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吳王夫差為了殺父之仇,所以勵精圖治,率領著吳國的精兵強將一起滅了越國,並且生擒了越王勾踐,但是最後的結局卻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最後夫差還是被勾踐所殺。除了勾踐的臥薪嘗膽,還有哪些原因呢?
想當初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之後,終於獲得了王位。他重用伍子胥和孫武,縱橫淮水地區,打敗了楚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吳王闔閭在和越國的大戰中,被斬落腳趾,失血過多而死。在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夫差一直牢記著越王勾踐給自己的父親留下的恥辱,所以就勵精圖治,使得吳國的國力迅速增強,所以他領兵攻打越國,成功的徵服了越國,並且生擒了越王勾踐。
當時夫差對於勾踐有著滔天的恨意,自然不願意讓他一刀了斷,所以就將他帶回了吳國的都城折磨他。當時淪為階下囚的勾踐,被吳王安排住在闔閭的墳墓旁邊,為其守墓,並且成為了最為低賤的馬奴。
勾踐在吳王夫差那裡是受到了各種的侮辱,但是勾踐並沒有因此而羞憤自殺,反而是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後來夫差發現勾踐沒有反抗之意,所以就將他放回了國內。勾踐回國之後就勵精圖治,和自己的妻子百姓同甘共苦。
最終他再次起兵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最後一舉攻破吳國的都城,使得夫差自盡而死。勾踐也由此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經過夫差和勾踐的之間的事件,我們可以發現歷史就非常的巧合,當初夫差為報仇滅了越國,後來被越王勾踐復仇成功,又一舉滅了吳國。
那麼夫差會被勾踐打敗,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大家肯定都會說是因為勾踐的臥薪嘗膽和狡詐。其實除了勾踐的原因,還有夫差的天真和驕傲。夫差剛上位的時候,要一雪前恥樹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他打敗了越國,成就了自己的霸業。
但是在為父報仇之後,他就非常的驕傲自負,認為勾踐不值一提,甚至也聽不進去了伍子胥等人的勸誡。而伍子胥此人雖然足智多謀,但是卻是一個非常固執的人,而且他不懂得委婉勸人,而且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給吳王夫差留面子,所以夫差自然就遠離了他。
所以此時阿諛奉承的伯豁就深得夫差的喜愛,同時它也接受勾踐的賄賂,為其周旋,所以最後勾踐才能夠回到國內,發動討伐吳國之戰。而且此時夫差早就沉浸在了溫柔鄉,沒有了當初的鬥志了。
此時大家此時不免要問,為什麼夫差在徵服了越國之後而不殺了越王勾踐呢?反而最後放虎歸山,反噬己身呢?各位朋友,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