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吸引力眾多觀眾的眼球,其主線是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一行在精絕古城被精絕女王詛咒後到龍嶺迷窟探尋雮塵珠。這也讓龍嶺迷窟的前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這部劇重新回到了觀眾的視野中,這部劇在之前播出的時候也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這部網劇講述的是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三人到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精絕古城遺址中尋找「鬼洞」。這部劇也給精絕古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你知道嗎,精絕古城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史料記載中的精絕國
精絕,即精絕國,最早見於《史記·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裡,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裡,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裡。」
這是存在於絲綢之路南道上的一個小王國,人們勤勞而富足。而當四五百年後,玄奘取經東歸時看到的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大唐西域記》中記載:「媲麼川東入沙磧,行二百餘裡,至尼壤城,周三四裡,在大澤中, 澤地熱溼,難以履涉, 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行,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薩旦那以為東境之關防也」。
殘缺史料僅記於此,無論精絕國此後又存在了多少年,在我國的文字的歷史記載上,精絕古國已不復存在。
精絕國的消失之謎
相比於精絕國,大家相對更加熟悉的是樓蘭古國。儘管是樓蘭古國的消失依舊是未解之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樓蘭古國的消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於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樓蘭古國的人們不得不離開他們長期生活的地方,這為樓蘭古國的消失做了鋪墊。
但是,與樓蘭古國不同的是,精絕國對水的管理和使用、樹木的保護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水的使用是有償的,水由專人分管。若因管理不當,導致損失的人將要受懲罰。如有耕地發生無水乾旱的情況,也要求及時調查並處理。如有人放水淹沒仇家的田園、住屋要受重罰;有小麥地一熟可澆二、三水等,為了保護有限的水資源,精絕國對這些細微的地方均設置了嚴格制度。
尼雅居民還很注意樹木的生長和保護,並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沙棗樹耐乾旱鹽鹼,既可抵禦風沙、美化環境,果實又可食用,所以成為了當年精絕人重點栽培的樹木之一「活樹,應阻止任何人將樹連根砍斷,否則罰馬一匹,若砍斷樹枝,則應罰母牛一頭」便是當時這一制度的生動說明。他們還種植桃、蘋果杏、桑之類的果木;蘆葦、紅柳枝在尼雅河兩岸潮溼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長,容易獲取,作為建造材料。
如此嚴格的管理也無法挽救精絕國最終消散於歷史的長河中的結果,那麼,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導致了精絕國消失呢?
考古發掘出的精絕國
這座消失千年的古城再次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還是因為20世紀初英國的文物盜賊斯坦因。1901年斯坦因初次探尋精絕古城遺蹟,1906年他再次探尋精絕古城,掘獲佉盧文木簡721件以及漢文木牘數件和其他的文物。而被稱為「東方龐培」的尼雅遺址也經斯坦因之手,揭開了千年以來的面紗。尼雅遺址中發現的古精絕國文字「佉盧文」成為至今世界難以破解的文字。解放前除了斯坦因多次到訪此地,美國和日本的所謂的探險家都涉足此地,盜走不少有價值的文物。
解放後國家組織了對此地的多次發掘,1959年至今尼雅遺址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包括各種木器、陶器、銅鐵器、毛紡品、食物等;最主要的一次考古發掘是1995 年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發現"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的瑞獸紋錦。而1995年的這次發掘也成為當年的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不可否認的,尼雅遺址的考古發掘,彌補了學者們對中原王朝和西域關係的研究,也為研究絲綢之路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拍攝組為求真實性,去了精絕古城所在地的新疆取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與精絕古城有關的歷史細節,《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這部網劇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