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12月CPI數據繼續復甦,油價是本月CPI上行的最大推手。12月美國CPI同比上升1.4%,前值為1.2%,環比上升0.4%,前值為0.2%;美國核心CPI同比上漲1.6%,前值為1.6%,環比上升0.1%,前值為0.2%。雖然能源分項一直是CPI同比拖累項,但從6月份開始,其已成為環比增速的主要拉動項,特別是12月能源分項環比增速達4%。能源分項跟原油價格高度相關,其在11月疫苗信息公布後開始一路走高,當前WTI原油期貨在53美元/桶附近,回升明顯。
從一級分項看,除娛樂和醫療保健兩個服務分項外,其他分項基本都顯示較好的復甦勢頭或同比降幅收窄。其中交通運輸分項基本和能源聯動密切,因此其較高負值增長是由油價引起的,隨著油價的穩定,其同比跌幅有顯著收窄;食品飲料分項自疫情來便處於高位,我們從食品細項看,肉蛋類、家禽、魚的價格提升幅度最大,主要是疫情擾動肉類供應鏈的原因,但增速已經收斂。
關於CPI數據的未來走勢,我們認為CPI數據的短期走勢的主導項依然是油價,且原油價格同比增速與能源分項同比增速之間相關性極強。單因子模型預測2021年4月份能源分項同比增速達到最高值47.9%,2021年6月同比增速收斂至10.2%;若按照當前能源項權重6.04%計算,2021年4月能源分項對CPI同比增速貢獻可達2.9%,6月份可貢獻0.61%增速,且可能存在低估(因能源CPI增長快於總體CPI,將提高能源項的支出權重)。因此,4月CPI同比增速將迎來高點,或超5%,下半年預計也將維持在3%以上。
核心通脹方面,在11月的報告《高核心通脹將挑戰美聯儲寬鬆政策》中我們認為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後持續低通脹的直接原因是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服務價格的周期錯位,但疫情的衝擊使耐用品、非耐用品與服務支出的價格周期重新同步。在疫苗使用帶來的供需復甦補庫存邏輯與上遊PPI回升的支撐下,耐用品通脹將回升;同時,儘管核心通脹剔除了能源商品服務,但油價與非耐用品(服裝、化工品等)和服務通脹相關性仍很高,最近服裝通脹的上行可能受此影響。因此,我們預計2021年上半年美國核心PCE突破2%,下半年在2.5%附近波動,而2022年核心PCE很可能觸及3%。
風險提示:美國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疫苗實際效果不及預期,全球供需恢復不及預期,能源價格暴跌。
正文
油價推動美國12月通脹回升
美國12月CPI數據繼續復甦,油價是本月CPI上行的最大推手。12月份,美國CPI同比上升1.4%,前值為1.2%,環比上升0.4%,前值為0.2%;美國核心CPI同比上漲1.6%,前值為1.6%,環比上升0.1%,前值為0.2%。美國的CPI同比數據回升至3月份以來最高水平,而相比之下美國核心CPI同比數據則更加平穩,已經連續三個月處於1.6%水平。CPI通常比核心CPI波動劇烈,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是因為CPI數據比核心CPI多包含了能源與食品分項,食品分項增速一直處於高位,而雖然能源分項一直是CPI同比拖累項,但從6月份開始,其已成為環比增速的主要拉動項,特別是12月能源分項環比增速達4%。能源分項跟原油價格高度相關,而原油價格2020年年初經歷暴跌,4月份甚至跌至負值, 6月份開始油價逐漸平穩,並在11月疫苗信息公布後開始一路走高,當前WTI原油期貨在53美元/桶附近,回升明顯。
從一級分項看,12月份能源同比增長(括號中為前值)-7.0%(-9.4%)、食品飲料同比增長3.9%(3.7%)、住宅同比增長2.0%(2.0%)、服裝同比增長-3.9%(-5.2%)、交通運輸同比增長-2.4%(-3.3%)、醫療保健同比增長1.8%(2.4%)、娛樂同比增長0.9%(1.3%)、教育和通信同比增長2.0%(1.9%)、其他商品與服務同比增長2.4%(1.7%),除娛樂和醫療保健兩個服務分項外,其他分項基本都顯示較好的復甦勢頭或同比降幅收窄。其中交通運輸分項基本和能源聯動密切,因此其較高負值增長是由油價引起的,隨著油價的穩定,其同比跌幅有顯著收窄;食品飲料分項自疫情來便處於高位,我們從食品細項看,肉蛋類、家禽、魚的價格提升幅度最大,主要是疫情擾動肉類供應鏈的原因,但增速已經收斂。
關於CPI數據的未來走勢,我們認為CPI數據的短期走勢的主導項依然是油價,當前WTI原油期貨價格在53美元/桶,基於當前原油市場的供需狀況和世界經濟的復甦程度,我們認為當前價格已經反映了疫苗接種後原油需求反彈的預期。同時,原油價格同比增速與能源分項同比增速之間相關性極強,兩者擬合R-square達0.78。我們假設2021年Q2 WTI原油期貨價格達55美元/桶,期間價格線性運行,則單因子模型預測2021年4月份能源分項同比增速達到最高值47.9%,2021年6月同比增速收斂至10.2%;若按照當前能源項權重6.04%計算,2021年4月能源分項對CPI同比增速貢獻可達2.9%,6月份可貢獻0.61%增速,且可能存在低估(因能源CPI增長快於總體CPI,將提高能源項的支出權重)。因此,4月CPI同比增速將迎來高點,或超5%,下半年預計也將維持在3%以上。
核心通脹方面,在11月的報告《高核心通脹將挑戰美聯儲寬鬆政策》中我們認為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後持續低通脹的直接原因是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服務價格的周期錯位,但疫情的衝擊使耐用品、非耐用品與服務支出的價格周期重新同步,使過去近10年美國持續低通脹的直接原因得以消除。同時,在疫苗使用帶來的供需復甦補庫存邏輯與上遊PPI回升的支撐下,耐用品通脹將回升,這在當前美國機動車及零部件部門的高通脹與就業高景氣可以得到印證;且儘管核心通脹剔除了能源商品服務,但油價與非耐用品(服裝、化工品等)和服務通脹相關性仍很高,最近服裝通脹的上行可能受此影響。因此,我們預計2021年上半年美國核心PCE突破2%,下半年在2.5%附近波動,而2022年核心PCE很可能觸及3%。
風險提示:美國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疫苗實際效果不及預期,全球供需恢復不及預期,能源價格暴跌。
end
本文為中銀國際證券宏觀固收研究系列報告。中銀國際證券宏觀固收研究團隊致力於以翔實的數據、縝密的邏輯為基礎,發現價值,匹配收益與風險,願我們的研究服務能為您的投資成功盡一份力量。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本報告由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分析師撰寫並向特定客戶發布。
本報告發布的特定客戶包括:1) 基金、保險、QFII、QDII 等能夠充分理解證券研究報告,具備專業信息處理能力的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機構客戶;2)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團隊,其可參考使用本報告。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團隊可能以本報告為基礎,整合形成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建議或產品,提供給接受其證券投資顧問服務的客戶。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以任何方式或渠道向除上述特定客戶外的公司個人客戶提供本報告。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個人客戶從任何外部渠道獲得本報告的,亦不應直接依據所獲得的研究報告作出投資決策;需充分諮詢證券投資顧問意見,獨立作出投資決策。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及損失等。
本報告內含保密信息,僅供收件人使用。閣下作為收件人,不得出於任何目的直接或間接複製、派發或轉發此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予任何其他人,或將此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發表。如發現本研究報告被私自刊載或轉發的,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及時採取維權措施,追究有關媒體或者機構的責任。所有本報告內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附屬及關聯公司(統稱「中銀國際集團」)的商標、服務標記、註冊商標或註冊服務標記。
本報告及其所載的任何信息、材料或內容只提供給閣下作參考之用,並未考慮到任何特別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或特殊需要,不能成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票據的要約或邀請,亦不構成任何合約或承諾的基礎。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確保本報告中提及的投資產品適合任何特定投資者。本報告的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閣下不會因為收到本報告而成為中銀國際集團的客戶。閣下收到或閱讀本報告須在承諾購買任何報告中所指之投資產品之前,就該投資產品的適合性,包括閣下的特殊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及其特別需要尋求閣下相關投資顧問的意見。
儘管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都是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證券分析師從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或達到,但撰寫本報告的證券分析師或中銀國際集團的任何成員及其董事、高管、員工或其他任何個人(包括其關聯方)都不能保證它們的準確性或完整性。除非法律或規則規定必須承擔的責任外,中銀國際集團任何成員不對使用本報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報告對其中所包含的或討論的信息或意見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公平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聲明或保證。閣下不應單純依靠本報告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本報告僅反映證券分析師在撰寫本報告時的設想、見解及分析方法。中銀國際集團成員可發布其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結論的報告,亦有可能採取與本報告觀點不同的投資策略。為免生疑問,本報告所載的觀點並不代表中銀國際集團成員的立場。
本報告可能附載其它網站的地址或超級連結。對於本報告可能涉及到中銀國際集團本身網站以外的資料,中銀國際集團未有參閱有關網站,也不對它們的內容負責。提供這些地址或超級連結(包括連接到中銀國際集團網站的地址及超級連結)的目的,純粹為了閣下的方便及參考,連結網站的內容不構成本報告的任何部份。閣下須承擔瀏覽這些網站的風險。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基於現狀,不構成任何保證,可隨時更改,毋須提前通知。本報告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建議或保證任何投資或策略適用於閣下個別情況。本報告不能作為閣下私人投資的建議。
過往的表現不能被視作將來表現的指示或保證,也不能代表或對將來表現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障。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預測只是反映證券分析師在本報告所載日期的判斷,可隨時更改。本報告中涉及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能出現上升或下跌。
部分投資可能不會輕易變現,可能在出售或變現投資時存在難度。同樣,閣下獲得有關投資的價值或風險的可靠信息也存在困難。本報告中包含或涉及的投資及服務可能未必適合閣下。如上所述,閣下須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包括買賣本報告涉及的任何證券,尋求閣下相關投資顧問的意見。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及關聯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