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豬比賣房掙錢?養豬千萬別跟風,養殖戶「打鐵還需自身硬」!

2020-12-11 豬好多網

近年來,國內豬價「漲」聲一片,看得見的利潤,讓養豬行業站上風口,各界資本大佬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二師兄」,養豬行業瞬間成了「香餑餑」。

行業內,大型豬場集團大範圍擴建,很多農民也紛紛建起了自己的豬場;行業外,不少外部資本企業也隨波前進,開始進軍養豬業。

跨界養豬其實已經是個老故事了,每當國內生豬產能出現缺口,就很容易吸引外部資金進入這個產業,這在歷史上出現很多次。由於豬價大幅上漲,養豬利潤也極為可觀,一頭豬的成本1500元,淨賺1500元,投資回報率達100%,自然就有不少外部企業盯上養豬這門「美差事」。

以房地產企業為例,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身兼「房地產」和「養豬」雙重角色的企業,而且大多都是實力雄厚,5成以上的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這讓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賣房不香嗎?為何跑來養豬?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的還要掙得多?

龐大的養豬市場,吸引房企入局

要說房地產企業涉足養豬行業的,確實不在少數,先有萬達恆大,再到萬科碧桂園。自打房地產跨界養豬興起後,業內有這麼一句話:不想當裁縫的廚師不是好司機,不養豬的房產企業不是好公司。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在養豬這件事上,各大房企大佬都不甘落後。

2014年,萬達宣布要在貴州投入10億元養30萬頭豬;2016年,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2018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並招聘養豬專家;2020年,萬科宣布在山東東營建345畝生豬養殖基地,招兵買馬開始養豬。此外,華潤、綠城等房企也紛紛加入養豬隊伍。

房地產屬於是老牌產業。近幾年房地產發展已逐漸趨於飽和狀態,尤其是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房地產行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存量過高造成積壓和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等因素導致了房地產行業的困境,多數房產公司銷售數據並不樂觀。

而養豬屬於農牧領域新興產業。生豬可以被稱為我國價值最大的農副產品,因為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及豬肉消費國,其中2019年全國的生豬出欄5.44億頭,豬肉產量4255萬噸。倘若按照去年40元/公斤的豬肉批發均價來算,整個養豬市場規模由往年的近萬億元,上升至接近2萬億元的水平。

面對如此之大的養豬產業市場,以及龐大的國民豬肉需求,養豬不愁銷路。各大房地產商在面臨著怎麼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後勁乏力和高風險的壓力時,抓住養豬紅利跨界入場養豬無可厚非。

巨頭豬企業績喜人,吸引房企入局

在近兩年,由於豬價持續上漲,直接帶動了養豬產業的營收和利潤雙高,眾多上市豬企更是靠養豬賺得盆滿缽滿。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有4家上市豬企淨利為去年同期10倍以上。其中,牧原股份淨利潤209.88億元,同比增長1413.28%;正邦科技淨利潤54.33億元,同比增長10711.29%;天邦股份淨利潤28.24億元,同比增長23553.38%;傲農生物淨利潤5.02億元,同比增長1141.49%。

與此同時,最強豬周期也使得豬肉股一度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追捧。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2日至2020年12月7日,在近2年的時間裡,豬肉概念指數上漲約110.77%。其中,牧原股份股價上漲約171.53%,新希望股價上漲約264.05%,正邦科技股價上漲約260.79%。

此外,養豬三巨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背後的養豬大佬,攜手入選了2019年胡潤百富榜,身價都突破百億,這也算是「人憑豬貴」。在如此龐大的市場與高額的利潤刺激下,房企跨界養豬,無論是說長周期投入,還是「趕風頭」,好像都不為過。畢竟,養豬還真不比賣房子賺的少!

房企爭相跨界養豬,真的是個好路子嗎?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話用在養豬行業再恰當不過了。單單從數據上來看,不論是傳統養豬企業還是跨界養豬企業,規模化豬場確實是越來越多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規模化豬場都可以把豬養好的,現在養豬不僅僅要看行情,還要看技術。

大家都知道,本輪超級豬周期給行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前有養殖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後有中小散戶靠養豬發家致富。但在經歷兩年多的上漲周期後,我國生豬產業當下正處於調整磨合與規範期,隨著全國產能不斷恢復,未來豬價大概率處於下行趨勢。

也就是說,雖然有實力、有資源的房企入局養豬有一定的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幅盈利就將到來。倘若房企養豬僅僅只是看到了眼前的短期紅利,而忽視了養豬行業的周期波動性,那麼將來未必能成功轉型。

而且,跨界本身就存在風險,更何況非洲豬瘟暴發後,對於生物安全防控要求更高,對經營者的養殖體系、人才配置、管理能力等方面更是考驗。此外,傳統養豬企業本就在加速擴張規模,抓住機遇搶佔市場份額,外部資本進場想必也不是那麼容易。

就拿我們文章前面提到的幾家房企大佬跨界養豬的例子來講,萬達2015年準備在貴州投資養豬,但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原因是投入大而回報率偏低;恆大在2016年宣布說要養豬後,便再無下文;碧桂園同樣也是沒有了後續消息。

最後再結合當前飼料成本不斷走高的情況來看,未來養殖利潤將逐步縮水。要知道,原本在行業內自身都存在明顯的成本差異,導致經營效益天差地別。因此,作為後發者,在周期高點貿然進場或許不是最優選。

結語

總言之,對於近年來不斷入局養豬業的跨界房企來說,或許會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引擎,但同時也將面臨著不定因素的風險和競爭加劇帶來的挑戰。同理,對於養殖戶來說,更應該把握好時機進場,不是說今天豬價漲了就養幾頭,改天豬價跌了就直接放手不養了。養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怎能只看當下呢?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養豬確實是站在風口上,無論是房企還是其他行業跨界養豬,這或許是目前養豬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加入養豬業,我國生豬養殖業也將迎來集中度更高的新時代,這樣也許能夠有效抵禦「豬周期」這一經濟怪圈。

相關焦點

  • 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
    然而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形勢之下,我們仍需向國內的反腐敗鬥爭那樣,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努力將自己的事辦好,才是解決諸多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正如鄧小平所說:「中國的一切問題都是發展問題」。我們需將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困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相信假以時日,中國這一艘巨輪一定會撥雲見日,扭轉乾坤。同時,在這一歷史階段,我們也需發揚鬥爭精神。
  • 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更新中)  「清理門戶」一詞,在我們尋常百姓生活中幾乎很少用到,大多出現在各類古裝武俠電視劇當中,意為清除本「門派」當中的「犯錯者」,進而達到保持部門純淨的目的。「紀檢機關要清理好門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對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提出的明確要求。
  • 賣豬比賣房掙錢,農村小夥2年賺了100萬,是真的嗎?
    這不,家住山東日照的小夥依靠這兩年的養豬紅利,淨賺100多萬,在鄰居的眼裡,他是標準有能力的人!雖然前幾年專科畢業後一直在做中介賣房,日子過得辛苦,但是現在真的是揚眉吐氣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富裕的!
  • 一頭仔豬賣到2800元,中國養豬龍頭爆發搶豬大戰,小養殖戶猶豫了
    文 雷彥鵬 編輯 成靜衛 「上個月7公斤的仔豬賣到了2200元。」 安吉這家養殖場的規模不算小,而且是國內一家知名豬企的合作方,養著13000頭豬。作為場長,他切身感受著豬價的起起落落。
  • 中小連鎖藥店做加盟,打鐵還需自身硬!
    過去經常有人調侃醫藥零售行業從業者:十個劫道的不如一個賣藥的。老百姓都覺得開店賣藥的人賺錢,如果現在讓他學習下國家醫藥改革精神,感受下全國大型連鎖的跨境併購,瞧一瞧郵政中石化們的跨行打劫,品一品網際網路企業們的磨刀霍霍,估計就該勸你改行了。
  • 「拿來主義」並不能一勞永逸,打鐵還需自身硬!
    但同時也有風險,一旦別人不再為我們提供技術了,那我們的發展就將擱淺,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想要持續不斷的發展下去,不想受制於人,還需要我們自己在科學技術方面不斷努力,不斷升級。
  • 2018年養豬賺錢靠譜嗎?為何2大豬企走上相反的道路?
    春節過後,我國的生豬價格大幅度下滑,大多數地區的豬價跌破成本線以下!然而,近期的飼料價格卻不斷上漲,讓全國的養殖戶們深陷虧損的困局裡。於是,廣大的養殖戶們都在思考著,今年養豬到底能不能掙錢呢?其次,為何國內2大豬企走相反的道路呢?天邦集團引進優良種豬,其目的是改良本地豬的品種,使豬的瘦肉率增多,從而達到降低飼養成本,增加自身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 養豬利潤能達60%,養殖戶說出了秘密,對豬價上漲「神預測」
    導語:養豬利潤能達60%,養殖戶說出了秘密,對豬價上漲「神預測」。我村的老張不僅常年養豬,並且還是村裡多年的麵粉加工戶,老張說他就沒有出去打過工,這話還真不假。要說對磨麵熟悉的老張,對於養豬也一樣是行家,因為他自從在村裡幹磨麵這個行業開始,也就開始了養豬,在村裡給人家加工麵粉的盈利,遠遠沒有養豬的利潤高,所以,無論是生豬價格是高還是低,老張都沒有間斷過養豬。
  • 豬價跌至13元,每頭豬只掙300,房地產企業卻砸錢養豬,啥意思?
    養殖戶們直呼虧錢。我們一起算筆帳。按照現在一頭剛斷奶的仔豬1700元市場價來算,在飼料價格一直漲價的現在,把這頭剛斷奶的仔豬養到可以出欄的250斤,需要飼料花費約1000元,如果再加上人工、水電、疫苗等費用,一頭豬的成本至少也在3000元上下。按照黑龍江的價格13.2元計算,一頭豬能賣3300元,也就是一頭豬養到出欄能掙300元。
  • 致足協: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打鐵還需自身硬
    中國足球之所以到現在還只能窩裡橫,不排除黃種人體質的因素,但是我認為,這種因素之外最大的影響因素還是中國足球的體制因素。功利化、官僚化、形式化、黑暗化,我們可以定義為中國足球的「四化」,不可否認的是足協在不斷的為「四化建設」貢獻著自己強大的力量。
  • 為什麼美國養豬成本比中國要低一半,美國養殖戶對豬做了什麼?
    美國不僅是養豬大國,也是養豬強國,而我國雖然也是養豬大國,但不是養豬強國,中國想要成為養豬大國,首先要學習美國的先進經驗。所以今天小編想說的是,美國養殖戶是怎麼養豬的,為什麼成本只有中國的一半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
  • 走進100個基層院|湖南炎陵縣: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
    【原標題: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走進湖南省炎陵縣檢察院】      該院經審查認為,盧某的行為不僅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還侵犯了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   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該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盧某收回並依法銷毀有毒、有害食品,同時在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今年4月,法院判決盧某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2萬元,並支持了該院提出的民事公益訴訟請求。盧某當庭賠禮道歉。
  • 黑心豬販子常耍的「6條伎倆」,養殖戶賣豬時要睜大眼睛了
    對於大豬企而言,基本杜絕這種情況了,因為他們是自養自賣,更有甚者直接拉進自家的屠宰廠,省去中間很多環節,在養豬產業鏈中也更具有競爭優勢,可對於一些中小散養殖戶來說,就不是那麼幸運了,經過層層剝削,到手的僅僅只是養豬辛苦錢。
  • 賣豬比賣房掙錢?豬肉利潤究竟有多高?竟讓房地產大佬們跨界賣豬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氣,豬肉價格開始一路上漲,面對這麼大的市場,房地產大佬們看到了新的商機,開始跨行入圈養豬。恆大說:我要投資 3 億元在貴州建立 110 多個養豬基地。隨後暗暗竊喜,你們雖然起步比我早,我也有自己的絕招,先成立食品事業部,隨後直接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有種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趕腳。網易丁磊:我只是笑笑不說話,哥們兒從 09 年就看到了這塊兒大蛋糕,你們來得稍微有點晚。前幾年要問什麼行業最掙錢,大家都會說是房地產。
  • 養豬的賺了,養羊養牛的也跟著發財,唯獨養它連續虧損
    那麼就最屬養殖行業了,不管是養豬還是養羊,就連養牛的養殖戶在今年都賺了很多,很多人都了解到,在今年養豬的養殖戶,前段時間一頭豬的利潤都在1000塊錢甚至2000塊錢左右,一頭能繁母豬,在今年也能賺到兩萬塊錢的利潤,因此,很多養殖戶紛紛加入養豬行業,但是卻有一種肉質產品卻比較低迷,很多養殖戶也因此在這裡栽了跟頭。
  • 人民日報點讚電視劇《于成龍》:精準呼應《打鐵還需自身硬》
    人民日報點讚電視劇《于成龍》:精準呼應《打鐵還需自身硬》 高小立/人民日報 2017-02-07 08:07
  • 還沒盼來把子肉降價,豬肉價格又漲了!濟南養殖戶:「養豬像撿錢一樣」
    「養豬像撿錢一樣」對於多數中小養殖戶來說,最近一年多,養豬有較為可觀的利潤。實際採訪中,他們很少輕易擴大規模,風險意識無時不在。商河養殖戶王勇養豬12年,他的養殖場每年出欄約500頭育肥豬,孫集鎮有六七家和他規模相仿的養殖戶。
  • 今年養豬有的賺!返鄉農民新手養豬要注意啥?如何起步呢?
    不過,既然豬肉漲了價,市場的供需就向「缺豬、少肉」方向繼續傾斜了。有專家分析,目前全國的生豬存欄量以及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已經恢復到非瘟疫情之前的8成以上,市場上生豬存欄達到3.7億頭。但11月初,大型豬企以及生豬養殖戶,提前出欄透支了豬源,讓目前的生豬出欄相比10月份,甚至是9月份,有收窄的跡象。
  • 教你如何養豬省錢,三個關鍵送給廣大養殖戶們!
    豬價起起伏伏,隨時都在變化。養豬人的心每天都在走鋼絲般,高價時,辛苦幾個月能賣個豬高價,也不枉費辛苦一場,就怕豬價低,辛苦非但沒有得到回報,反而賠錢賺吆喝,對於養豬人心理打擊是很大的。養豬人每時每刻都要承受著市場豬價帶來的摧殘,而依舊堅挺地堅持這這份養豬事業,今天,筆者總結一些話,送給廣大養殖戶們。
  • 劇情是硬傷,打鐵還需自身硬
    劇情是主心骨,主心骨沒了那還讓我們怎麼看。眾口難調,雖然《老酒館》不失為一部佳作,但自身仍有需要打磨的地方。須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