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在東漢末年這樣一個群雄並起,各方割據的時期,吸納英才便是各個勢力增強實力的重要途徑。戰火紛飛的年代高就業率也伴隨著高風險,無數壯志未酬的好男兒就常常在幹戈之中殞命。
東吳集團首席繼承人孫策,前腳統一江東後腳就遇刺身亡,年僅26歲;"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意未遂,奈何死乎?"東吳最強戰力太史慈,在臨死前的遺言也道出了所有早逝戰將們的悲哀。
但有一人,仿佛一生被命運女神眷顧,細數三國時期的各個重要節點竟然都有這位老哥的打卡,黃巾之亂他在,討伐董卓他在,官渡之戰他在,北徵烏丸他在,赤壁之戰他在,西涼舉義他在,漢中攻防他在,諸葛亮第一、二、三次北伐他竟然還在!終於,第四次北伐中,這位傳奇人物膝蓋中箭,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此人正是張郃,原本憑著他的勇武謀略是能夠見證魏國滅蜀,只可惜被友軍狠狠的坑了一手,"窮寇莫追"乃每位領兵打仗之人的專業必修課,但卻因為司馬懿的強硬態度,不得不追擊早已埋伏好的敵方,天命之子張郃也在劍閣含恨九泉。縱觀三國名將,論工時無人能出其右,這個"全勤獎"張郃受之無愧。
《三國志》作者陳壽如此評價過: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當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時,劉備就曾遺憾的抱怨為何死的不是張郃;對張郃忌憚不已的諸葛亮也稱其"有萬夫不當之勇",其後更是因為屢次擊退北伐的蜀軍曾令兩人苦不堪言。張郃能夠長壽的另一大原因也在於他深諳"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跑不過就拼了"這一信條,在他在對陣馬超、趙雲這些勢頭正旺的猛將時在30回合內試探完便及時收兵撤退,也能夠50回合戰平張遼後和高覽一起力憾張許二人並且不落下風,而在絕境之時更能絕地求生力敵張飛五十回合併成功突圍。
張郃傳奇的一生也為《三國》留下了濃墨的一筆,而在三國題材SLG遊戲《九州劫》當中,作為一名五星武將登場。他的專屬技能"巧捷機變"也是取典自陳壽對他的評價,這個技能能主動對敵方2個目標發動一次物理攻擊,面對兵力高於我方的敵人會提高技能傷害,而低於兵力自身的目標,則可以額外發動一次物理攻擊。因此對於張郃的陣容搭配更適合增加主動機率的隊伍。
像"街亭之戰"就是非常不錯的組合,在遊戲中張郃、王平及馬謖三人可以組成這個組合,張郃作為中軍能獲得組合技"街亭之戰",在前兩回合增加發動機率和物理傷害,將會帶來不俗的爆發傷害。這個組合的亮點就在於在吃極少的資源下便能夠帶來不錯的收益,因此也是斥候隊的不二之選。
而"五子良將"這個組合就十分適合打持久戰,面對敵方前三回合的主動技能爆發,"五子良將"可以有效的降低敵方輸出。面對菜刀隊,就可以利用于禁的自帶技能和"魚麗之陣"配合抗傷害,在持久作戰下依靠雙張(張遼和張郃)打輸出磨贏對手。
雖然張郃這名武將在三國當中的佔幅並不多,但是他在的實力卻是毋庸置疑,不知道大家對張郃的印象是否產生改變,大家覺得在五子良將之中,張郃能夠排到第幾?請在留言區中告訴月半叔。
看三國滄桑,品九州軼事,點點關注,明天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