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世界上第一批貓奴是古埃及人,在古埃及宗教中,貓是太陽神拉的正義化身,也是戰爭女神賽克邁特的勇猛具象,更是歡愉女神貝斯特最形象的代表。在愛貓的神殿裡,古埃及人是最虔誠的聖徒。
在紛繁的動物崇拜對象中,古埃及人對貓的崇拜持續時間最長,傳播範圍最廣。
在古埃及人的喪葬習俗和日常生活中,貓神扮演著重要角色。
發掘的許多王公貴族墳墓的壁畫中,廣泛存在呈現於各種場景中的「貓」形象。
01貓的神聖化
古埃及人依尼羅河而居,吃穀物為生,尼羅河的泛濫程度不定,需要在河水好的時候將多餘的糧食存儲在穀倉裡。糧食多了,鼠患就成了最大的問題。除了老鼠,埃及還盛產毒蛇。而這兩者的天敵,都是貓。
家貓除了捉老鼠之外,也常常隨同他們的主人外出打獵,在大英博物館中就陳列著一副古埃及時代的「喵星人狩獵圖」
古埃及以貓為神,其尊崇的女神貝斯特(Bastet)時常以貓面人身出現。在古埃及文化統一前,貝斯特被尊為太陽女神和戰爭女神,以雌獅形象出現。約二十二世紀成為貓形象保護神。貓的瞳孔會隨著光線而改變,古埃及人覺得這正象徵月亮的陰晴圓缺,因此貓就被奉為月亮的化身。貓首人身的貝斯特是埃及神話中的貓女神。
貝斯特幻化為貓時,是掌管月亮、果實和豐收的女神,這與貓的某些生活習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貓夜行性動物,喜捕鼠,可以保證糧食豐收。她是雌獅的時候,時象徵著陽光和好戰,狩獵老鼠屠殺毒蛇,保護農田與人類免受毒蛇侵害。
在埃及人的古老傳說中,他們相信:到了夜晚,死去的人的魂魄會乘坐太陽神的船前往陰間,但毒蛇阿波菲斯會前來阻撓。這時,貓主子們現身了,它們幫助太陽神斬下蛇首,使埃及人得以見到太陽的光輝。
02貝斯特節——全民吸貓節
貝斯特女神的雕像中最著名的一個,便是大英博物館的「蓋爾安德森貓(Gayer-Anderson Cat)」。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這樣描述古埃及人蜂擁而至前往布巴斯提斯城參加一年一度的巴斯特節:
「人們坐船而來,每隻船上都坐滿男女老少。一路上,一些女人一邊打著響板,一邊不停地說話。一些男人吹著笛子,其他人則一邊唱歌一邊拍手。」
「每經過岸邊的某個小鎮,人們便把船靠近岸邊,女人繼續打著響板,而其他人則朝著當地婦人喊叫或是跳舞,也有站起身來去拉她們裙子的。」
「一到布巴斯提斯,船上的人立即獻上他們給巴斯特帶來的精美祭品,然後開懷暢飲。每次節日喝掉的酒都要比一年其他時間喝掉的酒還要多。」
希羅多德說,參加節日的人至少有70萬,而且那還不包括大人們帶來的小孩。人們穿著相似的服裝前往布巴斯提斯那座紅色花崗巖的貓神廟,表達他們對巴斯特的喜愛與尊敬之情。
眾所周知,古埃及只有貴族及德高望重的人死後才會製作成木乃伊,獲得永生。古埃及人卻像對待貴族一樣將貓做成木乃伊,拿細麻布和雪松油的高級材料進行包裹,用牛奶和老,木質的魚型玩具作為陪葬品。甚至會以剃掉自己眉毛的方式,悼念貓。
03世界上的那些名人貓奴
1764年,英國文學家詹姆斯·博斯威爾曾記錄過一段他與盧梭的對話,他認為貓是自由的象徵,而人類則是他們的壓迫者,「你們這些天性專制的男人,是不會喜歡貓的,因為貓天性自由,永遠不會成為你的奴隸,聽從你的指揮。」
不僅古人愛貓,很多名人也都愛貓成痴。
林肯的貓叫Tabby,跟著林肯出席各種會議和宴會,曾經在宴席上親自用勺子給Tabby餵食,夫人阻止他,並加以勸說,林肯卻說:「這金勺子James Buchanan(第十五任美國總統)可以用,為什麼我的貓不可以用?」,可見貓咪在總統心中的地位。
作家馬克·吐溫愛貓成痴,用影像留下了諸多和愛貓合影的愜意時刻。
有一次他的一隻貓不見了,他還在報紙上刊登了尋貓啟事,懸賞5美元(在那個年代,5美元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這件事從此成為了一個梗,如今在美國有人刊登尋貓廣告,還會聲明本廣告是「馬克·吐溫體」。
村上春樹也是愛貓達人,在還沒有名氣的窮日子裡,貓咪的陪伴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多溫情。再後來,他成為世界著名的文豪巨匠,在家裡養了二十幾貓,出版了一本叫《我是貓》的書籍,並且樂於說自己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歸功於貓的陪伴。
來感受一下我國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寫貓的名篇: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吸貓的故事講到這裡,我真的深深地意識到,「吸貓」不分中外,不論古今。今天的貓奴們,相較古埃及人對貓大人的虔誠,是不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呢?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將「吸貓」進行到底~
最後,祝大家早日有貓~ ~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