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小縣城的方言,卻成了標準的普通話?今天總算知道了

2020-12-14 大溼兄聊科普

為什麼一個小縣城的方言,卻成了標準的普通話?今天總算知道了

「請寫規範字,請說普通話」這個標語在每一個學校都能看到。自從開始大力推行普通話以來,各個地方人與人的連接更緊密了,減少了溝通上的障礙。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全國基本上互通有無了。那大家知道嗎,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話其實是一個小縣城的方言。

在1955年的一次「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就普通話以哪裡的方言作為基礎產生了激勵的爭論,最後經投票,選出了一個作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當時投票的結果:北京官話(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52票居首位,西南官話(以成都語音為標準音)以51票成為歷史,吳語(蘇州或上海話語音為標準音)以46票位居第三。第四名是粵語(以廣東語音作為標準音)獲票25。

然後在第二年,正式確定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經過專家的語音採集,最後選定了灤平的金溝屯鎮、巴克什營鎮、火鬥山鄉三地語音。當然普通話也是有要求的,比如音節口型順暢,聲調簡明,易於分辨,甚至要求語速適中,氣流連貫,韻味充足,適於廣播、演講和日常交流等。結果灤平的方言全部都符合,並且沒有老北京的兒化音。

我們國家有地理阻隔或人口遷徙的影響,方言之間差異眾多。有的就算是同一個方言,其中還有細微的差別,就拿我愛你來說,同一個意思,在不同的地方表達的截然不同。

在很早的時候《禮記》中就記載了「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的說法,當時的唇槍舌戰估計也有聽不懂的,可能也鬧了不少笑話。所以在千年前方言在不斷變化的同時,統治者也在不斷的將語言規範化。不過根據數據統計,每14天,全球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只能存在於博物館之中。那我們國家在推行普通話60多年間,各地方言又是什麼情況呢?

方言在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味道」,而這種味道對於遠在他鄉的人來說,聽到後是一種欣慰。如果方言消失了,那又會怎樣?大家的方言是什麼,現在家鄉的「味道」還有那麼濃烈嗎?

相關焦點

  • 一個小縣城的地方方言,為什麼成了13億人使用的普通話?
    要說普通話最標準的,莫過於新聞聯播裡每天出鏡的播音員了。有誰想說好一口能和他們相媲美的普通話,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麼也想不到,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小鄉村,普通話就是當地的方言。國家語委在灤平採集樣音不過,讓白鳳然他們想不到是,他們的語音竟成為日後普通話的標準發音,被大家尊稱他們為「語音七老」。所以,灤平方言發音最接近今天普通話的標準讀音。
  • 普通話起源於這個小縣城,為什麼就成了十三億國人的標準呢?
    普通話,是現在的標準漢語,又稱國語、華語。是指通行於大陸和港澳臺的華人通用語言,也是現在所有書本教材的標準書面語。至於北京話,嚴格來說屬於方言,如同山東、湖南、河南話一樣,只是目前北京是中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北京方言才輻射全國,久而久之便被人認為北京話就是普通話。那麼我們中國古代人說的是什麼話呢?為什麼現在用普通話作為標準話呢?
  • 我們現在所講的普通話是哪個地方的方言?原來在河北這個小縣城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新的一天又是這麼可愛,大家好,我是「小夢」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讚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卻是一個小縣城!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卻是一個小縣城!雖然自古以來確定官話的影響因素是統治者的家鄉話,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領導人員們就發現了其實這樣的制定標準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奉行新中國的一貫民主的政策經過了多方的協商之後,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官方語言。當時到底哪一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是經過投票決定的,非常驚險的是普通話以一票的略微優勢贏過了粵語。
  • 學普通話,原來學的是這個小縣城的「方言」
    守山大叔除了嗓音條件迷人,普通話說得如此純正也讓網友紛紛點讚。你知道嗎?守山大叔所在的河北承德,曾是普通話的採集地。你學的普通話其實是這個小縣城的「方言」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是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灤平,與北京一山之隔,被稱為「普通話之鄉」。有網友說:「學普通話,原來學的是灤平方言!」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在河北一個小縣城,人人發音純正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在河北一個小縣城,人人發音純正 ,中國960萬平方公裡,有1300多個縣,56個民族,13.9億人口, 中國這麼大,這麼多人,自然方言很多, 不要說十裡不同的聲音, 取決於自然村的方言。
  • 漲知識 | 你學的普通話其實是這個小縣城的「方言」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這是普通話的標準定義。百度中對「普通話」的解釋,其中專門列了一條——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那麼,為什麼是灤平呢?這個與北京一山之隔的小縣城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卻是一個小縣城
    很久以前就確定官話的影響因素是統治者的家鄉話,但新中國成立後,領導人發現制定這樣的標準非常不好,所以,實踐新中國一貫民主的政策經過許多協商,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成了我們中國的官方語言, 當時,哪個語言是投票決定為官方語言的,非常驚險的是普通話以一票微弱的優勢戰勝了粵語。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縣,全縣沒有方言,知道原因麼
    每個人小時候剛入學時,都被老師要求說普通話,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普通話教育都已經在我們學習的初級階段實行。雖然現在很多人呼籲「保護方言」、「不讓方言消失」,但普通話在方便我們日常交流方面有其天然的優勢,這也是它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 中國哪裡的普通話最標準,其實並不是北京,而是這個小縣城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國家,擁有很多城市和很多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方言。尤其我們會發現南方和北方的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南方人來到北方可能聽不懂北方的方言,而北方人到南方更是如此。
  • 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老人小孩兒都說一口標準普通話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用嘴說/中文開始流行了」, 正如歌詞中寫的那樣,世界引起了中文的國際熱,越來越多的人學習中文,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普通話, 但是你知道嗎? 你學的普通話其實只是這個地方的「方言」, 我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小縣城!
  • 新中國制定普通話,為何要將河北灤平縣的方言作為標準普通話?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能否做到」我手寫我口「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於是1915年就有了著名的新文化運動,這個運動的三大主張之一就是」反文言「,它主張要用白話文說出國人所說的話。但是,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每個縣的地方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別,更別提一些省市之間的方言了。
  • 普通話最標準的一個縣城,遍地二級甲水平,開口說話堪比播音員
    普通話最標準的一個縣城,遍地二級甲水平,開口說話堪比播音員中國幅員遼闊,人文環境也非常的複雜。作為中國人,我們非常榮幸和驕傲,但是因為每個地方的文化都不一樣,各地的方言也自然不同,有些人的方言因為比較拗口,所以說起普通話來總是轉不過彎。
  • 全國超地道的普通話,以這個小縣城為標準,就連首都也比不過它
    就單單拿我國的語言來說,每個地方幾乎都有著自己的方言,而且口音互不相同,多到讓人根本數不清有多少種方言,有的地方一個字就有著八個聲調,意思還不相同。這種現象在南方更是十分的常見,更誇張的是,每一個村都有著自己的方言,因此為了能夠不同方言之間的人能夠方便的交流,國家把普通話作為每個地方都要學習的語言。
  • 為什麼普通話是國語,各地方言互相較量,沒想到河北一小縣城勝出
    可以說幾乎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其獨特的方言,而正是這些方言,才使得我國的文化這麼多樣性,現在出門在外打拼奮鬥,有時候聽到自己家鄉的方言,那是十分感動啊,不過中國這麼大,方言有那麼多,甚至相鄰的兩個縣,大家說話的口音都有可能不一樣,這樣的情況並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 想聽最標準的普通話?別去北京,要去這個小縣城
    這裡就是著名的「普通話之鄉」,更是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之一。在灤平,不存在蹩腳的口音,不存在晦澀的土話,不論男女老少都操著一口流利而標準的普通話。地理上有點偏僻的灤平,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普通話底蘊,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傳承。雖然沒有自己的方言,但一嘴流利的普通話,卻是這個小縣城最好的名片。
  • 普通話標準語音採集者白鳳然:沒想到灤平方言成了普通話|70年70人...
    灤平歷史,成就了清朝「官話」至於為什麼偏於承德市一隅的灤平縣,當年能夠成為普通話標準音的採集地?「語音七老」之一的白鳳然給出了兩個理由——歷史原因和地理原因。時間追溯到遙遠的明朝。而北京官話,正是後來普通話的前身。「北京作為政治中心,之後各地移民不斷湧入,到後期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兒化音、省字。但咱們灤平話,就比較『硬一點』,更接近普通話。」白鳳然說,從後來普通話的標準來看,灤平的方言語速適中、字正腔圓、直接清晰。「當時北京的專家來,就覺得我們這兒人說話好聽,大家都聽得懂。」
  • 普通話是以哪個地方方言為標準?很多人都以為是北京,大錯特錯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語言是所有文化的根基,我國大多數的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普通話的話該如何交流。特別是在南方的一些沿海城市,甚至同一個省份內還有幾種不同的方言,所以說普通話的誕生簡直是中國的奇蹟之一。那麼,為什麼當時選擇普通話當做全國的通用語言呢?
  • 河北一小縣城被譽為普通話之鄉,人人說話字正腔圓,比北京話標準
    在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中,最有趣的一種大概就是語言吧,雖然我們平時都說著普通話,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而且有些地方的方言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都互相不通,這現象在南方的縣城中特別普遍,而為了讓大家能互相聽得懂,便用北方官方作為普通話的基礎,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而北方官話一般指的是北京話,所以就有人覺得,北京話就是最標準的普通話。
  • 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竟不是北京!是這個小縣城
    與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因為獨特的歷史淵源,成為普通話語音採集地之一,這是這個山區小縣對中國文化作出的獨一無二的貢獻。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人人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使灤平成為中外漢語愛好者的樂園,成為天然的「普通話體驗區」。那麼,地理上並不屬於中心的灤平,為什麼人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