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禮尚往來的準則

2020-08-28 李白白又白的白

總結下古代人禮尚往來的幾個原則,我隨口一說,您隨便一聽。



古代人禮尚往來的三原則:

1. 信任,為了安全,禮尚往來的前提。

2. 能否支付相應對價。

3. 對方能否做到。

三點都達到,沒人不收。

相關焦點

  • 剔除「禮尚往來」的「物」與「利」
    」「人情腐敗」的頻現,「禮尚往來」這個詞也屢被提及。有不少貪官把「禮尚往來」當作受賄的「擋箭牌」,把權錢交易歸結為文化傳統下的必要交往,表示「不收不好意思」「不收就會失去部下信任」;而很多行賄者,則是打著「禮尚往來」的旗號,明修著人情往來的「棧道」,暗度著謀取利益的「陳倉」,大搞變相賄賂、感情投資。凡此種種,讓「禮尚往來」變味、變質。崇德尚禮本是中華傳統美德。「禮尚往來」淪落成如今這副模樣,多少有點「躺著也中槍」。
  • 「禮尚往來」,想說愛你不容易
    禮尚往來,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來而不往非禮也,中華民族的傳統在人心中根深蒂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名目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漸漸成為人們的一種負擔。我們要打破變異的「禮尚往來」陋習,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新常態下新的風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破「變異禮尚往來」的思想藩籬。
  • 你認同人與人交往,重在禮尚往來嗎?
    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禮尚往來不僅只表現在禮物禮貌禮儀上,禮尚往來更要表達的是相互尊重,發自內心的真情表達。禮尚往來不僅僅是物質的來往,更要表達的是精神層面的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升華到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友誼關係,也讓禮尚往來表達了精神層面最高的友情互愛互助境界。
  • 禮尚往來是千百年來中國禮儀文化的最高境界
    原文:大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仁義禮智信,所謂的孔孟之道,現在看來應該是社會應該推崇的行為準則,一切都應該體現平等互利,和諧共處。沒有那個可以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無功享受人間煙火。互惠互利,禮尚往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應該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的處事理念。
  • 從賈府與親友的往來態度,淺析「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
    那麼,我們就從《紅樓夢》中賈府與親友之間的往來態度,分析一下「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寶釵成人禮02 禮尚往來,也關乎利益「禮尚往來」本身就事關情感和利益,讓人舒服的同時,也難免有讓人不適的時候。一次特地給孔子留下一隻烤乳豬,知道孔子最講究禮尚往來的,終於得到孔子的回訪。禮尚往來的另一樣衍生品就是「等價禮品」了。比如劉姥姥初次見鳳姐時,就說過她家走親戚走不起,沒得叫人打嘴。
  • 「禮尚往來」需正本清源
    春節將至,正是合家團圓的幸福時刻,也是禮尚往來的重要節點。但越是重要節日,黨員幹部們越應保持警惕,繃緊紀律這根弦。如果庸俗化理解「禮尚往來」,失去了思想上的廉潔底線,結果只能是腐化墮落。正如日前媒體刊載的一名落馬官員在懺悔書中所剖析:「享受多了,眼界高了,因而對逢年過節收紅包當作正常的禮尚往來,金錢的貪慾隨之就見諸行動。」
  • 本文從賈府對親友的態度出發,分析了「禮尚往來」的古今變遷
    正如《禮記》所說:禮尚往來。不給予而接受是不恰當的,反之亦然。這樣有禮貌的交流不是為了交換貨物和錢財,而是更充滿了一種相互交朋友、互相注視的感覺。不僅在熟人和老親戚之間,而且在以前不認識或親近的人之間也是如此。
  • 網友:禮尚往來
    並且我們也知道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禮儀一直是深受古代人的尊重和學習的。並且對於當時的人來講,這種其實是比較像物品交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禮尚往來,而正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很多藩國都想來中國獲得一些他們國家沒有的東西。
  • 深圳教師是真收禮,還是禮尚往來?被別有用心的家長舉報冤不冤?
    教育部在印發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對教師的師德行為做出明確規定:堅守廉潔自律。嚴於律己,清廉從教;不得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十項準則》是教師的行為「紅線」,違反條例的結果,只能被「清理出教師隊伍。」
  • 禮尚往來|李明生
    禮尚往來 李明生 結婚上禮是一種禮俗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丟棄 他是紐帶聯繫著人們的友誼 隨著生活的改善 社會的前進 賀禮由物變成了禮金 熱鬧由一把鹹豆變成了宴席 大度的人隨行就市該升就升 小氣的人看看禮單禮尚往來是一分還一分還回去
  • 《爐石傳說》禮尚往來亂鬥怎麼玩 禮尚往來亂鬥玩法規則攻略
    導 讀 爐石傳說12月19日公布了本周的亂鬥模式為「禮尚往來」,接下來給大家帶來亂鬥的規則和獎勵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把握這3點,不讓禮尚往來變成「禮上」往來
    禮尚往來是一種禮節,更是一種處世準則。但對於有些人而言,禮尚往來常常變成「禮上」往來,老A就因此而煩惱。老A與老C幾年前在一次聚會上相識,彼此留下了聯繫方式。但兩人只是泛泛的朋友,平時相互都不聯繫。老A的兒子上前年結婚,老A並沒有給老C發請柬,甚至都想不起老C這個人。
  • 哪些「禮尚往來」算違紀
    新修訂的《條例》規定,收受、贈送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等,屬於違紀行為。 第二款強調「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這是新的規定,即日常生活中純屬禮尚往來,收受同事、同學、老鄉、朋友等贈送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等,雖然與公正執行公務無關,也要視情況予以處理。這個『情況』就是『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張軍表示。
  • 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正常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對於黨員領導幹部而言,這一尺度就必須從嚴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的「負面清單」中也包括一些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行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相關規定,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 「禮尚往來」淡薄了群眾感情
    記者上午從中紀委獲悉,黑龍江煤監局原局長張成祥,以過年過節「禮尚往來」的名義,累計索取收受賄賂1000多萬元。他甚至認為「『禮尚往來』不違法,三千五千不是事兒」。(法制晚報) 《禮記?
  • 生活中需要一點禮尚往來
    這些都是用來形容禮尚往來的經典之語。禮尚往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司空見慣的平常小事,不過,雖說是不起眼的小事,卻也飽含著人情冷暖。你送我一點家鄉特產,我送你一點自製醃菜。你請我吃一頓麻辣燙,我請你吃一頓過橋米線。你結婚我過去忙前忙後,等到我結婚時,你也會忙裡忙外。你生病時我去探望,我生病時你也不會不聞不問。
  • 春節禮尚往來不是受賄擋箭牌
    把自己的受賄行為貼金為對方表示心意和禮尚往來,這顯然是一種混淆概念以為自己辯解的做法   舒心萍  「廉不廉,看過年。」
  • 夯實禮尚往來的根基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推崇禮尚往來。這一點本不應質疑,然而,在我所讀較為有限的歷史書籍中,一些史料所記載的,並非皆如此。舉兩個開國皇帝的例子,有時不但禮來而無往,還極為無禮,且斯文掃地,哪裡還有一國之主的風度和應遵循的禮制?
  • 莫在「禮尚往來」中失了初心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莫在「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古已有之。
  • 禮尚往來,你是真心,還是假意?
    禮尚往來見於《禮記曲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意思就是: 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好意,應該積極做出友好的反應,不然是不合乎禮節的。禮尚往來,是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建立認同關係,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形式。從一般關係發展到兩個人是共情搭理的關係,就可以認為是自己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相互幫忖就顯得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