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全文2500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常言道: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仁化縣黃坑鎮久負盛名的「皇帝柑」(亦稱「貢柑」)卻「愁價」。
日前,天氣晴好。中午時分,記者來到黃坑鎮下營村石背村小組廣場上,看見幾位來自河南的果販正忙碌收購村民剛採摘的皇帝柑。村民孫某正將自家的皇帝柑過稱、算帳、裝車。一切完畢,用手接過果販遞過的一沓錢時,他卻臉上無笑容。「一元零五分錢一斤,今年總收穫一萬多斤,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沒有賺頭,一年又白幹了。只是比去年好,去年才七毛多錢一斤,虧得更多。」他對記者長嘆道。
「去年天旱,果的品質差,價格上不去,今年果的品質好些,但受疫情影響,價格還是上不去,我們拉到北方去散賣,也就三元左右一斤吧,回去有一千多公裡的路程,除去各種費用,也沒啥錢賺。」這幾年都來該村收果的河南果販何老闆說。
好天氣,好收成,果農們卻沒有好心情好笑容,皆因價賤傷心啊!
01
皇帝柑,曾經的「發財果」
憶往昔,皇帝柑風光無限。
皇帝柑也叫貢柑,顧名思義是古時為皇帝進貢之柑,其地位和果品不言而喻。
皇帝柑果園。
1997年,黃坑鎮開始引進種植皇帝柑,成為韶關市之最早種植。很快,皇帝柑在黃坑鎮蓬勃發展,成為黃坑鎮的優勢主導產業,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中國柑王」等榮譽稱號,「丹霞貢柑」國家地理標誌已經申報成功,黃坑鎮因此遠近聞名。
皇帝柑因品質好、口感純,受人喜愛,市場旺銷,果價喜人。一提到過去的情景,果農們就眉開眼笑。他們七嘴八舌告訴記者,過去一戶人家果收入普遍為30至50萬元,上百萬元的也非罕見,家家戶戶都廣種,漫山遍野的皇帝柑樹,在果農眼裡就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發財樹」。
「當時全鎮每年都會增幾百輛新轎車,新蓋不少樓房,大家都開心地叫貢柑車、貢柑房,黃坑鎮也因此名聲大振。」憶當年,黃坑鎮鎮長鄧永林同樣喜形於色。
正是因為種植皇帝柑所帶來的巨大財富,黃坑鎮皇帝柑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至今全鎮種植面積已達2.2萬畝,掛果產量達3萬噸,為仁化全縣之最,名副其實皇帝柑大鎮。
02
「皇帝柑」身價連挫跌落神壇
看今朝,皇帝柑一聲嘆息。
在歷經二十餘年的輝煌後,皇帝柑的光環漸然褪色。在2015年市場價格達到頂峰後,其價逐年下跌,從頂峰時的均價四、五元一斤跌至去年的一元左右,今年止跌回升到近兩元,市價可用「腰斬」形容。
記者穿梭於黃坑鎮果滿枝頭的大小皇帝柑果園,皇帝柑在陽光照射下散發出誘人的果香,沁人心脾,然而,果農們卻沒有喜笑顏開。
價格的大跌,損了他們的利,傷了他們的心,他們自然難以盡開顏。
「當年價格最好時,我家種的果樹還沒掛果,錯過了好機會。這兩年開始掛果,又遇到行情不好,基本上是虧損狀態。」上面提到的孫姓村民愁眉苦臉地說。
仁化縣橘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品控中心總經理陳廣財也對記者坦言,他自己種了1500畝貢柑,感覺這兩年的經濟效益不怎麼好,去年總共虧了20-30萬元,今年應該會有些賺,但也不盡如人意。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皇帝柑走下「神壇」的呢?
記者經深入調查了解,發現其原因為:
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多,皇帝柑不再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下跌,利潤隨之攤薄,陷入增產不增收窘境。
外來品種的衝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水果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高檔水果層出不窮,皇帝柑一家獨大不再。「現在廣西的沃柑、四川的耙耙柑都是後起之秀,在市場上的佔有份額越來越大,對皇帝柑形成很大衝擊,皇帝柑面對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自降身價。」黃坑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盧華英說。
對自然的依賴性強。雖然現在皇帝柑的種植與管理科技含金量不斷提高,但仍擺脫不了靠天吃飯。如去年就因天旱,導致果品受損,價格難上。
果樹老化嚴重。現在黃坑鎮不少果樹都有十多年的樹齡,嚴重老化了,所掛之果的品質自然不盡如人意。
而記者還了解到, 對皇帝柑的過早「殺青」,也一定程度影響了皇帝柑的品牌形象。
在綠景合作社皇帝柑果園,技術員朱湧泉介紹貢柑的種植情況。
「皇帝柑只有成熟時才會達到最理想的品質效果,還在青果時就採摘,其外觀、口感、清甜味等都大打折扣,影響其品質和市場口碑,這是典型的殺雞取卵做法,得不償失。」 綠景合作社在黃坑鎮種植了上百畝皇帝柑,其專業技術員朱湧泉說。
來自河南的果販何老闆也感同身受。他告訴記者,在北方,大家都喜歡吃甜度較高的水果,不喜歡酸味重的,所以他們來這裡購果,肯定都是選自然熟的。
「其實,大家在果青時就摘賣,除了想搶佔市場外,也是因為抗自然風險能力弱,總擔心天降霜凍,損害熟果,所以寧願選擇價低低風險,也不願冒價高高風險。」盧華英道出另一玄機。
以上種種,致當地果農陷入進退兩難之地。作為皇帝柑種植大鎮,在過去20年,皇帝柑給他們帶來了巨大財富,改種其它不可能。而繼續種吧,價格下跌不休,弄不好就是虧。
03
打響品牌保護戰
皇帝柑跌落「神壇」,果農苦,當地政府也愁。一場「品牌保護戰」在當地打響。
為防魚目混珠,黃坑鎮積極申請註冊商標保護,2014 年註冊「黃坑貢柑商標」,2020年,「丹霞貢柑」國家地理標誌已經申報成功,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為持續擴大皇帝柑的知名度,黃坑鎮持續多年舉辦黃坑貢柑文化節,2020年舉辦「丹霞貢柑」果王爭霸賽和貢柑開園節。通過舉辦一系列貢柑文化活動。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提升果農對外交流和銷售能力。
黃坑鎮下營村石背村小組廣場上,果販在忙碌收購村民的貢柑。
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採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通過網際網路+推廣貢柑產業,線上通過丹霞論壇、旅遊官微、同程旅遊網等平臺,線下在 「丹霞仁家」農家樂、旅行社、特產店等全方位宣傳。吸引廣大客商、遊客採購。境內有樂村淘電子商務公司、「E網興農」農村電商示範站入駐,與京東、郵政等快遞聯手,全力打造銷售直通車。
「皇帝柑這個品牌不會倒下,只會站得更高,擦得更亮!」 鄧永林、盧華英兩位鎮官充滿信心地說。
「品牌保護戰」打得轟轟烈烈,也讓黃坑鎮果農重燃希望。「我還準備擴種,皇帝柑曾經給我們帶來了財富,相信今後依然會帶來財富。」 果農簡河清對記者說。
他的話道出了黃坑鎮果農的心聲和心態:在憂心中期待,在期盼中孕育希望!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
「粵康碼」使用指南
↓↓↓
↑↑韶榮友好宣傳片↑↑
文字: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生革 廖卓敏
圖片: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卓敏
原標題:《皇帝柑「質優價廉」愁煞果農,看仁化如何「出手解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