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代表作,是他被貶官後寫的。他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來信,滕子京希望重修嶽陽樓,並且隨信附上了一張嶽陽樓的草圖。於是範仲淹就寫了這篇文章。嶽陽樓記範仲淹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處變不驚的他們應該和範仲淹《嶽陽樓記》中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仁人有相同的胸襟吧。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是一份策勵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眾所周知,《嶽陽樓記》是範仲淹所寫,它還被收錄進了我國的語文教科書內。今天我們就來對《嶽陽樓記》進行一些具體的分析。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以上是第一段,述說重修嶽陽樓和作《記》的緣由。這本是一般記敘文的照例作法,但作者卻有意識地突出了滕的政績。
-
《嶽陽樓記》:不朽的嶽陽樓,不朽的範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嶽陽樓正是處在這個連接點上,作者站在這裡,望著眼前的景色,思緒湧來,感慨萬千。他想到多少年來途經這裡的那麼多遷客騷人,他們也曾在作者站過的地方這樣眺望過,他們當時有過怎樣的感慨呢?比如,唐代杜甫也曾來過這裡,他寫下了《登嶽陽樓記》: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
《嶽陽樓記》思維導圖欣賞
《嶽陽樓記》作者範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世稱「范文正公」。《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的邀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40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嶽陽樓而寫的。
-
嶽陽樓前 洞庭乾坤滋生「憂樂」湘魂
天下第一等的景觀與天下第一等的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於方寸,迴響千古。這一實景中的憂樂精神,也匯入湖湘文化之一脈。 本期湖南九章,帶你領略《嶽陽樓記》的家國情懷。 記者曾鵬輝實習生黃珺張雪松嶽陽報導 6月15日,嶽陽樓前的麻石臺階。
-
《嶽陽樓記》是一篇「命題作文」
這篇僅360餘字的散文可謂字字珠璣,描寫了嶽陽樓陰雨和晴朗兩種天氣時的景色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也表達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這篇文章創作的緣由,範仲淹在開頭有所交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
遊客背《嶽陽樓記》可免費遊嶽陽樓(附原文)
10月1號至3號,各地遊客只要能在5分鐘內背出368字的《嶽陽樓記》,就能獲得一張「免費通行證」,當天免費暢遊嶽陽樓。據了解,嶽陽從2013年春節就已經推出了「背《嶽陽樓記》,領免費門票」活動。截至目前,已有萬名遊客通過背誦登上了嶽陽樓。您要是對《嶽陽樓記》爛熟於心,不妨前去一試。既鞏固了「千古美文」,又能登高攬勝。
-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嶽陽樓記》是我們高中語文的必背篇目,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詩句,並且這些詩句也竟然出現在考試的古詩詞默寫中,為了高中同學們能更好的理解此篇文章,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文章的作品賞析。作品原文《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
《嶽陽樓記》中那些令人感懷的句子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既是一篇寫景散文,也是一篇表明心志的文章。當中既有對嶽陽樓景色的描繪,又有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的感懷。而且,這篇文章打破了以往寫景散文的局限,在描寫中又兼有抒情和議論。
-
《嶽陽樓記》作者沒去過嶽陽樓?
您是不是還記得,初中時候學到《嶽陽樓記》,看見文末要求全文背誦時的絕望?嶽陽樓記作為千古名篇,身為初中生自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藝術精妙和思想意境。隨著年齡增長,再讀《嶽陽樓記》,逐漸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其中之一就是:作者範仲淹沒去過嶽陽樓!
-
意料外的歷史:《嶽陽樓記》千古流傳,範仲淹卻從未去過嶽陽樓
嶽陽樓的著稱於世,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範仲淹的那篇驚世著作《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嶽陽樓記》中的經典名句,說出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心聲,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道出了古代士大夫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
賞析範仲淹《嶽陽樓記》的美
中心思想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嶽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主題「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
-
湯建軍:《嶽陽樓記》何以成為歷史名篇?
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樓觀嶽陽盡,川回洞庭開。」 「嶽陽樓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欄。」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嶽陽樓。」分別是杜甫、李白、白居易和李商隱吟誦嶽陽樓的名句,但最盛名的只能是《嶽陽樓記》。 要說《嶽陽樓記》,不能不提其作者。其作者是誰?北宋宰相範仲淹。
-
名家寫名篇:中國書協理事張維忠《嶽陽樓記》冊頁
《嶽陽樓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範仲淹寫下的千古名篇,是作者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嶽陽樓寫的。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
《嶽陽樓記》練習題與答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下面句中畫線的詞,古義和今義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C.是進亦憂,退亦憂。
-
每日樂句文 嶽陽樓記
撒貝寧 每日一文 嶽陽樓記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書法《嶽陽樓記》,味道十足!
今天,書思帶來書法點心來了,漢隸《史晨碑》集字帖《嶽陽樓記》,品讀一番吧!
-
早讀7:高考名句名篇巧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
《嶽陽樓記》(範仲淹)①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助記] 本段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暗寓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為全篇文字的導引。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
兩地教師講授《嶽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引兩岸學生共鳴
兩地教師講授《嶽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引兩岸學生共鳴 2019年04月29日 10: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4月24日,尋源·漢臺中華文史教育交流營活動在東湖中學舉行,臺灣嘉義縣協同高中36名師生與武漢東湖中學學生同堂上語文課,一起聽兩地教師講授《嶽陽樓記》。 師生共賞古文意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讀出優美、讀出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