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人「放棄李佳琦」聽他講文物
一部手機,幾本字帖,西安碑林博物館的講解員白雪松,在自家客廳裡當起了主播。
「《開成石經》,就是唐代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唐玄宗李隆基和正態分布是什麼關係?」在本應帶貨吸粉的直播間裡,白雪松不疾不徐地講著石碑和書法。
「寶藏男孩」「帶貨王」「頂流小哥」……一場直播下來,網友恨不得把所有「網紅」稱呼都安在白雪松頭上。
「冷門」博物館裡的「頂流」
一次兩個多小時的直播,讓白雪松一夜之間成了博物館講解員中的「頂流」。
2月23日晚,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多家文博單位在淘寶直播上開啟了「雲春遊」。實景直播、專業講解,網友看文物、賞春景,動動手指,就可以購買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在這場同臺競技中,初涉直播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名氣不算大,講解員白雪松顯得也有些「隨意」。與其他博物館講解員在展廳裡文物前的現場講解不同,白雪松坐在自家餐桌旁,沒有助理,也沒有專業的攝像燈光,一個人自言自語著完成了自己的網絡首秀。
「其實我們博物館的許多館藏文物,並不適合進行網絡直播。光線暗、石碑外層玻璃罩反光,不少碑文字太小,攝像頭不容易聚焦。這才選擇在家裡直播,以展示照片和拓片為主。」白雪松說。
沒想到,效果卻意外地好。首場直播開始前,西安碑林博物館在淘寶直播上官方帳號粉絲數量不過幾百人,而開播後漲粉過萬,一場直播吸引了40萬網友圍觀,點讚數超過500萬。有網友在彈幕中留言:「我放棄了李佳琦在這裡待了一晚上。」還有網友說:「他這是用國寶講單口相聲啊。」
不愛賣貨的文博「帶貨王」
平時在博物館進行現場講解時,白雪松就不是最字正腔圓的那一個,他既能旁徵博引,也能插科打諢。直播間裡,白雪松仍然「另類」。
刻有罕見大夏紀年的珍貴文物——大夏石馬,在白雪松的口中,成了「我們碑林,就是用這麼珍貴的文物看守廁所。」以《玄秘塔碑》傳世的柳公權「最怕大戶人家有人去世,這都得找他寫墓誌。」
白雪松在與網友的互動中,讓冰冷厚重的石碑石刻,成了一連串甩出的「梗」,網絡直播成為輕鬆活潑的文博知識脫口秀。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工作8年,白雪松深知,直播帶來的意外走紅,得益於碑林這座「冷門」博物館。始建於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的西安碑林,經歷代擴充,收藏著漢代至今的碑石、墓誌4000餘件,數量為全國之最,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
如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這裡珍藏著唐景雲鍾、石臺孝經碑、大夏石馬、昭陵六駿等一大批珍貴文物。
「如果不熱愛書法和石刻藝術,碑林很可能成為遊客心中『最無趣』的那一個景點。」在網絡直播中,白雪松似乎忘了自己的帶貨「職能」,而是用「梗」作為興趣點,不斷拋出小段子小故事,很快就「粘」住了大批粉絲。「賣貨不是直播的主要目的,博物館裡最多的是文物,直播其實是讓文物『開口講話』。」他說。
從介紹名碑石刻到精品拓片,白雪松憑「一己之力」讓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淘寶官方店鋪粉絲數量迅速增長到近4萬,直播場次也一加再加,《鴛鴦志》《笙磬同音》《蘭亭序》等書法拓片立即成為熱銷商品。
讓文物成為「人」
其實,白雪松的「火」也並非偶然。在求學階段,他就有些「不務正業」,小學和中學時,熱衷於看雜書與閒書,大學時學習生物工程專業,卻屢次在籃球和演講比賽中奪冠。
不用微博,不發朋友圈,在首涉直播之前,「85後」白雪松一直保持著與網絡的距離。「保持較大的閱讀量,用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將不同的知識點和學科相關聯,這既是我的營養源泉,也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橋梁。」
白雪松認為,現在喜歡文物和歷史文化知識的人越來越多,但像碑林這樣的博物館,呈現出的都是石碑石雕等等略顯晦澀難懂的文物,「每件文物就像是一個個『人』,它們有過往、有故事,甚至有不願示人的秘密,我在直播中,講這些『人』的故事,希望這種方式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網友愛上博物館、愛逛博物館。」
在第一次直播之後,網友的熱情讓他既開心又「震驚」。作為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金牌講解員,白雪松最多時一天曾完成18批講解。
「在碑林,我一年最多能為5000人次遊客進行現場講解,而參與一場直播的網友,可以達到幾十萬人次。這些網友中如果有1%願意來碑林現場看一看,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如今,白雪松的國寶名碑「脫口秀」直播常態化為一周一次。他說:「文博行業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藉助文創產品和網絡直播,讓文物『潮』起來、『萌』起來、『火』起來,才會有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厚重魅力。」
本報記者楊一苗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