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過年放鞭炮嗎有何來歷 年的傳說你小時候一定聽過

2020-12-12 今日臨沂

  放鞭炮是我們過年時候的傳統習俗,也是很多小朋友最盼望的過年節目。每家每戶在除夕夜放鞭炮,寓意著來年像鞭炮一樣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放鞭炮帶來了年味,是春節必不可少的項目。放鞭炮這個習俗起源於何時?小編來為您介紹。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和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響的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不過,燃放鞭炮會造成空氣汙染,而且還會產生安全隱患,所以國家對於燃放煙花爆竹出臺了「禁放令」。

 

  「禁放令」自出臺之日起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指責,有學者認為「春節禁菸花如同聖誕節沒有聖誕樹」。一些市民乾脆就違反禁令偷偷燃放煙花爆竹,與執法人員玩起「捉迷藏」,禁放鞭炮的城市進入了一個禁放僵局。


       可見的事實是,每年中國都出動大量人力禁放,遺憾的是,每年春節,鞭炮聲仍此起彼伏,造成「執行部門禁又禁不住,不禁又違法」的尷尬局面,除夕晚上,北京一些郊區的鞭炮聲一直響到快天亮。

 

  近年來,保留春節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的呼聲越來越高,有專家建言:單純地「禁」或單純地「放」,都行不通,政府應該加強引導和管理,規範燃放煙花爆竹,把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點,而不是一禁了事,解決之道在於在「禁」與「放」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有組織限放。

 

  過年放鞭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如果直接禁止難免會破壞年味。我們應當從安全正規渠道購買鞭炮,政府也應當做好相應的防患措施,這樣,我們既可以消除危險,又可以美美欣賞煙花那絢麗的姿色,好好品味過年的味道,不留下一點遺憾。

 

  您對於是否禁放鞭炮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2020年農村過年可以放鞭炮嗎?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聽聽老農咋說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講,爆竹聲裡辭舊歲,這是一種習俗,也是增加年味的一種方式。很多人覺得過年不放鞭炮,根本沒有年味。在筆者周圍,有很多人在城市中過年,而現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已經禁止燃放鞭炮,他們是覺得在城裡過年一點都不熱鬧,還是農村好。
  • 過年放鞭炮的由來傳說 臨沂小夥伴都知道嗎
    過年放鞭炮的由來相信很多人還記得。   放鞭炮的歷史傳說   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然而,如果我們追溯爆竹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變的歷史。
  • 過年放鞭炮汙染環境?專家要求全面禁放,網友:還有年味嗎?
    導語: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慶典,也是萬家團圓的喜慶節日,隨著2020年農曆新年的臨近,年味也顯得愈發濃厚。大家還記得在我們小時候嗎?而如今又有專家提出,要禁止春節期間農村放鞭炮這一習俗,理由是放鞭炮會汙染環境,而且可能引發火災。眾所周知,在很早之前城市中就已經不準燃放煙花爆竹,現在又開始禁止農村燃放鞭炮,專家稱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專家的這項提議讓許多農村老百姓難以接受,甚至於一些城裡人也不認可。在我們小時候,過年總是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夜晚還能欣賞滿天煙火。
  • 過年放鞭炮—這個家喻戶曉的傳統,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在所有傳統節日中,春節是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要燃放鞭炮,那麼,春節為什麼放鞭炮呢?這中間又有什麼來歷呢?下面,小編特意為大家搜集了背後的故事(很多很精彩哦),歡迎和感謝大家的閱讀!  (故事一)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
  • 喜歡放鞭炮的人都老了!過年了,你會放鞭炮嗎?
    過年了,鞭炮自由很重要。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感覺,那就是年味越來越淡了。不管怎樣,年該過得過,餃子該吃得吃,春聯該貼得貼,鞭炮嘛恐怕就放不得了。一到過年,禁放限放鞭炮的各種命令就發布開來,今年尤其多。近日,河南焦作出臺了春節期間鞭炮禁放令,這下把賣鞭炮的小商販給害慘了。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時間如白駒過隙,一年的時間眨眼而過,我們揮別2018年,迎接2019年。不管是在何地的遊子,只要有時間,都會不辭辛勞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因為春節這個節日蘊含的是每個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感。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
  • 臨沂大年三十放鞭炮的含義 驅邪避鬼新年紅紅火火
    鞭炮又叫爆竹,過年放鞭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中國,每逢節日或者有喜慶的事,都要放鞭炮慶祝。鞭炮寓意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過年放鞭炮才更有年味兒。臨沂大年三十晚上都要放鞭炮。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嗎?小編帶您看一看。   放鞭炮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
  • 少放鞭炮讓環衛工回家過年,你支持嗎?
    昨天(2月4日),一張呼籲少放鞭炮的圖片在網絡瘋傳,圖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對環衛工人夫婦,兩人站在街頭,手舉一張心形卡片,上面寫著「年青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回家過年!謝謝體諒!」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也參與其中,呼籲:春節,當你享受團圓時,為清掃鞭炮,不少環衛工只能在路邊過年。看到這張圖,你願為老人實現願望嗎?支持的轉!
  • 過年該禁止放鞭炮嗎?禁止放鞭炮沒有年味,是不是文化的一種損失
    過年了,過年了,今年是鼠年,筆者祝願大家有鼠不盡的幸福,有鼠不盡的票子,有鼠不盡的趣事,有鼠不盡的安康,事事順心,萬事如意!今年過年不串門,串門只串自家門,客廳門,臥室門,廚房門,廁所門,鼠年拜年不用跑,致愛親朋網上聊,今年過個特色年,祝願大家都過個好年!
  • 農村過年放鞭炮,還要烤火,放鞭炮很容易理解,為啥要烤火呢?
    #2020春運#今天是大年三十,在過去的農村除夕夜是要守歲的,大家都會整宿的不睡覺,等著新年的鐘聲敲響之後,又會開始了整夜的鞭炮齊鳴,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會響徹一晚,放鞭炮也是過年的不可缺少的氛圍,只有那響亮的鞭炮聲響和滿地紅彤彤的鞭炮紙屑,才映襯著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濃
  • 除夕放鞭炮是為了寄託什麼 臨沂人放鞭炮喜迎新春
    快過年了,小時候最喜歡過年不但可以拿壓歲錢,穿新衣服到處玩耍,還可以放鞭炮,說到放鞭炮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一些,那麼春節放鞭炮是為了寄託什麼呢?   原因   放鞭炮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
  • 農村春節不能放鞭炮,放鞭炮危害大,為什麼有農民就是接受不了
    不過近年來,隨著鞭炮的一些弊端、一些安全隱患被人一直提起,在農村一些地區,也開始禁止春節放鞭炮了。對於農村禁止春節放鞭炮,有些朋友都不能理解,覺得春節沒有鞭炮,那還有年味嗎?這並不是誇大其詞,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村就有戶人家的房子就因為別人在春節放煙花,火星子掉落在農村的草垛上,從而引發火災,把房子都燒著了。對於同樣的事例,只要上網搜搜,其實你會發現,每年都有這樣的事例在各地農村發生。鞭炮危害往小的說,就是可能對燃放的人,或他人造成傷害。
  • 過年到底要不要放鞭炮呢
    春節貼對聯放鞭炮放鞭炮,貼對聯,過年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習俗文化之一,又叫春節。紅色的對聯紙上寫著吉慶的祝福,大紅的燈籠高高掛,紅色的鞭炮響的噼噼啪啪,整個春節都充滿了紅紅火火的氣息 ,人們戴新冒穿新衣,走親訪友吃大餐,好一派吉祥和喜慶。放鞭炮這個環節可以去掉嗎?
  • 關於除夕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臨沂人你也有沒聽過的
    再過幾天就是除夕了,臨沂的小夥伴也準備過年了,但是關於除夕你知道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關於「夕」的傳說,那你知道除夕的其他傳說故事嗎?小編給大家講幾個,看看你聽過沒有。   除夕過年的傳說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
  • 聊一聊春節一大習俗——「放鞭炮」
    聊一聊春節一大習俗——「放鞭炮」中國人過年放鞭炮習俗由來已久,這是為什麼呢?這就要從「年」的來歷上談起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 過年為什麼放鞭炮?這些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前面大家聽小編講了很多關於古人過春節的習俗和「春運」回家的趣事,至今流傳下來或者是隨著歷史的演變而衍生出來的春節習俗有放鞭炮,吃餃子,貼門神,守歲等等等等。那麼小編的問題來了,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嗎?春節為什麼又叫過年嗎?
  • 過年了,不走親戚、不準放鞭炮,農民抱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
    這些年無論農村人風俗習俗,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無一不在發生著變化。尤其眼下正值過年期間,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如今在農村過年也越來越沒有年味了,近日筆者這所還出臺了「禁炮令」,全城禁止放鞭炮。還有一個現象,就是農村年輕人,也開始都不愛走親戚了。如今過年了,在農村不走親戚,不準放鞭炮,農民也抱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
  • 「爆竹聲聲辭舊歲」是童年的年味,不放鞭炮,6招帶孩子熱鬧過年
    告訴2歲的孩子,就要過年了。孩子回復我:「放炮放炮。」可能家裡其他長輩告訴孩子,過年就會放禮花。2019年國慶煙花匯演上,孩子也從電視裡看過煙花。 「爆竹聲聲辭舊歲,鑼鼓陣陣迎新年。」這是記憶裡的新年。
  • 過「年」的傳說,在中國,過年這個傳統習俗有多少年的歷史?
    在中國有「過年」的風俗傳統,過年又稱過新年、迎新春、過春節等稱呼,現在人們把過年的時間從初一延續到了正月十五。過年的主題無非是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祭祖、走親戚。過年這個風俗是如何來的,有多少年的歷史了?過年的歷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堯舜禹洪荒時代。距今算來有4500年的歷史了。
  •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有些地方的農村竟然不讓放鞭炮,你怎麼看?
    對於農村不讓放鞭炮,大家有什麼看法?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二,明天就是小年了。我記得小時候過年,從臘月二十開始,每天就有零星的鞭炮聲響聲了,但是現在,大家基本都在大年三十晚上才放鞭炮。為什麼感覺以前過年的時候年味很濃,現在過年年味變淡了呢,我覺得不讓放鞭炮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以前過年的時候,放鞭炮是過年日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大年三十晚上要放,初一早上起來要放,初三早上要放,開市要放,鞭炮的燃放貫穿了整個春節期間。可是現在有的地方不讓放鞭炮了,甚至農村也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