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有沒有做過夫差的奴僕?有沒有臥薪嘗膽?

2020-08-27 超有料漫畫中國史

勾踐有沒有做過夫差的奴僕?


東漢人趙曄所著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中曾有記載:「吳滅越,越王勾踐入臣於吳。吳王病,勾踐用範蠡計,入宮問疾,嘗吳王糞以診病情,吳王喜,勾踐遂得赦歸越。」意思是說,勾踐戰敗後,親自到吳國並做了吳王夫差的奴僕。為了獲得夫差的信任並早日歸國,勾踐聽從範蠡的建議,在夫差生病期間,甚至不惜以品嘗夫差糞便的方式來替夫差診斷病情。糞便那酸爽恐怕任誰都很難下得了嘴,但勾踐不但要下得了嘴,還得吧唧嘴表現出很享受的樣子。沒辦法,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算被強姦也要裝得有快感!不過,據說勾踐還因此患上了口臭之症。

然而,真相真如《吳越春秋》等史籍上所記載的那樣,勾踐曾經到吳國做過夫差的奴僕嗎?

據《國語·吳語》中記載,勾踐派人向夫差求和說:「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勾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帚以畡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意思是說,勾踐願意率領幾位重臣,並親自承認犯下的重罪,到吳越兩國的邊境磕頭謝罪……如果吳國願意籤訂盟約,勾踐不但會派嫡長女拿著笤帚到吳國侍奉夫差,還會派嫡長子捧著盤子侍奉在夫差左右……夫差口頭答應籤訂盟約,但在沒有舉行正式盟誓之前便撤軍了。

事實上,就連《史記》也未記載勾踐到吳國做人質,而真正去吳國做人質的是範蠡與大夫柘。《史記》上說:「(勾踐)欲使範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於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範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於吳。二歲而吳歸蠡。」

《吳越春秋》所記載之事大多是小說家之言,所以不足為信。由此可見,勾踐從來沒有到吳國侍奉過夫差,更不可能品嘗夫差的糞便。

勾踐有沒有臥薪嘗膽呢?

所謂「薪」就是指柴草,而「臥薪」就是指躺在柴草上。

《史記》上明確記載了勾踐曾經「坐臥」嘗膽,但並沒有記載「臥薪」嘗膽:「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意思是是說,勾踐把苦膽懸掛在座位上,無論是坐下,還是躺下,甚至吃飯的時候都會嘗嘗苦膽,就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忘雪恥。

其實,歷史上第一位將「臥薪」與「嘗膽」結合在一起使用的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蘇軾曾經以孫權的口吻寫了一篇名叫《擬孫權答曹操書》的文章,文中寫道:「僕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意思是說,我孫權自從接受父兄的遺志以來,臥薪嘗膽,感嘆光陰似箭,功名未立,在上辜負先祖未報的忠誠,在下愧對兄長的知人之明。而此時的「臥薪嘗膽」並未是說勾踐,而是說孫權。

不過,南宋理學家呂祖謙的《左氏傳說》以及明朝張溥的《春秋列國論》中卻提到過吳王夫差「坐薪嘗膽」報仇的故事。

再後來的歷史小說中都曾多次描寫過勾踐臥薪嘗膽,甚至連清代小說家蒲松齡都曾寫過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本來「臥薪」與勾踐無關,但經過後人的渲染,「臥薪嘗膽」這番壯舉就逐漸被強加到了勾踐的身上。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斷定勾踐並未到吳國做過人質,也從來沒有「臥薪」。至於「嘗膽」之事,先秦時期的史籍《國語》、《左傳》上雖然詳細地記載了勾踐與夫差的眾多事件,但從未記載過勾踐「嘗膽」,僅有《史記》一書記載,只能作為孤證,由於沒有其他可信史籍互證,只能存疑。

相關焦點

  • 揭秘臥薪嘗膽的真相 勾踐到底有沒有這樣做過
    臥薪嘗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個成語,意思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甘願忍辱負重,其背景典故就是越王勾踐滅吳的故事。勾踐滅吳是真,但「臥薪嘗膽」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呢?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勾踐的確有過「嘗膽」,但並沒有提到「臥薪」,所以就有人提出質疑,勾踐究竟有沒有這樣做過呢。
  • 你所不知道的歷史,越王勾踐,到底有沒有臥薪嘗膽?
    千百年來,中華大地上流傳著不計其數的故事,其中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故事流傳至今,可謂是人盡皆知。在春秋時期,吳國的國君闔閭率兵攻打越國,但是卻被越國所擊敗,吳國國君闔閭也在這次戰役中被對方所傷,最終因傷重不治而亡。
  • 兵敗為奴的勾踐,與臥薪嘗膽後成功復仇的勾踐,不是同一個「人」
    由於課本上對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有很大的縮減,對勾踐成功復仇後所做的事情更是完全沒有提到,整個篇幅只為突出勾踐臥薪嘗膽與永不放棄的優點,而忽略了很多客觀存在的東西。再重讀了勾踐的故事後,筆者發現了更多曾經在課本上不能看到,不能理解的事情。而恰是這些被課本隱藏起來的事情,暴露了一個「恐怖」的事情:復仇成功後的勾踐,與曾經的勾踐不是同一個「人」。
  • 越王勾踐是如何滅掉吳王夫差的?《臥薪嘗膽》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越王勾踐是如何滅掉吳王夫差的?《臥薪嘗膽》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越王勾踐滅掉吳王夫差的過程是驚險曲折的,也是吳越兩國鬥智鬥力的結果,當然主要是越國全民動員,使用各種陰謀詭計的結果,時間更是長達二十二年。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吳王夫差剛愎自用、狂妄自大造成的。即「自作孽不可活」也。
  • 夫差為何會被勾踐打敗?除了勾踐的臥薪嘗膽,還有夫差的天真驕傲
    當初吳王夫差為了殺父之仇,所以勵精圖治,率領著吳國的精兵強將一起滅了越國,並且生擒了越王勾踐,但是最後的結局卻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最後夫差還是被勾踐所殺。除了勾踐的臥薪嘗膽,還有哪些原因呢?想當初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之後,終於獲得了王位。
  • 吳國勝了越國後,為何要給勾踐臥薪嘗膽的機會?夫差的結局又如何
    而有關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初吳國搞定越國後,沒有斬草除根,而是給了勾踐反殺的機會嗎?而夫差這個「仁厚」的君王,在吳國被勾踐擊潰後,又得到了怎樣的結局呢?表面的事情經過駱駝早期所受到的教育中,越國是因為被吳國欺負,而一直又打不過,所以越王勾踐才不得不忍辱負重,前去到吳國臥薪嘗膽。
  • 勾踐敗給吳王夫差之後,臥薪嘗膽二十年,最終成功滅吳
    當年,勾踐不聽大夫範蠡的勸說,執意要帶領大軍前去和吳國交戰,結果慘敗而歸。後來,勾踐幡然醒悟,於是去和吳王夫差求和,這才逃過一劫。此後,勾踐表面上歸順夫差,暗地裡卻臥薪嘗膽,努力發展國家。隱忍了二十年之後,勾踐已經兵強馬壯,於是他迅速出兵攻打吳國,最終成功滅吳。
  • 重讀《臥薪嘗膽》:擊敗夫差的不是越王勾踐,而是夫差自己的天真
    越王勾踐兵敗之後,十年忍辱負重,最終擊敗了昏聵的吳王夫差,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讓吳越百姓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麼一看,勾踐既是艱苦奮鬥的典範,又是仁義愛民的明君,的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當我們看到《臥薪嘗膽》背後的真相時,卻不得不感嘆,美化後的故事欺騙了我們好多年。
  • 如果越王勾踐攻打的是伍子胥,那還會有「臥薪嘗膽」的盛世美談嗎
    越王勾踐如果把「越王勾踐伐吳」中的吳國的國君換成伍子胥而不是夫差,那還會有「臥薪嘗膽"的盛世美談嗎?「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被盛傳了幾千年的勵志故事,越國君王勾踐可謂是歷史長河中勵志名人堂上的翹楚!被無數後輩稱讚和仰慕!
  •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絕不僅僅靠臥薪嘗膽
    【核心提示】在歷史上,由於臥薪嘗膽的故事太出名,以至於許多人誤認為,越王勾踐戰勝吳王夫差,靠的僅僅是臥薪嘗膽。實際上,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戰勝吳王夫差,除了臥薪嘗膽,還有許多更加重要的原因。春秋時期的吳、越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楚、晉兩強爭霸的副產品。
  • 越王勾踐吃吳王夫差的屎確有其事嗎?
    春秋時期吳越二國交戰,越國慘敗,越國國君勾踐被活捉,成了俘虜,理應問斬。但夫差沒殺他,也沒把他關在牢裡抽小鞭子,只是貶為奴僕,是夫差宅心仁厚嗎?當然不是。夫差之所以不殺他,是因為他覺得直接殺了勾踐實在是太便宜他了,他決定用羞辱,踐踏尊嚴的方式來報復勾踐。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真有其事?還是司馬遷的虛構?
    所以,你說是司馬遷杜撰的臥薪嘗膽,也很難站住腳。畢竟時間不會倒流,你又怎能知道勾踐當時沒有嘗過膽?那麼越王勾踐究竟有沒有臥薪嘗膽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眾說紛紜話嘗膽 其實關於臥薪嘗膽的傳說,歷史上向來就頗有爭議,眾說紛紜。
  •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與吳國夫差,不得不說的愛恨情仇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與吳國夫差,不得不說的愛恨情仇說起春秋五霸的最後一位王者,這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就是由他而來,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勾踐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儘管當時還沒有皇帝的概念,可作為統治者,勾踐是可以隱忍的,
  • 越王勾踐 臥薪嘗膽
    我跟越國有不共戴天之仇,還講和。我我我講恁大爺,文種又說了。勾踐願意帶住他媳婦來吳國贖罪,做您的臣僕。我們國家給你們當小弟。他了生死都抄在大王的手裡邊了,你還怕啥,要是哪天你看他不順眼了,叫他幹啥他幹啥,給你當驢騎都中。還有就是大王你也能留個好名啊,為什麼不答應呢?夫差一天聽,也對哈,夫差就點點頭說中吧那。
  • 勾踐大起大落的一生,臥薪嘗膽真的存在嗎?荒淫猜忌導致滅亡
    勾踐大起大落的一生勾踐一生經歷過大起大落,最終淹沒於歷史長河。其一,吳越兩國發生戰爭,勾踐通過讓死囚在吳軍陣前自殺,出其不意戰勝吳國。其二,夫差繼位,兩國再次發生戰爭,最終越國戰敗,勾踐被俘。其三,勾踐臥薪嘗膽,親嘗夫差糞便,獲得夫差信任。其四,勾踐養精蓄銳,戰勝吳國。
  • 越王勾踐驕傲自滿,後因臥薪嘗膽屈服夫差,終成大業
    夫差身邊有兩個重要的大臣,一個叫伍子胥,一個叫伯嚭。他叫這兩個人每日操練兵馬,為攻打越國做準備。兩年之後,夫差親自帶領吳國大軍攻打越國。越國兩個很有名的大夫,文種和範蠡曾對勾踐說"吳國這次決心要為闔閭報仇,是帶著仇恨來的,他們來勢洶湧,建議不要和吳國作戰,緊守城門"。勾踐不以為然,上次的勝利已讓他有點自負,決定發動大軍全面應戰。
  • 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有過臥薪嘗膽?
    明代胡寄垣有一勵志輓聯,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一輓聯共用了兩個典故,上聯引用項羽破釜沉舟之典故,下來引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對於項羽是否有沒有破釜沉舟過這裡暫且不論,小編主要講述一下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有過臥薪嘗膽這回事。
  • 勾踐臥薪嘗膽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前,為何一定要蒙上雙眼?
    ,然後答應了越國的請求,而且,他還要求越王勾踐夫婦要親自來吳國給自己做奴僕。後來,勾踐來了,勾踐放下身段,親自幫夫差牽馬,甚至在夫差生病時,勾踐還要品嘗夫差的糞便。三年後,夫差善心大發,放勾踐回去。勾踐回去後,臥薪嘗膽,時刻準備滅吳。伍子胥聽聞後,勸吳王夫差立即滅掉越國。但夫差當時正在籌劃滅齊國,又一次不聽伍子胥之言。
  • 夫差是怎樣看待勾踐臥薪嘗膽的,伍子胥為何開始就篤定勾踐必反?
    這段關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流傳至今可謂是家喻戶曉,只是其中有兩點疑問,後世甚是惋惜卻又不甚理解,那就是夫差當初為何數次不聽勸告,徹底地消滅勾踐,除了伯嚭這個賣國賊的讒言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底層的原因,而在另外一邊,伍子胥又為何從一開始就篤信越王勾踐必反,並且必將成功,他的直覺和判斷又到底源自何處?
  • 越王勾踐是「厚黑學」的鼻祖,他是如何讓夫差放過自己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寄人籬下,韜光養晦,終於復國成功。越國殺死了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吳國與越國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越王勾踐為什麼還能夠被吳王夫差放過一條命?越王勾踐是如何消除夫差對他的戒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