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古代不動產登記怎麼搞?

2020-12-21 上觀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即將從明年起實施。嚴格來說,中國在民國以前沒有真正形成以公示為目的不動產登記制度,但是以徵收賦稅、交易和提供質證以杜絕爭端為目的的不動產登記,早在周朝就開始了。

 

《周禮•大司徒》記載:「掌建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安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辦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溼之名物。」就是將天下的田地山川等不動產,以及人口等進行造冊登記,便於國家治理。

 

春秋時期,土地登記制度已成法令,楚康王十二年(前548年) ,楚國下令「書土田」、「量入修賦」,進行土地登記,按照土地收成交納賦稅,明確了國家對土地資源的登記管理制度。

 

唐代,土地登記制度已很完備:先在鄉裡進行統計,然後匯總成鄉帳;鄉帳完成後再上報到縣,由縣匯總成縣帳;縣帳完成後送達至州,匯總成州帳,最後上報到中央戶部。而且在時間上也有規定,據《唐令田令》,「諸應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裡正預校勘造簿,歷十一月,縣令總集應退、應受之人,對共給授,十二月內畢。」這樣,全國有多少家庭,每個家庭授田和宅地數量是多少,以及每年應該有多少土地賦稅收入,朝廷能做到心中有數且便於清查。

 

同時,唐代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現了立契、申碟或過割制度,規定土地買賣必須通過官府,進行書面申報和登記,才算有效,否則要受到處罰。

 

砧基簿和魚鱗圖冊

 

宋朝時期,土地登記制度進一步完善。到了南宋,民眾按統一要求製作砧基簿,全面記載戶主、田產面積、四至、來源等土地狀況,附以地形圖,經耆老、鄰保正長統計查勘後上報經界所,再由經界所勘驗核實交付產權人,並收存於鄉、縣、州及轉運司。砧基簿既是國家徵稅課役的根據,也是持簿者對所載土地的產權證明。進行田產交易時,由買賣雙方持砧基簿、地形圖和契約到縣府辦理「批鑿」,土地轉讓才有效力。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編制出各地土地田產登記管理及據以確定賦役稅收的「魚鱗圖冊」,作為官府徵收賦稅的憑證,詳細記載每宗土地的業主姓名、田土形狀、方圓四至等,成為解決土地糾紛的重要依據。

 

滿人入關後,多次大規模侵吞土地,一度打破了明代的土地登記制度,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下令進行土地登記造冊,歷時多年完成。而到清末,受西洋法制影響,現代不動產登記制度被引入中國,清朝開始模仿西方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採用德國的做法,制定《大清民律草案•物權》,但終因滿清王朝的覆滅而破產。

 

民國時,為了鼓勵人們進行不動產登記,曾到處張貼布告,以期廣而告之。比如1925年4月,北京地方審判廳登記處在全城張貼不動產登記布告:「北京的土地房屋自庚子變亂,關係複雜,現經登記處登記,權利永遠確定……從本年四月一日起,土地房屋每價值千元,只收一元登記費。」

 

其實,古代不收房產稅,但房產交易要交契稅,宅基地往往與田土一起登記,房產不像土地那樣嚴格登記,但官府建立了房屋交易登記制度。房屋賣買雙方在進行買賣時,要到官府進行「公正」,繳納契稅,正式成為有效契約。所以繳納契稅實際上也是官府進行產權登記,向社會公布契約的行為,具有今天登記和公示的效果。

 

「紅契」和「白契」

 

比如在宋代,朝廷要求繳納契稅的人呈驗的契約是國家統一格式的,這種契約在宋代被稱為「官頒契紙」,統一規定契約必須包括雙方當事人姓名、交易原因、標的價金、擔保條款等內容。交易雙方繳納了契稅,官府認可,就會在契約上加蓋關防官印,就是合法合規交易,手續完備,受到保護。

 

官府蓋了印的契約是「紅契」,不繳納契稅,私下交易,屬於偷稅漏稅,是「白契」。「紅契」要交的契稅歷朝不等,一般叫「間架稅」,但無論多少,對購房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於是常常不到官府那辦「交易手續」,民間房屋買賣多行「白契」。

 

這固然省了稅費,卻往往導致糾紛,只要我們翻翻《名公書判清明集》或是《三言二拍》,房產糾紛俯拾皆是,把地方父母官搞得頭大如鬥,就是因為既沒有房產登記制度,房產交易登記制度也沒得到很好的執行,民間「白契」太多,產權不明,交易混亂,檔案管理太落後。

 

其實,對於「白契」,或者說民間交易的偷稅漏稅行為,朝廷自有一套管理辦法。一是加大稽查,一經發現,就治人匿稅之罪,要被刑事處罰,比如南宋《慶元條法事類》記載:凡「匿稅者,笞四十;稅錢滿十貫,杖八十;監臨官、專典、攔頭自匿,論如詐匿不輸律」。又如明代《明律•戶律》「典賣田宅」條文規定,不稅契者,除了刑事處罰外,一半價款要上繳官府。再如清代在《戶部則例》中明確規定,凡置買田地房,不赴官府粘契尾,一經發現,也要依法治罪,「笞五十,物貨一半入官」。

 

另一招是鼓勵民間檢舉揭發,這一招漢武帝用得最為嚴苛。漢武帝打匈奴,國庫耗費極大,為了籌措戰爭經費,漢武帝一方面搬出了鹽鐵官營、以稅助賦的法家經濟政策,一方面推行緡錢令,說白了就是徵收財產稅,要想徵收財產稅,就得知道人民有多少財產,就要進行財產登記,包括不動產登記。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下令商人、放高利貸者等贏利階層,自己統計自家的財產向官府如實匯報,每兩千錢資產,徵收一百二十錢的稅賦;普通人家,不事商業的,資產每四千錢的徵收一百二十錢,比富裕的商人少一半。一些富人故意不登記或少登記,緡錢令推行之初,效果很不好。

 

為了斷絕這些偷奸取巧行為,漢武帝規定,誰隱瞞財產不如實登記,或者故意少報的,發戍邊疆一年,其財產充公。對偷逃稅者進行告發和舉報,規定查實後舉報者能獲取偷稅者一半的財產。比如說某人發現別人進行房屋買賣搞「白契」,不到官府登記,他向官府告發,就可以拿走一半的房產。有此利益刺激,告密成風,很多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而朝廷「得民財物以億計」,國庫頓時充實起來。

 

總的來說,古代不動產登記,是伴隨土地稅賦制度而存在的,其最主要目的是便於稅賦徵收,其私有財產之證明只是附帶性的作用,且登記的資料由官府掌握,對外保密,普通民眾不能查詢,與現代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公示要求大異其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章迪思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經史趣談:民國時代的不動產登記
    無非就是一張購房合同,合同上寫的還是原業主大俠甲的名字,怎麼能當成大俠乙這個新業主的產權證明呢?如果大俠乙比較懂行,應該很理性地讓大俠甲陪他去趟房管局,把房本兒過戶到自己名下才對嘛!古代政府沒有電腦,檔案管理異常混亂,縣官每隔兩三年就能換一屆,假如新上任的縣太爺是個糊塗蛋,是極有可能把購房者留作備案的房契存根(清朝稱之為「契尾」)弄丟的。存根丟了,新業主的不肖子孫再把房契弄丟了,從此無憑無據,你說房子是誰的?誰拳頭硬就是誰的!
  • 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研究
    一、不動產登記概述  (一)不動產登記的意義  不動產登記,是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係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例如,某甲通過合法建築建造住宅一處,經甲向房產管理部門申請,由房產管理部門將其房屋權屬狀況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該項記載就是不動產登記,又稱不動產物權登記。不動產登記具有如下含義。
  • 「不動產登記制度推出的意義與未來」文津圓桌研討會
    現實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鄖文聚(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第一,不動產統一登記是中國歷史上的老大難問題。只有明朝的魚鱗冊搞得比較成功。清朝處理土地方面的糾紛,也是靠在基層存在的魚鱗冊來解決。
  • 不動產登記類型與權利體系
    【財新網】(專欄作家 程嘯)一、規定不動產登記類型有利於保證登記的真實與準確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註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適用本條。」這是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
  • 10種不動產權利將登記 房產證不用重新登記
    明年3月1日起,《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我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隨之正式建立。記者昨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這部《條例》中首次明確不動產登記的物權體系,規定10種不動產權利將依法登記。而這部《條例》的實施,被認為是奠定了房地產稅等一系列稅制改革的技術基礎。
  • 不動產異議登記有什麼效力嗎,不動產異議登記的效力是怎樣的?
    異議登記就是將因繼承、買賣等發生房地產權屬爭議的房地產予以異議登記,以警示買房人該房屋有權利瑕疵,那麼不動產異議登記有什麼效力嗎,不動產異議登記的效力是怎樣的?
  • 不動產的登記人與實際權利人不一致時,該物權應該怎麼認定?
    不動產的登記人與實際權利人不一致時,該物權應該怎麼認定?
  • 從保護不動產物權角度看不動產登記類型與權利體系
    一、規定不動產登記類型有利於保證登記的真實與準確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註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適用本條。」這是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
  • 孫憲忠:不動產登記要確保登記與法律權利統一
    原標題:不動產登記局將加快組建 部門利益糾葛仍是最大阻力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徐德明在2014年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上透露,今年,我國將出臺《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加快組建不動產登記局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
  • 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就熱點問題答疑詳解
    針對老百姓關心的不動產登記中的熱點問題,近日,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一一解答。 》(財稅〔2019〕53號)規定:住宅類不動產登記收費標準為80元/件,非住宅類不動產登記收費標準為550元/件,涉及不動產登記費減免事項根據文件規定辦理。
  • 不動產物權應採用登記對抗主義而非登記生效主義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記者沈路濤、張宗堂、鄒聲文)根據目前徵求到的群眾意見,多數群眾贊成物權法草案關於不動產登記的有關規定。也有人建議,不動產物權應採用登記對抗主義,而非登記生效主義,建議對草案做出相應修改。
  • 何必諱言不動產登記的反腐功能
    記者從參與制定該條例的專家處獲悉,《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最快在本周或下周就會頒布,也就是有望10天內公布。參與不動產登記條例起草制定工作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嘯解釋說,不動產登記條例,主要功能並非反腐或徵稅。
  • 杭州市不動產登記公告
    一、徵詢異議公告下列不動產申請登記,現向社會徵詢異議,徵詢異議的期限為15個工作日,如有異議,可通過書面方式向我局反映,期滿後無異議的,我局將按規定予以辦理不動產登記。(一)贈與登記1.贈與人:李寶國,受贈人:鮑玲飛,不動產坐落:江幹區中盛府5幢1704室。李寶國贈與該不動產2%的產權份額給予鮑玲飛。
  • 海拉爾不動產登記中心@你
    近日,記者海拉爾區集中處置房地產遺留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現雙寶B區綜合樓、文苑小區、豐澤南苑小區、鑫河灣小區、狀元花園小區、溫馨家園二期A區、B區、綠苑小區項目、雙寶和諧家園綜合樓項目已啟動產權登記相關工作。
  • 中青報:不動產登記的核心是保護財產權
    原標題:不動產登記的核心是保護財產權   更長遠來看,這項制度的最大意義在於為公眾財產權提供更剛性的制度保障。微觀層面嚴格保護個人財產權,也保證了不動產登記不會對樓市正常發展形成過大衝擊。
  • 不動產登記,就從咱們家說起吧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王立彬)《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2日正式公布。離明年3月1日實施,還有三個來月。趁這段時間,我們可以自己普及一下不動產登記是啥子,有啥用。就從咱們的家說起吧。在物權法各項細則中,有前提意義的就是《不動產登記條例》(現在加上了「暫行」二字)這部條例,就是要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當然包括房產與地產的統一。有房子的人,都特別珍惜自己的房產證,但從法理上說,「地產證」更牢靠。沒有「地本」的房本,那是相當虛幻的。為了老百姓切身利益著想,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就是要落實物權法要求,包括推動房產與地產統一,就是變成一個本本。
  • 【通知公告】長春市雙陽區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不動產登記證書公告
    【通知公告】長春市雙陽區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不動產登記證書公告
  • 談不動產登記:提高效率 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
    河北、山東、江蘇等17個省級層面不動產登記職責的整合已基本到位或正在進行當中。那麼,現行不動產登記制度存在著哪些問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如何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益?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的教授肖建華和的法學院副教授程嘯。1.不動產登記的現狀記者:目前,我國不動產登記的狀況如何,登記主管機關和相關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 【吉網解讀】不動產登記來了 你的房子需要登記嗎?
    中國吉林網記者對長春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細緻的採訪,給市民一一解答。  什麼是不動產登記?  依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定,不動產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  不動產登記是指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法將不動產權利歸屬和其他法定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行為。
  • 銀行直連不動產登記中心 房產抵押登記一站式辦理
    原標題:買房貸款只需跑一次銀行  本報訊(記者 張品秋)記者昨天從北京銀保監局了解到,今後企業主、購房人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只需到銀行網點一次,不必再去不動產登記中心排大隊,就可以完成不動產抵押貸款申請、審批、線上抵押登記等全流程。辦理周期從平均兩三個星期壓縮到最短僅需2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