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豬價「漲」聲一片,看得見的利潤,讓養豬行業站上風口,各界資本大佬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二師兄」,養豬行業瞬間成了「香餑餑」。
行業內,大型豬場集團大範圍擴建,很多農民也紛紛建起了自己的豬場;行業外,不少外部資本企業也隨波前進,開始進軍養豬業。
跨界養豬其實已經是個老故事了,每當國內生豬產能出現缺口,就很容易吸引外部資金進入這個產業,這在歷史上出現很多次。由於豬價大幅上漲,養豬利潤也極為可觀,一頭豬的成本1500元,淨賺1500元,投資回報率達100%,自然就有不少外部企業盯上養豬這門「美差事」。
以房地產企業為例,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身兼「房地產」和「養豬」雙重角色的企業,而且大多都是實力雄厚,5成以上的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這讓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賣房不香嗎?為何跑來養豬?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的還要掙得多?
龐大的養豬市場,吸引房企入局
要說房地產企業涉足養豬行業的,確實不在少數,先有萬達恆大,再到萬科碧桂園。自打房地產跨界養豬興起後,業內有這麼一句話:不想當裁縫的廚師不是好司機,不養豬的房產企業不是好公司。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在養豬這件事上,各大房企大佬都不甘落後。
2014年,萬達宣布要在貴州投入10億元養30萬頭豬;2016年,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2018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並招聘養豬專家;2020年,萬科宣布在山東東營建345畝生豬養殖基地,招兵買馬開始養豬。此外,華潤、綠城等房企也紛紛加入養豬隊伍。
房地產屬於是老牌產業。近幾年房地產發展已逐漸趨於飽和狀態,尤其是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房地產行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存量過高造成積壓和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等因素導致了房地產行業的困境,多數房產公司銷售數據並不樂觀。
而養豬屬於農牧領域新興產業。生豬可以被稱為我國價值最大的農副產品,因為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及豬肉消費國,其中2019年全國的生豬出欄5.44億頭,豬肉產量4255萬噸。倘若按照去年40元/公斤的豬肉批發均價來算,整個養豬市場規模由往年的近萬億元,上升至接近2萬億元的水平。
面對如此之大的養豬產業市場,以及龐大的國民豬肉需求,養豬不愁銷路。各大房地產商在面臨著怎麼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後勁乏力和高風險的壓力時,抓住養豬紅利跨界入場養豬無可厚非。
巨頭豬企業績喜人,吸引房企入局
在近兩年,由於豬價持續上漲,直接帶動了養豬產業的營收和利潤雙高,眾多上市豬企更是靠養豬賺得盆滿缽滿。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有4家上市豬企淨利為去年同期10倍以上。其中,牧原股份淨利潤209.88億元,同比增長1413.28%;正邦科技淨利潤54.33億元,同比增長10711.29%;天邦股份淨利潤28.24億元,同比增長23553.38%;傲農生物淨利潤5.02億元,同比增長1141.49%。
與此同時,最強豬周期也使得豬肉股一度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追捧。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2日至2020年12月7日,在近2年的時間裡,豬肉概念指數上漲約110.77%。其中,牧原股份股價上漲約171.53%,新希望股價上漲約264.05%,正邦科技股價上漲約260.79%。
此外,養豬三巨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背後的養豬大佬,攜手入選了2019年胡潤百富榜,身價都突破百億,這也算是「人憑豬貴」。在如此龐大的市場與高額的利潤刺激下,房企跨界養豬,無論是說長周期投入,還是「趕風頭」,好像都不為過。畢竟,養豬還真不比賣房子賺的少!
房企爭相跨界養豬,真的是個好路子嗎?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話用在養豬行業再恰當不過了。單單從數據上來看,不論是傳統養豬企業還是跨界養豬企業,規模化豬場確實是越來越多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規模化豬場都可以把豬養好的,現在養豬不僅僅要看行情,還要看技術。
大家都知道,本輪超級豬周期給行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前有養殖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後有中小散戶靠養豬發家致富。但在經歷兩年多的上漲周期後,我國生豬產業當下正處於調整磨合與規範期,隨著全國產能不斷恢復,未來豬價大概率處於下行趨勢。
也就是說,雖然有實力、有資源的房企入局養豬有一定的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幅盈利就將到來。倘若房企養豬僅僅只是看到了眼前的短期紅利,而忽視了養豬行業的周期波動性,那麼將來未必能成功轉型。
而且,跨界本身就存在風險,更何況非洲豬瘟暴發後,對於生物安全防控要求更高,對經營者的養殖體系、人才配置、管理能力等方面更是考驗。此外,傳統養豬企業本就在加速擴張規模,抓住機遇搶佔市場份額,外部資本進場想必也不是那麼容易。
就拿我們文章前面提到的幾家房企大佬跨界養豬的例子來講,萬達2015年準備在貴州投資養豬,但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原因是投入大而回報率偏低;恆大在2016年宣布說要養豬後,便再無下文;碧桂園同樣也是沒有了後續消息。
最後再結合當前飼料成本不斷走高的情況來看,未來養殖利潤將逐步縮水。要知道,原本在行業內自身都存在明顯的成本差異,導致經營效益天差地別。因此,作為後發者,在周期高點貿然進場或許不是最優選。
結語
總言之,對於近年來不斷入局養豬業的跨界房企來說,或許會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引擎,但同時也將面臨著不定因素的風險和競爭加劇帶來的挑戰。同理,對於養殖戶來說,更應該把握好時機進場,不是說今天豬價漲了就養幾頭,改天豬價跌了就直接放手不養了。養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怎能只看當下呢?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養豬確實是站在風口上,無論是房企還是其他行業跨界養豬,這或許是目前養豬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加入養豬業,我國生豬養殖業也將迎來集中度更高的新時代,這樣也許能夠有效抵禦「豬周期」這一經濟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