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從礦務局到國有特大型企業

2020-12-04 經濟參考網

  當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公布、兗礦集團位列其中的消息傳出,許多兗礦老職工感慨不已:40年時間裡,兗礦從總產值不足0.5億元,發展到年產原煤1.35億噸、營業收入近2000億元,創業的艱辛曲折他們最明白。

  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說,從名不見經傳的兗州礦務局成長為躋身世界500強的特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兗礦集團的發展有力證明,改革開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開放是強國強企之路。

  艱苦開拓築牢發展基石

  兗礦集團的前身兗州礦務局成立於1976年,而兗州煤田的發現則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

  1966年9月,兗州煤田啟動開發。但受外界因素的幹擾破壞,礦區建設受阻,進展寥寥。直到1974年,以華東煤炭工業公司及旗下基本建設公司為首的一批建設者和從貴州、江西調來的兩萬餘人組成的建設大軍陸續到來,兗州礦區才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

  1975年,兗州礦區當時第一對特大型礦井——年產300萬噸的興隆莊礦開工,隨後兗州礦務局成立;1979年,3對特大型礦井同時施工,礦區建設進入高潮。

  40年前的歷史,只記錄在少數老照片和文字資料裡。1992年出版的《兗州煤炭基本建設志》收錄的一篇新聞報導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七十工程處7004掘進隊黨支部書記牟同坤,平均每年要幹300個班以上。南風井會戰進入緊張階段,他的皮膚病復發了,渾身起了一層又疼又癢的膿包,汗水一浸像針扎一樣難受。他不顧醫生的勸阻,帶病在井下幹了20多天。由於疾病的折磨和工作的勞累,他體重下降了20斤……」

  時任兗州礦務局局長趙經徹在《兗州煤炭基本建設志》序言中這樣寫道:「兗州礦區的建設者,有的在完成任務後受命轉移,奔向新的崗位;有的年逾花甲退居二線;有的因公犧牲或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這些同志為兗州礦區嘔心瀝血,艱苦創業的精神成為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

  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兗州礦務局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逐步進行企業內部改革,拓寬經營渠道:基建投資由「大包」改為承包、撥款改貸款、煤礦單一經營模式改為多種經營、調整企業內部分配政策等改革陸續實施,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同時,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兗州礦區的生產建設步伐。

  到1989年,兗州礦務局建有年生產規模1225萬噸的生產礦井6對,1180萬噸的選煤廠4座,輔助企業和設施20多項;改擴建礦井1對,礦區年生產能力共計1285萬噸。

  有了規模作為基礎,兗州礦務局錨定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通過大力組織有關工藝、技術和施工機械設備等科技攻關,礦務局在這一時期取得128項重大科技成果、形成12項綜合施工技術,其中6項施工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1992年,《兗州礦區建設施工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煤炭科技領域獲得的最高榮譽。

  深化改革實現二次創業

  1994年11月,國務院選定的現代企業制度「百戶試點」名單公布,兗州礦務局榜上有名。

  早在當年8月,《兗州礦務局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方案》出臺。方案提出,力爭在10年時間內,形成獨具特色的「三大發展系列」:一是以煤電路港航為主的綜合經營發展系列;二是以煤炭深加工為主體的綜合利用發展系列;三是以十大非煤產業為主體的一二三產業發展系列。9月29日,原煤炭工業部和原國家經貿委聯合籤署文件,正式批覆同意《實施方案》,批准兗州礦務局改建為「兗州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兗礦公司」)。

  「九五」期間是兗礦公司正式運行的5年。5年裡,兗礦公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以企業改制為標誌的第二次創業。

  深化改革改制,是兗礦「九五」發展的突出特點。兗礦公司抓住全國100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全國120家企業集團試點和金融上市等契機,集團母公司改制成為國有獨資公司。

  在此基礎上,兗礦公司著力於加快、加大內部改制,9個下屬單位改制為多元投資主體公司;組建兗州煤業公司,並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成功實現了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融資23億元;同時,採取改組、聯合、兼併、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加快非煤產業中、小廠點的改革改制。

  以建設質量效益型企業為目標,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是兗礦公司「九五」發展的重要特徵。公司獲得了「全國優秀企業管理金馬獎」「全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兗礦煤」成為全國同行業的「第一品牌」,成為日本、韓國市場的知名品牌。從1996年起,兗礦公司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連續多年保持全行業第一,1999年企業利潤甚至佔到國有重點煤炭盈利企業當年利潤總額的近六成。

  產業體系上,兗礦公司堅持「以煤為主,煤與非煤並重」的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九五」期間完成項目投資14.2億元,非煤產業迅速發展壯大,5年累計完成產值1442億元,是「八五」期間的3.6倍;新建非煤項目48個,形成了以煤為主,煤礦建設、建築材料、發電、化工、經貿等多產業經營的格局,完成對魯南化肥廠等企業的兼併,形成了新老煤化工基地建設的格局。

  轉型升級打造現代強企

  1999年5月30日,兗礦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相對沉寂,2014年8月,兗礦集團新的轉折點出現——當時出臺的《兗礦集團中長期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要實現由傳統的煤炭供應商向現代能源綜合服務供應商轉型。

  這份《綱要》把兗礦集團轉型升級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優化煤、延伸煤、超越煤」,在做優做強煤炭主業的基礎上,著力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炭互補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兗礦集團未來10年要做的事,在《綱要》裡濃縮為三個方面:本部永續發展、煤制油規模發展、澳大利亞項目高效發展。

  2015年底,兗礦集團改建國有投資公司,助推《綱要》變成現實。李希勇說,改建國有投資公司是一次系統性、顛覆式、脫胎換骨的革命,對推動兗礦集團公司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為實體產業集團轉型提供了可能。

  他認為,只有這樣兗礦集團才能夠實現股權融資、資產處置、調整資產結構、優化資產布局,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業務領域擴大後,兗礦集團可以從事實業、金融、資本運作、股權買賣等業務,實業和金融能夠有機融合。

  按照《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章程》,兗礦改建國有投資公司,設立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黨委會,其中董事會成員9人,監事會成員5人,經理層8人,黨委常委會5至7人,初步構建起與集團產業發展和資本運營相匹配的組織架構。

  機制之變激增發展活力,兗礦集團綜合運用股權轉讓、兼併收購、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員工資本和境內外社會資本,做強骨幹企業、搞活中小企業,探索實施骨幹員工持股和管理團隊持股,構建員工與企業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

  至此,兗礦集團確立了清晰的戰略定位:做中國清潔能源的生產商和供應商。此後,兗礦集團堅定不移地走清潔能源之路,投資3.4億元改造洗煤廠實現原煤全入洗、投資3億元建設藍天工程,打造民用散煤清潔利用和工業鍋爐清潔燃燒產品供應商。

  在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兗礦集團經過2013年以來的艱苦努力,提出一系列改革創新的目標思路,採取一系列超常舉措,推進一系列重點工作,走出了兗礦發展史上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5年時間裡,兗礦集團實現了企業規模翻番,煤炭產量由7000多萬噸升至1.35億噸,進入世界500強。

  「兗礦40年來從小做到大、從偏居一隅到國際化發展,是不斷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結果。兗礦的三次創業,與我國改革的時代大潮一一對應。」李希勇說,站在新起點上,兗礦集團將繼續秉持改革開放精神,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國企改革承擔新使命、奉獻新作為。

 

相關焦點

  • 兗礦、山東能源確認合併 李希勇任董事長
    原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任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兗礦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合併後,將沿用山東能源集團名稱,兗礦集團名稱將隨即註銷。會議未明確宣示總經理人選。不過多個消息人士表示,合併重組後的山東能源集團總經理由原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常委滿慎剛擔任。就在昨天,山東省委組織部發布山東省省管幹部任前公示,宣布滿慎剛擬任省委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正職。
  • 兗礦、山東能源確認合併 李希勇任董事長
    兗礦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合併後,將沿用山東能源集團名稱,兗礦集團名稱將隨即註銷。會議未明確宣示總經理人選。不過多個消息人士表示,合併重組後的山東能源集團總經理由原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常委滿慎剛擔任。就在昨天,山東省委組織部發布山東省省管幹部任前公示,宣布滿慎剛擬任省委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正職。
  • 礦業巨頭兗礦集團34億轉讓核心子公司兗礦貴州20%股權及20億債權
    本報記者 張曉迪 北京報導礦業巨頭兗礦集團正在轉讓旗下核心子公司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能化」)的部分股權和債權,轉讓完成後,貴州能化實控人將不再是兗礦集團。2018年12月6日,記者自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獲悉,國有特大企業山東兗礦集團轉讓旗下化貴州能化20%國有股權及205019.8600萬元債權,轉讓底價341603.9685萬元。
  • 兗礦集團:努力打造「四位一體」企業文化
    「興隆鼎」安全文化建設模式是兗礦集團安全文化的縮影。在9月27日召開的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上,兗礦集團興隆莊煤礦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先進集體,兗礦集團總經理王信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   多年來,兗礦集團充分發揮地處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的文化資源優勢,努力打造以安全文化、管理文化、廉潔文化、美德文化為主體的「四位一體」企業文化建設。
  • 國企黨建調研組到兗礦集團調研黨建工作
    國企黨建調研組到兗礦集團調研黨建工作7月22日-23日,由《國企》《國企·黨建》雜誌社組織的中國一重集團、福建龍軸集團、五礦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纖維研究院、中鋁鄭州研究院、黑龍江省鐵路集團等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國企黨建調研組到兗礦集團調研黨建工作情況,聽取兗礦集團「雙入雙創」黨建工作模式專題匯報,觀摩部分基層單位過硬黨支部創建情況。
  • 兗礦集團更名山東能源作為存續公司 承接原山能、兗礦所有資產人員...
    兗礦集團更名為「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早在7月中旬,兗州煤業等上市公司已經披露了控股股東籌劃聯合重組。8月14日,兗礦集團股東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及山東省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批准同意山東能源和兗礦集團合併及相關事項。
  • 雲南省小龍潭礦務局副局長張天文到山西煤化所交流
    雲南省小龍潭礦務局副局長張天文到山西煤化所交流 2016-12-06 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雲南金馬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饒昌順一行11人到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進行考察交流。
  • 關於鄒城是否能留住兗礦集團的問題,官方回復了
    兗州煤業發表公告稱:兗礦集團將於山東能源集團合併。至此,盛傳已久的兗礦集團總部將遷往濟南一事塵埃落定。兗礦集團將以併入山東能源集團的方式入駐濟南。隨之而來的,兗礦集團的資本運作及投資也將由鄒城轉向濟南,未來的兗礦戰略布局,我市恐再也難以分到一杯羹。
  • 兗礦集團巨虧背後:企業中處級幹部多達847名
    同時,兗礦集團又像一個「小社會」——在冊職工9.2萬人,加上非在冊用工,多達10餘萬人;除了煤炭、煤化工外,曾涉足酒店、房地產、電力、鋁業等十多個與煤炭毫不搭邊的行業。  作為中國最早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兗礦集團堪稱中國整個煤炭行業最具代表性的縮影。它佔據中國煤炭業龍頭老大地位十多年之久,1998年最輝煌時企業利潤佔全行業利潤58%。
  •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以山東能源集團為例,實操詳解
    2015年3月,魯信集團和山東國投公司被確定為山東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下簡稱「兩類公司」)的首批試點企業;2015年6月,兗礦集團、山東能源集團、華魯集團、山東黃金集團和山東高速集團等五家企業被確定為第二批兩類公司試點企業;2015年7-9月,山東省相繼組建齊魯交通、山東土地
  • 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國資改革發展有了新指引
    兗礦集團2013年以來改革發展的實踐成果亦是一個縮影。五年來,面對全行業低迷、95%以上煤炭企業陷入虧損的困難境地,兗礦集團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高度的行動自覺,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變不可能為可能,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目標思路,制定了一系列超常舉措,攻克了一系列瓶頸制約,推動集團公司實現絕地奮起、彎道超車、趕超跨越。
  • 兗礦集團公司領導班子調整
    張超超副省長要求兗礦集團各級領導幹部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省委決定上來,堅決服從省委決定,一如既往的認真履行職責,以實際行動維護好兗礦的穩定與發展,確保各項工作順利交接,平穩過渡,讓省委放心,讓廣大幹部職工放心
  • 兗礦集團黨委書記李希勇:國資改革發展有了新指引
    兗礦集團2013年以來改革發展的實踐成果亦是一個縮影。五年來,面對全行業低迷、95%以上煤炭企業陷入虧損的困難境地,兗礦集團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高度的行動自覺,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變不可能為可能,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目標思路,制定了一系列超常舉措,攻克了一系列瓶頸制約,推動集團公司實現絕地奮起、彎道超車、趕超跨越。
  • 讓國際化成為最靚麗的名片——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談「走出去...
    2019年9月,兗礦集團整合南美地區的國際貿易、資源勘探、資本運營和項目建設,成立南美公司。這是繼澳大利亞後,兗礦集團在海外開發的又一塊根據地。「兗礦集團實現全球資源高效整合,國際化建設已經成為兗礦最靚麗的名片。」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的主要體會和感悟是,資源型企業『走出去』發展,必須具備四個能力。」
  • 兗礦集團榮獲「全國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示範企業」
    記者從兗礦集團獲悉,經過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進行充分市場調查,兗礦煤炭、煤化工、裝備製造的一系列主導產品,在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被確認為「全國質量檢驗穩定合格產品」;兗礦集團榮獲「全國產品和嗠質量誠信示範企業」榮譽稱號。
  • 兗礦集團「瘦身」新動作:三年減員分流兩萬人
    據悉,為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控制用工數量,兗礦集團決定2016年實行分流減員,並於1月11日頒布了《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關於2016年減員增效工作的意見》。按照「三年減員分流2萬人」的總體目標,兗礦集團2016年的工作目標是:減少分流各類用工6500人,力爭7000人;節支降本增效8億元。
  • 中國煤礦企業前十,分別是哪些?
    2019年的我國十大煤炭企業排名1、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併重組而成,於2017年11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是中央直管國有重要骨幹企業、2019年世界500強排名第107位。
  • 新疆昌吉州大企業幫扶小微企業攜手共發展 兗礦捐贈200多萬元物資...
    3月23日,昌吉市蘭世餐飲負責人張學友早早來到園林賓館天沐廳,當天,大企業幫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援助金捐贈儀式在這裡舉行。兗礦新疆能化有限公司為昌吉州捐贈現金、口罩、化肥等價值225.82萬元。在張學友眼裡,大企業幫扶小企業暖企行動,不只是錢的問題,帶給他們更多的是感恩和暖心,也讓他們更有信心把生意做好。「新疆能化公司作為國有企業,在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中,必須主動承責、主動作為,彰顯國企擔當。
  • 兗礦貴州能化公司 確保電煤緩解兩企業燃「煤」之急
    疫情發生以來,兗礦貴州能化公司認真落實上級疫情防控時期復工復產保電煤供應的各項要求和工作部署,圍繞「戰疫情、保安全,抓生產」,第一時間緊急啟動保供和發運預案,迅速成立保生產供應工作組,認真分析研判電煤保供形勢,堅持每日精準調度,主動擔當作為,將任務分解到各單位,責任落實到人,克服重重困難,第一時間安全有序復工。
  • 汾西礦務局簡介
    汾西礦務局簡介       汾西礦務局始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