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五穀樹結5種形狀果實 相傳由鄭和下西洋帶回

2020-12-14 鳳凰網

原標題:「六旬」五穀樹能結5種形狀果實

徐老漢正在查看五穀樹。

在廬江縣泥河鎮盔頭村,對家門口那棵差不多跟自己「同齡」的五穀樹,63歲的老漢徐金龍卻不甚了解,只知道樹木可長出5種不同形狀的果實。當聽說這棵學名叫「雪柳」的小喬木的身份後,他驚得合不攏嘴。7月6日,記者獲悉,合肥市植物園正在引種培育十餘棵五穀樹樹苗,期待未來可為合肥城市綠化添彩。

60歲「高齡」 一樹可結出5種形狀果實

在廬江縣泥河鎮盔頭村,徐金龍已將家門口的那棵樹移栽了兩次。記者看到,五穀樹的樹幹約有10釐米粗、5米多高,樹皮呈灰褐色,樹葉細長似柳葉,葉片對生。據徐老漢介紹,這棵樹的花季在每年的4月,現在是結果的季節。記者看到,樹木枝丫頂端零星結了一些類似稻穀和稗子的果實。

在徐老漢眼裡,論長相,這棵樹不及門前的桂花樹、樟樹好看,論作用,它也遠不如李子和板慄樹。經過兩次移栽、一次鋸斷,這棵五穀樹仍枝繁葉茂地結著果實,用徐老漢的話來說就是,這棵樹的生命力旺盛得很。

「我祖父年輕時在龍門打工,3年後回家什麼都沒帶,就帶了這棵樹。」徐老漢說,這棵有著60年樹齡的五穀樹,在30多年來,一直被當做系豬的樁用,6年前徐老漢才開始關注這棵被周邊村民傳得很神奇的樹。對於這棵可長出類似於稻穀、黃豆、玉米等不同形狀果實的五穀樹,村民們對其有個共識:它結出的果像什麼,就預示著哪種穀物豐收。

正在培育 期待為合肥綠化添彩

合肥市植物園介紹,早在2011年,該園就引進了十餘株「雪柳」,目前由一名博士負責其培育工作。

植物園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引種區從研究院所進行引種試驗時,引種苗高僅40釐米,目前已長到近3米,最粗的徑已達4釐米,「雪柳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果實,它的果實有的像稻穀、黃豆、玉米等穀物,更能長出像魚、飛鳥等模樣的果實。」

雖然目前市民還很難一睹其真容,但在將來,合肥植物園內、城市道路旁都有望出現它們的身影。據植物園相關負責人透露,這些正在培育中的「雪柳」,其花如櫻花般美麗,如果成功後會擴大種植面積,為合肥的城市景觀添彩。

相關新聞

全省少見 相傳由鄭和下西洋攜回

7月6日,記者從省農科院和省林科院獲悉,目前五穀樹在全省比較少見,也沒有發現有大面積的種植或培育。記者查詢獲悉,此前安慶嶽西發現一株高齡五穀樹,已被當地有效保護起來。

據《安豐史記》記載,現如今千年古城蘇北東臺安豐鎮紅旗橋東側,生長著一棵已有600多年的古木奇珍五穀樹。此五穀樹乃明代鄭和下西洋攜回,共兩株,這是其中的一株,原種在南京古廟內,後被一漁民移植到此。此外,在2014年,鄭和第19代後裔鄭自海來到江蘇鹽城,將專門培育五穀樹的鹽城「樹痴」張永亮花8年栽培的兩棵樹帶回南京,隨後栽種到鄭和墓前。

記者從《中國植物志》查詢獲悉,五穀樹原名「雪柳」,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屬於木犀科,嫩葉可代茶;枝條可編筐;莖皮可制人造棉;亦栽培作綠籬,果子呈黃棕色,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

相關焦點

  • 鹽城600年五穀樹王歷經滄桑 遭砍後再開花結果
    鹽城市區最大五穀樹在哪裡?熱心培育和研究五穀樹的蟒南農家苑主人張永亮最近報料:鹽都區北龍港街道南龍社區的一株五穀樹,堪稱鹽城最大最古老。近日,他專程前往現場考察,並為如何養護和開發五穀樹支招獻策。
  • <古物尋蹤>實拍鄭和下西洋帶回的金元寶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年間開始一場海上遠航活動。人盡皆知。當年三寶太監鄭和從南京出發,率領著兩百多艘海船幾萬人的龐大隊伍,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路拜訪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紅海和美洲。
  • 鄭和下西洋,曾帶回一頭「麒麟」,看到畫像後讓人哭笑不得
    折芳枝與瓊華兮,樹枳棘與薪柴。提起我國古代的外交活動,大家都會想起鄭和下西洋,鄭和帶領著裝載財寶的船隊下西洋和西洋各國進行建交,和各國進行物質文化上的交流,使得中華的文化得以遠洋。這也使得那些臨洋各國了解了中華文化的偉大和強大,從而對我國更加心生敬畏。
  • 當年鄭和下西洋,曾帶回一頭「麒麟」,看到畫像後讓人哭笑不得
    折芳枝與瓊華兮,樹枳棘與薪柴。 提起我國古代的外交活動,大家都會想起鄭和下西洋,鄭和帶領著裝載財寶的船隊下西洋和西洋各國進行建交,和各國進行物質文化上的交流,使得中華的文化得以遠洋。這也使得那些臨洋各國了解了中華文化的偉大和強大,從而對我國更加心生敬畏。
  • 鄭和下西洋從非洲帶回一隻神獸麒麟,今畫像公開,憋不住笑
    7次分別是:1405第一次下西洋;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這一次鄭和到達了錫蘭和科倫坡附近;1409年第三次下西洋;1412第四次下西洋,這一次鄭和到達了非洲肯亞地區;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1430年,第七次下西洋鄭和到達了荷姆茲海峽附近。
  • 鄭和下西洋帶回「麒麟獸」,如今動物園很常見
    哎,這就得說一下鄭和下西洋了,在他第四次下西洋的時候,帶回了一隻傳說中的神獸麒麟。其實是葛剌的國王送的,這麼一隻所謂的「麒麟獸」。鄭和一見驚掉了下巴,立刻帶回了國。用腳趾想都能知道,當時迎接麒麟獸的場面,用我白雲奶奶說了那句話是,人山人海,人山人海啊!連明成祖朱棣都親自迎接了!
  • 當初鄭和下西洋帶回一「麒麟」,如今畫像公開,看後讓人哭笑不得
    該文字是記載當初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鄭和下西洋更是對我國有深重影響。不僅如此,對於這件事也有很多相關的描述,例如當初鄭和下西洋曾經帶回來一個麒麟。麒麟一直在我國被稱為神獸,因此如果鄭和真的帶回來麒麟。一定會引起當朝統治者的重視,不過那時鄭和帶來的麒麟畫像被公開之後,大家看到之後都哭笑不得。
  • 鄭和下西洋有那麼多好處,為何明朝鄭和之後再也沒有人下西洋了?
    根據歷史記載,鄭和當年下西洋的所有資料,都記載在《鄭和出使水程》中。成化年間,明憲宗想查看鄭和下西洋的資料,於是就拍官員去查,但是委派的官員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有關鄭和的資料,原來被當時的車駕郎中劉大夏藏了起來。他為什麼膽子這麼大,敢把皇帝要的東西藏起來呢?
  • 從鄭和下西洋中,了解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強大
    這件事,就是——鄭和下西洋。 一、鄭和下西洋的規模 眾所周知,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是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這幾位大咖,他們為了證明自己,也為了探索外界,分別進行了遠航,雖然航線各有不同,但也都獲得了累累成果。
  • 用「鄭和下西洋」舌戰「中國威脅論」
    可是鄭和七下西洋雖然船隊更龐大,載人更多,但完了就回來了,並沒有留下太深的痕跡。」  一次遭遇:「鄭和下西洋」舌戰「中國威脅論」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在哪兒呢?吳建民說,他在國外當了九年大使,發現國外的「中國威脅論」非常有市場,為了說服「中國威脅論」者,他援引了鄭和下西洋的例子。
  •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作用或許被誇大了
    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像鄭和一樣;率領這樣龐大的船隊,走得這麼遠,時間這麼長,往返次數這麼多,在周邊海洋國家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鄭和下西洋,客觀上傳播了中國文明,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往來。中央電視臺曾播放過鄭和下西洋的專題片,各種報刊雜誌也刊登宣傳過鄭和下西洋的各類文章。
  • 鄭和七下西洋帶回哪些東西呢?
    這支由明朝永樂皇帝派遣,由鄭和統帥的船隊,在此後的二十八年間,七下西洋,出訪了東南亞、南亞、西亞,遠至阿拉伯地區和東非;歷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鄭和下西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達到了鼎盛,大量胡椒得以運到中國,才逐漸成為百姓也能食用的調味料。
  • 鄭和下西洋的前因後果!
    鄭和下西洋時的船隊規模在當時堪稱世界之最,表面上說是船隊,其實可以毫不誇張的稱它為艦隊,這支艦隊採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它有以下幾個特點:1、人數眾多:鄭和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 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27000人以上。
  • 鄭和下西洋,沒找到建文帝卻帶回異獸「麒麟」,究竟是什麼動物?
    鄭和下西洋,沒找到建文帝卻帶回異獸「麒麟」,究竟是什麼動物?明朝成祖時代,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7次下西洋,航線集中於「東南亞-東非」一帶,事跡廣為人知,但是,鄭和航隊在下西洋途中都幹了什麼事情?我想這就少有人能講出個大概。
  • 鄭和下西洋從非洲帶回一隻神獸麒麟,如今畫像公開,怕你憋不住笑
    這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派鄭和出使西洋,進行國家級別的遠洋貿易。下西洋大大地富強了明朝,甚至鄭和還從西洋帶回了來神獸「麒麟」來向天下人彰顯明朝國力的強盛——不過今天的人看到神獸卻不免哈哈大笑。7次分別是:1405第一次下西洋;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這一次鄭和到達了錫蘭和科倫坡附近;1409年第三次下西洋;1412第四次下西洋,這一次鄭和到達了非洲肯亞地區;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1430年,第七次下西洋鄭和到達了荷姆茲海峽附近。
  • 從鄭和下西洋話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在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到國內。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在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到國內。
  • 鄭和下西洋從非洲帶回一隻神獸麒麟,如今畫像公開,怕你憋不住笑
    這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派鄭和出使西洋,進行國家級別的遠洋貿易。下西洋大大地富強了明朝,甚至鄭和還從西洋帶回了來神獸「麒麟」來向天下人彰顯明朝國力的強盛——不過今天的人看到神獸卻不免哈哈大笑。  7次分別是:1405第一次下西洋;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這一次鄭和到達了錫蘭和科倫坡附近;1409年第三次下西洋;1412第四次下西洋,這一次鄭和到達了非洲肯亞地區;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1430年,第七次下西洋鄭和到達了荷姆茲海峽附近。
  • 鄭和下西洋帶回一隻神獸,如今畫像公開,專家:你是來搞笑的吧
    文|二狗子鄭和下西洋帶回一隻神獸,如今畫像公開,專家:你是來搞笑的吧!中國是一個崇尚神獸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代表著吉祥與幸福的神獸,比如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他們與麒麟共同組成了五大神獸。其實,這還和聲名遠揚的鄭和下西洋有著緊密的聯繫。六百年前鄭和發現「麒麟」,如今畫像公開,專家看完後哭笑不得!原來,那個時候鄭和為了宣揚國力而出使海外各國,他們的隊伍到過一個小國家,名字叫麻林國。鄭和他們照樣送給了這個國家很多的財物,這個國家為了表達敬意,就回送了一隻神獸,這隻神獸就是大名鼎鼎的麒麟。
  • 當年,鄭和下西洋帶回的「麒麟」,是真的麒麟嗎?如今畫像公開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因為人們對大自然的規律常識不夠了解,偶爾會發生一些讓人覺得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秦朝趙高指鹿為馬,還有後來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麒麟,幾千年後的人們看到當初的那些歷史遺蹟,還是會覺得非常的有趣。
  • 鄭和下西洋的國內軍事背景
    僅僅從外交目的和貿易角度解釋,尚且不夠完滿,所以,還存在第二種途徑,即從微觀的角度,探究下西洋的具體動因,由此得出了「蹤跡建文說」等結論。「蹤跡建文說」種種其實不能成立,需另撰專文討論,本文的目的,是從鄭和下西洋軍隊的龐大規模這個特別引人矚目的環節出發,從歷次下西洋時的明朝政治、軍事行動中,去尋覓下西洋的另一種具體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