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同人與人交往,重在禮尚往來嗎?

2020-12-06 溫州美文

原創 周青本

當今社會,人們對成功的評判基於物質上考量,物質困擾的普遍性,精神層面的需求讓永恆人性的真善美、仁義禮智信彰顯出重要性。古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道出人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和方式。

我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民俗風情的傳承,辦酒隨禮、走親戚送禮回禮,成為一種良好人情往來的文化慣性,在禮俗儀式中以禮物作為媒介進行彼此交往達到情感文化的認同,「人情大於天」也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

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禮尚往來不僅只表現在禮物禮貌禮儀上,禮尚往來更要表達的是相互尊重,發自內心的真情表達。禮尚往來不僅僅是物質的來往,更要表達的是精神層面的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升華到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友誼關係,也讓禮尚往來表達了精神層面最高的友情互愛互助境界。

因此我們非常認同「人與人交往,重在禮尚往來」這句話,可以從以下八點加以分析闡述。

【1】禮尚往來是一種社會交際的常識。

在人際交往中,禮尚往來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形式。商家優惠活動見面有禮,孩子滿月禮、周歲禮,成人婚禮,長輩的壽禮,老人的葬禮等等。路上遇熟人就問「吃飯了嗎?」,熟人回禮「吃過了」;學校上課學生說「老師好」,老師回禮「同學們好」;開會發言結束,發言者說謝謝,參會的人熱烈鼓掌。禮尚往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人們心底紮根並豐富著彼此交往,禮尚往來也就成了一種社會交際的常識。

【2】禮尚往來是國家優良傳統美德。

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待人」的具體體現。習主席訪問印度的時候,印度總理莫迪選擇在自己的家鄉招待習主席,同樣莫迪總理訪問中國的時候,習主席選擇了在自己家鄉盛情款待莫迪總理。這是中華禮尚往來傳統美德的體現,這種友善待人的美德需要中華兒女發揚光大。

【3】禮尚往來完善社會道德素質,提升了社會道德意識。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一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民族。老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塑造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生通過學習禮儀,提高自身的「仁義禮智信」道德水平,陶冶道德情操。

古人云:「為學莫重於尊師。」在我們迷茫時,老師是點亮我們前進的燈塔;在我們困惑不解時,老師指點迷津,孜孜不倦鼓勵我們認真努力學習。有生之年成功之日應當禮尚往來,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

禮尚往來點亮了文明階梯,孔子云「克己復禮為仁」,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和自律性,老師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從而完善師生之間的道德素質,提升了社會道德意識。

【4】禮尚往來是建立友誼、維繫友情的一種良好方式。

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能讓彼此陌生的人建立平等和諧相處,溝通感情,培植友誼,在交往中有共同追求目標,共同創新理念,從而建立深厚的友誼。

現在禮尚往來成了維繫友情的主流,今天到我家來做客,熱情接待,明天去其他朋友家喝茶聊天,親友們聚會應接不暇,友情在頻繁交往中更加有溫度,彼此之間成了金蘭之交、忘年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們在高雅坦蕩、真誠透明中禮尚往來,讓禮尚往來在和諧氣氛中變成一種朋友們約定俗成、共同遵守的規矩。

【5】禮尚往來成為各種情感聯繫和交流的紐帶。

我們崇尚真誠情感的交流和聯繫,禮尚往來成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方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情世故要先知「禮」,新年節假日都記得給家人長輩、恩師、恩人送個禮物問候祝福,朋友結婚、孩子考上重點大學,都要備上一份祝賀的好禮,讓親情友情愛情更加溫暖甜蜜、和諧幸福美滿。

禮尚往來成了傳達感情的橋梁,帶來了情感聯繫的感動,在彼此心中留下「富有人情味」的印象。千裡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表達了感懷關切之情誼,受禮者倍感禮物珍貴。禮尚往來在感謝、祝賀、尊重、愛慕中讓情感得以升華,情意濃濃,親情友情溫暖常伴。

【6】在商務雙贏合作關係中,禮尚往來也成了商務往來情感搭建的一種好方法。

在商務合作中禮尚往來成了一種禮儀,表達雙方內心真誠友好,增進雙方合作意向,構建雙方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讓商務合作和雙贏方向得以順利展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商業合作中,合作夥伴經常需要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在特定節日給彼此送一份合適的禮物,聯絡雙方感情,讓合作關係進一步向前推進。禮物適度為好,不要讓對方有心理負擔,既表達心意又可以得到受禮方的讚許。

【7】生活中不能把「禮尚往來」當成違紀違規的藉口。

禮尚往來本身沒有錯,關鍵看用在什麼地方。有些違規官員把禮尚往來當成藉口,收禮替人辦事,賄賂的人達到自己的目的,雙方各取所需,實則是貪汙受賄,嚴重破壞了黨政紀律,屬於典型亂作為的違法行為。執權者無視法律法規,破壞道德底線,赤裸裸的交易,這種「禮尚往來」會受法律嚴懲,免得後悔莫及。

官員手握公眾權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健康的心態,什麼禮不能收,什麼事不能辦,都要用共產主義信仰去審核。不能在錯誤的「禮尚往來」中迷失了自我,走錯了路。

【8】在人際交往中,提升人文意識,不但有禮尚往來,還有理解信任、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寬容的交際準則。

在人際交往中,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在人際交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知「禮」就會拉近彼此距離,坦誠相待,互相幫助,互相尊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人際關係中揚帆起航乘風破浪,持續前進。

我們遵守禮尚往來、理解信任、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寬容的交際準則,會發現它們會使人明智、使人坦然、使人清醒,它們就像一種無形的財富帶你飛翔,讓遵守的人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人緣極好,事業蒸蒸日上。

禮尚往來在今天的現實意義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維持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和諧共處的處世原則,保持人與人之間情感往來的價值平衡。

受人恩惠,予以回報,這是立身之本,做人應有的態度,如果別人待你三分恩,你還恩七分,這是情義的饋贈,禮尚往來本質上的情感升華,因為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在禮尚往來的世界中,那些幫助過你的人給你溫暖的人,他們的善良就像一束美麗耀眼的光照亮我們的世界,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這溫暖的光傳承下去,繼續照亮別人的世界。

一個不懂禮尚往來的人,不懂感恩的人,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是喜歡佔便宜,內心非常自私狹隘的人,別人會敬而遠之,漸漸的發現自己身邊的交際圈子越來越小,親朋好友越來越少。

窮也要懂得禮尚往來,不要佔別人便宜,「窮則獨善其身」,這是教養也是一種修為,「達則兼濟天下」更是對「禮尚往來」的靈活運用,也是窮困的人未來需要定位的為人處世的一種修養。

懂得禮尚往來是一種心靈認識的美好境界,還是一種睿智、豁達灑脫的處世態度,我們將心比心,在友好的禮尚往來交際中,尊重人性本善,贏得人緣,就會贏得成功的人生。

攝影:網絡配圖 感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人與人的交往,重在禮尚往來」?(原創)
    我非常贊同「人與人的交往,重在禮尚往來」這句話。我個人理解這句話的禮有三個方面的意思:禮儀,禮貌,禮物。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禮儀是把禮的概念儀式化,使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一些重大事件不可缺少的形式。比如:滿月禮,成人禮,婚禮,壽禮,葬禮等等,幾乎囊括了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到去世的所有重要環節。
  • 人際交往中,一定要禮尚往來嗎
    人與人的交往,重在禮尚往來,雖然絕大多數都這麼認為,並在人際交往中樂此不疲,屢試不爽。然而我不大認同這一句話。禮尚往來,說得雅一點就是在禮節上有來有往,但通常體現在禮節上的東西莫不過就是請吃,錢物饋贈上。
  • 人和人之間,禮尚往來需注意些什麼
    人與人的交往,如果僅僅重在禮尚往來,未免過於膚淺和世俗。我認為所謂的禮尚往來的交往,只是因為互相交往的雙方彼此並不了解,或者關係都比較一般,才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比如走親戚,比如過年過節的送禮,這都算是禮尚往來的交往,但是這種交往卻並不是那麼的心甘情願,卻不得不為之。
  • 「禮尚往來」淡薄了群眾感情
    記者上午從中紀委獲悉,黑龍江煤監局原局長張成祥,以過年過節「禮尚往來」的名義,累計索取收受賄賂1000多萬元。他甚至認為「『禮尚往來』不違法,三千五千不是事兒」。(法制晚報) 《禮記?
  • 舊儒新說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禮節重在相互往來,有往無來,不符合禮節;有來無往,也不符合禮節。「禮尚往來」,人之常情,下至民間交往,上至國際禮儀。禮儀之邦的中國,尤為尋常,熱鬧了幾千年的春節,就是給大家盡情禮尚往來的節日。但是國人素有偏走劍鋒的水平。往來背後,有兩大怪象。其一,「往而不來、來而不往」。
  • 禮尚往來,你是真心,還是假意?
    禮尚往來見於《禮記曲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意思就是: 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好意,應該積極做出友好的反應,不然是不合乎禮節的。禮尚往來,是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建立認同關係,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形式。從一般關係發展到兩個人是共情搭理的關係,就可以認為是自己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相互幫忖就顯得很自然。
  • 「禮尚往來」,想說愛你不容易
    筆者最近看到網友的留言,「五一快到了,有結婚、生子、喬遷和過生日的嗎?如果有請提前通知,夏天到了,如果沒有,我想買個半截袖。」話語讓人啼笑皆非的同時,感受到最多的還是無奈。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發展的成果卻沒有增加人們幸福感,反而被人情世故所累。禮尚往來,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 人際交往的這三條潛規則,你知道嗎?
    人際交往固然重要,成功的人際關係就是,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做到兼顧自己和對方的不同角度。以前有聽朋友說道:與人交往時,只考慮自己利益,不遵循規則的人,永遠不會有真心朋友。現在想想確實如此。但是在人際交往中,有這幾條潛規則是大家沒有說出來,但卻是非常重要的。
  • 小心掉入生活中「禮尚往來」的黑洞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禮節重在相互往來,有往無來,不符合禮節;有來無往,也不符合禮節。放在現在通俗的講就是中國是人情社會,別人給你送禮,你要懂得答謝回禮,這叫規矩;你給別人送禮,別人也要適當回饋。一來二去,感情就是在這麼一來二去之間慢慢升溫成為好朋友、好哥們、好閨蜜……禮尚往來體現最強烈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亦或者春節,每到這個時候大街小巷、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家家戶戶推杯換盞、歡聲笑語。
  • 剔除「禮尚往來」的「物」與「利」
    」「人情腐敗」的頻現,「禮尚往來」這個詞也屢被提及。有不少貪官把「禮尚往來」當作受賄的「擋箭牌」,把權錢交易歸結為文化傳統下的必要交往,表示「不收不好意思」「不收就會失去部下信任」;而很多行賄者,則是打著「禮尚往來」的旗號,明修著人情往來的「棧道」,暗度著謀取利益的「陳倉」,大搞變相賄賂、感情投資。凡此種種,讓「禮尚往來」變味、變質。崇德尚禮本是中華傳統美德。「禮尚往來」淪落成如今這副模樣,多少有點「躺著也中槍」。
  • 今日話題 | 禮尚往來的邊界在哪?春節安全送禮指南
    官員想要禮尚往來,只能是和自己的親人之間。從送禮的角度,首先應當把對方和自己的身份關係考慮清楚,非親非故不行,有管理服務關係絕對不行,對方是官員的親屬也不行。 在形式上,禮尚往來,根本上是要有往有來,禮尚往來強調的是感情基礎的交往,所以在財務上不能是單向的。
  • 不懂得「禮尚往來」的朋友,不配當朋友,生活就是這麼現實
    不懂得「禮尚往來」的朋友,不配當朋友,生活就是這麼現實。一、強調禮尚往來,主要是為了平等。無論你是和陌生人還是和朋友,任何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平等是交往的首要原則。不信的話,你可以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你會發現只要是沒有平等的前提,那麼任何的交往都不會長久。
  • 哪些「禮尚往來」算違紀
    第二款強調「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這是新的規定,即日常生活中純屬禮尚往來,收受同事、同學、老鄉、朋友等贈送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等,雖然與公正執行公務無關,也要視情況予以處理。這個『情況』就是『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張軍表示。
  • 為「禮尚往來」劃紅線斬斷人情腐敗
    中央紀委法規室解釋,所謂「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一是指在禮節上講究有來有往,換句話說就是你對我怎麼樣,我也對你怎麼樣,不能只來不往。二是指明顯超出了當地正常經濟水平、風俗習慣、個人經濟能力的禮品、禮金價值。
  • 禮尚往來,它是你的必備神器,你擁有了嗎?
    禮尚往來的行為也成了一種道德禮貌的行為標誌。我們信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感恩法則,如果有人幫助了另外一個人,那被幫助的人一定會是萬般感謝並以贈送禮物來表達感謝之情。它的原材料水是由水井坊博物館中提取而出,再經過後期精細的接種培養過程,才得以釀造出不僅陳香而且有潤爽等獨到特色的口感,讓人流連忘返。
  •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知禮:人際交往的七大基本禮節,你掌握了嗎
    「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仁、義、禮、智、信,禮排第三,中國人也向來講究「禮尚往來」,將「禮」視作生活中的大事。做事先做人,而做人要成功,就必須在「禮」字上花功夫,就像一句俗話說的,「禮」多好辦事。
  • 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正常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對於黨員領導幹部而言,這一尺度就必須從嚴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的「負面清單」中也包括一些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行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相關規定,禮尚往來也要有個度。
  • 禮尚往來原則——100斤是理,10斤是情
    但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說,你借我應急,我送你謝禮,借少還多是規矩,這是禮尚往來。 長大後,一直記著這段話,請人幫忙,無論大小,都會給予答謝。 請教同學一個問題,會和他分享自己的零食;
  • 人際交往中的3條「潛規則」,請牢記於心,做一個高情商的人
    你真的了解如果跟別人打交道嗎?你會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嗎?相信有很多人都會感到無力吧。因為每個人的三觀都各不相同,你也不可能和每個人都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人際交往中有許多人不知道的3條「潛規則」,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請牢記於心,做一個高情商的人。
  • 「沙雕可愛」的QQ個性籤名:你媽沒教你禮尚往來嗎,我喜歡你你也得...
    「沙雕可愛」的QQ個性籤名:你媽沒教你禮尚往來嗎,我喜歡你你也得喜歡我 你媽沒教你禮尚往來嗎,我喜歡你你也得喜歡我呀。 Didn't your mother teach you how to recipro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