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茅臺猛漲,成了大家爭搶的香餑餑,讓其它白酒望塵莫及。但你知道嗎?在白酒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引領時代的「白酒之王」,有的沒落,有的風光依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酒王都有誰,它們又是如何沒落的?
黃酒
外號:世界最古老的酒類之一
稱霸時期:商周~明朝
黃酒是世界最古老的酒類之一,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白酒就是在黃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只有800多年歷史。
以前的黃酒,大多用於祭祀,平常人家根本喝不上。直到明朝開始,出現白酒釀造技術,在800年的發展中,逐漸衍生出眾多的香型,逐漸取代了黃酒酒王的地位。
如今的黃酒大多作為養生保健酒使用,比較有名的就是紹興的女兒紅和花雕。
瀘州老窖
外號:濃香鼻祖
稱霸時間:1977年前
瀘州老窖靠著1573明朝萬曆年間的國寶窖池,和400多年的釀酒工藝稱霸酒罈。在當年,瀘州老窖長期霸佔酒企營收榜第一寶座,也是首個實現百萬級規模的酒企。
在第一屆中國品酒會上,瀘州老窖特麯酒榮獲「四大名酒」之一的稱號,也奠定了濃香白酒稱霸天下的基礎。
在瀘州老窖最風光的時候,它的年產量是四川其它四個名酒廠(五糧液、郎酒、劍南春、全興)產量的總和,其利稅4更是其它五個名酒廠的之和。
但由於內部管理混亂和眾多酒廠的崛起,瀘州老窖開始萎縮,跌入谷底。近些年來的大力改革,還是讓瀘州老窖在白酒中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中高端品牌「國窖1573」深受消費者喜歡。
汾酒
外號:汾老大
稱霸時期:1978~1993年
唐朝詩人杜牧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算是最早的酒廣告了,讓杏花村汾酒一炮而紅。汾酒是開G第一宴的御用酒,從1988年到1993年連續6年貨的全國銷量冠軍,市場佔有率,最高時達80%以上。
汾酒外號「汾老大」,是中國白酒中唯一個敢用老大稱呼的酒,即使是現在的茅臺,也沒被人稱過「茅老大」。汾酒在1952年第一屆名酒品評會上,被評為「四大名酒」之首,之後也一直都是中國名酒榜上的常客。
隨著汾酒爆火,一些汾酒集團的領導人也開始飄了,1998年的一場汾酒特大假酒案,讓汾酒名聲大損,從此掉落神壇,很快被「茅五劍瀘」超越。
如今的汾酒穩紮穩打,佔領了中低端市場,推出的玻汾質量還是很好的,一直都是酒友常備的口糧。
五糧液
外號:中國白酒之王
稱霸時期:1994~2005年
90年代後期,濃香白酒迎來巔峰,瀘州老窖名聲在外,五糧液更是獨領風騷。1994年五糧液成功趕超汾酒,一舉成為「中國白酒之王」。在1999年的頂峰時期,銷售收入達42.13億元,是當時茅臺的6倍。
五糧液遍地開花,用五糧液、五糧液1618佔領高端市場,用五糧醇五糧醇開拓中低端市場,用尖莊打通低端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五糧液的急劇擴張帶來了嚴重的「後遺症」,貼牌、外包產品過多,品牌多的時候有上千個,嚴重透支了五糧液的品牌價值,產品質量無法保證,讓消費者分不清好壞,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茅臺
外號:國酒
稱霸時期:2006年至今
進入21世紀後,醬香白酒風頭漸進,從2005年起,茅臺價格一路飆升,淨利潤超過五糧液,開始牢牢掌握白酒漲價的主動權。
與五糧液的大力擴張相比,茅臺就要低調很多,茅臺酒僅在220萬平方米的茅臺酒廠生產,離開茅臺鎮就產不出茅臺酒,讓它更加珍貴。
茅臺是舉整個貴州省之力在發展,嚴控質量關,高品質多年保持不變。每瓶酒都能追根到具體的生產班次,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此外,茅臺酒號稱國酒,經常出現在高級場所,讓大家形成了「喝茅臺,有身份,有面子」的意識,拔高了茅臺形象。加上一些收藏和投資者的力捧,市面上好茅臺一瓶難求,讓茅臺身價倍漲。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茅臺只能看兩眼,價格實在太貴,饞了買點王子酒、迎賓酒喝喝就好。
受時代潮流和人們口味的變化,引領時代的酒王一直都在變。我們不妨來預測下,茅臺還能穩坐寶座幾年?下一個弄潮兒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