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健銳營:大清特種部隊的興盛與衰落

2020-12-14 騰訊網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的情節扣人心弦,雍正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九門提督隆科多和十三爺胤祥,其中,十三爺控制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成為雍正順利登基的重要保障。實際上,雍正時期沒有西山銳健營這支部隊,它真實的名字叫做健銳營,是乾隆時期才創建的。清朝守衛京師的軍隊是怎樣布置的,健銳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呢?

一、滿清軍制

滿清實行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滿清定都北京後,絕大部分八旗兵屯駐在北京附近,稱為駐京八旗,八旗兵的編制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原來旗主的角色被淡化,八旗兵被重新拆分組合,統歸清廷管轄。

駐京八旗有親軍營、護軍營、神機營和步軍營等,親軍營、護軍營由領侍衛內大臣統領,負責宮廷守衛和出巡警衛,神機營為清後期建立,由時任議政王的恭親王奕訢親領。步軍營即步軍統領衙門,其主官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即我們常聽說的九門提督,負責京師保衛和治安。

駐京八旗還有驍騎營、前鋒營、火器營、健銳營、虎槍營和善撲營。他們涵蓋了不同兵種、不同任務,比如驍騎營是騎兵,前鋒營是步兵,火器營是炮兵,健銳營是特種兵,虎槍營負責圍獵扈從、巡哨,善撲營負責摔跤訓練、表演。

當年康熙親政之時,為了從鰲拜手中收歸大權,在宮中安排一批少年跤手(滿語布庫),以陪同皇帝練習摔跤為名遮人耳目,後來這些布庫練得個個身強體壯,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康熙召鰲拜進宮議事,埋伏在周圍的布庫一舉將鰲拜擒拿,鰲拜鰲拜鰲拜拜……這些布庫成為了康熙的貼身侍衛,並以此為班底組建了善撲營。

二、健銳營的創建

健銳營,全稱飛虎雲梯健銳營,是駐紮北京西郊香山的一支特種部隊。健銳營的前身,是組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雲梯部隊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川金川土司挑起事端。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出兵金川平定戰亂。金川土司憑藉當地特有的石碉建築負隅頑抗,致使清軍束手無策,久攻不下,死傷慘重。

乾隆下令從駐守京師的八旗兵中擇優選拔,組建雲梯部隊,針對藏地石碉建築進行專門雲梯架設和攀爬攻城訓練。最初的人數為300人,其中上三旗每旗50人,下五旗每旗30人,300人肯定是不夠用的,後來逐步增加到3000人,這支雲梯部隊就是健銳營的前身。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將經過特殊訓練的雲梯部隊開赴金川,不久土司就出城投降,雲梯部隊被認為是取勝的關鍵,而受到乾隆的特別嘉獎。

實際上,乾隆十三年(1748年)末,傅恆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親自督戰,先行抵達金川的只有傅恆隨行所帶將士和300名雲梯兵。在先期抵達的這300名雲梯兵攻下幾座石碉後,金川土司自知大兵壓境,獨木難支,於次年正月出降。雲梯部隊對戰局的決定作用不可忽視,但也許沒有乾隆認為的那麼重要。

結束金川戰役後,雲梯部隊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回到京城。乾隆皇帝頒布詔書:「夫已習之藝不可廢,已奏之績不可忘,於是合成功之旅,立為健銳營。」於是雲梯部隊被改編為健銳營,駐紮在北京西郊的香山腳下,成為駐京八旗中的一支特種部隊。

之所以選擇駐紮在香山地區,一方面是因為香山地區與金川地區地形特徵相似,便於組織實戰訓練,另一方面北京西郊是京師防衛的重點,作為京師防禦主力的八旗外三營(圓明園護軍營、健銳營、火器營)都部署於此,此舉是深思熟慮的安排。

親手組建的健銳營是乾隆的得意之作,當他看到將士整齊地接受檢閱的時候,彼時彼刻他想吟詩一首:

「八旗子弟兵,健銳此居營。聚處無他誘,勤操自致精。一時看斫陣,異日待幹城。亦已收明效,西師頗著名。」

三、健銳營的日常

健銳營主官為掌印大臣,人數不定,由朝廷通過兵部任命,多為在京的王公大臣擔任,官居一品。健銳營依八旗規制分為左右兩翼,設立翼長兩名,分掌左右兩翼,左翼依次為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右翼依次為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

除了翼長外,還設有署翼長前鋒參領,這是健銳營特有的編制。翼長下設有正參領八名,分掌各旗,旗內設前鋒校十餘名,每名前鋒校管理一甲,一甲有28-30人不等。

健銳營的正式士兵稱為前鋒,作為前鋒的後備隊還有委前鋒和養育兵。健銳營實行八旗世襲的制度,健銳營的子弟有成為養育兵的資格,在他們成年之後,可以應考委前鋒,經過選拔後便可以成為健銳營的正式士兵。

健銳營的營房分多次建成,以香山靜宜園為中心,依託山麓的自然地貌向東、向南延伸,如同鳳凰的兩翼。在健銳營的建築當中,團城演武廳專供乾隆檢閱部隊使用,碉樓是依照藏族聚居地的樣式建造的,還有乾隆為表彰健銳營戰功而刻立的御製碑等。

健銳營的日常訓練別具特色,有架梯蹬樓、火槍射擊、馬術騎射、騎馬競速、水師訓練等,在當時,健銳營可謂是兼具自身特點、滿清傳統、時代要求的一支新型特種部隊。

四、興盛與衰落

健銳營建立後,被視為清軍的精銳部隊,曾參加與過多次戰役,如大小和卓之戰、兩次大小金川之戰、抗擊緬甸犯滇之戰,以及鎮壓天地會、白蓮教起義的戰鬥,健銳營的將士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而且往往是平定戰亂的關鍵力量,因此在清軍中擁有很高的地位。每當在作戰中遇到艱難的局面,清廷最先想到的就是健銳營。

作為深得乾隆倚重的王牌特種部隊,健銳營多次承擔攻堅任務,立下赫赫戰功,他們的勝利在維護清廷的同時,也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勇士。

在世襲制度下,隨著功勳的積累和編制的固化,健銳營也逐漸滋生驕奢懶惰之風,軍紀廢弛,戰鬥力下降。當面對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利炮時,他們的鳥槍不再是制勝的利器,而成為了戰火下的炮灰。

鴉片戰爭後,在與太平天國,以及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的對戰中,健銳營不復當年之勇,一次次慘敗而終。在掩護慈禧太后的戰略撤退時,他們完成了最後的使命,健銳營最終隨著清廷的滅亡而消亡。

相關焦點

  • 乾隆的八旗特種部隊——京西健銳營
    香山腳下有一組北京僅存的城池式武備建築,名叫健銳營演舞廳。它背倚西山群峰,曾是清朝訓練及檢閱八旗軍士的場所。乾隆時期,徵戰頻仍。為了這些戰爭,他還下令在京西組建特種部隊,進行軍事訓練。其中,健銳營就是在徵討大小金川的戰役中,造就的一支以雲梯攻城碉為特技的專業部隊。大小金川偏居川西一隅,山勢險峻,溝壑相連。為了加強防禦,當地土司還在戰略要地砌築了許多高大、堅固的石碉樓,使得清軍久攻不克,傷亡十分慘重。
  • 清朝的「健銳營」,堪比古代版的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是在近代以來才興起的,最早起源於德國,1936年德國軍事情報局局長卡納裡斯成立了布蘭登堡特種部隊,二戰爆發後,布蘭登堡特種部隊成員潛入敵對國家中實施廣泛的破壞行動,對盟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後來各國之間都相繼誕生了特種部隊,以在戰爭中執行特殊的任務。
  • 健銳營,清朝的特種部隊,乾隆爺的王牌軍,書寫無數傳奇
    大清健銳營這支部隊就是健銳營,清朝的特種部隊。▲今日金川美景乾隆中期,大、小金川土司勾結,摩擦周邊土司,周邊土司不敵,向清廷求援。▲今日金川美景乾隆爺決心打造一支特種部隊,能騎射能水戰,能肉搏能攻城,街頭巷尾可赤身相拼,正面對壘能雲梯而上。
  • 清朝健銳營,被乾隆看重,這到底是怎樣一支部隊?
    首先要知道西山銳健營和健銳營,健銳營前身就是西山銳健營,健銳營並不能叫做西山健銳營,雖都在西山但名字已經發生變化。無論是西山銳健營還是健銳營,其實本質上是一家,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名字,那這支部隊到底在清朝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呢?
  • 西山銳健營:一支見證清朝從鼎盛走向滅亡的「特種部隊」
    前言:健銳營,由組建於乾隆十三年的雲梯部隊演變而來。因健銳營駐紮在北京西北香山腳下,故其又被稱為西山銳健營。西山銳健營成立於乾隆十四年,並在乾隆年間發展至鼎盛狀態;宣統四年,公元1912年,隨著清帝遜位,清朝滅亡,西山銳健營作為軍事單位正式消失;共計存在了165年的歷史。
  • 八旗禁衛軍中的「健銳營」是支什麼部隊?
    八旗禁衛軍中的「健銳營」是支什麼部隊?清朝的八旗禁衛軍是護衛皇城安全的,所以,戰鬥力相較於其他的八旗兵要強許多,八旗禁衛軍由火器、健銳、神機、善撲四營組成,都是各懷一技的特種部隊。那麼健銳營又是一支什麼樣的特種部隊呢?健銳營是由康熙帝創建的,最初是為拿下大小金川而訓練的一支負有特殊任務的精悍部隊。健銳營又名雲梯營,創建於1748年(乾隆十三年)。一年前,由於藏族土司發動叛亂,乾隆命令四川總督張廣泗出兵金川,是為第一次大小金川戰爭。戰爭初期,當土司依靠當地傳統的碉堡守衛,令清軍束手無策,傷亡慘重。
  • 乾隆皇帝專門組建的部隊,西山銳健營到底有多少駐軍?
    按照雍正的話說,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兵力加在一起,是九門提督的好幾倍。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講了豐臺大營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西山銳健營。在真實的歷史中,雍正皇帝根本不可能調動西山銳健營,而且部隊的番號也不是西山銳健營,而是健銳營。那麼,乾隆皇帝特意組建的部隊,到底擁有多少駐軍呢?
  • 西山銳健營到底有多少駐軍,能成為乾隆專門組建的部隊?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皇子們反覆提到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按照雍正的話說,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兵力加在一起,是九門提督的好幾倍。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講了豐臺大營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西山銳健營。在真實的歷史中,雍正皇帝根本不可能調動西山銳健營,而且部隊的番號也不是西山銳健營,而是健銳營。那麼,乾隆皇帝特意組建的部隊,到底擁有多少駐軍呢?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講了豐臺大營的兵力和戰鬥力。豐臺大營是清朝重要的野戰部隊,總計有2萬多軍隊。
  • 厲兵秣馬,探訪北京秘境香山大清特種部隊訓練營
    本次實地探訪大清香山鍵銳營(特種部隊)營地演武廳,從而聊聊讓大保健吃虧的金川地界歷史上那些牛逼事兒註:此地為專門攻打金川碉樓設計的習練場所。這支雲梯部隊就是健銳營的前身。乾隆十四年經過特訓的雲梯兵開赴金川,不久挑起事端的土司宣告投降,雲梯部隊被認為是戰爭獲勝的關鍵而受到乾隆皇帝的特別嘉獎,不久乾隆皇帝頒布詔書指出:「夫已習之藝不可廢,已奏之績不可忘,於是合成功之旅,立為健銳營。」於是雲梯部隊改編為健銳營,駐紮在香山山腳下,成為清朝禁衛軍中一支特殊的部隊。
  • 二十年代北京西山,昔日八旗精銳駐地
    【西山人家】1843年(清朝道光二十三年)的檔案記載,當時北京西山地區的範圍包括:八角村、北辛店、衙門口、磚瓦窯、古城村、磨石口、盧溝橋、三家店、長辛店、五裡坨、牛角嶺、上下莊、安家灘、琉璃局、王平口、門頭溝等十六村。此地曾為清朝的滿族八旗部隊駐防地。
  • 中國古代山地特種部隊有啥特殊之處?揭秘清朝健銳營的武備與日常
    1749年,乾隆皇帝專為其修建了一座名為「真勝寺」的寺廟,並將這隻隊伍命名為「健銳營」。.健銳營的訓練模式是主要訓練山地作戰與城塞攻防。健銳營一直駐紮在香山,那裡建有總部、兵營和訓練設施,還有為士兵孩子們建設的學校,部隊規模後來很快增加到3000人。
  • 平金川、挫緬甸、大戰天地會……這支清朝「特種部隊」有多厲害?
    而在清朝的大北京,就已有「特種部隊」——健銳營了。健銳營(又名飛虎雲梯健銳營),就是乾隆於1749年(乾隆十四年)建立的。乾隆十三年,金川土司(不是吃的吐司,是四川藏區的部落首領)搞事情,乾隆很!不!爽!於是選出八旗300勇士開始特訓(後增加到3000人)。這支雲梯部隊,就是健銳營的前身。
  • 抗戰名將佟麟閣靈柩被藏匿8年,國葬於「健銳營」旁有何玄機?
    原來,他是滿族人,葬在清時「健銳營」正黃旗所轄的旗界。「健銳營」是清朝乾隆年間的特種部隊,演武廳是平時訓練和乾隆皇帝檢閱特種部隊訓練的地方。健銳營演武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經報請中共中央統戰部同意,追認佟麟閣將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將人跡罕至的佟麟閣墓修葺一新,樹立了漢白玉石碑,以紀念他英勇抗日的業績。
  • 一支作戰勇猛的特種部隊,由乾隆欽點組建,最終卻死得很慘
    提到特種部隊,想到是卓越的作戰技能,先進的裝備,過硬的軍事素質。今天要說的這支特種部隊,大家可能不那麼熟悉,那就是清王朝的特種部隊。兵家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乾隆帝弘曆下令在西山腳下修建金川樣式的碉樓,終日研究攻克它的戰術,終于于十四年平定了叛亂。前車之鑑怎能忘,何況這支部隊也是乾隆頗為驕傲的資本,「發揚傳統、保存精銳、平時扈從、有事急用」,成為這支特殊部隊繼續存在的使命。乾隆欽此名香山健銳雲梯隊。在北京四合院盛行的建築堆裡,這裡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碉樓林立,所練戰術也頗為特殊。
  • 西山政權的衰落和失敗:由於長期的分裂割據,全國統一不能形成!
    西山政權的衰落和失敗:由於長期的分裂割據,全國統一不能形成!18世紀下半葉的越南雖有商品貨幣關係的一定發展,並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但仍以封建自然經濟為基礎。由於長期的分裂割據,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和經濟中心不能形成。
  • 為何說是乾隆為大清的衰落埋下了禍根?有三大隱患不容忽視
    為何說是乾隆為大清的衰落埋下了禍根?有三大隱患不容忽視公元1799年的正月,已經是太上皇的乾隆駕崩,嘉慶皇帝正式掌權,大清也是從嘉慶皇帝開始明顯走上了下坡路。而恰恰此時的大清需要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君主把大清從乾隆晚期的泥潭中拉出來,辦事中規中矩的嘉慶皇帝顯然不能勝任。但是絕對不能把大清衰敗的責任都推給嘉慶皇帝,至少有三點隱患是乾隆朝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