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一般觀念中,只要一想到《易經》,就會想到算命、風水乃至於封建迷信。然而在古代學者看來,《易經》卻是一本蓋世奇書。它微言大義,包羅萬象,中國的政治學、文學、科學、哲學、醫學等領域,其思想根源無不淵源於《易經》。
孔子整理《易經》以後,曾作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潔淨精微」。雖然短短幾個字,卻似乎蘊含了我們老祖宗幾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智慧。直到今天,當我們仔細閱讀《易經》,仍能從中感受其磅礴的智慧,同時也能從中學習工作、生活中的道理。
如今教育普及了,《易經》不再為統治階級所壟斷。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應該學習《易經》。因為學習《易經》,能讓我們更懂生活;只有讀懂了《易經》,我們未來的路就一定不會走錯。
孔子在《易經·繫辭下》的「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兇中」一句,曾有這樣的評價: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簡單翻譯來就是,德行薄卻地位尊貴,智商低卻要謀劃大事,能力小卻要擔任重大之事。自有歷史以來,幾乎沒有人不因此倒黴。而這句話,也給我們這些進入人生新一階段的男人,提了一個大醒。可以說,一個男人後半生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是否讀懂這12個字。那就是「德薄位尊,智小謀大,力小任重」。
一、德薄位尊
一個人位置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德行,而非完全取決於才能,更別說金錢和名聲了。司馬光曾說:
「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為何說才高不如德高?這是因為人是社會動物,無論是做小事業還是大事業,都需要他人的相助。若只是才高,只會讓人產生畏懼甚至嫉妒,而不會對你心悅誠服,進而團結在你周圍。相反如果是德高,往往能夠得到他人真心實意的信從。而有一個團結的團隊,做任何事業都很有可能成功。
司馬光認為「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也就是說,古代的亂臣賊子,往往都有超越旁人的才幹,但因德行不足,最終導致覆敗。
從歷史上看,不乏這種「德薄位尊」而取禍的例子。而我們熟悉的曹操,就是典型。曹操被譽為「超世之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才。他在漢末的軍閥混戰中,以一己之力統一了北方,但卻始終不能統一天下。那麼曹操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因為他德薄,好亂殺百姓。
他到荊州,十多萬荊州百姓跟著劉備逃;他到淮南,十多萬淮南百姓又跟著孫權逃。而士人們呢?對曹操也不算心服,而曹操只好以恐怖政治對待他們。正是因為德薄,曹操才不敢在在世之時篡奪漢室。而最終,曹丕雖然奪取天下,卻因為祖上德行不足,導致曹魏的正統性難以被公認。因此最終,曹魏只維持了45年國祚。
由此可見,男人在後半生想取得成功,就必須修德以謀位。如果德行不足,就強行上位,只會眾叛親離,事業失敗,被人恥笑。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二、智小謀大
所謂「智小謀大」:智不能周,謀不會成。如今很多人都非常自負,覺得自己非常聰明。但實際在做事時,卻難抵大用。
以「紙上談兵」的趙括為例,他便是「智小謀大」的典型。長平之戰時,連趙國老將廉頗都尚不能抵禦虎狼秦軍,而初出茅廬的趙括卻妄想將秦軍一口吞掉。在戰鬥中,趙括確實有兩下子,他竟將趙國45萬大軍全部編組,全力擊秦。
然而趙括的那點智謀,根本難以支撐他的滅國奇謀。對於戰場,趙括根本把握不了全局,也領悟不到白起的詭詐。最終,趙括落入了白起的圈套,不僅自己戰死,45萬趙卒也全被為秦軍所俘虜,最終均被殘忍坑殺。
可以說,「智小而謀大」之人,往往都會自取其辱,乃至於害人害己。俗話說:「有多大的鍋,就做多少人的飯」。男人在做事業時,貴在有自知之明,凡事都需量力而為。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學習,做到「學智以謀事」。等「智」大,事業也就能隨之做大。
三、力小任重
所謂力小任重,很大程度就是「不自量力」。如果力量達不到其負重的程度,而非要去逞能逞強,則會受傷。就像一個50公斤的人,很難背起200公斤的重物。
在歷史上,「力小任重」之事屢見不鮮,其中就包括項羽。看到這裡,恐怕很多人就會感到奇怪,項羽不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嗎?怎能說力小?實際上,這裡的「力」說得不是力氣,而是綜合能力。
作為一個將領,項羽是出類拔萃的,他「攻必克,戰必勝」,所向披靡。但作為天下之霸主,項羽的能力卻嚴重不足。因為他不懂政治,不懂用人,也不知道如何綏撫百姓。由於不懂政治,導致英布、彭越等諸侯紛紛倒向劉邦;由於不懂用人,導致韓信、陳平等人傑紛紛為劉邦效力;由於不懂綏撫百姓,只知肆意破壞,導致項羽眾叛親離,失道寡助。
雖然項羽四處出擊,到處救火,戰無不勝,卻無法拯救楚漢戰爭的整體敗局,最終自刎於烏江,身首異處。因此,有多少能力,就應承擔多少責任。如果感覺負擔過重,就應當將之分給其他人,使自己不至於疲憊,乃至於遊刃有餘。
總而言之,男人在人生的後半程,事業逐漸走高的時候,必須時時自省,並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必須要有自知之明。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是這本經典著作,被稱為帝王之書,是很多歷史知名人物的必讀書。
孔子曾說,讀懂《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的智慧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馮友蘭曾說,「《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馬雲更是將《易經》中的太極八卦的智慧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成就了當今的阿里巴巴。
這本書能傳承千年而不衰,可見真是一本奇書。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老哥我讀的是這本原文譯文對照版《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人生,那麼人生又有何難?
為了讓更多人領悟《易經》的智慧,將以圖解的形式,結合現實生活場景,希望讓你成為大智慧、大格局、活得更明白的人!
身邊很多朋友想要讀《易經》,但是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讀不懂,有這樣煩惱的朋友們,可以讀一讀這一本《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智慧,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這本原文譯文版《易經》才50塊錢,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