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朋友除了少部分外出打工,或是自己做點小生意以外,大部分依舊是靠種植、養殖生活,對於許多種植的農民朋友來說,有一些野生植物是他們十分討厭的,見到就煩,這類野生植物就是對農作物或是果樹有害的植物,如葎草、牛筋草、小飛蓬等有害野草,又如構樹等有害的樹木。
因此在過去的時候,很多農民朋友只要在農田附近見到害草、害樹就會砍掉,以免它們禍害農作物及果樹,然而有些害草、害樹因為其本身的經濟價值,在如今搖身一變成農民常種植的經濟作物。
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農村一大害草,過去農民見到就砍,如今15元一斤當「搖錢樹」種植。
大家都知道我國地大物博,在農村野外有著許多的植物,但是除了農作物以外,野生植物佔絕大部分,而在這些野生植物當中有不少就喜歡生長在農作物田附近,因此被稱作了「害草」,而筆者要介紹的這種害草就在其中,它就是「荊三稜」。
很多朋友估計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一定見過這種野草,荊三稜在我國可是分布很廣的,基本上在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河南、湖北等地均有分布,多生長於農村的湖、河淺水中和水溼地裡。
由於分布很廣,所以在農村裡的俗稱也很多,如三稜草(通稱)、野荸薺、湖三稜(江蘇)、燈心草、馬鬍鬚(浙江)、三楞果、鐵荸薺、老母拐子回頭青、野韭菜、隔夜抽、等等。
荊三稜很好認,長得很像韭菜,不過比韭菜高出不少,一般能長到1米左右,而在7月份之後,它就會結出果實來,其果實一般有3顆,外形似菱形,像是三顆老鼠屎一樣,故而得名荊三稜。
《本草圖經》就有這樣的記載:「荊三稜,荊湘江淮水澤之間皆有。葉如莎草,極長,莖三稜如削,大如人指,高五六尺,莖端開花,大體皆如莎草而大,生水際及淺水中。」
在過去的時候,荊三稜可是不少農民朋友所討厭的害草,因為它喜歡生長溼地,如水稻田等農作物田裡,並且由於它生命力強、適應性強,難以除掉,對農作物影響比較大,所以在過去農民朋友是一見到荊三稜就砍掉,免得它禍害農作物。
但是隨著如今人們對它的研究發現,荊三稜還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植物,雖然有時對於農作物有害,但若是人工種植,管理得當的話,還是有著不小的用處的。
那麼這荊三稜具體有哪些價值呢?
荊三稜主要有2個最主要的價值,第一個是藥用價值,荊三稜的球狀根具有藥用價值,據《中華本草》所記載,其根味苦、性平、無毒,具有祛瘀通經、破血消症、行氣消積的功效,可用於痛經、產後瘀阻腹痛、跌打瘀腫、腹中包塊、食積腹痛等病症。
第二個就是工業價值,而且工業用途很大,也是如今最常用的,荊三稜是一種優質的工業原料,可用於製造制電木粉、高級膠壓絕緣隔音板、超級恆久浮生圈以及酒精、甘油等工業用品。
也是因為荊三稜這些價值,使得它從農田裡的害草,慢慢變成了不少農民常種植的一種經濟作物,甚至當做「搖錢樹」種植,如今荊三稜在我國東北各省每年都有大量的收購。
據筆者所了解,荊三稜本身還是比較便宜,一般幾塊一斤,不過若是其根作為藥材的話,一般要15元左右一斤。(上面5張圖均為在荊三稜種植田裡拍攝)
讀者朋友們,你們那裡有人種植荊三稜嗎?你知道荊三稜的這些價值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