權益工具 權益工具是指能證明擁有本公司在扣除所有負債後的資產中的剩餘權益的合同。本公司發行(含再融資)、回購、出售或註銷權益工具作為權益的變動處理。本公司不確認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與權益性交易相關的交易費用從權益中扣減。 本公司對權益工具持有方的各種分配(不包括股票股利),減少股東權益。本公司不確認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額。 (10)應收款項 應收款項包括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等。 1)壞帳準備的確認標準 本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應收款項帳面價值進行檢查,對存在下列客觀證據表明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計提減值準備:①債務人發生嚴重的財務困難;②債務人違反合同條款(如償付利息或本金髮生違約或逾期等);③債務人很可能倒閉或進行其他財務重組;④其他表明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客觀依據。 2)壞帳準備的計提方法 ①單項金額重大並單項計提壞帳準備的應收款項壞帳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 本公司將金額為人民幣50萬元以上的應收款項確認為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 本公司對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單獨測試未發生減值的金融資產,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金融資產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單項測試已確認減值損失的應收款項,不再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應收款項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②按信用風險組合計提壞帳準備的應收款項的確定依據、壞帳準備計提方法 A.信用風險特徵組合的確定依據 本公司對單項金額不重大以及金額重大但單項測試未發生減值的應收款項,按信用風險特徵的相似性和相關性對金融資產進行分組。這些信用風險通常反映債務人按照該等資產的合同條款償還所有到期金額的能力,並且與被檢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測算相關。 不同組合的確定依據: 項目 確定組合的依據 帳齡組合 無明顯減值跡象的應收款項,相同帳齡的應收款項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的特徵 B.根據信用風險特徵組合確定的壞帳準備計提方法 按組合方式實施減值測試時,壞帳準備金額系根據應收款項組合結構及類似信用風險特徵(債務人根據合同條款償還欠款的能力)按歷史損失經驗及目前經濟狀況與預計應收款項組合中已經存在的損失評估確定。 不同組合計提壞帳準備的計提方法: 項目 計提方法 帳齡組合 採用帳齡分析法計提壞帳準備 採用帳齡分析法計提壞帳準備的組合計提方法 帳齡 應收帳款計提比例 其他應收計提比例 1年以內(含1年,下同) 0% 0% 1-2年 20% 20% 2-3年 50% 50% 3年以上 100% 100% ③單項金額雖不重大但單項計提壞帳準備的應收款項 本公司對於單項金額雖不重大但具備以下特徵的應收款項,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於其帳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帳準備:應收關聯方款項;與對方存在爭議或涉及訴訟、仲裁的應收款項;已有明顯跡象表明債務人很可能無法履行還款義務的應收款項;等等。 3)壞帳準備的轉回 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應收款項價值已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該損失後發生的事項有關,原確認的減值損失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但是,該轉回後的帳面價值不超過假定不計提減值準備情況下該應收款項在轉回日的攤餘成本。 本公司向金融機構以不附追索權方式轉讓應收款項的,按交易款項扣除已轉銷應收帳款的帳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11)存貨 1)存貨的分類 存貨主要包括:在建開發產品(開發成本)、已完工開發產品(開發產品)和意圖出售而暫時出租的開發產品等。 2)存貨取得和發出的計價方法 存貨按成本進行初始計量。開發產品的成本包括土地出讓金、基礎配套設施支出、建築安裝工程支出、開發項目完工之前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及開發過程中的其他相關費用。存貨發出時,採用加權平均法確定其實際成本。 3)存貨可變現淨值的確認和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 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在確定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時,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同時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以及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影響。 在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當其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時,提取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差額提取。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後,如果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導致存貨的可變現淨值高於其帳面價值的,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予以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4)存貨的盤存制度為永續盤存制。 5)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攤銷方法 低值易耗品於領用時按一次攤銷法攤銷;包裝物於領用時按一次攤銷法攤銷。 (12)劃分為持有待售資產 若某項非流動資產在其當前狀況下僅根據出售此類資產的慣常條款即可立即出售,本公司已就處置該項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已經與受讓方籤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且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則該非流動資產作為持有待售非流動資產核算,自劃分為持有待售之日起不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按照帳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孰低計量。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包括單項資產和處置組。如果處置組是一個《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定義的資產組,並且按照該準則的規定將企業合併中取得的商譽分攤至該資產組,或者該處置組是資產組中的一項經營,則該處置組包括企業合併中所形成的商譽。 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單項非流動資產和處置組中的資產,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部分單獨列報;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處置組中的與轉讓資產相關的負債,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負債部分單獨列報。 某項資產或處置組被劃歸為持有待售,但後來不再滿足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的確認條件,本公司停止將其劃歸為持有待售,並按照下列兩項金額中較低者進行計量:(1)該資產或處置組被劃歸為持有待售之前的帳面價值,按照其假定在沒有被劃歸為持有待售的情況下原應確認的折舊、攤銷或減值進行調整後的金額;(2)決定不再出售之日的可收回金額。 (13)長期股權投資 本部分所指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指本公司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本公司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或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核算,其會計政策詳見附註四、9「金融工具」。 共同控制,是指本公司按照相關約定對某項安排所共有的控制,並且該安排的相關活動必須經過分享控制權的參與方一致同意後才能決策。重大影響,是指本公司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並不能夠控制或者與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這些政策的制定。 1)投資成本的確定 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合併日按照被合併方股東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併財務報表中的帳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衝減的,調整留存收益。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併對價的,在合併日按照被合併方股東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併財務報表中的帳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衝減的,調整留存收益。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取得同一控制下被合併方的股權,最終形成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應分別是否屬於「一攬子交易」進行處理: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將各項交易作為一項取得控制權的交易進行會計處理。不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在合併日按照應享有被合併方股東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併財務報表中的帳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達到合併前的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加上合併日進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對價的帳面價值之和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衝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併日之前持有的股權投資因採用權益法核算或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暫不進行會計處理。 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購買日按照合併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合併成本包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之和。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取得被購買方的股權,最終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的,應分別是否屬於「一攬子交易」進行處理: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將各項交易作為一項取得控制權的交易進行會計處理。不屬於「一攬子交易」的,按照原持有被購買方的股權投資帳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原持有的股權採用權益法核算的,相關其他綜合收益暫不進行會計處理。原持有股權投資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其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轉入當期損益。 合併方或購買方為企業合併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諮詢等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費用,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除企業合併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外的其他股權投資,按成本進行初始計量,該成本視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方式的不同,分別按照本公司實際支付的現金購買價款、本公司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中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原帳面價值、該項長期股權投資自身的公允價值等方式確定。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也計入投資成本。對於因追加投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或實施共同控制但不構成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為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確定的原持有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 2)後續計量及損益確認方法 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構成共同經營者除外)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此外,公司財務報表採用成本法核算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 ①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採用成本法核算時,長期股權投資按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除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價款或者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者利潤外,當期投資收益按照享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 ②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採用權益法核算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淨損益和其他綜合收益的份額,分別確認投資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享有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對於被投資單位除淨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並計入資本公積。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淨損益的份額時,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淨利潤進行調整後確認。被投資單位採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本公司不一致的,按照本公司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並據以確認投資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對於本公司與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之間發生的交易,投出或出售的資產不構成業務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按照享有的比例計算歸屬於本公司的部分予以抵銷,在此基礎上確認投資損益。但本公司與被投資單位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失,屬於所轉讓資產減值損失的,不予以抵銷。本公司向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投出的資產構成業務的,投資方因此取得長期股權投資但未取得控制權的,以投出業務的公允價值作為新增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與投出業務的帳面價值之差,全額計入當期損益。本公司向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出售的資產構成業務的,取得的對價與業務的帳面價值之差,全額計入當期損益。本公司自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購入的資產構成業務的,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全額確認與交易相關的利得或損失。 在確認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發生的淨虧損時,以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和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淨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此外,如本公司對被投資單位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的義務,則按預計承擔的義務確認預計負債,計入當期投資損失。被投資單位以後期間實現淨利潤的,本公司在收益分享額彌補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後,恢復確認收益分享額。 對於本公司2007年1月1日首次執行新會計準則之前已經持有的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如存在與該投資相關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按原剩餘期限直線攤銷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③收購少數股權 在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因購買少數股權新增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併日)開始持續計算的淨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衝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④處置長期股權投資 在合併財務報表中,母公司在不喪失控制權的情況下部分處置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處置價款與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相對應享有子公司淨資產的差額計入股東權益;母公司部分處置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導致喪失對子公司控制權的,按本附註四、5、(2)「合併財務報表編制的方法」中所述的相關會計政策處理。 其他情形下的長期股權投資處置,對於處置的股權,其帳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處置後的剩餘股權仍採用權益法核算的,在處置時將原計入股東權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部分按相應的比例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因被投資方除淨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而確認的所有者權益,按比例結轉入當期損益。 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處置後剩餘股權仍採用成本法核算的,其在取得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之前因採用權益法核算或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並按比例結轉當期損益;因採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被投資單位淨資產中除淨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按比例結轉當期損益。 本公司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喪失了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的,在編制個別財務報表時,處置後的剩餘股權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改按權益法核算,並對該剩餘股權視同自取得時即採用權益法核算進行調整;處置後的剩餘股權不能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改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其在喪失控制之日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於本公司取得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之前,因採用權益法核算或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在喪失對被投資單位控制時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因採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被投資單位淨資產中除淨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在喪失對被投資單位控制時結轉入當期損益。其中,處置後的剩餘股權採用權益法核算的,其他綜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權益按比例結轉;處置後的剩餘股權改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進行會計處理的,其他綜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權益全部結轉。 本公司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喪失了對被投資單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處置後的剩餘股權改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核算,其在喪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之日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原股權投資因採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在終止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因被投資方除淨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而確認的所有者權益,在終止採用權益法時全部轉入當期投資收益。 本公司通過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如果上述交易屬於一攬子交易的,將各項交易作為一項處置子公司股權投資並喪失控制權的交易進行會計處理,在喪失控制權之前每一次處置價款與所處置的股權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先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到喪失控制權時再一併轉入喪失控制權的當期損益。 (14)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並準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出租的建築物等。此外,對於本公司持有以備經營出租的空置建築物,若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書面決議,明確表示將其用於經營出租且持有意圖短期內不再發生變化的,也作為投資性房地產列報。 投資性房地產按成本進行初始計量。與投資性房地產有關的後續支出,如果與該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且其成本能可靠地計量,則計入投資性房地產成本。其他後續支出,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本公司採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並按照與房屋建築物或土地使用權一致的政策進行折舊或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的減值測試方法和減值準備計提方法詳見附註四、20「長期資產減值」。 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或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時,按轉換前的帳面價值作為轉換後的入帳價值。 投資性房地產的用途改變為自用時,自改變之日起,將該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自用房地產的用途改變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時,自改變之日起,將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發生轉換時,轉換為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以轉換前的帳面價值作為轉換後的入帳價值;轉換為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以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轉換後的入帳價值。 當投資性房地產被處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預計不能從其處置中取得經濟利益時,終止確認該項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出售、轉讓、報廢或毀損的處置收入扣除其帳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計入當期損益。 (15)固定資產 1)固定資產確認條件 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固定資產僅在與其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本公司,且其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時才予以確認。固定資產按成本並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的影響進行初始計量。 2)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從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次月起,採用年限平均法在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年折舊率如下: 類別 折舊年限(年) 殘值率(%) 年折舊率(%) 類別 房屋及建築物 20 5 4.75 房屋及建築物 機器設備 10 5 9.5 機器設備 運輸設備 5 5 19 運輸設備 電子設備 5 5 19 電子設備 其他設備 10 5 9.5 其他設備 預計淨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並處於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本公司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後的金額。 3)固定資產的減值測試方法及減值準備計提方法 固定資產的減值測試方法和減值準備計提方法詳見附註四、20「長期資產減值」。 4)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認定依據及計價方法 融資租賃為實質上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租賃,其所有權最終可能轉移,也可能不轉移。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採用與自有固定資產一致的政策計提租賃資產折舊。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在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在租賃期與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計提折舊。 5)其他說明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後續支出,如果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且其成本能可靠地計量,則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並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帳面價值。除此以外的其他後續支出,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當固定資產處於處置狀態或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經濟利益時,終止確認該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出售、轉讓、報廢或毀損的處置收入扣除其帳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本公司至少於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覆核,如發生改變則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16)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成本按實際工程支出確定,包括在建期間發生的各項工程支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的資本化的借款費用以及其他相關費用等。在建工程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結轉為固定資產。 在建工程的減值測試方法和減值準備計提方法詳見附註四、20「長期資產減值」。 (17)借款費用 借款費用包括借款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輔助費用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等。可直接歸屬於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的借款費用,在資產支出已經發生、借款費用已經發生、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生產活動已經開始時,開始資本化;構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或者可銷售狀態時,停止資本化。其餘借款費用在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 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後的金額予以資本化;一般借款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確定資本化金額。資本化率根據一般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計算確定。 資本化期間內,外幣專門借款的匯兌差額全部予以資本化;外幣一般借款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 如果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在購建或生產過程中發生非正常中斷、並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的,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直至資產的購建或生產活動重新開始。 (18)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本公司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按成本進行初始計量。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支出,如果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本公司且其成本能可靠地計量,則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除此以外的其他項目的支出,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通常作為無形資產核算。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建築物,相關的土地使用權支出和建築物建造成本則分別作為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核算。如為外購的房屋及建築物,則將有關價款在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之間進行分配,難以合理分配的,全部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自可供使用時起,對其原值減去預計淨殘值和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累計金額在其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直線法分期平均攤銷。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予攤銷。 期末,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和攤銷方法進行覆核,如發生變更則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此外,還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覆核,如果有證據表明該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期限是可預見的,則估計其使用壽命並按照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政策進行攤銷。 (19)長期待攤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為已經發生但應由報告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分攤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項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在預計受益期間按直線法攤銷。 (20)長期資產減值 對於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以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及對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等非流動非金融資產,本公司於資產負債表日判斷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如存在減值跡象的,則估計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減值測試。商譽、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和尚未達到可使用狀態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均進行減值測試。 減值測試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的,按其差額計提減值準備並計入減值損失。可收回金額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資產的公允價值根據公平交易中銷售協議價格確定;不存在銷售協議但存在資產活躍市場的,公允價值按照該資產的買方出價確定;不存在銷售協議和資產活躍市場的,則以可獲取的最佳信息為基礎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處置費用包括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相關稅費、搬運費以及為使資產達到可銷售狀態所發生的直接費用。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按照資產在持續使用過程中和最終處置時所產生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其進行折現後的金額加以確定。資產減值準備按單項資產為基礎計算並確認,如果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資產組是能夠獨立產生現金流入的最小資產組合。 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示的商譽,在進行減值測試時,將商譽的帳面價值分攤至預期從企業合併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測試結果表明包含分攤的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的,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減值損失金額先抵減分攤至該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商譽的帳面價值,再根據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除商譽以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帳面價值所佔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帳面價值。 上述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後期間不予轉回價值得以恢復的部分。 (21)職工薪酬 本公司職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職工薪酬、離職後福利、辭退福利以及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其中: 短期薪酬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工傷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等。本公司在職工為本公司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實際發生的短期職工薪酬確認為負債,並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其中非貨幣性福利按公允價值計量。 離職後福利主要包括設定提存計劃。設定提存計劃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年金等,相應的應繳存金額於發生時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係,或為鼓勵職工自願接受裁減而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在本公司不能單方面撤回因解除勞動關係計劃或裁減建議所提供的辭退福利時,和本公司確認與涉及支付辭退福利的重組相關的成本兩者孰早日,確認辭退福利產生的職工薪酬負債,並計入當期損益。但辭退福利預期在年度報告期結束後十二個月不能完全支付的,按照其他長期職工薪酬處理。 職工內部退休計劃採用上述辭退福利相同的原則處理。本公司將自職工停止提供服務日至正常退休日的期間擬支付的內退人員工資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等,在符合預計負債確認條件時,計入當期損益(辭退福利)。 本公司向職工提供的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符合設定提存計劃的,按照設定提存計劃進行會計處理,除此之外按照設定收益計劃進行會計處理。 (22)收入 1)商品銷售收入 對於房地產購買方在建造工程開始前能夠規定房地產設計的主要結構要素,或者能夠在建造過程中決定主要結構變動的,房地產建造協議符合建造合同定義,本公司對於所提供的建造服務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確認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對於房地產購買方影響房地產設計的能力有限(如僅能對基本設計方案做微小變動)的,本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有關商品銷售收入確認的原則和方法,並結合本公司房地產銷售業務的具體情況確認相關的營業收入。 ①開發產品 已經完工並驗收合格,籤訂了銷售合同並履行了合同規定的義務,即開發產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公司不再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繫的繼續管理權,也不再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並且該項目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時,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 ②出售自用房屋 自用房屋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公司不再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繫的繼續管理權,也不再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並且該房屋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時,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 ③代建房屋和工程業務 代建房屋和工程籤訂有不可撤銷的建造合同,與代建房屋和工程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代建房屋和工程的完工進度能夠可靠地確定,並且代建房屋和工程有關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時,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營業收入的實現。 ④出租物業收入確認方法 按租賃合同、協議約定的承租日期(有免租期的考慮免租期)與租金額,在相關租金已經收到或取得了收款的證據時確認出租物業收入的實現。 ⑤其他業務收入確認方法 按相關合同、協議的約定,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收入金額能夠可靠計量,與收入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時,確認其他業務收入的實現。 2)提供勞務收入 在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情況下,於資產負債表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的勞務收入。勞務交易的完工進度按已經提供的勞務佔應提供勞務總量的比例確定。 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是指同時滿足:①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②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③交易的完工程度能夠可靠地確定;④交易中已發生和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如果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不能夠可靠估計,則按已經發生並預計能夠得到補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提供的勞務收入,並將已發生的勞務成本作為當期費用。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如預計不能得到補償的,則不確認收入。 本公司與其他企業籤訂的合同或協議包括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時,如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能夠區分並單獨計量的,將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分別處理;如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不能夠區分,或雖能區分但不能夠單獨計量的,將該合同全部作為銷售商品處理。 3)使用費收入 根據有關合同或協議,按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 4)利息收入 按照他人使用本公司貨幣資金的時間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 5)廣告收入的確認方法 按照合同約定期限,分期確認收入。 (23)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 1)當期所得稅 資產負債表日,對於當期和以前期間形成的當期所得稅負債(或資產),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預期應交納(或返還)的所得稅金額計量。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所依據的應納稅所得額系根據有關稅法規定對本年度稅前會計利潤作相應調整後計算得出。 2)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 某些資產、負債項目的帳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以及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項目的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 與商譽的初始確認有關,以及與既不是企業合併、發生時也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或可抵扣虧損)的交易中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初始確認有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予確認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此外,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如果本公司能夠控制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時間,而且該暫時性差異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不會轉回,也不予確認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除上述例外情況,本公司確認其他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與既不是企業合併、發生時也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或可抵扣虧損)的交易中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初始確認有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不予確認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此外,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如果暫時性差異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是很可能轉回,或者未來不是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不予確認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除上述例外情況,本公司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其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對於能夠結轉以後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資產負債表日,對於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根據稅法規定,按照預期收回相關資產或清償相關負債期間的適用稅率計量。 於資產負債表日,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帳面價值進行覆核,如果未來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則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帳面價值。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予以轉回。 3)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 除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或直接計入股東權益的交易和事項相關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或股東權益,以及企業合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調整商譽的帳面價值外,其餘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4)所得稅的抵銷 當擁有以淨額結算的法定權利,且意圖以淨額結算或取得資產、清償負債同時進行時,本公司當期所得稅資產及當期所得稅負債以抵銷後的淨額列報。 當擁有以淨額結算當期所得稅資產及當期所得稅負債的法定權利,且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是與同一稅收徵管部門對同一納稅主體徵收的所得稅相關或者是對不同的納稅主體相關,但在未來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負債轉回的期間內,涉及的納稅主體意圖以淨額結算當期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或是同時取得資產、清償負債時,本公司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以抵銷後的淨額列報。 (24)重要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變更 1)會計政策變更 因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導致的會計政策變更 2014年初,財政部分別以財會[2014]6號、7號、8號、10號、11號、14號及16號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2014年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2014年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2014年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2014年修訂)》及《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要求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範圍內施行,鼓勵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提前執行。同時,財政部以財會[2014]23號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金融工具列報準則」),要求在2014年年度及以後期間的財務報告中按照該準則的要求對金融工具進行列報。 本公司於2014年7月1日開始執行前述除金融工具列報準則以外的7項新頒布或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在編制2014年年度財務報告時開始執行金融工具列報準則,並根據各準則銜接要求進行了調整,對當期和列報前期財務報表項目及金額的影響如下: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2014年修訂)》將其他綜合收益劃分為兩類:(1)以後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2)以後會計期間在滿足特定條件時將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同時規範了持有待售等項目的列報。本財務報表已按該準則的規定進行列報,並對可比年度財務報表的列報進行了相應調整。 2)會計估計變更 本公司本年度未發生會計估計變更 (25)重大會計判斷和估計 本公司在運用會計政策過程中,由於經營活動內在的不確定性,本公司需要對無法準確計量的報表項目的帳面價值進行判斷、估計和假設。這些判斷、估計和假設是基於本公司管理層過去的歷史經驗,並在考慮其他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做出的。這些判斷、估計和假設會影響收入、費用、資產和負債的報告金額以及資產負債表日或有負債的披露。然而,這些估計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結果可能造成對未來受影響的資產或負債的帳面金額進行重大調整。 本公司對前述判斷、估計和假設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上進行定期覆核,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其影響數在變更當期予以確認;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的,其影響數在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予以確認。 於資產負債表日,本公司需對財務報表項目金額進行判斷、估計和假設的重要領域如下: 1)壞帳準備計提 本公司根據應收款項的會計政策,採用備抵法核算壞帳損失。應收帳款減值是基於評估應收帳款的可收回性。鑑定應收帳款減值要求管理層的判斷和估計。實際的結果與原先估計的差異將在估計被改變的期間影響應收帳款的帳面價值及應收帳款壞帳準備的計提或轉回。 2)存貨跌價準備 本公司根據存貨會計政策,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對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及陳舊和滯銷的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存貨減值至可變現淨值是基於評估存貨的可售性及其可變現淨值。鑑定存貨減值要求管理層在取得確鑿證據,並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影響等因素的基礎上作出判斷和估計。實際的結果與原先估計的差異將在估計被改變的期間影響存貨的帳面價值及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或轉回。 3)在建開發成本預估 在工程項目合同結果可以可靠估計時,本公司採用完工百分比法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已發生未結算開發成本。 在確定完工百分比、已發生的合同成本、預計合同總成本時,需要作出重大判斷。項目管理層主要依靠過去的經驗和工作作出判斷。預計合同總成本,以及合同執行結果的估計變更都可能對變更當期或以後期間的存貨、營業成本,以及期間損益產生影響,且可能構成重大影響。 4)非金融非流動資產減值準備 本公司於資產負債表日對除金融資產之外的非流動資產判斷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除每年進行的減值測試外,當其存在減值跡象時,也進行減值測試。其他除金融資產之外的非流動資產,當存在跡象表明其帳面金額不可收回時,進行減值測試。 當資產或資產組的帳面價值高於可收回金額,即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中的較高者,表明發生了減值。 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參考公平交易中類似資產的銷售協議價格或可觀察到的市場價格,減去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處置的增量成本確定。 5)折舊和攤銷 本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考慮其殘值後,在使用壽命內按直線法計提折舊和攤銷。本公司定期覆核使用壽命,以決定將計入每個報告期的折舊和攤銷費用數額。使用壽命是本公司根據對同類資產的以往經驗並結合預期的技術更新而確定的。如果以前的估計發生重大變化,則會在未來期間對摺舊和攤銷費用進行調整。 6)遞延所得稅資產 在很有可能有足夠的應納稅利潤來抵扣虧損的限度內,本公司就所有未利用的稅務虧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這需要本公司管理層運用大量的判斷來估計未來應納稅利潤發生的時間和金額,結合納稅籌劃策略,以決定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 7)所得稅 本公司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中,有部分交易其最終的稅務處理和計算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部分項目是否能夠在稅前列支需要稅收主管機關的審批。如果這些稅務事項的最終認定結果同最初估計的金額存在差異,則該差異將對其最終認定期間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產生影響。 8)預計負債 本公司根據合約條款、現有知識及歷史經驗,對產品質量保證、預計合同虧損、延遲交貨違約金等估計並計提相應準備。在該等或有事項已經形成一項現時義務,且履行該等現時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本公司的情況下,本公司對或有事項按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確認為預計負債。預計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管理層的判斷。在進行判斷過程中本公司需評估該等或有事項相關的風險、不確定性及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 本公司在運用會計政策過程中,由於經營活動內在的不確定性,本公司需要對無法準確計量的報表項目的帳面價值進行判斷、估計和假設。這些判斷、估計和假設是基於本公司管理層過去的歷史經驗,並在考慮其他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做出的。這些判斷、估計和假設會影響收入、費用、資產和負債的報告金額以及資產負債表日或有負債的披露。然而,這些估計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實際結果可能與本公司管理層當前的估計存在差異,進而造成對未來受影響的資產或負債的帳面金額進行重大調整。 本公司對前述判斷、估計和假設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上進行定期覆核,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其影響數在變更當期予以確認;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的,其影響數在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予以確認。 6.稅項 主要稅種及稅率 稅種 計稅依據 稅率 增值稅 廣告收入 6.00% 營業稅 提供勞務、銷售不動產、租賃不動產 5.00% 城市維護建設稅 應納流轉稅額 7.00% 教育費附加 應納流轉稅額 3.00% 地方教育費附加 應納流轉稅額 2.00% 水利基金 營業收入 0.10% 文化建設事業費 廣告收支差額 3.00% 企業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 25.00% (三)業務約定書約定的其他評估報告使用者 除委託方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評估報告使用者外,業務約定書中未約定有其他評估報告使用者。 (四)委託方與被評估單位的關係 委託方為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被評估單位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委託方擬收購被評估單位的股權。 二、關於經濟行為的說明 本次評估的目的是對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股東全部權益進行評估,提供其在基準日的市場價值,作為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擬收購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權提供價值參考。 三、關於評估對象與評估範圍的說明 (一)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 本次評估對象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評估範圍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填寫的資產評估申報明細表上的全部資產及全部負債,包括包括流動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流動負債等,具體如下: 1、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存貨,帳面價值合計 238,463,307.38元; 2、長期股權投資:系對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投資和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投資,其中對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帳面價值10,000,000.00元;對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為零。 3、固定資產:包括運輸設備、電子設備,帳面價值合計32,615,329.62元; 4、長期待攤費用:系精英匯雜誌攤銷費用,帳面價值375,000.00元; 5、遞延所得稅資產:為壞帳準備暫時性差異所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帳面價值合計610,115.45元; 6、流動負債:包括應付帳款、預收款項、 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其他應付款,帳面價值合計57,862,112.30元。 (二)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的相關情況如下: 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與經濟行為涉及的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一致,上述帳面值已經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審計並出具瑞華審字【2015】第48030154號專項審計報告。 (三)帳面未紀錄的無形資產情況 視科傳媒及子公司有申請的域名及著作權,但本次評估未申報,域名如下: ①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全資子公司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視賺網絡)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情況如下: 序號 軟體名稱 證書號 登記號 開發完成 日期 首次發表 日期 權利範圍 取得方式 1 視賺電子商務平臺系統軟體V1.0 軟著登字第1003615號 2015SR116529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2 視賺移動電商Andriod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3.0 軟著登字第1003081號 2015SR115995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3 視賺移動分銷微信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5.0 軟著登字第1003610號 2015SR116524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4 視賺移動電商iOS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2.0 軟著登字第1003629號 2015SR116543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②域名持有情況 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擁有9項網站域名,具體情況如下: 序號 網站地址 網站域名 備案許可證號 域名持有者 1 www.jyh0571.com jyh0571.com 浙ICP備13037552號-1 視科傳媒 2 www.zjshike.com zjshike.com 京ICP備13037552號-2 3 www.seecomedia.com seecomedia.com 京ICP備13037552號-3 4 www.ishizhuan.com ishizhuan.com 浙ICP備15009170號-1 視賺網絡 5 www.1dianhui.com 1dianhui.com 浙ICP備15009170號-2 6 www.2mx.cn 2mx.cn 浙ICP備15009170號-3 7 www.seedream.com.cn Seedream.com.cn shizhuanbao.com 浙ICP備15009170號-4 8 www.shizhuan.wang shizhuan.wang 浙ICP備15009170號-5 四、關於評估基準日的說明 (一)本項目資產評估基準日是2015年4月30日。 (二)評估基準日與業務約定書約定的評估基準日一致,是委託方根據本次評估目的確定的,選取評估基準日時重點考慮的因素是與即將發生的經濟行為在時間上接近。 五、可能影響評估工作的重大事項說明 1. 帳面未紀錄的無形資產情況 視科傳媒及其子公司有申請的域名及著作權,但本次評估未申報,域名及著作權如下: ①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全資子公司視賺網絡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情況如下: 序號 軟體名稱 證書號 登記號 開發完成 日期 首次發表 日期 權利範圍 取得方式 1 視賺電子商務平臺系統軟體V1.0 軟著登字第1003615號 2015SR116529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2 視賺移動電商Andriod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3.0 軟著登字第1003081號 2015SR115995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3 視賺移動分銷微信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5.0 軟著登字第1003610號 2015SR116524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4 視賺移動電商iOS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2.0 軟著登字第1003629號 2015SR116543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②域名持有情況 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擁有9項網站域名,具體情況如下: 序號 網站地址 網站域名 備案許可證號 域名持有者 1 www.jyh0571.com jyh0571.com 浙ICP備13037552號-1 視科傳媒 2 www.zjshike.com zjshike.com 京ICP備13037552號-2 3 www.seecomedia.com seecomedia.com 京ICP備13037552號-3 4 www.ishizhuan.com ishizhuan.com 浙ICP備15009170號-1 視賺網絡 5 www.1dianhui.com 1dianhui.com 浙ICP備15009170號-2 6 www.2mx.cn 2mx.cn 浙ICP備15009170號-3 7 www.seedream.com.cn Seedream.com.cn shizhuanbao.com 浙ICP備15009170號-4 8 www.shizhuan.wang shizhuan.wang 浙ICP備15009170號-5 2. 視科傳媒在2015年3月10日發起成立了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0000.00萬元,佔股100%。但視科傳媒在評估基準日實際出資並未到位,在視科傳媒財務報表上此項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為零; 3.2014年7月23日,視科傳媒公司股東會決定公司增資4500萬元,其中,夏東明認繳增資4050萬元,出資方式為實物;黃豔紅認繳增資450萬元,出資方式為實物。2014年9月25日,浙江華夏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夏東明用於出資的LED戶外電子顯示屏(1214平方米)和公交亭弧形燈箱(1500隻)出具浙華資評報字(2014)第120號的資產評估報告書,評估值4300萬元;對黃豔紅用於出資的LED戶外電子顯示屏(178平方米)出具浙華資評報字(2014)第119號資產評估報告書,評估值470萬元; 4.視科傳媒提供資料顯示其對外有兩筆擔保,擔保本金500萬元。基本信息如下: 債權銀行 被擔保人 擔保總額(萬) 借款期限 擔保方式 浙江民泰商業銀行 浙江天盛實業有限公司 300 2014-07-01至2015-06-19 與兩自然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浙商銀行杭州餘杭支行 杭州聚富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200 2015-02-15至2016-02-14 連帶責任保證 以上擔保已經解除。 六、資產及負債清查情況、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的預測說明 (一)資產及負債清查情況和結果說明 1.資產清查核實內容 本次資產清查的範圍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評估基準日時的全部資產及負債。 2.實物資產分布地點及特點 本次清查的實物資產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基準日時擁有的電子及其他設備、運輸設備、存貨。 電子及其他設備主要為LED電子屏、LCD屏和自行車亭以及電腦等辦公用設備; 運輸設備為二臺車; 存貨為購入準備安裝LCD屏的配件。 3.清查工作的組織 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評估機構協作下,對納入本次清查範圍的全部資產及負債進行了清查,清查工作由財務部門牽頭,辦公室等其他部門配合,對委估的實物資產進行了帳實核查,具體過程如下: (1)由評估人員具體輔導企業財務人員、管理人員全面清查和盤點各項資產及負債。 (2)企業組織力量,在評估機構的指導下,對納入本次評估範圍的資產和負債進行了清查,對債權債務進行認真核實。企業的清查工作與評估機構的現場工作相互交叉或平行進行。 (3)企業登記填寫各類資產負債明細表並落實到具體項目,債權債務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做到了帳表、帳帳、帳實的相互吻合。 4.資產及負債清查結果 在評估基準日清查結果與所申報的資產評估明細表一致。 單位:人民幣元 種類 帳面金額 實物資產分布地點 貨幣資金 101,002,555.28 財務部及開戶行 應收帳款 74,913,827.07 預付帳款 43,634,234.09 其他應收款 18,579,518.12 存貨 333,172.82 公司庫房 長期股權投資 10,000,000.00 固定資產(淨值) 32,615,329.62 辦公室,杭州各區域 無形資產 帳外 長期待攤費用 375,00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610,115.45 應付帳款 11,756,009.81 預收帳款 5,213,320.13 應付職工薪酬 52,000.00 應繳稅費 29,559,380.60 其他應付款 11,281,401.76 (二)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的預測情況的說明 1. 影響企業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分析 A. 宏觀經濟分析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局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把調結構轉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加強民生保障,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新生動力加快孕育。 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70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0292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7260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1)農業生產形勢較好 根據全國11萬多農戶種植意向調查,2015年全國稻穀意向種植面積增長0.2%,小麥增長0.7%,玉米增長1.9%,棉花減少11.2%。目前,主產區苗情正常。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315萬噸,同比下降1.4%,其中豬肉產量1557萬噸,下降3.1%。 2)工業生產增速有所回落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集體企業增長2.4%,股份制企業增長7.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3%。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製造業增長7.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分產品看,564種產品中有333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6287億元,同比增長2.9%。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0.25%。 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52億元,同比下降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5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9%。 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751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5%)。其中,國有控股投資23611億元,增長14.4%;民間投資50349億元,增長13.6%,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553億元,同比增長32.8%;第二產業投資31361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投資44597億元,增長14.7%。從到位資金情況看,一季度到位資金102672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11.0%,國內貸款下降3.7%,自籌資金增長11.3%,利用外資下降33.5%。一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8372億元,同比增長6.1%。從環比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04%。 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66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其中住宅投資增長5.9%。房屋新開工面積2372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20.9%。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825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9.8%。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2023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9.1%。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40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4%。3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49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6%。一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7892億元,同比下降2.9%。 4)市場銷售穩定增長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1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2472億元,增長7.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0709億元,同比增長10.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007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7458億元,同比增長11.3%,商品零售63257億元,增長10.5%,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30534億元,增長7.8%。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環比增長0.71%。 一季度,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7607億元,同比增長41.3%。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6310億元,增長41.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9%;網上服務零售額1297億元,增長43.0%。 5)對外貿易順差大幅增加 一季度,進出口總額5543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0%。其中,出口31493億元人民幣,增長4.9%;進口23940億元人民幣,下降17.3%。進出口相抵,順差7553億元人民幣。3月份,進出口總額175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5%。其中,出口8868億元人民幣,下降14.6%;進口8687億元人民幣,下降12.3%。 6)價格水平低位運行 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其中,城市上漲1.2%,農村上漲1.0%。分類別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9%,菸酒及用品下降0.5%,衣著上漲2.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7%,交通和通信下降1.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2%,居住上漲0.7%。在食品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2.8%,油脂價格下降5.1%,豬肉價格下降1.7%,鮮菜價格上漲1.4%。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環比下降0.5%。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3月份同比下降4.6%,環比下降0.1%。一季度,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6%,3月份同比下降5.7%,環比下降0.3%。 7)居民收入繼續增加 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元,同比名義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9%。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216元,同比名義增長11.1%。2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6331萬人,同比減少602萬人,下降3.6%。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3000元,同比增長11.9%。 8)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8.7個百分點。工業內部創新升級步伐加快。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裝備製造業增長7.7%,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0和1.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一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6%。 9)貨幣信貸平穩增長 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27.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6%,狹義貨幣(M1)餘額33.72萬億元,增長2.9%,流通中貨幣(M0)餘額6.2萬億元,增長6.2%。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85.91萬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24.89萬億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3.68萬億元,同比多增6018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4.15萬億元,同比少增1.64萬億元。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4.61萬億元,同比減少8949億元。 總的來看,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形勢、居民消費價格和市場預期基本穩定,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新生動力加快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下一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把穩增長、保就業、提效益作為緊要之務,堅定信心,真抓實幹,更加紮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B. 浙江區域經濟分析 浙江區域特色經濟發達。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已經涉及到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據統計,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嵊州領帶、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據調查,目前全省擁有工業總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群500多個,其中52個區塊的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初步核算,2014年生產總值(GDP)40154億元,比上年增長7.6%(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222億元,分別增長1.4%、7.1%和8.7%。人均GDP為7296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8美元),增長7.3%。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7:47.8:47.5調整為4.4:47.7:47.9。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近幾年浙江全年生產總值(GDP)增速 2014年浙江生產總值及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 1)農業生產穩中趨降,農業發展良好 全省2014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26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0%;糧食單產和總產量分別為5979公斤/公頃和75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3.2%(見表2)。油菜籽播種面積15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9%;蔬菜620千公頃,增長0.2%;花卉苗木138千公頃,增長5.1%;藥材33千公頃,增長3.0%;果用瓜101千公頃,增長0.2%。生豬年末存欄965萬頭,年內出欄1725萬頭,分別比上年減少25.1%和9.0%。肉類總產量156萬噸,比上年減少9.9%。水產品總產量為575萬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68萬噸,增長4.6%,淡水產品產量107萬噸,減少0.7%。 全省2014年新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457個,面積107萬畝,累計建成6441個、面積572萬畝;新建30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40個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和126個省級特色農業精品園,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642個,總面積360多萬畝。農民信箱系統完成升級改版,現用戶保有量達到272萬人,2014年共發送信件6億封,簡訊9億條,日點擊量超過200萬次。全省已有農業龍頭企業7621家;全省土地流轉率達48%。新登記家庭農場5000多家,14326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2014年全年各級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達到208億元。到年末,全省共開展6120個村的農村生活汙
水治理,受益農戶(已接入和正在接入)150萬戶;開展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村1901個。全省97%的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37%的村實現生活汙水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汙
水治理農戶受益率達到42%,已有46個縣(市、區)成為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全省在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87個,保護利用一般村434個;農家樂休閒旅遊旅遊村856個、旅遊點2336個。「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總人數69萬人。 2)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良好 201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43億元,比上年增長6.9%,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5407和7137億元,分別增長6.1%和7.4%(見表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2211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4392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2085億元,增長5.2%;出口交貨值佔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8.8%,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2014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項目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工業增加值總計 12543 6.9 在總計中:輕工業 5407 6.1 重工業 7137 7.4 在總計中:國有企業 646 5.4 有限責任公司 2813 9.8 股份有限公司 1148 7.8 私營企業 4833 6.2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444 4.7 外商投資企業 1616 6.4 在總計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2211 5.9 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9415億元,比上年增長21.6%,高於工業總產值增幅15.2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29.2%,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283億元,增長8.5%,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4.1%,比上年提高 0.5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重點產業增加值 項目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高新技術產業 4283 8.5 裝備製造業 4328 8.9 戰略性新興產業 3075 8.6
高端裝備製造業 296 7.1 電子信息製造業 1134 8.2 八大高耗能產業 4496 4.6 3)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4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3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非國有投資16343億元,增長18.2%,佔固定資產投資的69.4%,其中民間投資14782億元,增長20.1%,佔固定資產投資的62.8%。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64億元,比上年增長31.1%。第二產業投資7929億元,增長12.3%,其中工業投資7879億元,增長12.2%。在工業投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197億元,佔工業投資的27.9%,增長16.4%。第三產業投資15363億元,增長18.8%(見表6)。全年投資項目46988個,比上年增長7.9%,其中新開工項目27675個,增長9.6%。 2014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商品房銷售面積4677萬平方米,下降4.3%;商品房銷售額4923億元,下降8.8%。 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分項情況 項目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按投資主體劃分: 1.國有投資 7212 13.3 2.非國有投資 16343 18.2 民間投資 14782 20.1 按項目劃分: 1.項目投資 16292 16.6 基礎設施投資 5739 21.6 2.房地產開發投資 7262 16.8 住宅投資 4594 12.3 按產業劃分: 1.農業投資 264 31.1 2.工業投資 7879 12.2 工業技改投資 5420 16.2 製造業投資 6821 11.2 裝備製造業投資 3190 6.2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1829 11.1 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2197 16.4 3.建築業 50 35.7 4.服務業投資 15363 18.8 4)國內貿易 201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0.7%(見圖5)。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177.7億元,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27.6億元,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179.5億元,增長11.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725.8億元,增長10.1%。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8%,
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13.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8.9%,中西藥品類增長16.5%,日用品類增長14.1%,金銀珠寶類增長5.1%,通訊器材類增長10.2%,家具類增長36.9%,五金、電料類增長47.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8.2%。年末全省已登記的商品交易實體市場4321家,交易額為1.95萬億元,增長9.2%。 5)對外經濟 2014年全年進出口總額355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進口817.9億美元,下降6.0%;出口2733.5億美元,增長9.9%(見表7)。月均出口228億美元,其中7月份出口26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民營企業出口1911億美元,增長14.3%,高於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佔全省出口總值的69.9%,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97.1%。 2014年浙江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項目 絕對數(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 3551.5 5.8 出口額 2733.5 9.9 一般貿易 2167.9 10.4 加工貿易 326.5 1.3 機電產品 1125.1 10.8 高新技術產品 155.0 8.6 進口額 817.9 -6.0 一般貿易 582.5 -7.8 加工貿易 141.4 -2.2 機電產品 145.1 -3.0 對歐洲和北美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放緩 國家或地區 出口額 (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 進口額 (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歐盟 626.8 15.1 96.6 -5.1 東協 227.0 12.6 105.0 -10.2 美國 461.5 11.5 62.0 -5.3 日本 127.1 -4.6 93.0 -8.4 俄羅斯 93.3 0.3 11.7 -9.9 韓國 62.7 7.2 73.4 -1.3 中國香港 58.3 -1.4 2.2 -20.2 中國臺灣 28.3 7.8 98.5 -10.5 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50個,比上年減少22個;合同外資24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1%和11.6%。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14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3.7%、增長24.3%,分別佔外資總額的59.5%和62.0%,比上年分別回落2.4、提高6.4個百分點。 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6%;全省勞務人員實際收入1.6億美元,增長46.9%。經審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共計57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中方投資58.2億美元,增長5.4%。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34.8億美元,增長45.2%。 6)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2014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51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全年鐵路、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9548億噸公裡,比上年增長6.7%;旅客周轉量1077億人公裡,增長5 %(見表9)。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9億噸,比上年增長0.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8億噸,增長7.5%;內河港口完成3.1億噸,下降17.5 %。 2014年浙江交通客貨運輸量 項目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裡 9548 6.7 鐵路 億噸公裡 223 -17.5 公路 億噸公裡 1419 7.4 水運 億噸公裡 7906 7.5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裡 1077 5.0 鐵路 億人公裡 513 -4. 公路 億人公裡 558 -4.3 -6.0 水運 億人公裡 6 9.2 -4.2 民航旅客吞吐量 萬人 4132 12.8 2014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84.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38.8億元,增長64.3%;電信業務總量1145.7億元,增長19.6%。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1769萬門,比上年減少844萬門;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11141萬戶,增加33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371萬戶,比上年增加299萬戶,普及率134.6部/百人;本地電話用戶164萬戶,減少139萬戶,普及率30線/百人。年末網際網路用戶數6371萬戶,比上年增加373萬戶;其中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1276萬戶,增加33萬戶。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4.79億。 2008-2014年浙江接待旅遊人數 年份 入境旅遊人數(萬人次) 國內旅遊人數(億人次) 2008 540 2.09 2009 571 2.44 2010 685 2.95 2011 774 3.43 2012 866 3.91 2013 866 4.34 2014 931 4.79 7)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792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增長7.2%。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136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2%,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9.5%。年末個人本外幣儲蓄存款餘額311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2%。 2014年浙江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各項存款餘額 79242 7.5 單位存款 41593 6.4 個人儲蓄存款 31167 6.2 各項貸款餘額 71361 9.2 短期貸款 40233 1.5 中長期貸款 28267 19.1 2014年年末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66家,累計融資3706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23家,佔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6.8%;創業板上市公司41家,佔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0.1%。 2014年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84億元,增長14.2%;人身險保費收入674億元,增長12.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7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50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125億元。 8)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2014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全省年末常住人口5508萬人,比上年增長0.18%。其中,男性人口2827.6萬人,女性人口2680.4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51.3%和48.7%。全年出生人口57.8萬人,出生率為10.51‰;死亡人口30.3萬人,死亡率為5.51‰;全年自然增長人口27.5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00‰。城鎮化率為64.87%,比上年提高0.87個百分點。 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比上年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7.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0393元和19373元,增長8.9%和10.7%,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6.8%和8.3%。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8580元,比上年增加3370元,增長13.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6404元,比上年增加3656元,增長11.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460元,比上年增加2581元,增長16.3% 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及其增幅 2014年全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552元,比上年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增長7.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27242元和14498元,增長7.9%和13.2%,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5.8%和10.8%。 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1.5平方米。 2014年全年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442.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0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10.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899.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248.9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170萬人、109萬人、65.8萬人、73.4萬人和75.8萬人。企業正常繳費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均水平超過2500元;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100元;全省失業保險金月均標準達到1097元;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月人均提高110元。 2014年,全省新農合參合2527.5萬人,參合率鞏固在97.7%。人均籌資標準649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財政補助453元,佔70%。所有統籌地區各級政府人均補助均高於省政府要求的330元,部分地區人均籌資標準超過700元。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達到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於8萬元。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60.5萬人,其中,城鎮6.4萬人,農村54.1萬人(含五保對象2.9萬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21.9億元;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587元和48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6%和20%。獲得生活補助的城鄉低收入家庭持證重度殘疾人9.6萬名,發放補助金額4.8億元,分別增長7.8%和20%。 2014難全年共支出醫療救助資金9.8億元,比上年增加1.1億元。投入資金4.57億元,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3.7萬張,新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8147個。 2014年年內共發行各類福利彩票137.8億元,比上年增加13.3億,共籌集公益金38.2億元。 總體上看,2014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浙江全省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轉型升級主線,著力抓改革、促轉型、治環境、惠民生,大力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浙商回歸等重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年經濟運行平穩健康,主要經濟指標處於中高速增長合理區間,結構、效益持續向好,民生不斷改善。 2. 企業所在行業狀況及發展前景 ① 行業現狀 戶外廣告憑藉到達率高、視覺衝擊強烈等特點,成為繼電視、網絡之後第三大媒體。LCD 顯示屏也依靠著高解析度和低成本兩大優勢,成為戶外媒體強勁的傳播載體,對戶外傳媒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3 年中國戶外廣告市場規模高達126.5 億美元,年平均增速維持在20%以上。從細分市場來看,雖然機場與地鐵等廣告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但是我們認為長遠看來,公司所在的樓宇戶外廣告仍佔據主導地位。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的廣告業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快速發展過程,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態勢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廣告行業市場規模也實現了高速的增長。根據2015年4月在上海嘉定召開的首屆全國廣告產業發展聯盟會議發布的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廣告業發展勢頭強勁。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間,全國廣告經營額已從2341億元猛增至5606億元,據預測,2015年全國廣告經營額有望突破6000億元。近十年來,我國廣告經營額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2014年,我國廣告經營額達到5606億元,佔當年GDP的0.88%,廣告業作為文化傳媒產業的分支行業,正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隨著廣告市場規模的增長,廣告經營單位數量快速增加。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廣告經營單位從24.3萬戶增加到54萬戶,從業人員從148萬人增至217萬人。 獲益於城市交通的建設和數據技術的發展,中國戶外廣告市場保持穩健增長。與傳統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等廣告形式相比,戶外廣告具備到達率高、視覺衝擊強烈、分布時間長、千人成本低、城市覆蓋率高、單一媒體分散但數量巨大等優勢,已經成為商家必爭、品牌競選的公共溝通管道,成為繼電視、網絡之後第三大媒體。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2013 年中國戶外廣告市場規模高達126.5 億美元,年平均增速維持在20%以上,預期2018 年能達到293.7 億美元。 戶外廣告市場規模增速可觀: 戶外廣告市場規模在廣告總市場規模中佔比增速迅速 雖然機場與地鐵逐漸成為新寵,從長遠來看樓宇戶外廣告仍佔據主導地位。雖然由於全國不斷地建設新機場和地鐵路線,所以機場和地鐵廣告市場近年已展露高市場增長潛力,市場份額逐年增加。考慮到機場與地鐵資源有限,發展行業天花板較低,而樓宇聯播網市場存在良好的規模效應及人群覆蓋較精準等特點,使得整體市場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我們認為未來樓宇戶外廣告仍然佔據戶外廣告主要份額,其2013 年市場規模高達44.3 億美元,預期2018 年有望達到73.6 億美元。 戶外廣告市場規模組成結構 數碼科技已漸漸成為推動戶外廣告發展關鍵因素,並更有效地傳達廣告客戶的訊息。戶外全彩LCD 顯示屏是帆布廣告、燈箱廣告的理想替代產品,它具有傳統廣告媒介無法比擬的優勢,具有高畫質、高穩定性、高亮度、高灰度、高對比度、大視角、均勻性等特性。隨著科技創新對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LCD 顯示屏應用行業總體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同步發展,憑藉著高解析度和低成本兩大優勢,LCD 顯示屏作為戶外媒體強勁的傳播載體,對戶外傳媒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戶外廣告當前包括傳統戶外媒體和戶外新媒體。戶外新媒體是有別於傳統戶外媒體(如霓虹燈、傳統大牌、燈箱、車體等)的新型戶外媒體形式。戶外新媒體採用LED顯示屏等新的媒介載體,通過商務樓宇、公共地鐵、戶外大屏幕等新的傳播渠道進行廣告信息的發布。戶外新媒體具備靈活、互動、費用較低、定向傳播、及時反饋和方案定製等優勢,較好的滿足了廣告主對於廣告傳播精準化和差異化的要求,近年來日益受到廣告主的青睞,市場規模不斷提升。根據易觀智庫產業資料庫《中國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監測報告2014年第4季度》顯示,2011年至2014年我國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規模分別為85.51億元、88.31元及90.90億元及101.30億元,如下圖所示: 相比於大牌、燈箱、單立柱等傳統戶外廣告媒體可視距離有限、畫面單一固定的不足,戶外LED大屏幕媒體具備可視範圍廣、便於更替的動態畫面、色彩豔麗和視覺效果震撼的優勢,可以有效地吸引受眾群體注意,廣告表現效果較好。近年來,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這一新興媒體類型得到了廣告主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同時,客戶數量的增多和客戶結構的豐富也對行業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客戶多元化的廣告投放需求,構建一張覆蓋全國的屏幕媒體網絡成為了媒體運營商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從各細分市場的情況來看,2014年第4季度商業樓宇電子屏廣告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佔比為40.3%;公交地鐵電子屏廣告細分市場所佔市場份額為19.4%,公交地鐵廣告屏運營廠商通過繼續布局覆蓋公交場景的Wi-Fi網絡,引導用戶完成體驗和消費行為,向廣告主提供品牌宣傳及用戶導入的廣告營銷;超大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的市場份額為17.0%。受益於城市化發展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國超大LED戶外電子屏安裝數量不斷增長,驅動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規模增長,另一方面,技術與創新也持續推動超大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的發展。 目前,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的現狀如下: (1)媒體資源可開發空間大,屏幕媒體數量增長迅速 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新興商圈的形成和新老商圈的更替為行業可供開發媒體資源的規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戶外LED大屏幕媒體數量增長迅速,杭州市核心商圈的優質點位已大都被包括視科傳媒在內的幾家大型媒體運營商所控制,二三線城市屏幕媒體數量高速增長,地方性小型媒體運營商不斷湧現。 (2)客戶的媒體關注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 隨著數字營銷變革的加深,戶外媒體的數位化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特別是戶外LED大屏幕媒體以其精準的媒體投放、多元的營銷方式、即時的促進銷售等特徵,得到越來越多廣告主的認可。從我國戶外LED大屏幕廣告市場的廣告主行業構成來看,除了已有的汽車、金融保險、中高檔化妝品之外,其他行業的投放規模也呈逐年增長趨勢。廣告主行業板塊的豐富印證了客戶對此類新興媒體的關注程度和認可程度不斷提高,並最終帶動行業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中國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研究報告2014》顯示,2014年我國戶外LED大屏幕廣告市場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01.3億元,同比增長11.44%。戶外LED 大屏幕優秀的表現力深受廣告主青睞是其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首要原因,而未來該市場規模能夠持續增長則有賴於對於現有LED 大屏的深度利用。 ② 行業主要政策規定 視科公司從事的廣告媒體業務,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廣告管理條例》、《廣告管理條例施行細則》及《戶外廣告登記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廣告行業主要依據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如下: 法律法規名稱 生效日期 文件編號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5年2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4號 2 廣告管理條例 1987年12月1日 國發[1987]94號 3 廣告管理條例施行細則 2005年1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18號 4 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 1998年12月3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2號公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號修訂 5 藥品廣告審查辦法 2007年5月1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27號 6 醫療廣告管理辦法 2007年1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衛生部令第26號 7 醫療器械廣告審查辦法 2009年5月20日 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65號 8 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 1993年10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號 9 酒類廣告管理辦法 1996年1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9號 10 房地產廣告發布暫行規定 1998年12月3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1號公布, ③ 產業政策。 1)《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2007年3月19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行業結構,提升技術結構,全面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要規範發展廣告會展等商務服務業,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服務事業,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服務業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產品創新,積極扶持中小服務企業發展,發揮其在自主創業等方面的優勢。 2)《關於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08年4月2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把促進廣告業又好又快發展,作為一項緊迫而長期的戰略任務」的重要知道思想,並提出了廣告行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加快行業結構調整,促進廣告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提升廣告策劃、創意、製作的整體水平;積極推動新興廣告媒體的發展與規範;以中華民族優秀品牌戰略為基礎、以廣告企業為主幹、以優勢媒體集團為先導,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完善的廣告產業體系」。該指導意見還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廣告業法律法規建設、企業競爭力提升、廣告業投融資渠道拓寬、廣告監管體系效能提高等十四個具體方面做出了明確的政策規劃和指導意見。 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年3月2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把「廣告創意、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廣告製作」列為鼓勵類,這是廣告業第一次享受國家鼓勵類政策,為廣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據和空間。 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規範提升商務服務業,促進廣告、會展業健康發展。 5)《關於推進廣告戰略實施的意見》 2012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推進廣告戰略實施的意見》,要求拓寬廣告業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類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向發展前景好、吸納就業多以及運用新技術、新業態的廣告企業開拓業務,支持網際網路、樓宇視頻等新興廣告媒介健康有序發展,使其成為廣告業新的增長點。 6)《廣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2年6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廣告業是我國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 行業競爭情況; 『十二五』期間,廣告創意、策劃、設計、製作水平全面提升,廣告業集約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高,規模速度與結構質量協調發展,整體實力與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貢獻度不斷加大,努力實現由傳統廣告業向現代廣告業、由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際市場延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布局相對分散向合理集聚、由低技術水平和低附加值向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的轉變。 規模與實力進一步壯大。廣告經營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國廣告經營額年增幅在12%左右;企業規模與實力不斷壯大,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年經營額在50億元以上的廣告集團,以及經營額在10億元以上的大型廣告骨幹企業和一大批專業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優質中小型廣告企業。 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廣告企業經營規模化、技術高新化、服務專業化、營銷品牌化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以及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能力不斷提高,有更多的廣告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高新技術和新一代
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廣告創意、策劃、設計和製作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培養一大批國際化、創新型高端廣告專業人才,建成若干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廣告研發創意基地,建立服務行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結構和產業層次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廣告業規模化經營實現突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廣告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具備雛形,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現代廣告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區域結構更加協調,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繼續保持發展優勢,中西部地區廣告業加快發展。 經濟社會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廣告業服務於國家重大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戰略的能力大幅提高。拉動消費、提振內需、促進相關行業發展的作用明顯增強;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進一步彰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加快廣告業技術創新。鼓勵廣告企業加強廣告科技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運用廣告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媒體的水平,促進數字、網絡等新技術在廣告服務領域的應用。鼓勵環保型、節能型廣告材料的推廣使用,支持開發低成本的替代廣告材料。鼓勵開發新的廣告發布形式,運用新的廣告載體。支持利用網際網路、樓宇視頻、手機網站、手機報刊、移動電視、網絡廣播、網絡1-1-1-349 電視、電子雜誌等新興媒體的廣告業態健康有序發展。支持廣告業專用硬體和軟體的研發,儘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廣告服務技術工具,促進廣告業優化升級。 加快廣告業經營方式創新。探索廣告業經營的新模式,培育廣告新業態,完善並積極推進廣告代理制。鼓勵和支持廣告企業與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專賣店、專業店等新型物流組織形式相結合,推動網絡、數字和新興廣告媒體發展,以及與通信網、網際網路、廣播電視網的融合。支持廣告產業與高技術產業相互滲透,不斷創新媒介方式、拓寬發布渠道,形成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的優勢互補與聯動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廣告企業與廣告客戶深度戰略合作,由傳統廣告服務向市場調查、營銷診斷、資訊支持、管理諮詢、整合傳播等服務功能延伸拓展。 ⑤ 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a.有利因素: .中國經濟增長態勢穩健,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廣告主預算不斷增加,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增長。消費者對市場品牌及產品信息的獲取提出更高要求,廣告客戶相應的廣告投放需求增加,有利於促進廣告行業的快速發展。 從廣告主角度來說,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廣告主投入廣告的預算不斷增加,推動了廣告行業市場規模的上升。同時,由於近年來中國市場在全球消費市場中的地位日漸提高,國內外各品牌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這些消費品牌在國內廣告市場進一步加大投入,從而推動了中國廣告行業的快速發展。 .全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城市亮化工程助推戶外廣告媒體市場發展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我國改革開放至今 30 多年來經歷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2013 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3.73%,其中,「戶籍城鎮化率」僅為35.7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速,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愈發繁榮,城市人口數量和消費能力也將顯著增強。對於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來說,一方面,人口和產業活動進一步聚集,一個個新興商圈將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態度、消費觀念更加貼近都市,在此過程中,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城市核心商圈日漸發達。這些因素都給戶外LED大屏幕媒體創造了天然的發展基礎。 .新媒體技術擴寬廣告行業發展空間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網際網路、無線通訊技術,以及新型材料技術等的飛速發展,廣告行業呈現細分領域和精準投放的發展趨勢。戶外新媒體使廣告行業出現嶄新的細分市場,移動媒體技術使廣告嫁接到移動終端實現精準投放,網絡廣告連續多年保持增長速度最快的記錄。 廣告業作為我國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相繼發布《關於推進廣告戰略實施的意見》、《廣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 年修正)》、《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全面支持網際網路、樓宇視頻等新興廣告媒介健康有序發展,對加快廣告業技術創新,提高運用廣告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媒體的水平,促進數字、網絡等新技術在廣告服務領域的應用提出了要求,有利於促進廣告產業與高技術產業相互滲透和廣告業優化升級。 b.不利因素: .缺乏規範的競爭機制,市場成熟度不高 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廣告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市場成熟度不高。由於行業競爭主體數量較多、行業的自律性較弱,競爭秩序還需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這種狀況不利於廣告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不利於培育規範的市場環境。在這種局面下,勢必需要行業監管部門通過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出臺行業監管措施,同時加強行業自律指導,以提高行業的規範程度,提高市場成熟度。 .專業人才短缺制約行業發展 廣告業伴隨著整合營銷大融合時代的到來,新型複合性廣告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種人才的缺失將成為未來廣告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無論是傳統廣告領域還是新媒體企業都需要既熟悉傳統廣告運作流程又懂得網際網路的技術型複合人才,而這種人才的數量在整個廣告行業中所佔的比例少之又少。如何建立常態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培養出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是當今廣告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新媒體技術缺乏行業標準,阻礙廣告行業規範發展 新媒體技術是廣告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的增長點,是趕超國際水平的有力平臺。我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與國外的步伐基本一致,但是相關的行業規範及標準並未得到相應的建立。行業標準的制定代表著行業的透明度和成熟度,廣告主在選擇廣告投放方式和媒體類型時需要獲得相關參數,如覆蓋度、到達率、價格和收視率等。然而行業的這些標準尚未有效建立,影響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3. 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 a)商圈媒體資源壁壘 佔據優質的商圈媒體資源並將這些資源組織成網絡化的廣告傳播平臺,是體現戶外媒體運營商競爭實力的核心要素。戶外媒體運營商所擁有媒體資源的位置和數量直接決定了其媒體網絡的覆蓋範圍、層次、服務水平以及廣告傳播價值,是廣告主衡量媒體運營商的重要因素。 由於戶外媒體運營商行業的核心商圈優質廣告位的資源排他性強,一線城市的行業競爭格局基本穩定,行業內少數有實力的公司通過與場地方籤署長期的合作協議,構建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係,從而掌握了較多的優質廣告位資源,並形成了覆蓋範圍廣、層次豐富的廣告發布網絡,具備了較為明顯的先發優勢。缺乏優質的媒體資源成為行業新進入者的主要壁壘。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民眾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新興商圈的逐步形成,相較於一線城市媒體資源的穩定狀態,國內二三線城市尚有更為豐富的媒體資源開發空間。原有媒體運營商憑藉其在一線城市的媒體網絡運營經驗和長期積累下的行業品牌優勢,在商圈媒體資源的開發上也將對行業新進入者形成壁壘。 b)客戶資源壁壘 在廣告媒體行業中,與大型廣告公司以及廣告主直接客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的門檻較高。上述優質客戶選擇媒體運營商的條件非常嚴格,不僅僅要求運營商能夠提供契合廣告需求的媒體點位,還會對其媒體規模、行業聲譽、市場口碑、案例經驗、服務團隊水平以及媒體運營專業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並最終作出判斷。普通的中小型媒體運營商通常無法滿足上述條件,因而難以得到這些優質客戶的訂單。 c)資金壁壘 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行業內的運營商需要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依據媒體從前期開發到實現日常運營的整個流程來分析,主要的資金投入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媒體資源的開發階段,媒體運營商為取得核心商圈的優質廣告位需要每年向場租方或資源供應方支付較大金額的場地租金或代理費用;其次,在媒體建設過程中,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相關設備的採購並支付設備安裝費用;最後,在媒體投入正常運營之後,還會負擔包括維護更新、稅費、電費、人工等多項費用。因此,本行業在整個業務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形成了行業的資金壁壘。 d)技術壁壘 當今的媒體行業已經與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廣告發布和監播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廣告媒體運營商在掌控了大量的優質媒體資源,鋪建了覆蓋範圍廣、層次豐富的廣告播出網絡之後,還需要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以保證廣告發布和監播的順利進行,從而滿足廣告主廣告發布和營銷傳播的各項需求。媒體廣告發布業務需要較高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水平,形成了行業的技術壁壘。 4. 行業的經營特徵 戶外廣告行業的經營業務主要可以分為媒體資源開發以及廣告發布業務兩個部分。行業的主要經營模式為:媒體運營商通過自有、獨家代理、一般代理等媒體資源開發方式取得戶外廣告媒體,並依託所控制的媒體資源為客戶提供廣告發布業務,以最終實現收入。戶外廣告行業的主要經營模式情況如下: 媒體資源提供方 媒體設備提供方 戶外廣告運營商 直接客戶 廣告主 廣告代理公司 廣告公司 廣告主 廣告行業的主要經營模式 A、 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特徵 ①周期性特徵 廣告媒體行業作為廣告行業的細分子行業,其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預計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行業將處於景氣周期。 ②季節性特徵 廣告行業作為服務業,受廣告客戶的產品季節性消費淡旺季的影響,表現出一定的季節性特徵。不同產品的廣告主在銷售旺季來臨前均會密集投放廣告,比如啤酒、飲料和空調,每年5月、6月、7月、8月、9月是其銷售旺季,3月、4月則是企業密切投放廣告的黃金時間;每年10、11月是服裝換季的季節,8月、9月則是開發此類客戶的最佳時機。此外,春節、十一等節假日是大部分產品銷售高峰期,春節前、十一前則是大部分客戶廣告投放高峰期。對於戶外LED媒體運營商來說,總體而言,其下半年廣告收入強於上半年。 ③區域性特徵 廣告行業的發展狀況和區域經濟繁榮程度密切相關。我國區域性經濟發展程度存在較大的差別,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均GDP遠遠高於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均消費能力也遠遠領先於中西部地區,因此我國省、地市級廣告收入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差異。經濟發達地區的廣告公司數量、從業人員素質、廣告投放數量、廣告公司營業額等皆領先於中西部地區,戶外廣告媒介的區域性滲透及網絡化布局也更為完善。 廣告主 廣告公司 廣告 需求 第三方機構 目標受眾 戶外 電視 報紙 雜誌 數字 廣播 其他廣告媒介 媒介 購買 廣告 投放 監測 評估 B、 廣告行業上下遊的關聯性及上下遊發展對本行業的影響 廣告產業鏈是指以現代傳媒技術為基礎、滿足不同參與主體需要而建立的跨領域相互銜接的共同獲取利潤的產業鏈條。廣告行業參與主體包括:廣告主、廣告代理商、廣告媒介、目標受眾和第三方機構等。其中,廣告主是指在商業過程中,出於自身營銷需要,通過購買獲取相應的廣告資源,並將自身的商品廣告信息傳遞給受眾的企業;廣告代理商是指服務於廣告主,為其進行營銷策劃、廣告製作、媒介購買等工作的代理機構,廣告代理商通過收取廣告費用、支付媒介使用費用來賺取差價;廣告媒介作為廣告主和目標受眾的溝通渠道,包括電視、報紙、雜誌、廣播、戶外、數字等多種形式;目標受眾是指在商業過程中接受廣告信息的人群;第三方機構是指對廣告播放情況進行監測以及對廣告投放效果進行評估的專業機構。 C、 廣告行業產業鏈 媒介是廣告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環節,媒介的新舊交替,新技術的衝擊,將引發廣告行業的巨大變革。廣告媒介作為廣告傳播的渠道,通常佔據整個產業鏈80%以上的價值。媒介更迭的基礎是科技以及用戶習慣的轉移。在數位技術戶外傳播、網絡傳播的大背景下,廣告業謀求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將做出生存形態、傳播形態乃至觀念形態的重大調適與改變。廣告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社會營銷環境和傳播環境的變化,廣告的生存形態與傳播形態也將會發生改變。 D、 行業發展趨勢 ①一線城市屏幕媒體布局趨於理性,資源開發重心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一方面,城市市容規範化使得滿街廣告牌得到了很大的清理,戶外廣告資源在一線城市趨向飽和,寡頭壟斷格局日益成型。二三線城市雖然也在逐步整頓戶外廣告資源,但清理力度始終不及一線城市。部分戶外廣告公司已經將目標轉向二三線城市的優質廣告牌資源,這些城市的傳統戶外廣告牌價格「水漲船高」。對於戶外廣告公司來說,越早佔有資源就意味著優勢。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本身經濟的加速發展也使得廣告公司越來越看重二三線市場。 在新媒體市場,一線城市優質點位的屏幕媒體資源已經趨於穩定,受限於持續運營成本較高的壓力,媒體運營商們對於屏幕媒體資源的開發將會更趨理性,因此未來對於一線城市屏幕媒體的主要任務在於對現有媒體價值的深度挖掘,以便提高屏幕刊掛率及實現媒體價值最大化。對於二三線城市而言,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已逐漸提升,但由於各地戶外媒體廣告市場的成熟程度不一,廣告主對這類媒體的認可度與傳統媒體相比仍有提高空間。總體來看,隨著全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亮化工程的推進,相較於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商圈的屏幕媒體資源尚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②中國戶外廣告行業的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加速 戶外媒體領域新一輪的大融資大整合已經開始,中國戶外廣告行業的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加速,也更加深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媒體細分後的再次集中化;戰略性併購集中。隨著機構投資者對戶外媒體行業熱潮的退卻,戶外媒體企業新一輪的投資者主要來自產業上下遊的戰略性投資;集中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勢。中國廣告行業已經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戶外廣告利潤空間減少,逐步進入行業的快速整合階段,單純佔有零散媒體資源的小作坊式廣告公司最終會被有實力綜合服務型的大公司所取代,媒介的集中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國內戶外媒體企業正在加速資源整合,增強競爭力,通過多種渠道募集資金,以兼併、收購和控股等方式佔有稀缺的戶外媒體資源,不斷擴大和完善自己的服務網絡,以求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戶外廣告行業在新一輪基礎上的規模化、集中化趨勢說明這個行業在不斷走向成熟。 ③戶外廣告進入數字多屏時代,戶外電子屏媒體成中堅力量 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及生活品質的提高,中心城市的人們用在戶外的時間越來越長。上下班、會友、聚餐、娛樂、拜訪客戶等等,使大眾越來越多將時間花在途中。戶外傳統媒體強調更多的是點的概念,覆蓋面和受眾的停留時間都比較少。通過技術創新來有效彌補戶外傳統媒體的缺陷,正是新媒體相較於傳統戶外媒體質的飛躍。可以說,戶外媒體領域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刺激了新媒體的成長、成熟。 以「屏」為特徵的新媒體是戶外廣告新出現的廣告媒體產品類型或形式,是一種思維方式,新技術為媒體帶來了變革,戶外廣告行業朝著分眾、細分方向演變,是技術對傳統媒體的種種切割和重組,它的出現分割了一部分廣告預算,而這一部分廣告份額不僅分流了傳統戶外的廣告份額,也更多地分流了傳統電視、平面媒體的份額。 5. 企業的業務分析情況 (1)主營業務 視科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於自身的健康發展,在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及時捕捉商機,在市場激烈競爭中不斷提高公司服務質量,以科學的管理系統讓每一位客戶得到最完善的服務。視科公司在杭州市戶外廣告行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客戶資源、戶外廣告渠道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當前公司擁有杭城最多的公共自行車圓弧燈箱點位,在杭州大廈等商業圈核心位置進行了LED屏幕布點,在杭州市各重點防火單位人流密集處進行LCD屏幕布點。 視科公司以有序、穩定、健康的發展廣告事業為宗旨,把不斷超越自己為目標,積極地開創更廣闊的廣告市場新天地。 (2)行業發展趨勢 1)一線城市屏幕媒體布局趨於理性,資源開發重心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一方面,城市市容規範化使得滿街廣告牌得到了很大的清理,戶外廣告資源在一線城市趨向飽和,寡頭壟斷格局日益成型。二三線城市雖然也在逐步整頓戶外廣告資源,但清理力度始終不及一線城市。部分戶外廣告公司已經將目標轉向二三線城市的優質廣告牌資源,這些城市的傳統戶外廣告牌價格「水漲船高」。對於戶外廣告公司來說,越早佔有資源就意味著優勢。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本身經濟的加速發展也使得廣告公司越來越看重二三線市場。 在新媒體市場,一線城市優質點位的屏幕媒體資源已經趨於穩定,受限於持續運營成本較高的壓力,媒體運營商們對於屏幕媒體資源的開發將會更趨理性,因此未來對於一線城市屏幕媒體的主要任務在於對現有媒體價值的深度挖掘,以便提高屏幕刊掛率及實現媒體價值最大化。對於二三線城市而言,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已逐漸提升,但由於各地戶外LED大屏幕媒體廣告市場的成熟程度不一,廣告主對這類媒體的認可度與傳統媒體相比仍有提高空間。總體來看,隨著全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亮化工程的推進,相較於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商圈的屏幕媒體資源尚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2)傳統戶外廣告公司將向新技術領域邁進,實現多元化發展 伴隨各種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戶外廣告公司而言,下一步必然會涉足越來越多的新技術以實現自身的穩步發展。儘管目前針對戶外新媒體各方褒貶不一,但其對傳統戶外廣告公司的衝擊已顯而易見。因此,傳統戶外廣告公司在保持現有
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引入技術創新,不失為實現多元化發展的良好途徑。 (3)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 視科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於自身的健康發展,在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及時捕捉商機,在市場激烈競爭中不斷提高公司服務質量,以科學的管理系統讓每一位客戶得到最完善的服務。視科公司在杭州市戶外廣告行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客戶資源、戶外廣告渠道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當前公司擁有杭城最多的公共自行車圓弧燈箱點位,在杭州大廈等商業圈核心位置進行了LED屏幕布點,在杭州市各重點防火單位人流密集處進行LCD屏幕布點。 視科公司以有序、穩定、健康的發展廣告事業為宗旨,把不斷超越自己為目標,積極地開創更廣闊的廣告市場新天地。 1)競爭對手的簡要情況 A、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廣告業務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在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廣告中,視科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思美傳媒。思美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4A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壹級廣告企業(綜合服務類)。
思美傳媒於2014年1月23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2712)。
思美傳媒的自有資源與戶外媒介代理平臺運營越發成熟,作為一類穩定的媒介,在報告期內,為公司大客戶的整合營銷發揮了重要作用,並通過自銷與代理相結合的模式,
思美傳媒2014年度,戶外廣告營業收入1.3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6.41%,同比增長89.03%。
思美傳媒的戶外廣告資源主要包括:地下通道、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大牌、戶外LED等廣告位。2010年12月,
思美傳媒與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籤訂了杭州公共自行車停車棚內燈箱廣告媒體及公共自行車車身廣告媒體5年期的經營權受讓合同,租賃範圍:杭州公共自行車1,314處服務點中的停車棚雙面燈箱1,191個、單面燈箱929個,服務亭亭背燈箱623個,50,000輛公共自行車車身廣告;租賃期限:2011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租金總價18,394.28萬元。 B、LED屏幕戶外廣告業務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公司名稱 公司概況 鬱金香廣告傳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鬱金香廣告傳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鬱金香」)成立於1998年,2005年建立第一塊戶外LED大屏幕,開啟了中國LED戶外電子屏廣告產業的序幕。鬱金香憑藉先入優勢,成立初期迅速在上海建立起了終端網絡,在當地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是國內領先的戶外LED大屏幕媒體運營商。目前在杭州市的LED屏幕數為1塊。
鳳凰都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鳳凰都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鳳凰都市傳媒」)成立於2007年,是市場內三家主流運營商中的最晚進入者,從2010年開始,在基本完成LED電子屏網絡布局、屏幕數量超過40塊的基礎上,廣告收入增長迅速。
鳳凰都市傳媒主要運營的「鳳凰LED聯播網」運營屏幕總面積已經突破14,000平方米,涵蓋中國16個重要城市。目前在杭州市的LED屏幕數為3塊。 上海香榭麗廣告傳媒股份限公司 上海香榭麗廣告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榭麗傳媒」)是中國主要的戶外LED大屏幕媒體運營商之一,2006年開始進行戶外LED大屏幕媒體的投資和運營,在上海、北京、廣州擁有分公司,現已佔據了一定的優質媒體資源,形成了自身的行業競爭力。香榭麗傳媒作為行業內的三大媒體運營商之一,同樣也是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目前在杭州市的LED屏幕數為1塊。 C、LCD屏幕廣告業務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a、分眾傳媒,中國領先的數位化媒體集團,創建於2003年,產品線覆蓋商業樓宇視頻媒體、賣場終端視頻媒體、公寓電梯媒體(框架媒介)、戶外大型LED彩屏媒體、電影院線廣告媒體、網絡廣告媒體、分眾直效商務DM媒體及資料庫營銷渠道等多個針對特徵受眾、並可以有機整合媒體網絡。在樓宇媒體領域,分眾傳媒業已成為行業霸主,業已成為中國都市最主流的傳媒平臺之一。 b、浙江三正禾集團有限公司,其經營的「平安浙江」宣傳欄是浙江省委建設「平安浙江」領導小組主辦,省公安廳承辦的全省戶外宣傳媒體,是文化大省建設傳播工程。「平安浙江」宣傳欄採用戶外媒體市場細分的概念,設置在全省城市主幹道、城市社區、高校園區三大區域。媒體以杭州、寧波、溫州為龍頭,連線全省11個省轄城市,並向下滲透至經濟強縣(市),以及全省100多所高校,全省現有總量6000座,建設目標達到10000座,是浙江戶外媒體第一品牌,也是省內唯一城市群網絡化戶外媒體,是企業營造品牌,擴展產品知名度、美譽度的首選戶外宣傳媒體。 2)公司的競爭優勢 .豐富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LED屏幕以及LCD屏幕資源 杭州地鐵開通之後,作為無縫交通對接最後一環節的重要交通工具,異型位的公共自行亭將為廣告媒體的最佳載體;且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車普及、亭點位眾多,深入杭城的各個角落,廣泛覆蓋到戶外受眾群體,媒體認可度高,是未來杭城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戶外媒體之一。視科公司擁有杭城最多之一公共自行車亭圓弧和方形燈箱廣告點位,覆蓋廣,投放靈活。目前,視科公司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區、下沙區和濱江區,其它區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已被其他競爭對手買斷,視科公司將在其期限屆滿時通過招標競爭獲得更多的點位資源。 視科公司當前在杭州大廈、工聯大廈、西溪天堂、現代國際大廈、東方魅力、餘杭大酒店、吳山廣場等杭州市各大商圈的優質地位擁有LED屏。未來,公司將在長春、蕪湖、北京等地通過代理方式獲得LED屏幕資源,再逐步通過自營方式拓展公司LED屏幕點位的布局。 視科公司與杭州市消防系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搭建了「杭州消防宣傳網」。視科公司在大杭州繁華商圈內的大型商場、銀行、醫院、熱門餐飲、娛樂、影劇院、寫字樓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所能夠廣泛布點LCD電子屏幕,目前擁有600個LCD傳媒終端,將來還有7000可布點位,且點位的獲取不需要支付租賃費用。另外,視科公司未來將把所有的LCD屏全部改為裸眼3D屏。裸眼3D屏將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近似零距離的視覺,無疑使它具有極大的畫面衝擊力,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戶外媒體資源不受城市改建所影響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會,經常會有城市整改現象,所有戶外廣告都會面臨被拆遷的危險,但視科公司的戶外媒體不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公共自行車亭作為便民的公益類設施,政府將會給予最大的支持,服務百姓,是杭州市爭做文明城市的主要標誌。戶外LED顯示屏是一種新型媒體,擁有簡潔的外形、超強的視聽衝擊力,多集中在地段繁華的商業區,不會有因為影響城市美觀而被拆遷的風險。LCD屏主要分布在商務樓宇、賓館酒店、各類商城、學校醫院、住宅社區等場所。 .優質的客戶資源 視科公司經營戶外廣告多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能提供全方位的廣告服務,給予客戶優質的體驗,積累了許多優質的客戶資源。目前合作的主要客戶有修正、皇臺酒業、康宏理財、
杭州銀行、必勝客、肯德基、康師傅、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可口可樂、優衣庫,東風日產、奧迪等等。 ④極具價值的「媒體網」 視科公司擁有個體化的廣告投放服務和定價體系,可以為高、中、低端的廣告主提供合適的投放地點和價格,可滿足不同類型廣告主的廣告需求。客戶還可選擇在城市視窗LCD屏與視科公司擁有的其他媒體資源進行整合發布,「城市視窗LCD屏+公共自行車亭廣告+LED大屏」連橫貫通廣告投放服務,從而顯著增強廣告投放價值。公司未來將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並自主開發功能強大的後臺播控軟體,實現分布與杭州市的所有媒體即時同步播出。 公司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依據品牌或客戶的不同營銷目標,提供菜單式媒體組合方案。並與各知名企業強強聯手,成為了傳播領域國際化標準和本土化靈活的融合者和實踐者。 ⑤內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狀況、無形資產、管理層構成等經營管理狀況; 公司制定了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銷售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 公司未設置董事會,設執行董事長一人,由夏東明任執行董事;設總經理一人,由黃豔紅擔任;監事一人,由宣林澤擔任。 公司現設七個部門:分別為廣告部、會展部、租賃部、技術部、行政部、設計部、財務部。 高管人員業務分工列表如下: 序號 姓名 職位 工作範圍 1 夏東明 執行董事 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工作 2 黃豔紅 總經理 負責統籌管理各部門相關事宜 3 宣林澤 監事 負責監事事務 公司現有28人。其中男性員工18人,女性員工10人。工程部9人,銷售部4人,行政部4人,設計部2人,財務部2人,實習生1人。本科比例佔21.4%,大專比例佔35.7%。 董事長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簡歷。 公司目前董事長及高級管理人員:(董事長)、(總經理) 職稱 姓名 任職時間 主要學(經)歷 執行董事 夏東明 2008年 學習經歷:
自動化儀表專業.2013年進修浙大管理學院,本科學歷。 工作經歷:1989年——1992年,中外合資杭州電子有限公司ME工程部經理。 1992年——1994年,杭州哈納特電子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1994年——1999年,杭州北冰洋音響電器公司,任總經理。2000年——2007年,浙江新聯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任總經理。2008年至今,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總經理 黃豔紅 2009年 學習經歷:2003年進修北京商學院,2014年進修浙大管理學院,大專學歷。 工作經歷:2003—2007,杭州之江國際廣告公司,任銷售總監。2007- 2009 ,浙報集團競合傳媒,任銷售總監。2009年至今,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合伙人。 6. 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 公司歷史年度簡要資產負債表如下表所示: 資產負債表 單位:元 序號 項目\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年1-4月 1 一、流動資產合計 1,365.71 2,189.14 8,424.96 23,846.33 2 貨幣資金 13.23 56.67 119.49 10,100.26 3 交易性金融資產淨額 0.00 0.00 0.00 0.00 4 應收票據 0.00 0.00 5 應收股利(應收利潤) 0.00 0.00 0.00 0.00 6 應收利息 0.00 0.00 0.00 0.00 7 應收帳款淨額 207.69 1,355.24 4,940.54 7,491.38 8 其他應收款淨額 926.79 640.59 1,648.77 1,857.95 9 預付帳款 218.00 60.00 1,689.16 4,363.42 10 應收補貼款 0.00 0.00 0.00 0.00 11 存貨淨額 0.00 76.63 27.01 33.32 12 待攤費用 0.00 0.00 13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0.00 0.00 0.00 14 其他流動資產 0.00 0.00 0.00 15 二、非流動資產合計 115.44 485.18 6,156.42 4,360.04 16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淨額 0.00 17 持有至到期投資淨額 0.00 18 長期股權投資淨額 0.00 1,000.00 1,000.00 19 長期應收款 0.00 20 投資性房地產 0.00 21 固定資產 115.44 407.96 4,992.62 3,261.53 22 固定資產原價 202.26 532.92 5,447.99 3,882.88 23 減:累計折舊 86.82 124.96 455.37 621.35 24 固定資產淨值 115.44 407.96 4,992.62 3,261.53 25 減: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0.00 0.00 0.00 26 固定資產淨額 115.44 407.96 4,992.62 3,261.53 27 工程物資 0.00 0.00 0.00 0.00 28 在建工程 0.00 0.00 0.00 0.00 29 固定資產清理 0.00 0.00 0.00 0.00 30 生產性生物資產淨額 0.00 0.00 0.00 0.00 31 油氣資產淨值 0.00 0.00 0.00 0.00 32 開發支出 0.00 0.00 0.00 0.00 33 商譽 0.00 0.00 0.00 0.00 34 無形資產淨額 0.00 0.00 0.00 0.00 35 長期待攤費用 0.00 45.50 39.50 37.50 36 其他非流動資產 0.00 0.00 0.00 37 遞延所得稅資產 0.00 31.72 124.30 61.01 38 三、資產合計 1,481.15 2,674.32 14,581.39 28,206.38 39 四、流動負債合計 965.56 1,415.39 3,773.59 5,786.21 40 短期借款 350.00 0.00 41 交易性金融負債 0.00 0.00 42 應付票據 0.00 0.00 43 應付帳款 164.36 535.42 1,022.99 1,175.60 44 預收帳款 260.00 172.89 139.96 521.33 45 應付職工薪酬 0.00 0.00 5.70 5.20 46 應付利潤(應付股利) 0.00 0.00 0.00 47 應交稅費 11.20 357.08 2,052.82 2,955.94 48 應付利息 0.00 0.00 0.00 0.00 49 其他應付款 180.00 350.00 552.13 1,128.14 50 預提費用 0.00 0.00 0.00 51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0.00 0.00 0.00 0.00 52 其他流動負債 0.00 0.00 0.00 0.00 53 五、非流動負債合計 0.00 0.00 0.00 0.00 54 長期借款 0.00 0.00 0.00 0.00 55 應付債券 0.00 0.00 0.00 0.00 56 長期應付款 0.00 0.00 0.00 0.00 57 專項應付款 0.00 0.00 0.00 0.00 58 預計負債 0.00 0.00 0.00 0.00 59 其他非流動負債 0.00 0.00 0.00 0.00 60 遞延所得稅負債 0.00 61 六、負債合計 965.56 1,415.39 3,773.59 5,786.21 62 七、所有者權益 515.60 1,258.93 10,807.79 22,420.16 公司歷史年度的利潤表如下: 利潤表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年1-4月 一、營業總收入 395.83 2,441.91 8,185.77 4,798.49 其中:主營業務收入 395.83 2,441.91 8,185.77 4,798.49 其他業務收入 二、營業總成本 381.97 1,484.50 4,064.10 1,576.78 其中:營業成本 293.35 1,182.85 3,195.36 1,456.12 其中:主營業務成本 293.35 1,182.85 3,195.36 1,456.12 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17.99 59.13 261.81 188.04 銷售費用 39.56 2.50 29.04 41.30 管理費用 31.03 102.20 187.96 137.88 財務費用 0.05 10.93 19.62 6.60 資產減值損失 126.89 370.31 -253.16 其他 0.00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00 投資收益 其中:聯營合營單位收益 0.00 三、營業利潤 13.86 957.41 4,121.67 3,221.71 加:營業外收入 0.09 減: 營業外支出 0.08 0.01 71.72 58.10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四、利潤總額 13.78 957.41 4,050.03 3,163.60 減: 所得稅 6.29 239.35 1,031.17 791.23 五、淨利潤 7.49 718.05 3,018.86 2,372.38 從以上報表可以看出,視科公司的業務發展穩步增長,業績收入表現良好。2013年相比2012年收入增長率達到516.90%,2014年相比2013年收入增長率達到235.22%,2015年1-4月收入已超過2014年全年收入的一半。 2012年至2015年4月,主營業務成本率分別為74.11%、48.44%、39.04%、30.35%。2012至2015年前四月主營業務成本率持續大幅下降,隨著業務的擴展和業務方式的轉變,公司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銷售費用率除2012年較高外,2013年至2015年4月金額較小,浮動比例較小。 管理費用率2012年-2015年4月分別為7.84%、4.19%、2.30%、2.87%,呈回落趨勢,公司提高管理降低了管理費用率。 財務費用主要為利息收入。截止評估基準日,公司帳面無有息負債。 6、未來收益的確定 (1)主營業務收入: 根據規劃,視科將在未來期間主營業務為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廣告資源、LED屏幕和LCD屏幕廣告資源的開發和廣告發布;業務範圍由以杭州為主向全省和全國擴展。 在對視科未來年度的收入增長進行預測時,主要考慮到綜合因素對於收入增長的影響:行業的發展狀況,所在行業相關經濟要素及發展前景、生產經營歷史情況、面臨的競爭情況及優劣勢分析。 視科業務收入根據行業整體增長水平為主要收入增長趨勢, 結合自身在行業內所處的地位進行預測。2015年5-12月以現有合同為基礎進行測算,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年銷售收入分別較前一年度增長38.45%、23.35%、13.84%和10.53%,2020年及以後保持在2019年的水平。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其中:LED 7,788.09 15,583.07 17,430.33 19,565.90 21,743.01 21,743.01 LCD 7,898.97 13,392.25 19,463.80 22,794.74 25,628.07 25,628.07 自行車亭 7,821.79 10,246.76 11,529.43 12,776.90 13,576.90 13,576.90 售貨亭 158.09 189.09 189.09 204.09 219.09 219.09 (2)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主要為廣告業務成本。2012年至2015年4月,主營業務成本率分別為74.11%、48.44%、39.04%、30.35%。2012至2015年前四月主營業務成本率持續大幅下降,評估基準日主營業務成本率較低,公司因和有關部門合作,採取插播公益廣告的方式,節省了租金、能源等費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根據企業實際成本情況,2015年5-12月至2019年的主營業務成本估算參考歷史實際水平和未來企業發展情況進行預測。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成本 7,937.15 14,433.54 18,459.31 20,811.82 22,200.14 22,200.14 其中:LED 2,874.07 6,078.58 7,067.97 7,883.71 8,324.24 8,324.24 LCD 2,196.76 4,492.89 6,977.08 8,093.48 8,731.47 8,731.47 自行車亭 2,800.60 3,715.36 4,207.55 4,564.61 4,811.10 4,811.10 售貨亭 65.72 146.71 206.71 270.02 333.33 333.33 與主營業務收入配比,主營業務成本從2020年後開始保持穩定,維持2019年度主營業務成本水平。 (3)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稅金及附加根據國家各項稅收法規及公司適用的稅率結合預測期主營業務收入予以測算。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741.23 1,319.93 1,707.14 2,108.15 2,366.52 2,366.52 (4)期間費用 公司的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 銷售費用主要包含折舊攤銷及維護、差旅費、市內交通費、其他、業務招待費、汽車費、通訊費。銷售費用率佔收入比重小,預計未來不會有較大變化,按照近期的銷售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進行測算。 管理費用主要包括職工薪酬、招待費、租賃費、辦公費、交通費、折舊與攤銷、研究與開發費等。管理費用率2012年-2015年4月分別為7.84%、19%、2.30%、2.87%,呈回落趨勢。房租是以實際房租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預測,工資以現有工資水平參考一定比例進行預測;預計未來我公司通過加強管理,同時研發產品相繼投產後研發費用將會下降,管理費用率將繼續回落,本次根據預計費用構成發生情況進行預測。 財務費用主要為利息費用。截止評估基準日,公司帳面無有息負債。財務費用因金額較小,本次評估予以忽略。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營業費用 148.25 210.67 259.85 295.82 313.60 313.60 管理費用 682.00 1,573.93 1,958.97 2,163.84 2,228.39 2,228.39 財務費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以前年度發生的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數額較少,可以忽略不計,本次預測不予考慮。公司當前沒有投資收益。故沒有預測投資收益數據。 (6)所得稅率 公司所得稅稅率按照25%預測。 盈利預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一、營業總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其中: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其他業務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二、營業總成本 9,508.63 17,538.07 22,385.27 25,379.63 27,108.65 27,108.65 其中:營業成本 7,937.15 14,433.54 18,459.31 20,811.82 22,200.14 22,200.14 其中:主營業務成本 7,937.15 14,433.54 18,459.31 20,811.82 22,200.14 22,200.14 其他業務成本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營業稅金及附加 741.23 1,319.93 1,707.14 2,108.15 2,366.52 2,366.52 營業費用 148.25 210.67 259.85 295.82 313.60 313.60 管理費用 682.00 1,573.93 1,958.97 2,163.84 2,228.39 2,228.39 財務費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資產減值損失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投資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三、營業利潤 14,158.31 21,873.09 26,227.37 29,962.00 34,058.42 34,058.42 加:營業外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減:營業外支出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四、利潤總額 14,158.31 21,873.09 26,227.37 29,962.00 34,058.42 34,058.42 五、所得稅 3,539.58 5,468.27 6,556.84 7,490.50 8,514.60 8,514.60 六、淨利潤 10,618.73 16,404.82 19,670.53 22,471.50 25,543.81 25,543.81 (7)折舊和資本性支出 折舊:企業的固定資產為車輛和電子設備。資本性支出項目主要是從滿足舊設備更新的需求預計,結合企業未來年度發展戶外廣告媒體業務所需計劃新增的顯示屏、LCD屏等媒體設備進行估算,預計未來資本性支出。 (8)運營資金 使用流動資產中與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的應收帳款等項,減去應付帳款等項來估計運營資金金額。公司運營資金的估計是依據歷史年度的運營資金金額與其所對應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的平均值來估計的。 以後年度需要追加的營運資本=當年度需要的營運資本-上一年度需要的營運資本。 本次評估根據對企業歷史資產與業務經營收入和成本費用的統計分析以及未來經營期內各年度收入與成本估算的情況,預測得到的未來經營期各年度的營運資金。 七、資料清單 (一)資產評估清查申報表; (二)相關經濟行為的批文; (三)審計報告; (四)資產權屬證明文件、產權證明文件; (五)重大合同、協議等; (六)生產經營統計資料; (七)盈利預測資料; (八)其他資料。 (此頁無正文) 委託方: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負責人: 二○一五年五月二十日 (此頁無正文) 被評估單位: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負責人: 二○一五年五月二十日 資產評估說明 一、評估對象與評估範圍說明 (一)評估對象與評估範圍內容 評估對象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評估範圍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填寫的資產評估申報明細表上的資產及負債,包括流動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流動負債,具體如下: 1、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存貨,帳面價值合計 238,463,307.38元; 2、長期股權投資:系對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投資帳面價值10,000,000.00元;對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投資,由於投資款未實際到位,帳面價值為零。 3、固定資產:包括運輸設備、電子設備,帳面價值合計32,615,329.62元; 4、長期待攤費用:系精英匯雜誌攤銷費用,帳面價值375,000.00元; 5、遞延所得稅資產:包括壞帳準備暫時性差異所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主要由往來款項計提減值準備等,帳面價值合計610,115.45元; 6、流動負債:包括應付帳款、預收款項、 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其他應付款,帳面價值合計57,862,112.30元。 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的相關情況如下: 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與經濟行為涉及的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一致,上述帳面值已經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審計並出具瑞華審字【2015】第48030154號專項審計報告。 (二)實物資產的分布情況及特點 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納入評估範圍內的實物資產總帳面值 32,948,502.44元,佔評估範圍內資產總額的11.68%,為電子及其他設備、運輸設備和存貨-原材料,這些資產具有以下特點: 1、分布較分散:公司的LED屏和LCD屏分布在杭州市各個區域以及寧波、紹興等地。 2、資產效用正常:各類實物資產效用正常,並均由產權持有人正常使用。 (三)企業申報的帳面記錄或者未記錄的無形資產情況。 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及全資子公司視賺網絡未申報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情況如下: ①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序號 軟體名稱 證書號 登記號 開發完成 日期 首次發表 日期 權利範圍 取得方式 1 視賺電子商務平臺系統軟體V1.0 軟著登字第1003615號 2015SR116529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2 視賺移動電商Andriod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3.0 軟著登字第1003081號 2015SR115995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3 視賺移動分銷微信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5.0 軟著登字第1003610號 2015SR116524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4 視賺移動電商iOS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2.0 軟著登字第1003629號 2015SR116543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②域名持有情況 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未申報擁有9項網站域名,具體情況如下: 序號 網站地址 網站域名 備案許可證號 域名持有者 1 www.jyh0571.com jyh0571.com 浙ICP備13037552號-1 視科傳媒 2 www.zjshike.com zjshike.com 京ICP備13037552號-2 3 www.seecomedia.com seecomedia.com 京ICP備13037552號-3 4 www.ishizhuan.com ishizhuan.com 浙ICP備15009170號-1 視賺網絡 5 www.1dianhui.com 1dianhui.com 浙ICP備15009170號-2 6 www.2mx.cn 2mx.cn 浙ICP備15009170號-3 7 www.seedream.com.cn Seedream.com.cn shizhuanbao.com 浙ICP備15009170號-4 8 www.shizhuan.wang shizhuan.wang 浙ICP備15009170號-5 二、資產核實情況總體說明 (一)資產核實人員組織、實施時間和過程 1、資產清查核實的過程 第一、組織評估人員,明確負責人及工作分工,進行時間安排。 第二、資產佔有方自查:指導資產佔有方進行自查,提出自查要求,填制各類資產、負債清查評估明細表,撰寫《關於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 第三、清查核實:評估人員和資產佔有方有關人員核實各類資產、負債評估明細表上所列數字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合法性。 第四、匯總分析:匯總清查結果,分析資產清查的範圍和深度是否符合評估的要求,是否與本次經濟行為涉及的資產範圍一致,能否保證評估結論的公正性、合法性。 2、各類資產清查核實的方法 以資產佔有方填制的評估基準日各類資產、負債評估明細表為被驗證的主要對象,進行清查核對,不遺漏,不重複。實物資產清查核實的主要方法是以評估明細表對帳、對物,若有不符,查明原因,做好清查記錄和調整事項記錄。關鍵環節為:一是資產佔有方實際擁有資產與相關的資產評估明細表是否相符,並以實有資產為依據進行適當調整;二是核對權證與相關的資產是否相符,若有不相符,評估人員要求資產佔有方與有關經辦人員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說明原因,並搜集有關文件、資料,進行相關的調查工作。 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性資產清查的方法是核對、分析、發詢證函、判斷。核對帳表,按持續經營的原則分析帳齡及經濟業務往來情況,發函詢證,抽查憑證、判斷內容的真實性,權利義務的公正性,債權收回的可能性及負債的真實性。 3、資產清查中採取的主要措施 現金:由出納人員清點,評估人員現場監盤,驗證評估基準日資產佔有方實有現金,現場記錄應由資產佔有方財務負責人、出納及資產清查人員籤字。 銀行存款:收集評估基準日資產佔有方各開戶銀行各帳戶的銀行對帳單、企業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驗證未達帳項的真實性等,注意收集資料的完整性。 各種應收款項:核對帳表,以查看業務內容和分析帳齡為重點,主要根據明細帳目的重要性進行函證或替代性測試。 存貨:清查存貨的購置、銷售及質量狀況,對存貨進行抽查盤點。 固定資產:資產佔有方的固定資產為電子設備。評估人員在資產佔有方有關人員的陪同下,根據所填報的固定資產清查明細表作現場勘查,並向資產管理人員詢問以了解資產的現狀及使用保養情況。 負債:進行帳表核對及原始憑證的審核,對重要明細帳目發詢證函等。 (二)影響資產核實的事項及處理方法 1.帳面未紀錄的無形資產情況 視科傳媒及其子公司有申請的域名及著作權,但本次評估未申報,域名及著作權如下: ①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全資子公司視賺網絡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情況如下: 序號 軟體名稱 證書號 登記號 開發完成 日期 首次發表 日期 權利範圍 取得方式 1 視賺電子商務平臺系統軟體V1.0 軟著登字第1003615號 2015SR116529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2 視賺移動電商Andriod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3.0 軟著登字第1003081號 2015SR115995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3 視賺移動分銷微信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5.0 軟著登字第1003610號 2015SR116524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4 視賺移動電商iOS版客戶端手機軟體V2.0 軟著登字第1003629號 2015SR116543 2015.4.10 2015.4.11 全部權利 原始取得 ②域名持有情況 截至本報告書籤署日,視科傳媒擁有9項網站域名,具體情況如下: 序號 網站地址 網站域名 備案許可證號 域名持有者 1 www.jyh0571.com jyh0571.com 浙ICP備13037552號-1 視科傳媒 2 www.zjshike.com zjshike.com 京ICP備13037552號-2 3 www.seecomedia.com seecomedia.com 京ICP備13037552號-3 4 www.ishizhuan.com ishizhuan.com 浙ICP備15009170號-1 視賺網絡 5 www.1dianhui.com 1dianhui.com 浙ICP備15009170號-2 6 www.2mx.cn 2mx.cn 浙ICP備15009170號-3 7 www.seedream.com.cn Seedream.com.cn shizhuanbao.com 浙ICP備15009170號-4 8 www.shizhuan.wang shizhuan.wang 浙ICP備15009170號-5 2.視科傳媒在2015年3月10日發起成立了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0000.00萬元,佔股100%。但視科傳媒在評估基準日實際出資並未到位,在視科傳媒財務報表上此項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為零; 3.2015年【6】月【30】日,經股東會決議決定,視賺網絡註冊資本由30,000萬元減少至3,000萬元,並於2015年7月1日在錢江晚報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內,有權要求視賺網絡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告期滿如債權人無異議,視賺網絡將相應修改公司章程、辦理本次減資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4.2014年7月23日,視科傳媒股東會決定公司增資4500萬元,其中,夏東明認繳增資4050萬元,出資方式為實物;黃豔紅認繳增資450萬元,出資方式為實物。2014年9月25日,浙江華夏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夏東明用於出資的LED戶外電子顯示屏(1214平方米)和公交亭弧形燈箱(1500隻)出具浙華資評報字(2014)第120號的資產評估報告書,評估值4300萬元;對黃豔紅用於出資的LED戶外電子顯示屏(178平方米)出具浙華資評報字(2014)第119號資產評估報告書,評估值470萬元; 5.視科傳媒提供資料顯示其對外有兩筆擔保,擔保本金500萬元。基本信息如下: 債權銀行 被擔保人 擔保總額(萬) 借款期限 擔保方式 浙江民泰商業銀行 浙江天盛實業有限公司 300 2014-07-01至2015-06-19 與兩自然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浙商銀行杭州餘杭支行 杭州聚富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200 2015-02-15至2016-02-14 連帶責任保證 以上擔保在評估報告日前已經解除。 6.2015年6月23日,視科傳媒通過股東會決議,一致同意接收朱蘭英為視科傳媒股東,夏東明將其持有的視科傳媒22%的股權轉讓給朱蘭英,轉讓價款37,400.00萬元。同日,夏東明與朱蘭英籤署了《股權轉讓協議》。2015月6月23日,視科傳媒領取了工商部門換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7.2015年6月29日視科傳媒變更了經營範圍,由:文化藝術活動策劃,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廣告(除網絡廣告發布),企業形象設計,市場營銷策劃,承辦會展,展覽展示服務,禮儀服務,音響、燈光、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變更為:文化藝術活動策劃,設計、製作、代理國內外廣告(除網絡廣告),市場營銷策劃、承辦會展、展覽展示服務、禮儀服務;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 (三)核實結論 本次評估依據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瑞華審字【2015】第48030154號專項審計報告。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已按審計報告審定數進行了資產評估明細表的填報。清查結果與申報明細表相符。 三、評估方法的選擇 企業價值評估通常包括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三種基本評估方法。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市場法,是指將評估對象與參考企業、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比較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成本法也稱資產基礎法,是指在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的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 本次資產評估採用收益法和成本法對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股東全部權益進行評估。 選用的理由如下:本次評估的目的是對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股東全部權益進行評估,提供其在評估基準日的市場價值,作為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擬收購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的價值參考。 收益法是從決定資產現行公平市場價值的基本依據—資產的預期獲利能力的角度評價資產,符合對資產的基本定義。該方法評估的技術路線是通過將被評估企業未來的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其市場價值。經過調查了解,被評估企業收入、成本和費用之間存在比較穩定的配比關係,未來收益可以預測並能量化。與獲得收益相對應的風險也能預測並量化,因此符合收益法選用的條件。 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資產及負債結構清晰,各項資產和負債價值也可以單獨評估確認,因此選用成本法作為本次評估的另一種方法。 市場法是指將評估對象與參考企業、在市場上已有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比較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評估基準日附近中國相關行業規模相當企業的案例較少,所以相關可靠準確的可比案例很難取得,故本次評估不採用市場法。 綜上所述,本次採用收益法與成本法進行評估,在最終分析兩種評估方法合理性的基礎上,選取最為合理的評估方法確定評估結論。 資產基礎法評估技術說明 成本法亦稱資產基礎法,即分別對評估範圍內各項資產進行評估,並以各項資產評估值之和為總資產評估值,並在對負債進行核實的基礎上確定負債評估值,進而通過總資產減負債得出委估的企業價值。 (一)流動資產評估技術說明 本次評估是在審計後帳面值基礎上進行,流動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預付帳款、其他應收款和存貨,帳面值合計238,463,307.38元。 1.貨幣資金 貨幣資金帳面值101,002,555.28元,包括現金、銀行存款。 (1)現金帳面值 33,611.61元,存放在企業財務科保險柜。評估人員首先核對了現金日記帳與總帳現金帳戶、報表餘額是否相符,會同被評估單位主管會計人員監盤庫存現金,編制「現金盤點表」。現金評估採用倒推方法驗證評估基準日的現金餘額,以核實後帳面值確認評估值。現金倒推法計算公式為:基準日現金評估值=盤點日庫存現金數+基準日到盤點日前現金支出金額-基準日到盤點日前現金收入金額。 經盤點計算確認,人民幣現金以帳面值確認為評估值。 現金的評估值為33,611.61元。 (2) 銀行存款帳面值為100,968,943.67元。主要是企業在
中信銀行延安路支行、杭州銀行天水支行、
光大銀行高新支行、及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城西支行開設的4個存款帳戶。對銀行存款評估採取向銀行函證以及同銀行對帳單餘額核對的方法,如有未達帳項則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平衡相符後,以核實後的帳面值確認評估值。 銀行存款評估值為100,968,943.67 元。 綜上所述,貨幣資金的評估值為101,002,555.28 元。 2.應收帳款 應收帳款帳面原值77,061,114.07 元,計提壞帳準備為2,147,287.00,帳面淨值 74,913,827.07 元,共40 筆,帳齡大多在一年內,主要為企業應收的廣告費收入等。 應收款項的評估,評估人員對應收款項核實無誤的基礎上,藉助於歷史資料和現在調查了解的情況,具體分析數額、欠款時間和原因、款項回收情況、欠款人資金、信用、經營管理現狀等,採用個別認定和帳齡分析的方法估計風險損失,對有可能收不回的部分款項,且難以確定收不回帳款數額的,參考企業會計計算壞帳準備的方法,根據帳齡分析估計出風險損失,評估風險損失為2,147,287.00元。 應收帳款評估值74,913,827.07元。 3.預付帳款 預付帳款帳面值43,634,234.09元。 預付帳款主要為企業預付的媒體製作費等。評估人員在核對明細帳、總帳與評估申報表的一致性的基礎上,藉助於歷史資料和現在調查了解的情況,具體分析數額、付款時間和原因、材料或款項的回收情況、欠款人資金、信用、經營管理現狀等。針對大額款項向債務單位發詢證函,未發現無法收回的確切依據,可確認債權項目之存在性,以核實後的帳面值作為評估值。 預付帳款評估值為43,634,234.09元。 4.其他應收款 其他應收款帳面原值18,872,692.92元,計提壞帳準備為293,174.80元,帳面淨值 18,579,518.12元,共11筆,帳齡在均在一年以內,主要為
保證金、備用金等。評估人員在核對明細帳、總帳與評估申報表的一致性的基礎上,藉助於歷史資料和現在調查了解的情況,具體分析數額、欠款時間和原因、款項回收情況、欠款人資金、信用、經營管理現狀等,採用個別認定和帳齡分析的方法估計風險損失,對很可能收不回部分款項的,且難以確定收不回帳款數額的,參考企業會計計算壞帳準備的方法,根據帳齡分析估計出風險損失,評估風險損失為293,174.80元。 其他應收款評估值為18,579,518.12元。 5.存貨 存貨帳面值333,172.82 元。全部為原材料,主要為LCD屏安裝配件等。 評估人員現場對這些實物資產進行了詳細的現場盤查,並向有關人員詢問了各類的購入、保存、使用情況,並認真的核實了庫存數量。通過現場盤點清查,對庫存物品狀況進行記錄。 經核對企業存貨明細帳與盤點表和實地抽查實物,對存貨進行分析確認,評估人員認為企業存貨管理尚可,存貨質量狀況較正常。 存貨—原材料評估方法如下: 原材料帳面值333,172.82元,是企業為LCD屏安裝配件。經清查核實,企業的部分原材料周轉較快,購進時間不長,市場價格變化不大,評估人員對正常使用的庫存原材料按核實後庫存數量和帳面單價確定評估值,對於周轉慢的原材料,評估人員通過市場詢價確定估值。 評估案例:燈管 T8-18W,(存貨-原材料清查評估明細表 第1項) 總價為270,080.00元,帳面單價67.52元/根,數量4000個。該存貨正常使用。由於該材料周轉較慢,為2013年12月購入,根據評估人員市場了解,該規格燈管不含稅市場價格為61元/個。以評估基準日不含稅市場價格確定評估值。 評估值=單價×數量 評估值=61×4000= 244,000.00(元) 經過以上評估計算。存貨的評估值為307,092.82元。 6.流動資產評估結果 流動資產評估匯總表 金額單位:人民幣元 科目名稱 帳面價值 評估價值 增值額 增值率% 貨幣資金 101,002,555.28 101,002,555.28 應收帳款 74,913,827.07 74,913,827.07 預付帳款 43,634,234.09 43,634,234.09 其他應收款 18,579,518.12 18,579,518.12 存貨 333,172.82 307,092.82 -26,080.00 -7.83% 流動資產合計 238,463,307.38 238,437,227.38 (二)長期股權投資評估技術說明 1、長期投資概況 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系對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和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 視科公司於2015年4月8日與夏東明和邢黎平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取得了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視科公司於2015年3月10日發起成立了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佔股100%。 2、評估方法 對評估範圍內的長期投資,我們根據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供的相關資料,經過逐項核實,在帳表一致的基礎上,針對具體的投資情況採取適用的評估方法,確定其在評估基準日的公允價值。具體的評估方法如下: 經過對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的了解,杭州聯屏公司歷史年度收益較低且不穩定,因此不符合收益法評估的要求,本次評估對杭州聯屏僅採用資產基礎法進行評估,在評估結果的基礎上,以其評估結果乘以持股比例作為本次長期投資的評估值。 3、評估過程 (1)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的評估 名 稱: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聯屏公司」) 法定住所及經營場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體育場路178號1308室 法定代表人:夏東明 成立日期:2011年12月23日 營業期限:2011年12月23日至2031年12月22日 注 冊 號:330106000202289 註冊資本:壹仟萬元整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經營範圍:服務:企業管理諮詢,商務信息諮詢(除中介),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限單位),文化創意策劃,設計、製作、代理國內廣告,承辦會展,企業形象設計,舞臺音響、燈光的設計、安裝,燈具設計;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截至到2015年4月30日,各股東的投資金額和出資比例如下: 金額單位:人民幣元 投資方 投資金額 投資比例 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10,000,000.00 100% 合計: 10,000,000.00 100% 該公司近三年來以及評估基準日企業的資產、財務、負債狀況和經營業績(見下表) 單位:元 項目\年份 2012年12月31日 2013年12月31日 2014年12月31日 2015年1-4月 流動資產 7,350,752.75 1,099,249.11 3,524,108.59 4,100,928.90 固定資產 208,114.01 4,346,355.49 3,188,076.50 2,799,269.92 流動負債 389,207.15 1,058,956.88 1,854,256.38 1,795,662.30 所有者權益 7,169,659.61 4,386,647.72 4,857,928.71 5,104,536.52 項目\年份 2012年12月31日 2013年12月31日 2014年12月31日 2015年1-4月 營業收入 5,188.68 1,696,603.74 3,425,006.52 1,204,534.84 利潤總額 -2,830,340.39 -2,273,185.85 471,280.99 246,607.81 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上述2012年數據經浙江新中天會計事務所審計,並出具新中天審字(2013)第0083號審計報告;2013年、2014年和評估基準日數據摘自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瑞華審字【2015】第48030154號專項審計報告。 對該項長期投資,評估人員運用成本法對該公司進行了整體評估,評估結果如下: 單位:萬元 項 目 帳面價值 評估價值 增減值 增值率% A B C=B-A D=C/A×100% 1 流動資產 410.09 410.09 - 0.00% 2 非流動資產 279.93 310.45 30.52 10.90% 3 固定資產 279.93 310.45 30.52 10.90% 4 資產總計 690.02 720.54 30.52 4.42% 5 流動負債 179.57 179.57 - 0.00% 6 非流動負債 - - - 7 負債合計 179.57 179.57 - 0.00% 8 淨資產(所有者權益) 510.45 540.97 30.52 5.98% 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經評估後的淨資產為5,409,723.60 元,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佔股比例100%,則: 長期投資評估值=5,409,723.60×100% =5,409,723.60元。 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評估過程祥細情況見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評估說明。 (2)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評估 名 稱: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法定住所及經營場所:杭州市西湖區靈隱寺街道玉古路138號杭州玉泉飯店896室 法定代表人:夏東明 成立日期:2015年3月10日 營業期限:2015年3月10日至長期 注 冊 號:330106000390703 註冊資本:叄億元整 實收資本:零元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主要經營範圍:服務:網絡技術、手機軟體、計算機軟硬體、移動網際網路、行動支付相關的第三方平臺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成果轉讓;批發、零售:日用百貨,計算機軟硬體,手機配件。(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截至到2015年4月30日,各股東的投資金額和出資比例如下: 金額單位:人民幣元 投資方 投資金額 投資比例 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0.00 100% 合計: 0.00 100% 至評估基準日企業的資產、財務、負債狀況和經營業績(見下表) 單位:萬元 項目\年份 2015年1-4月 流動資產 27.73 長期資產 312.81 流動負債 341.00 所有者權益 -0.46 項目\年份 2015年1-4月 營業收入 利潤總額 -0.46 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評估基準日數據摘自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瑞華審字【2015】第48030154號專項審計報告。 由於視科公司對視賺公司的投資在評估基準日並未實際到位,在視科財務報表上也未記錄此長期股權投資,視賺公司剛剛成立,缺乏歷史數據作為預測的基礎,收益法評估不適用,本次對視賺公司採用了資產基礎法即成本法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如下: 單位:萬元 項 目 帳面價值 評估價值 增減值 增值率% A B C=B-A D=C/A×100% 1 流動資產 27.73 27.73 - 0.00% 2 非流動資產 312.81 312.81 - 0.00% 3 開發支出 312.81 312.81 - 0.00% 4 資產總計 340.54 340.54 - 0.00% 5 流動負債 341.00 341.00 - 0.00% 6 非流動負債 - - - 7 負債合計 341.00 341.00 - 0.00% 8 淨資產(所有者權益) -0.46 -0.46 - 0.00% 視賺公司評估值為-0.46萬元,本次評估確定視科公司對視賺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評估值為零。 經過以上評估計算,視科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評估結果如下: 單位:人民幣元 長期投資 原值 淨值 增減值 增值率% 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 10,000,000.00 5,409,723.60 -4,590,276.40 -45.90% 杭州視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0 0 0 0.00% 合計 10,000,000.00 5,409,723.60 -4,590,276.40 -45.90% (三)固定資產評估技術說明 納入評估範圍的設備為電子設備。 1、設備概況 (1)設備類固定資產範圍及概況 ①設備類固定資產範圍 納入本次評估範圍是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設備類資產,為車輛和電子設備。設備類資產明細見表: 科目名稱 帳面價值 原值 淨值 設備類合計 38,828,796.61 32,615,329.62 固定資產-車輛 107,780.00 44,631.54 固定資產-電子設備 38,721,016.61 32,570,698.08 ②設備概況 納入評估範圍的設備主要購置於2011-2015年。車輛為東風麵包車2輛,車輛行駛正常;電子設備主要為LED電子屏、公交亭弧形燈箱、電腦、空調等,設備技術狀況較好,工作狀況正常;。 ③設備管理及使用維護 該公司設備管理規定嚴格執行國家、地方法律、法規標準,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 設備日常維護工作主要由設備維護人員執行,由管理人員編制設備日常保養細則並對維護人員進行培訓,主要體現於設備點檢、設備巡檢、設備定期維修、維護計劃等。 設備預防性和定期維護工作主要由設備部技術人員按設備技術狀況及基於數據積累、分析,編制維護計劃。 設備運轉情況記錄,主要來源:設備交接班記錄等。 ④設備帳面值的形成 經核實設備的帳面原值主要是設備購置價和LED電子顯示屏安裝費。 (2)設備類固定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果。 ①清查核實工作 A、為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根據企業設備資產的構成特點及資產評估明細表的內容,評估人員向企業有關管理部門及使用部門發放了《車輛狀況調查表》、《電子設備狀況調查表》等訪談資料,並指導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填寫,以此作為評估勘查的基礎資料。 B、評估人員對企業提供的申報明細表進行核查,對表中的錯填和漏報項等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提請企業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補充。 C、現場清點設備,評估人員針對資產評估明細表中不同的資產性質及特點,採取不同的清查核實方法進行現場勘察,原則為覆蓋各類,典型勘查。查閱了主要設備的運行日誌、使用說明書等技術資料和文件,並通過與設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廣泛交流,了解設備的購置日期、產地、帳面原值各項費用的構成情況。查閱設備的運行和故障記錄,填寫設備現場勘察記錄等。通過這些步驟以充分了解設備的歷史變更及目前技術運行情況。 D、對重點及主要設備等進行了重點詳細勘查,對一般設備按申報明細表進行詳細勘查,比照資產評估申報明細表對不符之處作相應的修改、完善。 E、根據現場實地勘察結果,進一步修正企業提供的評估明細表,然後由企業蓋章,作為評估的依據。 F、對評估範圍內的設備產權進行核查,如:核實設備購置合同、購置發票等。 ②清查核實結果 經現場清查核實、調查,車輛能夠正常行駛;電子設備LED顯示屏、公交亭弧形燈箱、廣告燈箱等主要是用於公司廣告投放經營,均分布在廣告投放點。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等為企業辦公使用。經現場勘查,設備運行狀況較好。 2、評估依據 (1)被評估單位提供的車輛和電子設備清查評估申報表; (2)被評估單位提供的發票和記帳憑證; (3)評估人員市場詢價及向設備製造廠詢價收集的價格信息。 3、評估過程 (1)核對原始資料,根據評估目的及委估資產的特點,制定評估工作方案,指導被評估單位填報評估基準日的設備類資產評估申報明細表,收集並審核購貨合同、發票等產權證明資料,確認委估設備的產權。 (2)根據被評估單位提供的設備類資產評估申報明細表,核對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和生產廠家。在企業相關人員的協同下,對設備進行實地逐臺勘查,並做標記,做到不重不漏,對企業提供的評估申報明細表與實物不符之處與被評估單位有關人員共同修正,對項目不全或錯誤之處進行調整和完善,做到表實相符,並得到雙方的確認。 (3)對關鍵生產設備進行的現場勘察,與企業管理人員廣泛交流,向設備管理、操作、維護人員了解設備的使用、維護、技改和大修情況,並做詳細記錄,詳細了解設備在評估基準日所能達到的技術水平和實際技術狀況; (4)根據評估需要,評估人員向有關管理部門和設備的製造廠家或經銷商進行市場調查和諮詢,收集當地市場主要設備材料的現行市場價格信息,確定設備的重置成本; (5)根據設備的原始製造質量、已使用年限、使用頻率、使用強度和現場勘察時的實際技術狀況,綜合判定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確定成新率; (6)計算設備評估值,並進行修正、匯總,按評估規範要求編寫評估說明。 4、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為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購置同類資產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包括購置價、運雜費、安裝調試費、資金成本、項目建設分攤費和各種稅費等,購置價以現行市場價為基礎。 根據本次評估資產的特點,設定被評估的固定資產按現行用途繼續使用,不考慮改變用途對資產價值所產生的影響和經濟性貶值的影響。 5、重置全價的確定 重置全價由購置價、運雜費、安裝調試費、資金成本和各種稅費等內容構成。根據不同類型的設備和不同購置方式具體確定重置全價的構成。 (1)國產設備重置全價的確定 向設備製造廠、經銷商、代理商詢價或在有關價格資料中查詢現行購置價,根據分析選定的現行市場價格,合理考慮其運雜費,安裝調試費,大型、貴重設備考慮建設時期內資金成本和其他必需的中間合理費用等確定重置全價。 (2)難以查詢到現行市價的老舊設備,依據替代原則採用功能價值法和比較法確定重置成本,或根據合理的帳面原值,參照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物價指數和有關信息資料,調整測算重置成本。 (3)運輸車輛重置全價的確定 運輸車輛重置全價=現行購置價+車輛購置稅+牌照費、檢測費等; (4)運雜費率、安裝調試費率、資金成本的確定 運雜費率:綜合考慮運輸距離,裝運難易程度和設備價值高低而選定; 安裝調試費率:按《機器設備評估常用數據與參數》或行業有關規定和實際工作量概算; 資金成本:按合理的建設周期和評估基準日銀行貸款利率計算。 6、成新率的確定 (1)主要設備:採用使用年限法成新率(N1)和技術鑑定法成新率(N2)確定綜合成新率(N)。 N1=(1-已使用年限/經濟壽命年限)×成新率 N2的確定方法是經評估人員現場勘察,在充分了解設備的負荷、維修保養、修理、技術改造、使用環境條件、已完工工作量等情況的基礎上,判斷設備的各種損耗與技術經濟指標,並與全新設備進行比較,用打分的方法確定技術鑑定成新率。 N=N1×40%+N2×60% (2)一般設備:採用年限法成新率,即根據設備的已使用年限和經濟壽命年限,結合現場勘察情況,設備技術狀況以及維修保養情況等綜合確定成新率。其公式為: 成新率(N)=(1-已使用年限/經濟壽命年限)×100% (3)對接近經濟壽命年限或超期服役的設備: N=[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100% 式中:經濟使用壽命年限按行業的有關規定和設備製造廠的技術要求確定。設備的已使用年限不能完全以日曆時間計算,應根據設備的利用率,使用負荷綜合確定。尚可使用年限根據設備的維護保養、大修理、技術改造、使用環境條件或行業技術專家鑑定確定。 (4)對於車輛則按照商務部、發改委、公安部、環境保護部令2012年第12號《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進行評估。 7、評估案例 案例一:東風牌EQ6361PF6(固定資產—車輛評估明細表 序號1) 車輛牌號:浙AJ7U33 型號規格:東風牌EQ6361PF6 生產廠家:
東風汽車公司 購置時間:2011年10月 啟用時間::2011年10月 已行駛裡程:70,893.00 公裡 帳面原值::35,980.00 元 帳面淨值::11,483.76 元 主要經濟參數如下: 發動機型號:AF10-06 發動機功率(kw):39kW 發動機排量(ml):997mL 外型尺寸(長×寬×高)(mm):3640×1560×1925(mm) 整備質量(kg):985(Kg)kg 軸距(mm):2360(mm) 最高車速 (km/h):105km/h (1)重置全價的確定 評估人員經過市場調查、詢價,參考類似型號車輛的市場價格,分析確定該車輛的含稅售價為27,900.00元,考慮可以抵扣的增值稅,加上附加稅及當地購車所需的其他費用後,確定該車的重置價值: 重置價值=不含稅售價+車輛購置附加稅+其他費用 不含稅售價= 27,900.00/(1+17%) = 23,846.00(元)(取整) 附加稅稅率:10% 車輛購置附加稅=不含稅售價×10% = 23,846.00×10% = 2,384.60(元) 當地牌照費、車檢費等其他費用:500.00 元 重置價值: = 23,846.00+2,384.60+500.00 = 26,730(元)(取整) (2)車輛成新率的確定 採用綜合成新率,公式如下; 理論成新率×40%+現場勘察法×60% 依據商務部、發改委、公安部、環境保護部令2012年第12號《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 一、小、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大型非營運轎車、輪式專用機械車無使用年限限制; 二、小、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和大型非營運轎車行駛60萬千米,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行駛50萬千米,大型非營運載客汽車行駛60萬千米。 評估人員對車輛成新率計算如下: 由於小、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大型非營運轎車、輪式專用機械車無使用年限限制,因此不計算年限法成新率。 駛裡程法確定的成新率 至評估基準日該車已行駛70893公裡,行駛裡程法成新率計算為: 裡程法成新率=(規定行駛裡程-累計已行駛裡程)/規定行駛裡程×100% =(600000-70893)/600000×100% =88%(取整) 理論成新率取88%。 ②現場勘察成新率的確定 評估人員在單位車輛管理人員陪同下對該車進行實地現場勘察。該車行駛正常,維護保養較好。 現場勘察結果如下:車輛為2011年12月購買,汽缸壓力正常;機油無洩漏;燃油消耗量正常;發動機點火正常;動力性良好,無異常震動;變速器操作正常;制動系統正常;轉向系統操作靈活;發電機、啟動機無異響;車架無變形;各焊口無裂紋及損傷;各鉚接件齊全,不鬆動;液壓減震器不漏油;車身無劃痕;門窗玻璃完好;座椅完整;駕駛儀表正常工作;軸承溫度正常;機件運行聲音正常;各結合部位不漏油工字梁無變形,裂紋;液壓系統不漏油;氣壓系統不漏氣;電系統的電源、點火、信號等工作正常;變速箱齒輪無異常聲音,無震動,操作正常,不漏油;製冷系統正常。現場勘察成新率確定為50% 。 綜合成新率=88%×40%+50%×60% =65%(取整) (3)評估值的確定 評估值= 重置全價×綜合成新率 = 26,730.00×65% = 17,375.00(元)(取整) 東風EQ6361PF6評估值為17,375.00元 案例二:餘杭酒店LED屏 (固定資產—電子設備評估明細表 表4-6-6 第32項) 生產廠家:安徽天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顯示屏型號:P10MM全彩屏 購置年月:2014年9月 啟用年月:2014年9月 帳面原值:3,260,000.00 元 帳面淨值:2,898,683.31元 數 量:110平方 (1)設備概況 該顯示屏使用環境良好,日常運行正常,維護管理良好,自購入之日起未做過大修或改造。 (2)P10顯示屏主要參數如下: ①屏體參數 模組尺寸(mm):160×160 屏體面積(m2):38.86m2 箱體尺寸(mm):960×960 ②像素參數 發光燈管:1R(紅)、1G(綠)、1B(藍) 美國CREE 點間距:10mm 密度:10000點/m2 亮度:≥70000cd/m2 屏體視角:水平≥120℃、垂直≥60℃ 燈視角:水平≥120℃、垂直≥60℃ ③技術參數 氣動IC:恆流驅動 驅動方式:1/4掃描 灰度等級:16bit 顯示顏色:>顯示35536×65536×65536 對比度:>3000﹕1 換幀頻率:>60Hz 圖像刷新:1200Hz 亮度調節:自動/手動≥265級 平均無故障時間:≥10000小時 壽命:5萬小時 最小觀看距離:10米 防護等級:前IP65,後:IP43 平整度:任意相鄰像素間距≤0.5mm 單元板拼接間距:≤1mm 開關電源負荷:5V/40A或5V/60A 盲點:<0.0001 有效通訊間距:網線100M、多模光釺500m、單模光釺20Km 控制系統:WIND2000/XP ④供電電壓 工作電壓:AC 220V±10;50Hz 平均功耗:250W/m2 最大功耗:600W/m2 ⑤工作環境 存貯溫度:-40℃~ 60℃ 工作溫度:-20℃ ~ 50℃ 相對溼度:10%90RH (3)重置成本 ①重置成本 評估人員獲取該生產廠家最新報價,該顯示屏不含稅售價29,300.00元/M2,運輸費、安裝費為售價的3%。 重置成本=不含稅售價+運輸費、安裝費 =29,300.00×(1+3%) =30,179(元) ②成新率的確定 該設備於2014年9月投入使用至評估基準日益使用約0.62年,經現場觀測並了解該設備的運行及維護情況,該設備經濟使用年限為5年,目前使用狀態良好。 年限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經濟壽命年限×100% =(5-0.62)/5×100% =88%(取整) 由於該設備為最新安裝,使用時間較短,整體外觀成新較好,設備運作維護狀態良好,使用正常,故現場勘查成新率為87%,故: 綜合成新率=年限成新率×40%+觀察法成新率×60% =88%×40%+87%×60% =87%(取整) (4)評估值 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數量 =30179×87%×110 = 2,888,130.00(元取整) 該顯示屏評估值為2,888,130.00元。 (5)電子設備評估結果 在實施了上述評估程序後,電子設備評估原值38,373,593.00元,評估淨值為 32,050,627.00元,具體評估結果詳見評估明細表。 7、評估結果 在實施了上述評估程序後,設備類資產於評估基準日的評估結果如下表所示: 科目名稱 帳面價值 評估價值 增值率% 原值 淨值 原值 淨值 原值 淨值 設備類合計 38,828,796.61 32,615,329.62 38,456,923.00 32,109,886.00 -0.96% -1.55% 固定資產-車輛 107,780.00 44,631.54 83,330.00 59,259.00 -22.69% 32.77% 固定資產-電子設備 38,721,016.61 32,570,698.08 38,373,593.00 32,050,627.00 -0.90% -1.60% 評估結果詳見評估明細表。 (四)長期待攤費用估技術說明 長期待攤費用款帳面值375,000.00元,主要是精英匯雜誌攤銷款項。評估人員核實了相關帳簿記錄、文件資料,並抽查核查其原始憑證,確定其真實、正確性,核實結果帳表單金額相符。以核實後的帳面值確定評估值。長期待攤費用款評估值為375,000.00元。 (五) 遞延所得稅資產估技術說明 遞延所得稅資產帳面值為610,115.45元,主要為審計調整計提壞帳準備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評估人員會同審計人員查閱了相關憑證、文件,核查了企業所得稅稅率後,則本次評估按核實後的帳面價值確定其評估值。該遞延所得稅資產評估結果為610,115.45元。 (六)流動負債的評估技術說明 本次評估範圍內的流動負債包括應付帳款、預收帳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及其他應付款。 1、應付帳款 應付帳款帳面值11,756,009.81元,主要是應付的媒體費等。評估人員抽查有關帳簿記錄、文件資料,並選取金額較大或異常的款項進行函證。根據回函確定應付款項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核實結果帳表金額相符。以核實後的帳面值為評估值。 應付帳款評估值11,756,009.81元。 2、預收帳款 預收帳款帳面值5,213,320.13 元。 預收帳款主要為預收的廣告費。評估人員在核對明細帳、總帳與評估申報表的一致性的基礎上,針對大額應收款向債權單位發詢證函。均為評估目的實現後被評估企業應承擔的債務,以核實後的帳面值作為評估值。 預收帳款評估價值為5,213,320.13元。 3、應付職工薪酬 應付職工薪酬帳面值 52,000.00元,對應付職工薪酬,評估人員獲取或編制企業應付職工薪酬明細表,覆核加計正確,並與明細帳、總帳、報表數進行核對,與相關會計科目的應付職工薪酬計提數核對一致,匯總或收集與現金流量有關的信息,核實了職工薪酬的提取及使用情況。經核實,應付職工薪酬帳、表、單相符,以核實後帳面值作為評估值。 應付職工薪酬評估值為52,000.00元。 4、應交稅費 應交稅費帳面值為29,559,380.60元,主要為應交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建費、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稅和堤圍費等。評估人員查閱了該企業的納稅申報資料、計稅依據、完稅憑證及相關會計帳簿,經核其稅款計算準確合規、按當地稅收管理機關要求納稅,核實結果帳表單金額相符。以核實的帳面值為評估值。 應交稅費評估值29,559,380.60元。 5、其它應付款 其他應付款帳面值11,281,401.76 元,主要為應付個人的無息借款等。評估人員核實了相關帳簿記錄、文件資料,並選取金額較大或異常的項目核查其原始憑證,確定其真實、正確性,核實結果帳表單金額相符。以核實後的帳面值確定評估值。 其他應付款評估值11,281,401.76元。 經過以上評估程序,成本法評估結果如下: 金額單位:人民幣元 序號 科目名稱 帳面價值 評估價值 增減值 增值率% 1 一、流動資產合計 238,463,307.38 238,437,227.38 -26,080.00 -0.01% 2 貨幣資金 101,002,555.28 101,002,555.28 - 0.00% 3 應收帳款 74,913,827.07 74,913,827.07 - 0.00% 4 預付款項 43,634,234.09 43,634,234.09 - 0.00% 5 其他應收款 18,579,518.12 18,579,518.12 - 0.00% 6 存貨 333,172.82 307,092.82 -26,080.00 -7.83% 7 二、非流動資產合計 43,600,445.07 38,504,725.05 -5,095,720.02 -11.69% 8 長期股權投資 10,000,000.00 5,409,723.60 -4,590,276.40 -45.90% 9 投資性房地產 - - - 10 固定資產 32,615,329.62 32,109,886.00 -505,443.62 -1.55% 11 長期待攤費用 375,000.00 375,000.00 - 0.00% 12 遞延所得稅資產 610,115.45 610,115.45 - 0.00% 13 其他非流動資產 - - - 14 三、資產總計 282,063,752.45 276,941,952.43 -5,121,800.02 -1.82% 15 四、流動負債合計 57,862,112.30 57,862,112.30 - 0.00% 16 應付帳款 11,756,009.81 11,756,009.81 - 0.00% 17 預收款項 5,213,320.13 5,213,320.13 - 0.00% 18 應付職工薪酬 52,000.00 52,000.00 - 0.00% 19 應交稅費 29,559,380.60 29,559,380.60 - 0.00% 20 其他應付款 11,281,401.76 11,281,401.76 - 0.00% 21 其他流動負債 - - - 22 五、非流動負債合計 - - - 23 六、負債總計 57,862,112.30 57,862,112.30 - 0.00% 24 七、淨資產(所有者權益) 224,201,640.15 219,079,840.13 -5,121,800.02 -2.28% 四、收益法評估技術說明 (一)評估對象 本次評估對象為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股東全部權益。 (二)收益法應用前提即選擇的理由和依據 1.收益法的定義及原理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收益法中常用的兩種具體方法是收益資本化法和未來收益折現法。 本次評估採用現金流口徑的未來收益折現法即現金流折現法(DiscountedCash Flow, DCF),其中,現金流採用企業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of Firm,FCFF)。具體方法為,以加權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作為折現率,將未來各年的預計企業自由現金流折現加總得到經營性資產價值,再加上溢餘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的價值,得到企業整體資產價值,減去付息債務價值後,得到股東全部權益價值。基本公式如下: 企業整體資產價值=經營性資產價值+溢餘資產價值+非經營性資產價值-非經營性負債價值 股東全部權益價值=企業整體資產價值-付息債務價值 本次評估的具體評估思路是: 1)對納入報表範圍的資產和主營業務,按照最近幾年的歷史經營狀況的變化趨勢和業務類型估算預期收益(淨現金流量),並折現得到經營性資產的價值; 2)將納入報表範圍,但在預期收益(淨現金流量)估算中未予考慮的諸如基準日存在的貨幣資金,應收、應付股利等現金類資產(負債);呆滯或閒置設備、房產等以及未預測收益的在建工程和未納入預測範圍的對外長期股權投資(參股長期投資)等類資產,定義為基準日存在的溢餘性或非經營性資產(負債),單獨估算其價值;由上述各項資產和負債價值的加和,得出被評估單位的企業價值,經扣減付息債務價值後,得到被評估單位的權益資本(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2.收益法的應用前提 運用收益法對企業整體價值或股東權益價值進行評估,需滿足以下前提條件: 1)被評估單位必須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可以預測預期獲利年限; 2)能夠而且必須用貨幣來衡量委估對象的未來預期收益; 3)能夠用貨幣來衡量委估對象獲得的預期收益所承擔的風險; 4)委估對象能夠滿足資產所有者經營上期望的收益。 3.收益法選擇的理由和依據 評估人員從視科總體情況、本次評估目的和企業前三年會計報表分析三個方面對本評估項目能否採用收益法作出適用性判斷。 5)總體情況判斷 根據對視科歷史沿革、所處行業、資產規模、盈利水平情況、各類產品市場佔有率等各方面綜合分析以後,評估人員認為本次評估所涉及的視科整體資產具有以下特徵: A.被評估資產是經營性資產,產權明確並保持完好,企業具備持續經營條件。 B.被評估資產是能夠用貨幣衡量其未來收益的整體資產,表現為企業營業收入能夠以貨幣計量的方式流入,相匹配的成本費用能夠以貨幣計量的方式流出,其他經濟利益的流入流出也能夠以貨幣計量,因此企業整體資產的獲利能力所帶來的預期收益能夠用貨幣衡量。 C.被評估資產承擔的風險能夠用貨幣衡量。企業的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行業風險、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這些風險都能夠用貨幣衡量。 6)評估目的判斷 本次評估目的是為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擬收購股權而涉及的視科全部股權價值提供參考意見。本次評估委託方要求評估人員在評估時,對視科的市場公允價值予以客觀、真實的反映,不僅僅是對各單項資產價值的簡單加總,而是要綜合體現視科企業經營規模、行業地位及管理模式所蘊含的整體價值,即把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以整體的獲利能力來體現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7)會計報表判斷 根據視科提供的經專項審計的會計報表,公司前幾年的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數據均為正值,企業整體資產的獲利能力從前三年的實際運行來看是可以合理預期的。 使用收益法的最大難度在於預測技術或方法上還不盡完善,以及數據採集、處理的客觀性、可靠性等,使得評估值易產生某種誤差累積或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估結果的準確性。但當對未來的收益預測較為客觀、折現率的選取較為合理時,其評估結果具有較好的客觀性,易於為市場所接受。 (三)收益預測的假設條件 1.一般假設 1)企業持續經營假設 企業持續經營假設是假定被評估單位經營業務合法,經營期滿後營業執照可展期,並不會出現不可預見的因素導致其無法持續經營,被評估單位的資產按現有用途不變並原地持續使用。 2)交易假設 交易假設是假定所有待評估資產已經處在交易的過程中,評估師根據待評估資產的交易條件等模擬市場進行估價。交易假設是資產評估得以進行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3)公開市場假設 公開市場假設是假定在市場上交易的資產,或擬在市場上交易的資產,資產交易雙方彼此地位平等,彼此都有獲取足夠市場信息的機會和時間,以便於對資產的功能、用途及其交易價格等作出理智的判斷。公開市場假設以資產在市場上可以公開買賣為基礎。 2.特殊假設 1)本次評估是以本資產評估報告所列明的特定評估目的為基本假設前提。 2)經濟環境穩定假設:是假定評估基準日後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無重大變化,本次交易各方所處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無重大變化,無其他不可預測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重大不利影響。 3)無重大變化假設:是假定國家有關利率、匯率、賦稅基準及稅率、政策性徵收費用等不發生重大變化。 4)無不利影響假設:是假定無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預見因素對委託方的待估企業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5)無瑕疵假設:是假定視科無權屬瑕疵事項,或存在的權屬瑕疵事項已全部揭示。 6)遵紀守法假設:假定視科完全遵守所有有關的法律法規。 7)數據真實假設:是假定視科年度財務報告能真實反映待估企業的實際狀況。評估人員所依據的對比公司的財務報告、交易數據等均真實可靠。 8)政策一致假設:是假定視科會計政策與核算方法無重大變化。 9)簡單再生產假設:是假定視科每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可以滿足企業維持固定資產規模所需投入的更新支出,此種措施足以保持企業的經營生產能力得以持續。 10)均衡經營假設:是假定視科營業收入、成本費用均衡發生,原料價格與產品銷價變化基本同步。 11)優勢假設:是假定視科保持現有的技術優勢,並不斷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提高產品競爭力。 12)收益預測合理假設:是假定視科以評估基準日的實際存量為前提,未來能夠持續經營,企業未來5年的收益與預測情況保持一致,且從第6年開始收益與第5年相同保持不變。 13)方向一致假設:是假定視科在現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的基礎上,經營範圍、方式與目前方向保持一致。 14)盈利能力不變假設:是假定視科的經營狀況與盈利能力未來不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資產評估的要求,認定這些假設條件在評估基準日時成立,當未來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將不承擔由於假設條件改變而推導出不同評估結論的責任。 (四)企業經營、資產、財務分析 1. 影響企業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分析 A. 宏觀經濟分析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局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把調結構轉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加強民生保障,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新生動力加快孕育。 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70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0292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7260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1)農業生產形勢較好 根據全國11萬多農戶種植意向調查,2015年全國稻穀意向種植面積增長0.2%,小麥增長0.7%,玉米增長1.9%,棉花減少11.2%。目前,主產區苗情正常。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315萬噸,同比下降1.4%,其中豬肉產量1557萬噸,下降3.1%。 2)工業生產增速有所回落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集體企業增長2.4%,股份制企業增長7.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3%。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製造業增長7.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分產品看,564種產品中有333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6287億元,同比增長2.9%。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0.25%。 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52億元,同比下降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5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9%。 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751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5%)。其中,國有控股投資23611億元,增長14.4%;民間投資50349億元,增長13.6%,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553億元,同比增長32.8%;第二產業投資31361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投資44597億元,增長14.7%。從到位資金情況看,一季度到位資金102672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11.0%,國內貸款下降3.7%,自籌資金增長11.3%,利用外資下降33.5%。一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8372億元,同比增長6.1%。從環比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04%。 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66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其中住宅投資增長5.9%。房屋新開工面積2372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20.9%。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825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9.8%。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2023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9.1%。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40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4%。3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49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6%。一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7892億元,同比下降2.9%。 4)市場銷售穩定增長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1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2472億元,增長7.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0709億元,同比增長10.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007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7458億元,同比增長11.3%,商品零售63257億元,增長10.5%,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30534億元,增長7.8%。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環比增長0.71%。 一季度,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7607億元,同比增長41.3%。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6310億元,增長41.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9%;網上服務零售額1297億元,增長43.0%。 5)對外貿易順差大幅增加 一季度,進出口總額5543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0%。其中,出口31493億元人民幣,增長4.9%;進口23940億元人民幣,下降17.3%。進出口相抵,順差7553億元人民幣。3月份,進出口總額175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5%。其中,出口8868億元人民幣,下降14.6%;進口8687億元人民幣,下降12.3%。 6)價格水平低位運行 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其中,城市上漲1.2%,農村上漲1.0%。分類別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9%,菸酒及用品下降0.5%,衣著上漲2.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7%,交通和通信下降1.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2%,居住上漲0.7%。在食品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2.8%,油脂價格下降5.1%,豬肉價格下降1.7%,鮮菜價格上漲1.4%。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環比下降0.5%。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3月份同比下降4.6%,環比下降0.1%。一季度,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6%,3月份同比下降5.7%,環比下降0.3%。 7)居民收入繼續增加 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元,同比名義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9%。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216元,同比名義增長11.1%。2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6331萬人,同比減少602萬人,下降3.6%。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3000元,同比增長11.9%。 8)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8.7個百分點。工業內部創新升級步伐加快。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裝備製造業增長7.7%,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0和1.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一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6%。 9)貨幣信貸平穩增長 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27.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6%,狹義貨幣(M1)餘額33.72萬億元,增長2.9%,流通中貨幣(M0)餘額6.2萬億元,增長6.2%。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85.91萬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24.89萬億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3.68萬億元,同比多增6018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4.15萬億元,同比少增1.64萬億元。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4.61萬億元,同比減少8949億元。 總的來看,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形勢、居民消費價格和市場預期基本穩定,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新生動力加快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下一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把穩增長、保就業、提效益作為緊要之務,堅定信心,真抓實幹,更加紮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B. 浙江區域經濟分析 浙江區域特色經濟發達。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已經涉及到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據統計,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嵊州領帶、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據調查,目前全省擁有工業總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群500多個,其中52個區塊的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初步核算,2014年生產總值(GDP)40154億元,比上年增長7.6%(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222億元,分別增長1.4%、7.1%和8.7%。人均GDP為7296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8美元),增長7.3%。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7:47.8:47.5調整為4.4:47.7:47.9。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近幾年浙江全年生產總值(GDP)增速 2014年浙江生產總值及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 1)農業生產穩中趨降,農業發展良好 全省2014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26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0%;糧食單產和總產量分別為5979公斤/公頃和75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3.2%(見表2)。油菜籽播種面積15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9%;蔬菜620千公頃,增長0.2%;花卉苗木138千公頃,增長5.1%;藥材33千公頃,增長3.0%;果用瓜101千公頃,增長0.2%。生豬年末存欄965萬頭,年內出欄1725萬頭,分別比上年減少25.1%和9.0%。肉類總產量156萬噸,比上年減少9.9%。水產品總產量為575萬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68萬噸,增長4.6%,淡水產品產量107萬噸,減少0.7%。 全省2014年新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457個,面積107萬畝,累計建成6441個、面積572萬畝;新建30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40個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和126個省級特色農業精品園,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642個,總面積360多萬畝。農民信箱系統完成升級改版,現用戶保有量達到272萬人,2014年共發送信件6億封,簡訊9億條,日點擊量超過200萬次。全省已有農業龍頭企業7621家;全省土地流轉率達48%。新登記家庭農場5000多家,14326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2014年全年各級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達到208億元。到年末,全省共開展6120個村的農村生活汙
水治理,受益農戶(已接入和正在接入)150萬戶;開展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村1901個。全省97%的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37%的村實現生活汙水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汙
水治理農戶受益率達到42%,已有46個縣(市、區)成為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全省在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87個,保護利用一般村434個;農家樂休閒旅遊旅遊村856個、旅遊點2336個。「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總人數69萬人。 2)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良好 201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43億元,比上年增長6.9%,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5407和7137億元,分別增長6.1%和7.4%(見表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2211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4392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2085億元,增長5.2%;出口交貨值佔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8.8%,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2014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項目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工業增加值總計 12543 6.9 在總計中:輕工業 5407 6.1 重工業 7137 7.4 在總計中:國有企業 646 5.4 有限責任公司 2813 9.8 股份有限公司 1148 7.8 私營企業 4833 6.2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444 4.7 外商投資企業 1616 6.4 在總計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2211 5.9 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9415億元,比上年增長21.6%,高於工業總產值增幅15.2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29.2%,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283億元,增長8.5%,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4.1%,比上年提高 0.5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重點產業增加值 項目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高新技術產業 4283 8.5 裝備製造業 4328 8.9 戰略性新興產業 3075 8.6
高端裝備製造業 296 7.1 電子信息製造業 1134 8.2 八大高耗能產業 4496 4.6 3)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4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3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非國有投資16343億元,增長18.2%,佔固定資產投資的69.4%,其中民間投資14782億元,增長20.1%,佔固定資產投資的62.8%。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64億元,比上年增長31.1%。第二產業投資7929億元,增長12.3%,其中工業投資7879億元,增長12.2%。在工業投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197億元,佔工業投資的27.9%,增長16.4%。第三產業投資15363億元,增長18.8%(見表6)。全年投資項目46988個,比上年增長7.9%,其中新開工項目27675個,增長9.6%。 2014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商品房銷售面積4677萬平方米,下降4.3%;商品房銷售額4923億元,下降8.8%。 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分項情況 項目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按投資主體劃分: 1.國有投資 7212 13.3 2.非國有投資 16343 18.2 民間投資 14782 20.1 按項目劃分: 1.項目投資 16292 16.6 基礎設施投資 5739 21.6 2.房地產開發投資 7262 16.8 住宅投資 4594 12.3 按產業劃分: 1.農業投資 264 31.1 2.工業投資 7879 12.2 工業技改投資 5420 16.2 製造業投資 6821 11.2 裝備製造業投資 3190 6.2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1829 11.1 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2197 16.4 3.建築業 50 35.7 4.服務業投資 15363 18.8 4)國內貿易 201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0.7%(見圖5)。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177.7億元,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27.6億元,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179.5億元,增長11.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725.8億元,增長10.1%。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8%,
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13.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8.9%,中西藥品類增長16.5%,日用品類增長14.1%,金銀珠寶類增長5.1%,通訊器材類增長10.2%,家具類增長36.9%,五金、電料類增長47.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8.2%。年末全省已登記的商品交易實體市場4321家,交易額為1.95萬億元,增長9.2%。 5)對外經濟 2014年全年進出口總額355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進口817.9億美元,下降6.0%;出口2733.5億美元,增長9.9%(見表7)。月均出口228億美元,其中7月份出口26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民營企業出口1911億美元,增長14.3%,高於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佔全省出口總值的69.9%,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97.1%。 2014年浙江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項目 絕對數(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 3551.5 5.8 出口額 2733.5 9.9 一般貿易 2167.9 10.4 加工貿易 326.5 1.3 機電產品 1125.1 10.8 高新技術產品 155.0 8.6 進口額 817.9 -6.0 一般貿易 582.5 -7.8 加工貿易 141.4 -2.2 機電產品 145.1 -3.0 對歐洲和北美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放緩 國家或地區 出口額 (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 進口額 (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歐盟 626.8 15.1 96.6 -5.1 東協 227.0 12.6 105.0 -10.2 美國 461.5 11.5 62.0 -5.3 日本 127.1 -4.6 93.0 -8.4 俄羅斯 93.3 0.3 11.7 -9.9 韓國 62.7 7.2 73.4 -1.3 中國香港 58.3 -1.4 2.2 -20.2 中國臺灣 28.3 7.8 98.5 -10.5 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50個,比上年減少22個;合同外資24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1%和11.6%。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14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3.7%、增長24.3%,分別佔外資總額的59.5%和62.0%,比上年分別回落2.4、提高6.4個百分點。 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6%;全省勞務人員實際收入1.6億美元,增長46.9%。經審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共計57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中方投資58.2億美元,增長5.4%。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34.8億美元,增長45.2%。 6)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2014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51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全年鐵路、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9548億噸公裡,比上年增長6.7%;旅客周轉量1077億人公裡,增長5 %(見表9)。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9億噸,比上年增長0.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8億噸,增長7.5%;內河港口完成3.1億噸,下降17.5 %。 2014年浙江交通客貨運輸量 項目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裡 9548 6.7 鐵路 億噸公裡 223 -17.5 公路 億噸公裡 1419 7.4 水運 億噸公裡 7906 7.5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裡 1077 5.0 鐵路 億人公裡 513 -4. 公路 億人公裡 558 -4.3 -6.0 水運 億人公裡 6 9.2 -4.2 民航旅客吞吐量 萬人 4132 12.8 2014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84.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38.8億元,增長64.3%;電信業務總量1145.7億元,增長19.6%。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1769萬門,比上年減少844萬門;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11141萬戶,增加33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371萬戶,比上年增加299萬戶,普及率134.6部/百人;本地電話用戶164萬戶,減少139萬戶,普及率30線/百人。年末網際網路用戶數6371萬戶,比上年增加373萬戶;其中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1276萬戶,增加33萬戶。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4.79億。 2008-2014年浙江接待旅遊人數 年份 入境旅遊人數(萬人次) 國內旅遊人數(億人次) 2008 540 2.09 2009 571 2.44 2010 685 2.95 2011 774 3.43 2012 866 3.91 2013 866 4.34 2014 931 4.79 7)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792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增長7.2%。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136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2%,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9.5%。年末個人本外幣儲蓄存款餘額311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2%。 2014年浙江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各項存款餘額 79242 7.5 單位存款 41593 6.4 個人儲蓄存款 31167 6.2 各項貸款餘額 71361 9.2 短期貸款 40233 1.5 中長期貸款 28267 19.1 2014年年末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66家,累計融資3706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23家,佔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6.8%;創業板上市公司41家,佔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0.1%。 2014年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84億元,增長14.2%;人身險保費收入674億元,增長12.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7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50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125億元。 8)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2014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全省年末常住人口5508萬人,比上年增長0.18%。其中,男性人口2827.6萬人,女性人口2680.4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51.3%和48.7%。全年出生人口57.8萬人,出生率為10.51‰;死亡人口30.3萬人,死亡率為5.51‰;全年自然增長人口27.5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00‰。城鎮化率為64.87%,比上年提高0.87個百分點。 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比上年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7.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0393元和19373元,增長8.9%和10.7%,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6.8%和8.3%。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8580元,比上年增加3370元,增長13.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6404元,比上年增加3656元,增長11.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460元,比上年增加2581元,增長16.3% 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及其增幅 2014年全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552元,比上年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增長7.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27242元和14498元,增長7.9%和13.2%,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5.8%和10.8%。 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1.5平方米。 2014年全年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442.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0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10.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899.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248.9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170萬人、109萬人、65.8萬人、73.4萬人和75.8萬人。企業正常繳費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均水平超過2500元;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100元;全省失業保險金月均標準達到1097元;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月人均提高110元。 2014年,全省新農合參合2527.5萬人,參合率鞏固在97.7%。人均籌資標準649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財政補助453元,佔70%。所有統籌地區各級政府人均補助均高於省政府要求的330元,部分地區人均籌資標準超過700元。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達到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於8萬元。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60.5萬人,其中,城鎮6.4萬人,農村54.1萬人(含五保對象2.9萬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21.9億元;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587元和48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6%和20%。獲得生活補助的城鄉低收入家庭持證重度殘疾人9.6萬名,發放補助金額4.8億元,分別增長7.8%和20%。 2014難全年共支出醫療救助資金9.8億元,比上年增加1.1億元。投入資金4.57億元,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3.7萬張,新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8147個。 2014年年內共發行各類福利彩票137.8億元,比上年增加13.3億,共籌集公益金38.2億元。 總體上看,2014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浙江全省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轉型升級主線,著力抓改革、促轉型、治環境、惠民生,大力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浙商回歸等重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年經濟運行平穩健康,主要經濟指標處於中高速增長合理區間,結構、效益持續向好,民生不斷改善。 2. 企業所在行業狀況及發展前景 ① 行業現狀 戶外廣告憑藉到達率高、視覺衝擊強烈等特點,成為繼電視、網絡之後第三大媒體。LCD 顯示屏也依靠著高解析度和低成本兩大優勢,成為戶外媒體強勁的傳播載體,對戶外傳媒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3 年中國戶外廣告市場規模高達126.5 億美元,年平均增速維持在20%以上。從細分市場來看,雖然機場與地鐵等廣告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但是我們認為長遠看來,公司所在的樓宇戶外廣告仍佔據主導地位。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的廣告業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快速發展過程,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態勢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廣告行業市場規模也實現了高速的增長。根據2015年4月在上海嘉定召開的首屆全國廣告產業發展聯盟會議發布的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廣告業發展勢頭強勁。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間,全國廣告經營額已從2341億元猛增至5606億元,據預測,2015年全國廣告經營額有望突破6000億元。近十年來,我國廣告經營額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2014年,我國廣告經營額達到5606億元,佔當年GDP的0.88%,廣告業作為文化傳媒產業的分支行業,正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隨著廣告市場規模的增長,廣告經營單位數量快速增加。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廣告經營單位從24.3萬戶增加到54萬戶,從業人員從148萬人增至217萬人。 獲益於城市交通的建設和數據技術的發展,中國戶外廣告市場保持穩健增長。與傳統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等廣告形式相比,戶外廣告具備到達率高、視覺衝擊強烈、分布時間長、千人成本低、城市覆蓋率高、單一媒體分散但數量巨大等優勢,已經成為商家必爭、品牌競選的公共溝通管道,成為繼電視、網絡之後第三大媒體。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2013 年中國戶外廣告市場規模高達126.5 億美元,年平均增速維持在20%以上,預期2018 年能達到293.7 億美元。 戶外廣告市場規模增速可觀: 戶外廣告市場規模在廣告總市場規模中佔比增速迅速 雖然機場與地鐵逐漸成為新寵,從長遠來看樓宇戶外廣告仍佔據主導地位。雖然由於全國不斷地建設新機場和地鐵路線,所以機場和地鐵廣告市場近年已展露高市場增長潛力,市場份額逐年增加。考慮到機場與地鐵資源有限,發展行業天花板較低,而樓宇聯播網市場存在良好的規模效應及人群覆蓋較精準等特點,使得整體市場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我們認為未來樓宇戶外廣告仍然佔據戶外廣告主要份額,其2013 年市場規模高達44.3 億美元,預期2018 年有望達到73.6 億美元。 戶外廣告市場規模組成結構 數碼科技已漸漸成為推動戶外廣告發展關鍵因素,並更有效地傳達廣告客戶的訊息。戶外全彩LCD 顯示屏是帆布廣告、燈箱廣告的理想替代產品,它具有傳統廣告媒介無法比擬的優勢,具有高畫質、高穩定性、高亮度、高灰度、高對比度、大視角、均勻性等特性。隨著科技創新對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LCD 顯示屏應用行業總體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同步發展,憑藉著高解析度和低成本兩大優勢,LCD 顯示屏作為戶外媒體強勁的傳播載體,對戶外傳媒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戶外廣告當前包括傳統戶外媒體和戶外新媒體。戶外新媒體是有別於傳統戶外媒體(如霓虹燈、傳統大牌、燈箱、車體等)的新型戶外媒體形式。戶外新媒體採用LED顯示屏等新的媒介載體,通過商務樓宇、公共地鐵、戶外大屏幕等新的傳播渠道進行廣告信息的發布。戶外新媒體具備靈活、互動、費用較低、定向傳播、及時反饋和方案定製等優勢,較好的滿足了廣告主對於廣告傳播精準化和差異化的要求,近年來日益受到廣告主的青睞,市場規模不斷提升。根據易觀智庫產業資料庫《中國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監測報告2014年第4季度》顯示,2011年至2014年我國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規模分別為85.51億元、88.31元及90.90億元及101.30億元,如下圖所示: 相比於大牌、燈箱、單立柱等傳統戶外廣告媒體可視距離有限、畫面單一固定的不足,戶外LED大屏幕媒體具備可視範圍廣、便於更替的動態畫面、色彩豔麗和視覺效果震撼的優勢,可以有效地吸引受眾群體注意,廣告表現效果較好。近年來,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這一新興媒體類型得到了廣告主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同時,客戶數量的增多和客戶結構的豐富也對行業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客戶多元化的廣告投放需求,構建一張覆蓋全國的屏幕媒體網絡成為了媒體運營商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從各細分市場的情況來看,2014年第4季度商業樓宇電子屏廣告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佔比為40.3%;公交地鐵電子屏廣告細分市場所佔市場份額為19.4%,公交地鐵廣告屏運營廠商通過繼續布局覆蓋公交場景的Wi-Fi網絡,引導用戶完成體驗和消費行為,向廣告主提供品牌宣傳及用戶導入的廣告營銷;超大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的市場份額為17.0%。受益於城市化發展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國超大LED戶外電子屏安裝數量不斷增長,驅動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規模增長,另一方面,技術與創新也持續推動超大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的發展。 目前,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的現狀如下: (1)媒體資源可開發空間大,屏幕媒體數量增長迅速 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新興商圈的形成和新老商圈的更替為行業可供開發媒體資源的規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戶外LED大屏幕媒體數量增長迅速,杭州市核心商圈的優質點位已大都被包括視科傳媒在內的幾家大型媒體運營商所控制,二三線城市屏幕媒體數量高速增長,地方性小型媒體運營商不斷湧現。 (2)客戶的媒體關注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 隨著數字營銷變革的加深,戶外媒體的數位化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特別是戶外LED大屏幕媒體以其精準的媒體投放、多元的營銷方式、即時的促進銷售等特徵,得到越來越多廣告主的認可。從我國戶外LED大屏幕廣告市場的廣告主行業構成來看,除了已有的汽車、金融保險、中高檔化妝品之外,其他行業的投放規模也呈逐年增長趨勢。廣告主行業板塊的豐富印證了客戶對此類新興媒體的關注程度和認可程度不斷提高,並最終帶動行業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中國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研究報告2014》顯示,2014年我國戶外LED大屏幕廣告市場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01.3億元,同比增長11.44%。戶外LED 大屏幕優秀的表現力深受廣告主青睞是其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首要原因,而未來該市場規模能夠持續增長則有賴於對於現有LED 大屏的深度利用。 ② 行業主要政策規定 視科公司從事的廣告媒體業務,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廣告管理條例》、《廣告管理條例施行細則》及《戶外廣告登記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廣告行業主要依據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如下: 法律法規名稱 生效日期 文件編號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5年2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4號 2 廣告管理條例 1987年12月1日 國發[1987]94號 3 廣告管理條例施行細則 2005年1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18號 4 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 1998年12月3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2號公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號修訂 5 藥品廣告審查辦法 2007年5月1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27號 6 醫療廣告管理辦法 2007年1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衛生部令第26號 7 醫療器械廣告審查辦法 2009年5月20日 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65號 8 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 1993年10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號 9 酒類廣告管理辦法 1996年1月1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9號 10 房地產廣告發布暫行規定 1998年12月3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1號公布, ③ 產業政策。 1)《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2007年3月19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行業結構,提升技術結構,全面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要規範發展廣告會展等商務服務業,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服務事業,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服務業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產品創新,積極扶持中小服務企業發展,發揮其在自主創業等方面的優勢。 2)《關於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08年4月2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把促進廣告業又好又快發展,作為一項緊迫而長期的戰略任務」的重要知道思想,並提出了廣告行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加快行業結構調整,促進廣告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提升廣告策劃、創意、製作的整體水平;積極推動新興廣告媒體的發展與規範;以中華民族優秀品牌戰略為基礎、以廣告企業為主幹、以優勢媒體集團為先導,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完善的廣告產業體系」。該指導意見還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廣告業法律法規建設、企業競爭力提升、廣告業投融資渠道拓寬、廣告監管體系效能提高等十四個具體方面做出了明確的政策規劃和指導意見。 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年3月2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把「廣告創意、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廣告製作」列為鼓勵類,這是廣告業第一次享受國家鼓勵類政策,為廣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據和空間。 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規範提升商務服務業,促進廣告、會展業健康發展。 5)《關於推進廣告戰略實施的意見》 2012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推進廣告戰略實施的意見》,要求拓寬廣告業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類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向發展前景好、吸納就業多以及運用新技術、新業態的廣告企業開拓業務,支持網際網路、樓宇視頻等新興廣告媒介健康有序發展,使其成為廣告業新的增長點。 6)《廣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2年6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廣告業是我國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 行業競爭情況; 『十二五』期間,廣告創意、策劃、設計、製作水平全面提升,廣告業集約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高,規模速度與結構質量協調發展,整體實力與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貢獻度不斷加大,努力實現由傳統廣告業向現代廣告業、由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際市場延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布局相對分散向合理集聚、由低技術水平和低附加值向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的轉變。 規模與實力進一步壯大。廣告經營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國廣告經營額年增幅在12%左右;企業規模與實力不斷壯大,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年經營額在50億元以上的廣告集團,以及經營額在10億元以上的大型廣告骨幹企業和一大批專業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優質中小型廣告企業。 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廣告企業經營規模化、技術高新化、服務專業化、營銷品牌化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以及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能力不斷提高,有更多的廣告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高新技術和新一代
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廣告創意、策劃、設計和製作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培養一大批國際化、創新型高端廣告專業人才,建成若干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廣告研發創意基地,建立服務行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結構和產業層次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廣告業規模化經營實現突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廣告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具備雛形,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現代廣告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區域結構更加協調,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繼續保持發展優勢,中西部地區廣告業加快發展。 經濟社會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廣告業服務於國家重大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戰略的能力大幅提高。拉動消費、提振內需、促進相關行業發展的作用明顯增強;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進一步彰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加快廣告業技術創新。鼓勵廣告企業加強廣告科技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運用廣告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媒體的水平,促進數字、網絡等新技術在廣告服務領域的應用。鼓勵環保型、節能型廣告材料的推廣使用,支持開發低成本的替代廣告材料。鼓勵開發新的廣告發布形式,運用新的廣告載體。支持利用網際網路、樓宇視頻、手機網站、手機報刊、移動電視、網絡廣播、網絡1-1-1-349 電視、電子雜誌等新興媒體的廣告業態健康有序發展。支持廣告業專用硬體和軟體的研發,儘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廣告服務技術工具,促進廣告業優化升級。 加快廣告業經營方式創新。探索廣告業經營的新模式,培育廣告新業態,完善並積極推進廣告代理制。鼓勵和支持廣告企業與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專賣店、專業店等新型物流組織形式相結合,推動網絡、數字和新興廣告媒體發展,以及與通信網、網際網路、廣播電視網的融合。支持廣告產業與高技術產業相互滲透,不斷創新媒介方式、拓寬發布渠道,形成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的優勢互補與聯動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廣告企業與廣告客戶深度戰略合作,由傳統廣告服務向市場調查、營銷診斷、資訊支持、管理諮詢、整合傳播等服務功能延伸拓展。 ⑤ 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a.有利因素: .中國經濟增長態勢穩健,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廣告主預算不斷增加,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增長。消費者對市場品牌及產品信息的獲取提出更高要求,廣告客戶相應的廣告投放需求增加,有利於促進廣告行業的快速發展。 從廣告主角度來說,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廣告主投入廣告的預算不斷增加,推動了廣告行業市場規模的上升。同時,由於近年來中國市場在全球消費市場中的地位日漸提高,國內外各品牌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這些消費品牌在國內廣告市場進一步加大投入,從而推動了中國廣告行業的快速發展。 .全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城市亮化工程助推戶外廣告媒體市場發展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我國改革開放至今 30 多年來經歷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2013 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3.73%,其中,「戶籍城鎮化率」僅為35.7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速,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愈發繁榮,城市人口數量和消費能力也將顯著增強。對於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來說,一方面,人口和產業活動進一步聚集,一個個新興商圈將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態度、消費觀念更加貼近都市,在此過程中,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城市核心商圈日漸發達。這些因素都給戶外LED大屏幕媒體創造了天然的發展基礎。 .新媒體技術擴寬廣告行業發展空間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網際網路、無線通訊技術,以及新型材料技術等的飛速發展,廣告行業呈現細分領域和精準投放的發展趨勢。戶外新媒體使廣告行業出現嶄新的細分市場,移動媒體技術使廣告嫁接到移動終端實現精準投放,網絡廣告連續多年保持增長速度最快的記錄。 廣告業作為我國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相繼發布《關於推進廣告戰略實施的意見》、《廣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 年修正)》、《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全面支持網際網路、樓宇視頻等新興廣告媒介健康有序發展,對加快廣告業技術創新,提高運用廣告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媒體的水平,促進數字、網絡等新技術在廣告服務領域的應用提出了要求,有利於促進廣告產業與高技術產業相互滲透和廣告業優化升級。 b.不利因素: .缺乏規範的競爭機制,市場成熟度不高 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廣告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市場成熟度不高。由於行業競爭主體數量較多、行業的自律性較弱,競爭秩序還需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這種狀況不利於廣告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不利於培育規範的市場環境。在這種局面下,勢必需要行業監管部門通過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出臺行業監管措施,同時加強行業自律指導,以提高行業的規範程度,提高市場成熟度。 .專業人才短缺制約行業發展 廣告業伴隨著整合營銷大融合時代的到來,新型複合性廣告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種人才的缺失將成為未來廣告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無論是傳統廣告領域還是新媒體企業都需要既熟悉傳統廣告運作流程又懂得網際網路的技術型複合人才,而這種人才的數量在整個廣告行業中所佔的比例少之又少。如何建立常態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培養出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是當今廣告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新媒體技術缺乏行業標準,阻礙廣告行業規範發展 新媒體技術是廣告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的增長點,是趕超國際水平的有力平臺。我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與國外的步伐基本一致,但是相關的行業規範及標準並未得到相應的建立。行業標準的制定代表著行業的透明度和成熟度,廣告主在選擇廣告投放方式和媒體類型時需要獲得相關參數,如覆蓋度、到達率、價格和收視率等。然而行業的這些標準尚未有效建立,影響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3. 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 a)商圈媒體資源壁壘 佔據優質的商圈媒體資源並將這些資源組織成網絡化的廣告傳播平臺,是體現戶外媒體運營商競爭實力的核心要素。戶外媒體運營商所擁有媒體資源的位置和數量直接決定了其媒體網絡的覆蓋範圍、層次、服務水平以及廣告傳播價值,是廣告主衡量媒體運營商的重要因素。 由於戶外媒體運營商行業的核心商圈優質廣告位的資源排他性強,一線城市的行業競爭格局基本穩定,行業內少數有實力的公司通過與場地方籤署長期的合作協議,構建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係,從而掌握了較多的優質廣告位資源,並形成了覆蓋範圍廣、層次豐富的廣告發布網絡,具備了較為明顯的先發優勢。缺乏優質的媒體資源成為行業新進入者的主要壁壘。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民眾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新興商圈的逐步形成,相較於一線城市媒體資源的穩定狀態,國內二三線城市尚有更為豐富的媒體資源開發空間。原有媒體運營商憑藉其在一線城市的媒體網絡運營經驗和長期積累下的行業品牌優勢,在商圈媒體資源的開發上也將對行業新進入者形成壁壘。 b)客戶資源壁壘 在廣告媒體行業中,與大型廣告公司以及廣告主直接客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的門檻較高。上述優質客戶選擇媒體運營商的條件非常嚴格,不僅僅要求運營商能夠提供契合廣告需求的媒體點位,還會對其媒體規模、行業聲譽、市場口碑、案例經驗、服務團隊水平以及媒體運營專業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並最終作出判斷。普通的中小型媒體運營商通常無法滿足上述條件,因而難以得到這些優質客戶的訂單。 c)資金壁壘 戶外LED大屏幕媒體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行業內的運營商需要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依據媒體從前期開發到實現日常運營的整個流程來分析,主要的資金投入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媒體資源的開發階段,媒體運營商為取得核心商圈的優質廣告位需要每年向場租方或資源供應方支付較大金額的場地租金或代理費用;其次,在媒體建設過程中,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相關設備的採購並支付設備安裝費用;最後,在媒體投入正常運營之後,還會負擔包括維護更新、稅費、電費、人工等多項費用。因此,本行業在整個業務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形成了行業的資金壁壘。 d)技術壁壘 當今的媒體行業已經與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廣告發布和監播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廣告媒體運營商在掌控了大量的優質媒體資源,鋪建了覆蓋範圍廣、層次豐富的廣告播出網絡之後,還需要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以保證廣告發布和監播的順利進行,從而滿足廣告主廣告發布和營銷傳播的各項需求。媒體廣告發布業務需要較高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水平,形成了行業的技術壁壘。 4. 行業的經營特徵 戶外廣告行業的經營業務主要可以分為媒體資源開發以及廣告發布業務兩個部分。行業的主要經營模式為:媒體運營商通過自有、獨家代理、一般代理等媒體資源開發方式取得戶外廣告媒體,並依託所控制的媒體資源為客戶提供廣告發布業務,以最終實現收入。戶外廣告行業的主要經營模式情況如下: 媒體資源提供方 媒體設備提供方 戶外廣告運營商 直接客戶 廣告主 廣告代理公司 廣告公司 廣告主 廣告行業的主要經營模式 A、 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特徵 ①周期性特徵 廣告媒體行業作為廣告行業的細分子行業,其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預計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行業將處於景氣周期。 ②季節性特徵 廣告行業作為服務業,受廣告客戶的產品季節性消費淡旺季的影響,表現出一定的季節性特徵。不同產品的廣告主在銷售旺季來臨前均會密集投放廣告,比如啤酒、飲料和空調,每年5月、6月、7月、8月、9月是其銷售旺季,3月、4月則是企業密切投放廣告的黃金時間;每年10、11月是服裝換季的季節,8月、9月則是開發此類客戶的最佳時機。此外,春節、十一等節假日是大部分產品銷售高峰期,春節前、十一前則是大部分客戶廣告投放高峰期。對於戶外LED媒體運營商來說,總體而言,其下半年廣告收入強於上半年。 ③區域性特徵 廣告行業的發展狀況和區域經濟繁榮程度密切相關。我國區域性經濟發展程度存在較大的差別,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均GDP遠遠高於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均消費能力也遠遠領先於中西部地區,因此我國省、地市級廣告收入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差異。經濟發達地區的廣告公司數量、從業人員素質、廣告投放數量、廣告公司營業額等皆領先於中西部地區,戶外廣告媒介的區域性滲透及網絡化布局也更為完善。 B、 廣告行業上下遊的關聯性及上下遊發展對本行業的影響 廣告產業鏈是指以現代傳媒技術為基礎、滿足不同參與主體需要而建立的跨領域相互銜接的共同獲取利潤的產業鏈條。廣告行業參與主體包括:廣告主、廣告代理商、廣告媒介、目標受眾和第三方機構等。其中,廣告主是指在商業過程中,出於自身營銷需要,通過購買獲取相應的廣告資源,並將自身的商品廣告信息傳遞給受眾的企業;廣告代理商是指服務於廣告主,為其進行營銷策劃、廣告製作、媒介購買等工作的代理機構,廣告代理商通過收取廣告費用、支付媒介使用費用來賺取差價;廣告媒介作為廣告主和目標受眾的溝通渠道,包括電視、報紙、雜誌、廣播、戶外、數字等多種形式;目標受眾是指在商業過程中接受廣告信息的人群;第三方機構是指對廣告播放情況進行監測以及對廣告投放效果進行評估的專業機構。 廣告行業產業鏈 廣告主 廣告公司 廣告 需求 第三方機構 目標受眾 戶外 電視 報紙 雜誌 數字 廣播 其他廣告媒介 媒介 購買 廣告 投放 監測 評估 媒介是廣告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環節,媒介的新舊交替,新技術的衝擊,將引發廣告行業的巨大變革。廣告媒介作為廣告傳播的渠道,通常佔據整個產業鏈80%以上的價值。媒介更迭的基礎是科技以及用戶習慣的轉移。在數位技術戶外傳播、網絡傳播的大背景下,廣告業謀求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將做出生存形態、傳播形態乃至觀念形態的重大調適與改變。廣告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社會營銷環境和傳播環境的變化,廣告的生存形態與傳播形態也將會發生改變。 C、 行業發展趨勢 ①一線城市屏幕媒體布局趨於理性,資源開發重心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一方面,城市市容規範化使得滿街廣告牌得到了很大的清理,戶外廣告資源在一線城市趨向飽和,寡頭壟斷格局日益成型。二三線城市雖然也在逐步整頓戶外廣告資源,但清理力度始終不及一線城市。部分戶外廣告公司已經將目標轉向二三線城市的優質廣告牌資源,這些城市的傳統戶外廣告牌價格「水漲船高」。對於戶外廣告公司來說,越早佔有資源就意味著優勢。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本身經濟的加速發展也使得廣告公司越來越看重二三線市場。 在新媒體市場,一線城市優質點位的屏幕媒體資源已經趨於穩定,受限於持續運營成本較高的壓力,媒體運營商們對於屏幕媒體資源的開發將會更趨理性,因此未來對於一線城市屏幕媒體的主要任務在於對現有媒體價值的深度挖掘,以便提高屏幕刊掛率及實現媒體價值最大化。對於二三線城市而言,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已逐漸提升,但由於各地戶外媒體廣告市場的成熟程度不一,廣告主對這類媒體的認可度與傳統媒體相比仍有提高空間。總體來看,隨著全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亮化工程的推進,相較於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商圈的屏幕媒體資源尚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②中國戶外廣告行業的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加速 戶外媒體領域新一輪的大融資大整合已經開始,中國戶外廣告行業的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加速,也更加深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媒體細分後的再次集中化;戰略性併購集中。隨著機構投資者對戶外媒體行業熱潮的退卻,戶外媒體企業新一輪的投資者主要來自產業上下遊的戰略性投資;集中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勢。中國廣告行業已經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戶外廣告利潤空間減少,逐步進入行業的快速整合階段,單純佔有零散媒體資源的小作坊式廣告公司最終會被有實力綜合服務型的大公司所取代,媒介的集中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國內戶外媒體企業正在加速資源整合,增強競爭力,通過多種渠道募集資金,以兼併、收購和控股等方式佔有稀缺的戶外媒體資源,不斷擴大和完善自己的服務網絡,以求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戶外廣告行業在新一輪基礎上的規模化、集中化趨勢說明這個行業在不斷走向成熟。 ③戶外廣告進入數字多屏時代,戶外電子屏媒體成中堅力量 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及生活品質的提高,中心城市的人們用在戶外的時間越來越長。上下班、會友、聚餐、娛樂、拜訪客戶等等,使大眾越來越多將時間花在途中。戶外傳統媒體強調更多的是點的概念,覆蓋面和受眾的停留時間都比較少。通過技術創新來有效彌補戶外傳統媒體的缺陷,正是新媒體相較於傳統戶外媒體質的飛躍。可以說,戶外媒體領域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刺激了新媒體的成長、成熟。 以「屏」為特徵的新媒體是戶外廣告新出現的廣告媒體產品類型或形式,是一種思維方式,新技術為媒體帶來了變革,戶外廣告行業朝著分眾、細分方向演變,是技術對傳統媒體的種種切割和重組,它的出現分割了一部分廣告預算,而這一部分廣告份額不僅分流了傳統戶外的廣告份額,也更多地分流了傳統電視、平面媒體的份額。 5. 企業的業務分析情況 (1)主營業務 視科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於自身的健康發展,在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及時捕捉商機,在市場激烈競爭中不斷提高公司服務質量,以科學的管理系統讓每一位客戶得到最完善的服務。視科公司在杭州市戶外廣告行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客戶資源、戶外廣告渠道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當前公司擁有杭城最多的公共自行車圓弧燈箱點位,在杭州大廈等商業圈核心位置進行了LED屏幕布點,在杭州市各重點防火單位人流密集處進行LCD屏幕布點。 視科公司以有序、穩定、健康的發展廣告事業為宗旨,把不斷超越自己為目標,積極地開創更廣闊的廣告市場新天地。 (2)行業發展趨勢 1)一線城市屏幕媒體布局趨於理性,資源開發重心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一方面,城市市容規範化使得滿街廣告牌得到了很大的清理,戶外廣告資源在一線城市趨向飽和,寡頭壟斷格局日益成型。二三線城市雖然也在逐步整頓戶外廣告資源,但清理力度始終不及一線城市。部分戶外廣告公司已經將目標轉向二三線城市的優質廣告牌資源,這些城市的傳統戶外廣告牌價格「水漲船高」。對於戶外廣告公司來說,越早佔有資源就意味著優勢。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本身經濟的加速發展也使得廣告公司越來越看重二三線市場。 在新媒體市場,一線城市優質點位的屏幕媒體資源已經趨於穩定,受限於持續運營成本較高的壓力,媒體運營商們對於屏幕媒體資源的開發將會更趨理性,因此未來對於一線城市屏幕媒體的主要任務在於對現有媒體價值的深度挖掘,以便提高屏幕刊掛率及實現媒體價值最大化。對於二三線城市而言,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已逐漸提升,但由於各地戶外LED大屏幕媒體廣告市場的成熟程度不一,廣告主對這類媒體的認可度與傳統媒體相比仍有提高空間。總體來看,隨著全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亮化工程的推進,相較於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商圈的屏幕媒體資源尚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2)傳統戶外廣告公司將向新技術領域邁進,實現多元化發展 伴隨各種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戶外廣告公司而言,下一步必然會涉足越來越多的新技術以實現自身的穩步發展。儘管目前針對戶外新媒體各方褒貶不一,但其對傳統戶外廣告公司的衝擊已顯而易見。因此,傳統戶外廣告公司在保持現有
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引入技術創新,不失為實現多元化發展的良好途徑。 (3)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 視科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於自身的健康發展,在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及時捕捉商機,在市場激烈競爭中不斷提高公司服務質量,以科學的管理系統讓每一位客戶得到最完善的服務。視科公司在杭州市戶外廣告行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客戶資源、戶外廣告渠道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當前公司擁有杭城最多的公共自行車圓弧燈箱點位,在杭州大廈等商業圈核心位置進行了LED屏幕布點,在杭州市各重點防火單位人流密集處進行LCD屏幕布點。 視科公司以有序、穩定、健康的發展廣告事業為宗旨,把不斷超越自己為目標,積極地開創更廣闊的廣告市場新天地。 1)競爭對手的簡要情況 A、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廣告業務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在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廣告中,視科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思美傳媒。
思美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4A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壹級廣告企業(綜合服務類)。
思美傳媒於2014年1月23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2712)。
思美傳媒的自有資源與戶外媒介代理平臺運營越發成熟,作為一類穩定的媒介,在報告期內,為公司大客戶的整合營銷發揮了重要作用,並通過自銷與代理相結合的模式,思美傳媒2014年度,戶外廣告營業收入1.3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6.41%,同比增長89.03%。
思美傳媒的戶外廣告資源主要包括:地下通道、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大牌、戶外LED等廣告位。2010年12月,
思美傳媒與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籤訂了杭州公共自行車停車棚內燈箱廣告媒體及公共自行車車身廣告媒體5年期的經營權受讓合同,租賃範圍:杭州公共自行車1,314處服務點中的停車棚雙面燈箱1,191個、單面燈箱929個,服務亭亭背燈箱623個,50,000輛公共自行車車身廣告;租賃期限:2011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租金總價18,394.28萬元。 B、LED屏幕戶外廣告業務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公司名稱 公司概況 鬱金香廣告傳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鬱金香廣告傳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鬱金香」)成立於1998年,2005年建立第一塊戶外LED大屏幕,開啟了中國LED戶外電子屏廣告產業的序幕。鬱金香憑藉先入優勢,成立初期迅速在上海建立起了終端網絡,在當地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是國內領先的戶外LED大屏幕媒體運營商。目前在杭州市的LED屏幕數為1塊。
鳳凰都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鳳凰都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鳳凰都市傳媒」)成立於2007年,是市場內三家主流運營商中的最晚進入者,從2010年開始,在基本完成LED電子屏網絡布局、屏幕數量超過40塊的基礎上,廣告收入增長迅速。
鳳凰都市傳媒主要運營的「鳳凰LED聯播網」運營屏幕總面積已經突破14,000平方米,涵蓋中國16個重要城市。目前在杭州市的LED屏幕數為3塊。 上海香榭麗廣告傳媒股份限公司 上海香榭麗廣告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榭麗傳媒」)是中國主要的戶外LED大屏幕媒體運營商之一,2006年開始進行戶外LED大屏幕媒體的投資和運營,在上海、北京、廣州擁有分公司,現已佔據了一定的優質媒體資源,形成了自身的行業競爭力。香榭麗傳媒作為行業內的三大媒體運營商之一,同樣也是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目前在杭州市的LED屏幕數為1塊。 C、LCD屏幕廣告業務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a、分眾傳媒,中國領先的數位化媒體集團,創建於2003年,產品線覆蓋商業樓宇視頻媒體、賣場終端視頻媒體、公寓電梯媒體(框架媒介)、戶外大型LED彩屏媒體、電影院線廣告媒體、網絡廣告媒體、分眾直效商務DM媒體及資料庫營銷渠道等多個針對特徵受眾、並可以有機整合媒體網絡。在樓宇媒體領域,分眾傳媒業已成為行業霸主,業已成為中國都市最主流的傳媒平臺之一。 b、浙江三正禾集團有限公司,其經營的「平安浙江」宣傳欄是浙江省委建設「平安浙江」領導小組主辦,省公安廳承辦的全省戶外宣傳媒體,是文化大省建設傳播工程。「平安浙江」宣傳欄採用戶外媒體市場細分的概念,設置在全省城市主幹道、城市社區、高校園區三大區域。媒體以杭州、寧波、溫州為龍頭,連線全省11個省轄城市,並向下滲透至經濟強縣(市),以及全省100多所高校,全省現有總量6000座,建設目標達到10000座,是浙江戶外媒體第一品牌,也是省內唯一城市群網絡化戶外媒體,是企業營造品牌,擴展產品知名度、美譽度的首選戶外宣傳媒體。 2)公司的競爭優勢 .豐富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LED屏幕以及LCD屏幕資源 杭州地鐵開通之後,作為無縫交通對接最後一環節的重要交通工具,異型位的公共自行亭將為廣告媒體的最佳載體;且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車普及、亭點位眾多,深入杭城的各個角落,廣泛覆蓋到戶外受眾群體,媒體認可度高,是未來杭城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戶外媒體之一。視科公司擁有杭城最多之一公共自行車亭圓弧和方形燈箱廣告點位,覆蓋廣,投放靈活。目前,視科公司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區、下沙區和濱江區,其它區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已被其他競爭對手買斷,視科公司將在其期限屆滿時通過招標競爭獲得更多的點位資源。 視科公司當前在杭州大廈、工聯大廈、西溪天堂、現代國際大廈、東方魅力、餘杭大酒店、吳山廣場等杭州市各大商圈的優質地位擁有LED屏。未來,公司將在長春、蕪湖、北京等地通過代理方式獲得LED屏幕資源,再逐步通過自營方式拓展公司LED屏幕點位的布局。 視科公司與杭州市消防系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搭建了「杭州消防宣傳網」。視科公司在大杭州繁華商圈內的大型商場、銀行、醫院、熱門餐飲、娛樂、影劇院、寫字樓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所能夠廣泛布點LCD電子屏幕,目前擁有600個LCD傳媒終端,將來還有7000可布點位,且點位的獲取不需要支付租賃費用。另外,視科公司未來將把所有的LCD屏全部改為裸眼3D屏。裸眼3D屏將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近似零距離的視覺,無疑使它具有極大的畫面衝擊力,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戶外媒體資源不受城市改建所影響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會,經常會有城市整改現象,所有戶外廣告都會面臨被拆遷的危險,但視科公司的戶外媒體不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公共自行車亭作為便民的公益類設施,政府將會給予最大的支持,服務百姓,是杭州市爭做文明城市的主要標誌。戶外LED顯示屏是一種新型媒體,擁有簡潔的外形、超強的視聽衝擊力,多集中在地段繁華的商業區,不會有因為影響城市美觀而被拆遷的風險。LCD屏主要分布在商務樓宇、賓館酒店、各類商城、學校醫院、住宅社區等場所。 .優質的客戶資源 視科公司經營戶外廣告多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能提供全方位的廣告服務,給予客戶優質的體驗,積累了許多優質的客戶資源。目前合作的主要客戶有修正、皇臺酒業、康宏理財、
杭州銀行、必勝客、肯德基、康師傅、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可口可樂、優衣庫,東風日產、奧迪等等。 ④極具價值的「媒體網」 視科公司擁有個體化的廣告投放服務和定價體系,可以為高、中、低端的廣告主提供合適的投放地點和價格,可滿足不同類型廣告主的廣告需求。客戶還可選擇在城市視窗LCD屏與視科公司擁有的其他媒體資源進行整合發布,「城市視窗LCD屏+公共自行車亭廣告+LED大屏」連橫貫通廣告投放服務,從而顯著增強廣告投放價值。公司未來將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並自主開發功能強大的後臺播控軟體,實現分布與杭州市的所有媒體即時同步播出。 公司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依據品牌或客戶的不同營銷目標,提供菜單式媒體組合方案。並與各知名企業強強聯手,成為了傳播領域國際化標準和本土化靈活的融合者和實踐者。 ⑤內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狀況、無形資產、管理層構成等經營管理狀況; 公司制定了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銷售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 公司未設置董事會,設執行董事長一人,由夏東明任執行董事;設總經理一人,由黃豔紅擔任;監事一人,由宣林澤擔任。 公司現設七個部門:分別為廣告部、會展部、租賃部、技術部、行政部、設計部、財務部。 高管人員業務分工列表如下: 序號 姓名 職位 工作範圍 1 夏東明 執行董事 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工作 2 黃豔紅 總經理 負責統籌管理各部門相關事宜 3 宣林澤 監事 負責監事事務 公司現有28人。其中男性員工18人,女性員工10人。工程部9人,銷售部4人,行政部4人,設計部2人,財務部2人,實習生1人。本科比例佔21.4%,大專比例佔35.7%。 董事長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簡歷。 公司目前董事長及高級管理人員:(董事長)、(總經理) 職稱 姓名 任職時間 主要學(經)歷 執行董事 夏東明 2008年 學習經歷:
自動化儀表專業.2013年進修浙大管理學院,本科學歷。 工作經歷:1989年——1992年,中外合資杭州電子有限公司ME工程部經理。 1992年——1994年,杭州哈納特電子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1994年——1999年,杭州北冰洋音響電器公司,任總經理。2000年——2007年,浙江新聯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任總經理。2008年至今,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總經理 黃豔紅 2009年 學習經歷:2003年進修北京商學院,2014年進修浙大管理學院,大專學歷。 工作經歷:2003—2007,杭州之江國際廣告公司,任銷售總監。2007- 2009 ,浙報集團競合傳媒,任銷售總監。2009年至今,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合伙人。 6. 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 公司歷史年度簡要資產負債表如下表所示: 資產負債表 單位:元 序號 項目\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年1-4月 1 一、流動資產合計 1,365.71 2,189.14 8,424.96 23,846.33 2 貨幣資金 13.23 56.67 119.49 10,100.26 3 交易性金融資產淨額 0.00 0.00 0.00 0.00 4 應收票據 0.00 0.00 5 應收股利(應收利潤) 0.00 0.00 0.00 0.00 6 應收利息 0.00 0.00 0.00 0.00 7 應收帳款淨額 207.69 1,355.24 4,940.54 7,491.38 8 其他應收款淨額 926.79 640.59 1,648.77 1,857.95 9 預付帳款 218.00 60.00 1,689.16 4,363.42 10 應收補貼款 0.00 0.00 0.00 0.00 11 存貨淨額 0.00 76.63 27.01 33.32 12 待攤費用 0.00 0.00 13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0.00 0.00 0.00 14 其他流動資產 0.00 0.00 0.00 15 二、非流動資產合計 115.44 485.18 6,156.42 4,360.04 16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淨額 0.00 17 持有至到期投資淨額 0.00 18 長期股權投資淨額 0.00 1,000.00 1,000.00 19 長期應收款 0.00 20 投資性房地產 0.00 21 固定資產 115.44 407.96 4,992.62 3,261.53 22 固定資產原價 202.26 532.92 5,447.99 3,882.88 23 減:累計折舊 86.82 124.96 455.37 621.35 24 固定資產淨值 115.44 407.96 4,992.62 3,261.53 25 減: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0.00 0.00 0.00 26 固定資產淨額 115.44 407.96 4,992.62 3,261.53 27 工程物資 0.00 0.00 0.00 0.00 28 在建工程 0.00 0.00 0.00 0.00 29 固定資產清理 0.00 0.00 0.00 0.00 30 生產性生物資產淨額 0.00 0.00 0.00 0.00 31 油氣資產淨值 0.00 0.00 0.00 0.00 32 開發支出 0.00 0.00 0.00 0.00 33 商譽 0.00 0.00 0.00 0.00 34 無形資產淨額 0.00 0.00 0.00 0.00 35 長期待攤費用 0.00 45.50 39.50 37.50 36 其他非流動資產 0.00 0.00 0.00 37 遞延所得稅資產 0.00 31.72 124.30 61.01 38 三、資產合計 1,481.15 2,674.32 14,581.39 28,206.38 39 四、流動負債合計 965.56 1,415.39 3,773.59 5,786.21 40 短期借款 350.00 0.00 41 交易性金融負債 0.00 0.00 42 應付票據 0.00 0.00 43 應付帳款 164.36 535.42 1,022.99 1,175.60 44 預收帳款 260.00 172.89 139.96 521.33 45 應付職工薪酬 0.00 0.00 5.70 5.20 46 應付利潤(應付股利) 0.00 0.00 0.00 47 應交稅費 11.20 357.08 2,052.82 2,955.94 48 應付利息 0.00 0.00 0.00 0.00 49 其他應付款 180.00 350.00 552.13 1,128.14 50 預提費用 0.00 0.00 0.00 51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0.00 0.00 0.00 0.00 52 其他流動負債 0.00 0.00 0.00 0.00 53 五、非流動負債合計 0.00 0.00 0.00 0.00 54 長期借款 0.00 0.00 0.00 0.00 55 應付債券 0.00 0.00 0.00 0.00 56 長期應付款 0.00 0.00 0.00 0.00 57 專項應付款 0.00 0.00 0.00 0.00 58 預計負債 0.00 0.00 0.00 0.00 59 其他非流動負債 0.00 0.00 0.00 0.00 60 遞延所得稅負債 0.00 61 六、負債合計 965.56 1,415.39 3,773.59 5,786.21 62 七、所有者權益 515.60 1,258.93 10,807.79 22,420.16 公司歷史年度的利潤表如下: 利潤表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年1-4月 一、營業總收入 395.83 2,441.91 8,185.77 4,798.49 其中:主營業務收入 395.83 2,441.91 8,185.77 4,798.49 其他業務收入 二、營業總成本 381.97 1,484.50 4,064.10 1,576.78 其中:營業成本 293.35 1,182.85 3,195.36 1,456.12 其中:主營業務成本 293.35 1,182.85 3,195.36 1,456.12 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17.99 59.13 261.81 188.04 銷售費用 39.56 2.50 29.04 41.30 管理費用 31.03 102.20 187.96 137.88 財務費用 0.05 10.93 19.62 6.60 資產減值損失 126.89 370.31 -253.16 其他 0.00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00 投資收益 其中:聯營合營單位收益 0.00 三、營業利潤 13.86 957.41 4,121.67 3,221.71 加:營業外收入 0.09 減: 營業外支出 0.08 0.01 71.72 58.10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四、利潤總額 13.78 957.41 4,050.03 3,163.60 減: 所得稅 6.29 239.35 1,031.17 791.23 五、淨利潤 7.49 718.05 3,018.86 2,372.38 從以上報表可以看出,視科公司的業務發展穩步增長,業績收入表現良好。2013年相比2012年收入增長率達到516.90%,2014年相比2013年收入增長率達到235.22%,2015年1-4月收入已超過2014年全年收入的一半。 2012年至2015年4月,主營業務成本率分別為74.11%、48.44%、39.04%、30.35%。2012至2015年前四月主營業務成本率持續大幅下降,隨著業務的擴展和業務方式的轉變,公司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銷售費用率除2012年較高外,2013年至2015年4月金額較小,浮動比例較小。 管理費用率2012年-2015年4月分別為7.84%、4.19%、2.30%、2.87%,呈回落趨勢,公司提高管理降低了管理費用率。 財務費用主要為利息收入。截止評估基準日,公司帳面無有息負債。 7. 評估分析及測算過程 1)企業自由現金流評估模型 本次評估的基本模型為: DBE..式中: E:被評估單位的股東全部權益(淨資產)價值; D:被評估單位的付息債務價值; B:被評估單位的企業價值; ...iCPBP:被評估單位的經營性資產價值; iiniiirrRrRP)1()1(11.......式中: Ri:被評估單位未來第i年的預期收益(自由現金流量); r:折現率; n:被評估單位的未來持續經營期,本次評估未來經營期為無限期。 ΣCi:被評估單位基準日存在的非經營性、溢餘性資產的價值和長期股權投資價值。 321CCCCi....C1:被評估單位基準日存在的現金類資產價值; C2:被評估單位基準日存在的其他非經營性資產和溢餘性資產價值; C3:長期股權投資價值; 2)收益年限的確定 根據企業歷史經營情況及營業執照上規定的法定經營期限,確定收益期限為無限期,根據公司經營歷史及行業發展趨勢等資料,採用兩階段模型,即評估基準日後5年1期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政策、市場等因素對企業收入、成本費用、所得稅等進行合理預測,第6年以後各年與第5年持平。 3)收益主體與口徑的相關性 本次評估,使用企業自由現金流量作為評估對象經營性資產的收益指標,其基本定義為: R=淨利潤+折舊攤銷+扣稅後付息債務利息-追加資本 按照收益額與折現率口徑一致的原則,本次評估收益額口徑為企業自由現金流量,則折現率選取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4)未來收益的確定 ① 主營業務收入: 根據規劃,視科將在未來期間主營業務為公共自行車亭戶外廣告資源、LED屏幕和LCD屏幕廣告資源的開發和廣告發布;業務範圍由以杭州為主向全省和全國擴展。 在對視科未來年度的收入增長進行預測時,主要考慮到綜合因素對於收入增長的影響:行業的發展狀況,所在行業相關經濟要素及發展前景、生產經營歷史情況、面臨的競爭情況及優劣勢分析。 視科業務收入根據行業整體增長水平為主要收入增長趨勢, 結合自身在行業內所處的地位進行預測。2015年5-12月以現有合同為基礎進行測算,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年銷售收入分別較前一年度增長38.45%、23.35%、13.84%和10.53%,2020年及以後保持在2019年的水平。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其中:LED 7,788.09 15,583.07 17,430.33 19,565.90 21,743.01 21,743.01 LCD 7,898.97 13,392.25 19,463.80 22,794.74 25,628.07 25,628.07 自行車亭 7,821.79 10,246.76 11,529.43 12,776.90 13,576.90 13,576.90 售貨亭 158.09 189.09 189.09 204.09 219.09 219.09 ② 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主要為廣告業務成本。2012年至2015年4月,主營業務成本率分別為74.11%、48.44%、39.04%、30.35%。2012至2015年前四月主營業務成本率持續大幅下降,評估基準日主營業務成本率較低,公司因和有關部門合作,採取插播公益廣告的方式,節省了租金、能源等費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根據企業實際成本情況,2015年5-12月至2019年的主營業務成本估算參考歷史實際水平和未來企業發展情況進行預測。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成本 7,937.15 14,433.54 18,459.31 20,811.82 22,200.14 22,200.14 其中:LED 2,874.07 6,078.58 7,067.97 7,883.71 8,324.24 8,324.24 LCD 2,196.76 4,492.89 6,977.08 8,093.48 8,731.47 8,731.47 自行車亭 2,800.60 3,715.36 4,207.55 4,564.61 4,811.10 4,811.10 售貨亭 65.72 146.71 206.71 270.02 333.33 333.33 與主營業務收入配比,主營業務成本從2020年後開始保持穩定,維持2019年度主營業務成本水平。 ③ 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稅金及附加根據國家各項稅收法規及公司適用的稅率結合預測期主營業務收入予以測算。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741.23 1,319.93 1,707.14 2,108.15 2,366.52 2,366.52 ④ 期間費用 公司的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 銷售費用主要包含折舊攤銷及維護、差旅費、市內交通費、其他、業務招待費、汽車費、通訊費。銷售費用率佔收入比重小,預計未來不會有較大變化,按照近期的銷售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進行測算。 管理費用主要包括職工薪酬、招待費、租賃費、辦公費、交通費、折舊與攤銷、研究與開發費等。管理費用率2012年-2015年4月分別為7.84%、19%、2.30%、2.87%,呈回落趨勢。房租是以實際房租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預測,工資以現有工資水平參考一定比例進行預測;預計未來我公司通過加強管理,同時研發產品相繼投產後研發費用將會下降,管理費用率將繼續回落,本次根據預計費用構成發生情況進行預測。 財務費用主要為利息費用。截止評估基準日,公司帳面無有息負債。財務費用因金額較小,本次評估予以忽略。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營業費用 148.25 210.67 259.85 295.82 313.60 313.60 管理費用 682.00 1,573.93 1,958.97 2,163.84 2,228.39 2,228.39 財務費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⑤ 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以前年度發生的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數額較少,可以忽略不計,本次預測不予考慮。公司當前沒有投資收益。故沒有預測投資收益數據。 ⑥ 所得稅率 公司所得稅稅率按照25%預測。 盈利預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單位:萬元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以後 一、營業總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其中:主營業務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其他業務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二、營業總成本 9,508.63 17,538.07 22,385.27 25,379.63 27,108.65 27,108.65 其中:營業成本 7,937.15 14,433.54 18,459.31 20,811.82 22,200.14 22,200.14 其中:主營業務成本 7,937.15 14,433.54 18,459.31 20,811.82 22,200.14 22,200.14 其他業務成本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營業稅金及附加 741.23 1,319.93 1,707.14 2,108.15 2,366.52 2,366.52 營業費用 148.25 210.67 259.85 295.82 313.60 313.60 管理費用 682.00 1,573.93 1,958.97 2,163.84 2,228.39 2,228.39 財務費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資產減值損失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投資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三、營業利潤 14,158.31 21,873.09 26,227.37 29,962.00 34,058.42 34,058.42 加:營業外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減:營業外支出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四、利潤總額 14,158.31 21,873.09 26,227.37 29,962.00 34,058.42 34,058.42 五、所得稅 3,539.58 5,468.27 6,556.84 7,490.50 8,514.60 8,514.60 六、淨利潤 10,618.73 16,404.82 19,670.53 22,471.50 25,543.81 25,543.81 ⑦ 折舊和資本性支出 折舊:企業的固定資產為車輛和電子設備。資本性支出項目主要是從滿足舊設備更新的需求預計,結合企業未來年度發展戶外廣告媒體業務所需計劃新增的顯示屏、LCD屏等媒體設備進行估算,預計未來資本性支出。 ⑧ 運營資金 使用流動資產中與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的應收帳款等項,減去應付帳款等項來估計運營資金金額。公司運營資金的估計是依據歷史年度的運營資金金額與其所對應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的平均值來估計的。 以後年度需要追加的營運資本=當年度需要的營運資本-上一年度需要的營運資本。 本次評估根據對企業歷史資產與業務經營收入和成本費用的統計分析以及未來經營期內各年度收入與成本估算的情況,預測得到的未來經營期各年度的營運資金,具體各項營運成本及營運資金增加額預測情況見運營資金計算表。 ⑨ 非經營性資產及負債:截至評估基準日,視科長期流動資產中有二筆其他應付款系股東之間的往來,金額650.00萬元,本次評估作為非經營性負債。 ⑩ 永續期間增長率 永續期間增長率的估計主要是考慮到行業的完全競爭情況,視科業務不可能長期保持高速增長,而且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假設條件下,視科的永續增長率應該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的基礎上估計的。在本次評估中,設永續期間增長率為0%。 5)折現率的確定 本次評估收益額口徑為企業自由現金流量,則折現率選取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r=rd×wd+re×we 式中: rd:所得稅後長期付息債務利率; rd =r0×(1-t) r0:所得稅前長期付息債務利率; t:適用所得稅稅率; Wd:付息債務價值在投資性資產中所佔的比例; )(DEDWd..We:權益資本價值在投資性資產中所佔的比例; )(DEEWe..re:權益資本成本,採用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le)模型確定。 公式如下: re=rf+ (rm-rf)β+ε 式中: re:權益資本成本 rf:無風險報酬率; β:企業風險係數; rm-rf:市場風險溢價; rm:市場報酬率; ε:公司特定風險調整係數 ① 無風險報酬率rf的確定 無風險報酬率反映的是在本金沒有違約風險、期望收入得到保證時資金的基本價值。在此情形下,投資者僅僅犧牲了某一時期貨幣的使用價值或效能。對一般投資者而言,國債利率通常成為無風險報酬率的參考標準。這不僅因為各國的國債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同類金融產品中最低的,而且還因為國債具有有期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等特點。 由於國債具有以上本質特徵,其複利率常被用作無風險利率。 評估人員通過ifind資訊查詢,選取距評估基準日到期年限5年期以上的國債到期收益率3.91%作為無風險收益率。 無風險回報率rf =3.91%。 ② 權益系統風險係數β值確定 β被認為是衡量公司相對風險的指標,投資股市中一個公司,如果其β值為1.1,則意味著股票風險比整個股市場平均風險高10%;相反,如果公司β為0.9,則表示其股票風險比股市場平均低10%。 個股的合理回報率=無風險回報率+β×(整體股市回報率-無風險回報率)+企業特定風險調整係數 β=1時,代表該個股的系統風險=大盤整體系統風險; β>1時代表該個股的系統風險高於大盤,一般是易受經濟周期影響; β<1時代表該個股風險低於大盤,一般不易受經濟周期影響。 權益的系統風險係數β: β=βu×[ 1+(1-t)D/E ] 其中: β:權益系統風險係數(有財務槓桿的β) βu:無財務槓桿的β D/E:債務市值/權益市值 t:所得稅率 評估人員通過Wind資訊軟體系統,選取委估公司的業務範圍相同、經營規模相近、資本結構相似的國內A股同行業上市公司5家,查取可比上市公司的有財務槓桿貝塔係數、帶息債務與權益資本比值、企業所得稅率,並求取可比上市公司無財務槓桿貝塔係數的平均數作為委估企業無財務槓桿βu的係數為0.4899,如下表: 可比上市公司無財務槓桿的貝塔係數βU一覽表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調整β 取消槓桿調整的 β 002400.SZ
省廣股份0.5495 0.4171 300071.SZ
華誼嘉信0.3207 0.3239 000917.SZ
電廣傳媒0.7942 0.6294 600386.SH
北巴傳媒0.6034 0.5165 002181.SZ
粵傳媒0.5957 0.5625 數據來源:ifind資訊 企業無負息債務,適用所得稅率為25%,則計算可得有財務槓桿的的系統風險係數β為0.4899。 案例或行業名稱 剔除市值的財務槓桿βt D/E 標的公司所得稅率(t) 標的公司βe 案例平均 0.4899 0.00% 25.0% 0.4899 ③ 市場報酬率rm的確定 市場報酬率是預期市場證券組合收益率,rm的確定既可以依靠歷史數據,又可以基於事前估算。一般取證券市場基準日前10年平均報酬率作為市場報酬率,通過wind資訊系統,查取證券市場基準日前10年平均報酬率rm為14.34%。 ④ 公司特定風險調整係數ε的確定 特定公司風險溢、折價,表示非系統風險,由於目標公司具有特定的優勢或劣勢,要求的回報率也相應增加或減少。本次被評估單位為非上市公司,而評估參數選取參照的是上市公司,故需通過特定風險調整。綜合考慮企業的規模、企業所處經營階段、主要產品所處發展階段、企業經營業務、產品和地區分布、企業經營狀況、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機制、管理人員的經驗和資歷、對主要客戶及供應商的依賴等,確定委估企業特定風險調整係數為3.50%。 ⑤ re折現率的確定 將上述各值分別代入公式: re=rf+.(rm-rf)+ε re=3.91%+0.4899×(14.34%-3.91%)+3.50% 則折現率r =12.52%. ⑥ 綜合折現率r的確定 企業無付息債務; Wd:付息債務價值在投資性資產中所佔的比例,為0%; We:權益資本價值在投資性資產中所佔的比例,為100%; 綜合折現率取整為12.52%。 6)溢餘資產的評估值 溢餘資產是指基準日的貨幣資金多餘安全保底資金部分。經清查,帳面貨幣資金存款餘額10,100.26萬元。經測算,視科公司正常資金周轉需要2.5個月的完全付現成本費用約653.00 萬元,故認定企業溢餘資產為8,467.76 萬元。 7)非經營性資產的評估值 非經營性資產(負債)是指對主營業務沒有直接「貢獻」或暫時不能為主營「貢獻」的資產(負債)。 本次評估將視科公司評估基準日財務報表中的開發支出、應付利息、長期應付款、未確認融資費用和其他非流動負債等作為非經營性資產(負債),按其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帳面值確定評估價值,則非經營性資產(負債)的評估價值為-650.00萬元。 8)付息債務價值 在評估基準日,根據經審計的資產負債表,視科公司無付息債務。 9)收益法的評估結果 將所得到的經營性資產價值P=161,844.21萬元,評估基準日存在的其它溢餘性、非經營性資產的價值ΣCi=8,467.76萬元,非經營性負債650萬元,代入公式得到被評估單位的企業價值169,662.00萬元。將企業價值B=169,662.00萬元(取整),付息債務價值D=0.00萬元代入公式E=B-D得到視科公司的股東權益價值為169,662.00萬元。視科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價值為0.00萬元。再加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對的長期股權投資評估值540.97萬元。得出視科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170,203.00萬元(取整)。 綜上,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視科公司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價值後的股權價值為170,203.00萬元,因此標的資產對應的股權價值為170,203.00萬元。 8. 收益法評估結果表 項目 \ 年份 2015年5-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及以後 一、營業總收入 23,666.94 39,411.16 48,612.64 55,341.63 61,167.07 61,167.07 二、營業總成本 9,508.63 17,538.07 22,385.27 25,379.63 27,108.65 27,108.65 其中:營業成本 7,937.15 14,433.54 18,459.31 20,811.82 22,200.14 22,200.14 營業稅金及附加 741.23 1,319.93 1,707.14 2,108.15 2,366.52 2,366.52 營業費用 148.25 210.67 259.85 295.82 313.60 313.60 管理費用 682.00 1,573.93 1,958.97 2,163.84 2,228.39 2,228.39 財務費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資產減值損失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其他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投資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三、營業利潤 14,158.31 21,873.09 26,227.37 29,962.00 34,058.42 34,058.42 四、利潤總額 14,158.31 21,873.09 26,227.37 29,962.00 34,058.42 34,058.42 五、淨利潤 10,618.73 16,404.82 19,670.53 22,471.50 25,543.81 25,543.81 六、歸屬於母公司損益 10,618.73 16,404.82 19,670.53 22,471.50 25,543.81 25,543.81 加:折舊和攤銷 1,333.09 4,458.92 6,276.16 6,775.25 6,998.99 6,998.99 減:資本性支出 9,494.01 14,715.48 15,362.37 9,270.70 8,117.68 6,998.99 減:營運資本增加 -818.59 3,736.48 2,864.42 2,329.89 2,084.48 六、股權自由現金流 3,276.41 2,411.78 7,719.90 17,646.16 22,340.64 25,543.81 加:稅後的付息債務利息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七、企業自由現金流 3,276.41 2,411.78 7,719.90 17,646.16 22,340.64 25,543.81 折現率 12.52% 12.52% 12.52% 12.52% 12.52% 12.52% 折現期(中期折現) 0.33 1.17 2.17 3.17 4.17 5.17 折現係數 0.9614 0.8714 0.7745 0.6883 0.6117 4.8858 九、收益現值 3,149.94 2,101.62 5,979.06 12,145.85 13,665.77 124,801.97 經營性資產價值 161,844.21 基準日非經營性資產淨值評估值 -650.00 溢餘資產評估值 8,467.76 企業整體價值評估值(扣除少數股東權益) 169,662.00 長期股權投資評估值 540.97 付息債務 0.00 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扣除少數股東權益) 170,203.00 經過以上評估計算,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股東全部權益按收益法評估的價值為170,203.00萬元(取整)。 五、評估結論及分析 (一)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及分析 在持續經營前提下,至評估基準日2015年4月30日,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納入評估範圍內的股東全部權益帳面值為22,420.16萬元,評估值為21,907.98萬元,評估減值512.18萬元,減值率為2.28%。評估減值的主要原因為: 1、存貨-原材料帳面價值333,172.82元,評估值307,092.82元,評估減值26,080.00元,減值原因主要是存貨中的原材料主要是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價格下降較快,導致評估減值; 2、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10,000,000.00元,評估值5,409,723.60元, 評估減值4,590,276.40元,減值率45.90%,減值的主要原因是對子公司杭州聯屏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投資減值; 3、固定資產帳面價值32,615,329.62元,評估值 32,109,886.00元,減值505,443.62元,減值率1.55%。其中:車輛帳面值44,631.54元,評估值59,259.00元,增值14,627.46元,增值率32.77%,車輛由於折舊年限短於經濟使用年限評估增值;電子設備帳面值32,570,698.08元,評估值32,050,627.00元,減值520,071.08元,減值率1.60%,電子設備因市場更新換代快,市場價值降低形成電子設備評估減值。 各類資產及負債的評估結果見下表: 資產評估結果匯總表 評估基準日2015年4月30日 被評估單位: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金額單位:人民幣萬元 項 目 帳面價值 評估價值 增減值 增值率% A B C=B-A D=C/A×100% 1 流動資產 23,846.33 23,843.72 -2.61 -0.01% 2 非流動資產 4,360.04 3,850.47 -509.57 -11.69% 3 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 - 4 持有至到期投資 - - - 5 長期應收款 - - - 6 長期股權投資 1,000.00 540.97 -459.03 -45.90% 7 投資性房地產 - - - 8 固定資產 3,261.53 3,210.99 -50.54 -1.55% 9 在建工程 - - - 10 工程物資 - - - 11 固定資產清理 - - - 12 生產性生物資產 - - - 13 油氣資產 - - - 14 無形資產 - - - 15 開發支出 - - - 16 商譽 - - - 17 長期待攤費用 37.50 37.50 - 0.00% 18 遞延所得稅資產 61.01 61.01 - 0.00% 19 其他非流動資產 - - - 20 資產總計 28,206.38 27,694.20 -512.18 -1.82% 21 流動負債 5,786.21 5,786.21 - 0.00% 22 非流動負債 - - - 23 負債合計 5,786.21 5,786.21 - 0.00% 24 淨資產(所有者權益) 22,420.16 21,907.98 -512.18 -2.28% 成本法評估結論詳細情況見成本法評估明細表。 (二)收益法評估結果及分析 採用收益法對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全部股東權益進行評估,具體方法選用貼現現金流量法(DCF)。以未來若干年度內的股權自由現金流量作為基礎,採用適當折現率折現後加總計算得出主營業務價值,然後加上溢餘資產價值與非經營性資產價值得出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採用收益法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170,203.00萬元,與帳面值22,420.16萬元相比評估增值147,782.84萬元,增值率為659.15%。 評估對象的收益法評估結果較其淨資產帳面值增值較高,主要原因是企業收益的持續增長,而推動企業收益持續增長的動力主要體現在被評估企業具有的核心競爭優勢: 1、豐富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LED屏幕以及LCD屏幕資源 杭州地鐵開通之後,作為無縫交通對接最後一環節的重要交通工具,異型位的公共自行亭將為廣告媒體的最佳載體;且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車普及、亭點位眾多,深入杭城的各個角落,廣泛覆蓋到戶外受眾群體,媒體認可度高,是未來杭城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戶外媒體之一。視科公司擁有杭城最多公共自行車亭圓弧和方形燈箱廣告點位,覆蓋廣,投放靈活。目前,視科公司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區、下沙區和濱江區,其它區的公共自行車亭點位已被其他競爭對手買斷,視科公司將在其期限屆滿時通過招標競爭獲得更多的點位資源。 視科公司當前在杭州大廈、工聯大廈、西溪天堂、現代國際大廈、東方魅力、餘杭大酒店、吳山廣場等良好地段都有LED顯示屏,佔據杭州市各大商圈的優質地位。未來,公司將在長春、蕪湖、北京等地通過代理方式獲得LED屏幕資源,再逐步通過自營方式拓展公司LED屏幕點位的布局。 視科公司與杭州市消防系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搭建了「杭州消防宣傳網」。視科公司在大杭州繁華商圈內的大型商場、銀行、醫院、熱門餐飲、娛樂、影劇院、寫字樓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所能夠廣泛布點LCD電子屏幕,目前擁有609個LCD傳媒終端。未來視科公司計劃加大對裸眼3D數字屏的布局。裸眼3D數字屏將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近似零距離的視覺,無疑使它具有極大的畫面衝擊力,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戶外媒體資源不受城市改建所影響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會,經常會有城市整改現象,所有戶外廣告都會面臨被拆遷的危險,但視科公司的戶外媒體不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公共自行車亭作為便民的公益類設施,政府將會給予最大的支持,服務百姓,是杭州市爭做文明城市的主要標誌。戶外LED顯示屏是一種新型媒體,擁有簡潔的外形、超強的視聽衝擊力,多集中在地段繁華的商業區,不會有因為影響城市美觀而被拆遷的風險。LCD屏主要分布在商務樓宇、賓館酒店、各類商城、學校醫院、住宅社區等場所。 3、優質的客戶資源 視科公司經營戶外廣告多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能提供全方位的廣告服務,給予客戶優質的體驗,積累了許多優質的客戶資源。目前合作的主要客戶有修正、皇臺酒業、康宏理財、
杭州銀行、必勝客、肯德基、康師傅、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可口可樂、優衣庫,東風日產、奧迪等等。 4、極具價值的「媒體網」 視科公司擁有個體化的廣告投放服務和定價體系,可以為高、中、低端的廣告主提供合適的投放地點和價格,可滿足不同類型廣告主的廣告需求。客戶還可選擇在城市視窗LCD屏與視科公司擁有的其他媒體資源進行整合發布,「城市視窗LCD屏+公共自行車亭廣告+LED大屏」連橫貫通廣告投放服務,從而顯著增強廣告投放價值。公司未來將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並自主開發功能強大的後臺播控軟體,實現分布與杭州市的所有媒體即時同步播出。 公司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依據品牌或客戶的不同營銷目標,提供菜單式媒體組合方案。並與各知名企業強強聯手,成為了傳播領域國際化標準和本土化靈活的融合者和實踐者。 5、內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狀況、無形資產、管理層構成等經營管理狀況; 公司制定了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銷售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 收益法評估結果見下表: 資產評估結果匯總表(收益法) 金額單位:人民幣萬元 項 目 序號 帳面值 評估值 評估增減值 增減值率(%) A B C=B-A D=C/A*100% 流動資產 1 23,846.33 非流動資產 2 4,360.04 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3 - 持有至到期投資 4 - 長期應收款 5 - 長期股權投資 6 1,000.00 投資性房地產 7 - 固定資產 8 3,261.53 在建工程 9 - 工程物資 10 - 固定資產清理 11 - 生產性生物資產 12 - 油氣資產 13 - 無形資產 14 - 開發支出 15 - 商譽 16 - 長期待攤費用 17 37.50 遞延所得稅資產 18 61.01 其他非流動資產 19 - 資產總計 20 28,206.38 流動負債 21 5,786.21 非流動負債 22 - 負債總計 23 5,786.21 淨 資 產 24 22,420.16 170,203.00 147,782.84 659.15% (三)評估結論的確定 經過上述評估程序後,評估人員採用了收益法評估的結論確定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用收益法評估得出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與資產基礎法評估得出的評估值差異較大,原因是:資產基礎法只考慮了企業帳面上存在的資產的價值,評估人員認為,企業的價值不僅是由帳面資產創造的,還包括不在帳面上體現的各項資源所創造的價值。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具有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擁有行業內突出的技術、管理人才,也培養了大量的懂技術、肯鑽研的現代化的員工,這是企業價值中的一部分。 考慮到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可單獨作為獲利主體進行評估,同時結合本次評估的目的,投資者主要考慮未來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可以提供給投資者的盈利。因此評估人員以收益法評估結論為最終評估結論,即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在2015年4月30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為人民幣170,203.00萬元。 (四)本次評估結論未考慮資產流動性對評估對象價值的影響。 亞洲(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五日
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