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天師府,正一派授籙略談

2020-12-12 騰訊網

清淨/無為/自然

一個專注服務於修行人的平臺

所謂籙,又稱道籙、法籙、經籙、秘籙、寶籙等,是一種記載神吏神將名籙的文書。按道教中的正一派的觀點,道士只有在獲得了籙之後,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數量護身神兵的權力,因而才能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未受籙受職,就無權遣神役鬼。

從法術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授籙,更像是一個給被授予者(道教內稱為籙生)確認在神、仙界的職務頒發通行神界的職務證書的過程。而從道教組織本身而言,授予某人道籙,意味著正式接納他為本派弟子;被授予某一籙 ,則表示該人已經正式皈依道門,也標誌著他在道派中處於什麼地位 。授籙時實際上與授符聯繫在一起 ,所以泛稱為授符籙 。

:授籙有什麼用處?

答:據《正一修真略儀》載,授籙之後可以「檢劾三界官屬」、「鑑騭罪福,考明功過」;可以「詔令天地萬靈,隨功役使」;可以「從俗登真,永保生道」、「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

《雲笈七籤·明正一籙第三》載:「籙者,戒錄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籙三天妙氣十方神仙靈官名號,與奉道之人修行」;「生無道位,死為下鬼」。

《三洞修道儀》載:「授正一籙後,方可以為人章醮,為帝王封署山嶽,闢召妖毒,朝拜星辰」。

從以上三條引文來看,籙的主要內涵和基本功能有四:

一是進入道門,授予道位,從凡入聖,從俗登真;

二是授籙以後,有將吏保命護體,赦免以往愆非,去惡從善;

三是可以召遣役使籙中官將功曹,可為人行法建醮;

四是授籙之後,還要注重持戒和堅持修行。

有以上四點作為基礎,就可以對道教內籙與外籙作一個初步的分別和界定。四點都具備的,屬於內籙,即授予道士之籙,既有保身護體的功能,又能行法濟世利人;而僅具備前兩點功能的,則屬外籙,即授予信眾之籙,旦夕崇奉,保身寧家。

然而,在古代內、外籙的分別不是絕對的,以是否持戒和修行為標準,內、外籙還存在一定的概念轉換。據劉仲宇教授的考證,道教籙分內外可以上溯到太上授予祖天師《正一盟威籙》時期,該籙的前三階即一將軍籙到一百五十將軍籙,俱屬外籙。

問:以《真武籙》為例,請籙者如何申請受籙?

答:《真武籙》雖篇幅不大,但內容卻很豐富,籙的正文有《攝鬼神咒》、《祛鬼神咒》、《煞鬼神咒》等咒語以及真武大帝形象、符篆、六甲六丁等屬將名諱等內容。與籙對應的這份《請籙法詞》卻很完整,堪稱教科書式的道教文書。

《請籙法詞》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由請籙者(即申請受籙者)向龍虎山嗣漢天師提出的申請,希望能拜受《真武籙》一階,首先是介紹請籙者的生辰籍貫,其後是一段四六文,用來恭維真武大帝的神威感應和希求受籙的願望。如下:

伏以,聖威不武,感而遂通;道化難諶,叩之必應。叨拜九清之帝命,下統三界之神兵。位鎮北方,功高九有。佐天輔國,宣化施仁,上協帝心,下符民願。某夙依真造,叨處人寰;輒稽金石之言,恭請神仙之籙;起居寅奉,晨夕薰修。伏望慈仁,許垂開度,一身五體,敢怠初盟,九族全門,終依寶蔭。某無任懇禱之至,謹詞。

後面是《請籙法詞》的第二部分,由萬法宗壇天師門下作出。收到請籙者的申請後,據此《投詞》:「即日告盟天地,立誓三官,破券分環,依科傳授」,依科舉辦法事,授予《真武籙》一階以及祖玄真三師玉諱和經籍度三師法諱:

祖師: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張道陵

玄師: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張衡

真師: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張魯

經師:上清三洞經籙南曹真士玉府上卿都天大法主嗣漢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

籍師:上清三洞經籙太極執法真宰靈寶領教真人都天大法主嗣漢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

度師:上清三洞寶籙靈寶領教玄化真人南曹執法仙宰都天大法主嗣漢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

這裡不難發現,祖玄真三師,指的是前三代天師;經籍度三師,指的是當代天師和前兩代天師。再加上證盟、監度、保舉三位臨壇主持授籙儀式的三師,說明度師可以不必本人到壇,而由臨壇三師代為主持。

後面引三十二代天師張守真(賜號正應先生)和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號廣微子)的兩段語錄,論述授籙之源流、功用和龍虎山經籙祖制流傳等內容。最後一段文字,是以保舉師的名義出給:

「本壇除已具錄事由,躬請正一嗣教天師真人,申聞祖天師正一真君,依科傳度外,爰給詞以為證,俾遵教以奉行。倘負盟言,自貽玄憲」。

這裡透露出幾個信息很重要:

一是籙壇保舉師甚為重要,該請籙者是否合格,是保舉師責任所在;

二是度師即當代天師雖不必親自臨壇,但必須報告使其知道這事,還要在授籙科儀中申聞祖天師;

三是《請籙法詞》涵義很豐富,是授籙文書中必不可少者,並且還具有證明是否授籙的效力;

四是在授籙科儀中,有分環破券和盟誓的環節,有老祖天師「盟威」之遺意。

問:女人和外國人可以受籙嗎?

答:《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指出,「五種女人」(指未嫁女、出家女、出嫁女、寡婦、歸居女)和「下人四夷(指為奴為僕之人和外族人、外國人)」均可以「受要籙」。

大道慈悲,正是體現了在大道之前,社會平等與民族平等的理念。道教向信眾授予外籙的做法,正體現了道化無方、無量度人的精神。

為弘揚道教文化,正本清源,廣度賢士,天師府已經於2017年6月10日至13日(農曆五月十六至十九日)在「天師廟會」期間,啟建了「祈福迎祥敬天拜祖奏授寶籙(文昌)醮儀」,向廣大信士授文昌寶籙,以此滿足廣大善信、厚德之君的需求。

:正一派授籙有哪些籙品等級?

答:按照授籙儀軌的標準參考資料《天壇玉格》的規定,授籙有5個等級:

初次授籙:授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 》,簡稱「都功籙」,要求:通曉《早晚功課經》,誦讀《老子道德經》、《度人經》,屬六、七品職銜;

第二次加籙: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簡稱「盟威籙」,要求:通曉正一諸經,屬四、五品職銜;

第三次加籙: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簡稱「五雷籙」,要求:通曉《上清經》,屬三品職銜;

第四次加籙:加升《上清三洞經籙》,簡稱「三洞五雷籙」,要求:通曉《三洞經》,屬正二品職銜;

第五次加籙:晉升《上清大洞經籙》,簡稱「上清籙」,要求通覽藏經,屬正一品職銜,通常只授給天師真人,不外授。

按照相關規定,「初授三年後可申請升授;升授八年後可申請加授;加授十二年後可申請加升」。不過,上清三洞經籙、上清大洞經籙屬於道教中的高級法職,並非年限夠就能申請,還必須通曉相關經典並經過「三大師」考核,並依據功德才能選擇性的晉升。

具體而言來,授籙、加升的要求更為複雜一些:

「要求晉級升授者,須憑道功德行依階加升。都功升盟威須滿三年;盟威升五雷經籙須八年;五雷升三洞五雷須十二年;若無功德不得升遷,若功德超群或對社會有特殊貢獻者(指濟世度人、度己利人、行善積德等方面)可破格升授。無功無德者,妄欲升遷,反遭天遣。」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小編提示

相關焦點

  • 授籙專題 | 道教正一派授籙的宗教文化內涵
    筆者自幼便常聽母親講述一些道教傳統,加之近30年來一直專致於道教傳承,對正一派授籙制度有一些研究和心得,故撰文以饗讀者,以期拋磚引玉。 正一派授籙的歷史沿革 一般認為,正一派授籙始於漢末晉初第四代天師張盛。張盛自漢中返回龍虎山,「修治祖天師玄壇及丹灶故址,遂家焉。每歲以三元日登壇傳籙,四方從學者千餘人,自是開科範以為常」。
  • 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臺灣千人專場授籙儀式
    原標題: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臺灣千人專場授籙儀式  中新社龍虎山9月19日電 (記者 王劍)9月19日至23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的2015(乙未)年臺灣千人專場授籙活動在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來自臺灣的17個籙生分團千人參加。這是嗣漢天師府首次大規模對臺灣地區道教信徒進行專場授籙。
  • 傳度,授籙——正一派道士的修煉階梯
    目前,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個主要派別,同為大道弟子,修行的方向相同但相互間還是有些許細微區別的,例如在修行過程中頒撥法職等重要環節上,正一派道士需要傳度,授籙,而全真派道士則為冠巾和受戒。近日,正一祖庭龍虎山天師府正在舉辦戊戌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今天小編就和朋友們簡單聊聊正一派的傳度和授籙。
  • 正一派道士的入門,皈依和授籙一個不能少
    但在在道教的教義之中,不同的派別有著不同的入門要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正一派道士的入門。02授籙正一派規定,只有受得法籙的道土才能成為正式的道士,才能名登天曹,擁有自己的道位神職,才能將齋酷中的章詞奉達天庭
  • 戊戌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拉開序幕
    道教之音江西訊 2018年11月10日,戊戌(2018)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在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拉開序幕。此次活動經國家宗教局批准,中國道教協會主辦,江西省道教協會協辦,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也是天師府自1995年以來第13次對內地正一派道士進行授籙,整個活動為期8天。
  • 一萬字詳解:正一道士授籙那些事兒
    正一弟子授籙要統歸龍虎山管理,其理也在此,嗣漢天師府是天庭神權在人間的中樞。授籙對於修道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因為授籙是升仙、登天,修道、登真的法梯和航船。正一道道士堅信奉受太上所傳的法籙,背誦籙文中的天官功曹姓名,自然界的一切均受治於我,天神保我,吏兵護我,兇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擾,把所授籙的眾官軍視為瑰寶。
  • 對臺千人專場道教授籙活動在嗣漢天師府舉行
    人民網鷹潭9月19日電(記者魏本貌)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的2015(乙未)年臺灣千人專場授籙活動19日在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啟動,臺灣地區的17個籙生分團近千人參加,此次授籙活動將持續至23日。這是嗣漢天師府首次大規模對臺灣地區道教信徒進行專場授籙。
  • 授籙的目的和意義
    一、道教正一派授籙的歷史沿革道教正一派的授籙傳度,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一般地說,始於漢末晉初四代天師張盛。其時,張盛自漢中返回龍虎山,「修治祖天師元壇及丹灶故址,遂家焉。每歲以三元日登壇傳籙,四方從學者千餘人,自是開科範以為常」。
  • 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為臺灣千人專場授籙
    原標題: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為臺灣千人專場授籙   新華網南昌9月19日電(記者胡錦武)19日至23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的2015(乙未)年臺灣千人專場授籙活動在江西鷹潭市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臺灣地區的17個籙生分團近千人參加。這是嗣漢天師府首次大規模對臺灣地區道教信徒進行專場授籙。
  • 2015(乙未)年對臺千人專場 授籙活動將在天師府舉行
    2015(乙未)年臺灣千人專場授籙活動將於9月19—23日在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屆時,嗣漢天師府將首次大規模對臺灣地區道教信徒進行專場授籙。 此次對臺千人專場授籙活動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臺灣地區的17個籙生分團近千人將前來參加授籙。
  • 2013(癸巳年)海外正一弟子授籙活動在龍虎山天師府隆重舉行
    2013(癸巳年)海外正一弟子授籙活動在龍虎山天師府隆重舉行    11月15-18日(癸巳年農曆十月十三至十六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鷹潭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的2013(癸巳年)海外正一弟子授籙活動在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如期舉行。
  • 江西龍虎山舉行海外道教修行者授籙儀式
    來自港澳臺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美國和愛爾蘭等國家的240多名修道者在道教正一派祖庭龍虎山天師府參加了授籙、傳度儀式。  1900多年前,正一派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來到龍虎山結廬煉丹,傳播道教,代代相傳,至今已經有65代。按照道教規矩,若是道士要受籙升為道長,則必須到龍虎山接受張天師的冊封。
  • 授籙專題 | 申請參加授籙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一、正一派道士授籙應具備什麼條件? 根據2005年6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訂的《關於正一派道士授籙的規定》,正一派道士受籙應具備以下6個條件: (1)皈依「道、經、師」三寶,有傳統的師承法派; (2)經過省級道教團體認定並備案的正一派道士; (3)愛國愛教
  • 起源於正一盟威道的法籙職碟及道教協會規定的道士如何授籙儀式
    按道教中的正一派的觀點,道士只有在獲得了籙之後,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數量護身神兵的權力,因而才能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未受籙受職,就無權遣神役鬼。從法術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授籙,更像是一個給被授予者(道教內稱為籙生)確認在神、仙界的職務頒發通行神界的職務證書的過程。
  • 支持授籙龍虎山,全國道教大團結——記青城山道教傅圓天道長
    為此,傅圓天根據道教正一派名山高道的建議,為繼承和發揚道教優良傳統,振興道教,推動道教健康發展,在國務院宗教事務局的關心支持下,於1994年4月在上海召開「道教正一派授籙座談會」,商討舉行正一授籙傳度事宜。會議對道教正一授籙傳統和重申授籙傳度的意義進行了座談,對當前正一派的狀況進行了分析取得了共同的認識。
  • 2018年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圓滿結束
    11月23日是戊戌年海外授籙最後一天,是日紫氣東來,雲霽天開。籙壇活動也達到了高潮。隨著籙壇法務組普度科儀的結束,為期五天的2018(戊戌)年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畫了上圓滿的句號。 早上,全體籙生齊聚籙壇,由籙壇教務組講解、指導頒籙威儀。
  • 授籙大典第一日速報 | 標名造冊登天曹,籙壇演禮拜仙真
    一個專注服務於修行人的平臺 ▲▲▲五大高功法師齊賀天下籙生▲▲▲ ▲▲▲籙壇演禮精彩視頻▲▲▲ 戊戌(2018)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於
  • 道教正一派所謂的「三山滴血」是什麼意思?
    所謂正一者,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廣義上的道教正一派是區別於道教全真派而言,包括上清、靈寶、清微、神霄、天心等等以符籙齋醮為主要修行方式的道教宗派。相傳,「三山滴血」最初為南宋時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薩守堅祖師的法脈傳承,薩祖也就是首代弟子,後來,「三山滴血」成為正一萬法宗壇傳度授籙弟子的法脈,到今天,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為傳承依據。
  • 「正一派」為何要以「正一」為名
    作為一個正一道士,我們就首先應當了解「正一派」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內在含義。我們知道,道教有兩大宗派,正一派從老祖天師立教開始,全真派從宋元之際的王重陽祖師開始。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兩個道派的名稱而已,也就是兩個名字而已,並不一定有什麼內涵。其實不然,這個名稱就包含著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在展開探討之前,有必要先釐清道教正一派的「正一」二字的基本概念,即講清楚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首創的「正一盟威之道」與宋元「三山合一」之後道教「大正一派」之間的關係。今天在道眾和信士心目中的「正一派」,是相對於道教另一大派「全真派」而言的。正一派的範圍包括了「三山合一」後的靈寶派、上清派、淨明派、「神霄派」、「閭山派」、「天心派」等等諸多的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