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是我們過年時候的傳統習俗,也是很多小朋友最盼望的過年節目。每家每戶在除夕夜放鞭炮,寓意著來年像鞭炮一樣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放鞭炮帶來了年味,是春節必不可少的項目。放鞭炮這個習俗起源於何時?小編來為您介紹。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和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響的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不過,燃放鞭炮會造成空氣汙染,而且還會產生安全隱患,所以國家對於燃放煙花爆竹出臺了「禁放令」。
「禁放令」自出臺之日起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指責,有學者認為「春節禁菸花如同聖誕節沒有聖誕樹」。一些市民乾脆就違反禁令偷偷燃放煙花爆竹,與執法人員玩起「捉迷藏」,禁放鞭炮的城市進入了一個禁放僵局。
可見的事實是,每年中國都出動大量人力禁放,遺憾的是,每年春節,鞭炮聲仍此起彼伏,造成「執行部門禁又禁不住,不禁又違法」的尷尬局面,除夕晚上,北京一些郊區的鞭炮聲一直響到快天亮。
近年來,保留春節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的呼聲越來越高,有專家建言:單純地「禁」或單純地「放」,都行不通,政府應該加強引導和管理,規範燃放煙花爆竹,把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點,而不是一禁了事,解決之道在於在「禁」與「放」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有組織限放。
過年放鞭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如果直接禁止難免會破壞年味。我們應當從安全正規渠道購買鞭炮,政府也應當做好相應的防患措施,這樣,我們既可以消除危險,又可以美美欣賞煙花那絢麗的姿色,好好品味過年的味道,不留下一點遺憾。
您對於是否禁放鞭炮這個問題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