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曾經有兩處著名的圈樓,一南一北的圈樓屬於瀋陽當年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平安圈樓原來在和平區太原街南六馬路,如今的商圈就是當年的圈樓,圈樓是圓形的一棟日本時期建築,我家以前住在和平廣場附近,小時候最喜歡去逛圈樓,記憶中圈樓裡面都是好吃的,繞著圈的逛吃逛吃,那種感覺特帶勁兒,可惜圈樓動遷之後,這種繁華景色不復存在。
近日終於找到一段錄像,影片展示三十年前的圈樓門前熱鬧場面,影像來源正是德州扒雞的傳承人徐先生。瀋陽的三十年老字號,百年扒雞老字號,德州五香脫骨扒雞如今遷迴圈樓原址附近,德州五香脫骨扒雞號稱中華四大名雞之首,瀋陽百年圈樓,三十年老字號,已經納入我的年貨清單,譽滿天下的特色風味美食到底有什麼特點?
三十年前的店面招牌,尋找舌尖上的老字號果然不容易。整一隻油紙包好的扒雞,再來一瓶白酒,那時候瀋陽人真是幸福到家。東北人過年必須有的一道硬菜,就是雞,寓意著大吉大利。今天的百城百味就帶您看看這隻充滿年味的扒雞。
三十年前的街景,那時候彩色錄像機相當昂貴,完整記錄德州扒雞小店的日常生活,鏡頭裡面拍攝的老者就是老徐的爺爺,這幾天我把視頻整理一下發布出來。
這是2020年元旦期間的街景圖片,如果當年在火車上存在美食鄙視鏈,那麼德州扒雞一定是最頂端。帶一隻扒雞坐火車歸鄉是何等的榮耀!
徐先生曾經是一位IT業者,十年前繼承爺爺的手藝,祖傳三代的德州扒雞秘方有了傳承,天然草藥加工,香味源自天然,不用添加劑也算是瀋陽獨一份。
徐家祖輩在老家德州一直做傳統的扒雞,闖關東來到瀋陽,以經典德州扒雞為生計,私有制經濟開放第一年,徐爺爺重操舊業,在瀋陽正式開第一家扒雞店。扒雞配料中包含八種中草藥香料,濃香透骨,鮮嫩脫骨是扒雞的兩大特色。
做一隻好扒雞不易啊,雞皮鮮嫩的程度可以說是彈指可破,操作稍有不慎,扒雞就會破相。他選擇體態勻稱的三黃雞,完美工藝加上精選原料讓扒雞軟爛適口、老少皆宜,古風古法原汁原味的技藝傳承。
扒雞有兩種,一種是笨雞,體態豐滿,個頭超大,味道是足足的鮮美。經過原料清洗、拔細毛、填充香料、入味醃製、油炸、扒制等多道流程工藝,老徐說手工做一隻扒雞需要大概24小時之久,比起燒雞要複雜許多。
另外一種是三黃雞,鮮嫩爽滑的雞肉令人愛不釋手,雞肚裡面還藏著香菇提鮮。笨雞的腿骨是黑色的,飼養時間長一些,肉質更加彈牙,沒有添加劑,這兩種脫骨扒雞都是軟爛適口、老少皆宜。
撕開扒雞都不用費力,如果掉地上立刻粉身碎骨,我有一位平時不愛吃雞肉的朋友都能吃幾大塊。完全是老味道,老感覺,這份純真的美食來之不易。
香扒技術是在開鍋後再經過長達12小時的燜制,第二天清晨撈出扒好的香雞,除了扒雞之外,豬蹄豬肘也採用香扒工藝,不同食材採用不同的調料,千變萬化都是五香脫骨,唇齒留香。
香扒豬手筋多肉滿,經過扒制的豬蹄會慢慢滲出多餘脂肪,豬蹄裡面滿滿的肉筋和蛋白,經過長時間的燜制,大豬蹄子扒制開花了,膠原蛋白低脂肪,軟爛適口、唇齒留香,有朋友說吃完一個豬蹄相當於做一次美容。
虎皮鳳爪也是香扒工藝製作而成,這一份老手藝能流傳到今天,也多虧老徐的自身努力,熟食成本挺高賺不了多少錢,每天夜裡收拾半成品已經直不起腰,從鐵西到和平,耗費多年的時間和精力,當年的帥氣小夥,變成白髮大叔。
圖片是我買的新年禮盒,裡面有脫骨扒雞、香扒豬肘、香扒豬耳朵、香扒豬舌頭、豬蹄和鳳爪代表著新春伊始撓一撓。元旦過後,老徐就開始特別忙碌,尤其到小年的時候,大批量的扒雞豬蹄都要真空密封發往各地,最遠郵寄到海南三亞,他說痛並快樂著,忙完春節就能休息一陣子了,很多老食客望著堆滿原料的透明廚房,一定給我留兩個扒雞,臘月二十七來取。
老徐說做熟食憑著良心,便宜有便宜的原因,貴有貴的道理,自己家熟食自己必須吃,而且孩子也吃,就拿香扒肘子來說,二斤的原料只能出一斤不到的成品,脂肪低並且肉質近乎透明,我問他今年春節對這個行業有什麼看法,他說就是原料價格漲了不少,產品不能隨便漲價,也不能盲目擴充,做好自己的扒雞,滿足吃雞愛好者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