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越王勾踐攻打的是伍子胥,那還會有「臥薪嘗膽」的盛世美談嗎

2020-12-20 歷史奇聞紀
越王勾踐

如果把「越王勾踐伐吳」中的吳國的國君換成伍子胥而不是夫差,那還會有「臥薪嘗膽"的盛世美談嗎?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被盛傳了幾千年的勵志故事,越國君王勾踐可謂是歷史長河中勵志名人堂上的翹楚!被無數後輩稱讚和仰慕!

臥薪嘗膽

毫無疑問,他的隱忍和自律是他成功復仇的重要條件,但絕不是主要因素。甚至說,他有點幸運!

如果當年的吳國國君由其相國伍子胥來當,越王勾踐伐吳一定不會成為美談,而是笑談!

在勾踐被吳國抓走當奴僕後,實際上吳國已經吞併了越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力量都要遠遠地落後於吳國,特別是軍事被吳國嚴格限制和監視了。但為什麼後來,有逆風翻盤後的絕地反擊呢?

我認為主要是兩點,而且都跟勾踐關係不大.

一、吳王夫差昏庸無道。

夫差
夫差昏庸無道

釋放勾踐後,居然還允許勾踐大興兵事,招兵買馬。要知道,夫差的父王是被勾踐所殺,而勾踐被滅國後,又被欺辱十年,這兩人其實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了。很難真正地和睦相處了。

但吳王似乎沒把這放在心上,而且還居然給勾踐擴充封地。相國大臣伍子胥忠心進言勸阻,非但不聽,還把他給殺了。伍子胥何許人也?沒有他,就沒有強大的吳國,可以說吳國的強大是由他的出生入死,智慧才能換來的。沒有了伍子胥,吳國就猶如失去了人的左膀右臂。

二、吳國文種的賢能。

在勾踐被抓走的十年,文種勵精圖治,韜光養晦,為越國發展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更為重要的是,他為勾踐復仇制定了非常有效的破吳七術。通俗點就是,給錢、給美女以迷亂吳王,在吳國糧食種子做手腳,擾亂他們的供給。離間君臣。發展兵力等。

其實,以伍子胥的睿智賢能,哪怕不當吳王,只要夫差能聽得進去他的諫言,越王勾踐也不可能打得過國力昌盛的吳國,也就不會有「臥薪嘗膽」的盛世美譽了!

吳國和越國的地圖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真有其事?還是司馬遷的虛構?
    如果把膽風乾,倒是不臭了,但風乾後的膽用舌頭舔下哪還有苦味?又如何勵志?如果為了嘗膽,每天殺一頭豬,以取其膽,這又不符合勾踐之風格。當時他可是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每天殺頭豬還節儉個啥。 所以按邏輯推理,勾踐長年臥薪嘗膽是不可能的。
  • 「臥薪嘗膽」真的來源于越王勾踐嗎?
    事情回到了勾踐當越王的第三年,公元前494年,這一年對於勾踐來說是他一生不可磨滅的恥辱。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秣馬厲兵,準備攻越。勾踐決定先發制人,在吳國未發兵之前討伐吳國。範蠡勸阻,勾踐不聽,繼續發兵。後夫差派遣全部精銳出動,攻打越軍,在夫椒大敗越軍。勾踐僅以五千兵退守於會稽,吳軍進而圍困越軍。 越王勾踐追悔不已,範蠡建議勾踐向吳王夫差請和,併入吳國為臣,於是勾踐令大夫文種去吳國交談。表示越王勾踐願意入吳,攜妻帶子為臣。吳王夫差同意勾踐之請,相國伍子胥反對此事,認為上天要吳國滅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請求。文種回到越國後,將吳國的態度告訴了勾踐。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成春秋最後霸主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成春秋最後霸主文/炎炎談歷史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姓姒,名勾踐,又名鳩淺。勾踐是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後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無餘的直系子孫。此後經歷二十多代,傳到勾踐父親允常,允常在位時,與吳王闔閭數次交戰。勾踐繼位後,秉承父志,公元496年吳王闔閭攻打越國,重傷身亡。吳王夫差繼位後,在相國伍子胥的輔佐下,日夜勤兵,立志為父報仇。得意之時的勾踐鑄成「王者之劍」,欲滅吳後快,不想,伍子胥已領兵渡過大江,勾踐兵敗椒山。
  • 越王勾踐是如何滅掉吳王夫差的?《臥薪嘗膽》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越王勾踐是如何滅掉吳王夫差的?《臥薪嘗膽》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越王勾踐滅掉吳王夫差的過程是驚險曲折的,也是吳越兩國鬥智鬥力的結果,當然主要是越國全民動員,使用各種陰謀詭計的結果,時間更是長達二十二年。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吳王夫差剛愎自用、狂妄自大造成的。即「自作孽不可活」也。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出兵討伐越國,由于越國的生產力比較落後,國力很弱,加上越王勾踐不聽其大臣範蠡的忠告,導致越國的軍隊被吳國打的慘敗。越王勾踐收拾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又被吳國軍隊包圍,形勢危急,越王勾踐採納了範蠡等人的意見。派大夫文種去求和。
  • 越王勾踐真的臥薪嘗膽了嗎?
    越王勾踐忍辱求和,從此,越國成為吳國的臣國。越王也在吳國宮中服役三年,後來吳王免去了越王的罪,將他放回越國。為了不忘亡國之痛,為了報仇雪恨。越王勾踐在屋頂上吊了一個苦膽,日日夜夜都要嘗一嘗,用來激勵自己。
  • 越王勾踐 臥薪嘗膽
    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即位。吳王闔閭以為有機可乘,準備出兵打越國。伍子胥不叫打,但是莫法,打仗了結果就是闔閭戰敗,自己身受重傷,還莫走到家了就死了。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夫差,你忘記越王把恁爹殺了,夫差就含著眼淚說。沒有,這事兒莫能忘了哦。夫差就這樣天天想著報仇,他讓伍子胥博在太湖裡操練水軍,自己在靈巖山練習射箭。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陳寶國陳道明一齊演勾踐
    自陳道明出演電視劇《臥薪嘗膽》中的越王勾踐後,昨天,電視連續劇《越王勾踐》宣布開機,陳寶國也表示將挑戰越王勾踐這個角色。  30集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越王勾踐》是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本年度一部重點劇目,講述的也是春秋時期的吳越之爭的這段歷史,主題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故事。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派編劇張敬等人傾心打造、精心修改,歷時4年完成了《越王勾踐》的電視劇本。
  • 揭秘:越王勾踐真的臥薪嘗膽了嗎?為何要親嘗吳王夫差糞便
    勾踐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最終贏家。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諸侯爭霸中,越王勾踐憑藉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耐力最終獲勝,留下了許多為後人稱道的典故,這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當是"臥薪嘗膽"的故事。但是,這一故事的真實程度到底有幾成越王勾踐肯定有過臥薪嘗膽的經歷嗎?似乎也未必。
  •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絕不僅僅靠臥薪嘗膽
    【核心提示】在歷史上,由於臥薪嘗膽的故事太出名,以至於許多人誤認為,越王勾踐戰勝吳王夫差,靠的僅僅是臥薪嘗膽。實際上,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戰勝吳王夫差,除了臥薪嘗膽,還有許多更加重要的原因。春秋時期的吳、越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楚、晉兩強爭霸的副產品。
  • 吳王聽信小人殺了伍子胥,其預言成真,越王臥薪嘗膽後進攻吳國!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們會喜歡!吳王聽信小人殺了伍子胥,其預言成真,越王臥薪嘗膽後進攻吳國!有一天,夫差登上姑蘇臺,望見了勾踐和夫人端端正正坐在馬糞堆旁,範蠡手持馬鞭恭敬地站在一旁,君臣之禮儼然不改。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杜撰的?還是確有其事?
    蒲松齡的這幅對聯勉勵我們要有持之以恆之心,堅持不懈的品質。但歷史上越王勾踐是否真的用臥薪嘗膽這樣的行為來激勵自己呢?史學界對此提出過不少質疑,我沒玩從可以一些歷史文獻中看出一些蛛絲馬跡。春秋時期的著名的歷史文獻《左傳》和《國語》在講述越王勾踐時,均未記載有臥薪嘗膽一事。
  • 大家了解臥薪嘗膽背後的故事嗎,越王勾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小時候學典故,學國學,一定被要求背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小時候不懂,按照要求背過,只知道故事裡面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吳王夫差,一個越王勾踐。小時候的理解的不透徹,感覺就像故事裡的兩個人,為了爭地盤,你打我,我打你,前幾年你勝了,後幾年我又勝利了。等真正長大可以理解臥薪嘗膽的故事時,知道這個故事是激勵我們要在逆境中堅持的生存,先要生存,再要成功。
  • 中華五千年:勾踐為何臥薪嘗膽,範蠡和文種如何輔助越王
    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範蠡(音lí)。範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嘗的是啥膽?
    厲兵秣馬,三年後準備出兵伐越,越王勾踐得到消息決定先發制人,不聽大臣範蠡的勸諫,貿然出兵,結果被吳國在夫椒大敗,損失慘重,越王勾踐率殘兵敗將逃到會稽,遂遭吳兵圍困難以逃脫。情急之下,越王勾踐問大臣範蠡有什麼辦法脫險。範蠡就對越王提出了他的建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於人,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計,而身與之市」於是越王勾踐以自己為臣,以妻子為妾降服。
  • 重讀《臥薪嘗膽》:擊敗夫差的不是越王勾踐,而是夫差自己的天真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一副對聯,直接將越王勾踐推到了與楚霸王項羽同樣的高度。在年少的歲月中,讀到這幅對聯的時候,非但沒有察覺出什麼問題,反而覺得再正確不過了。吳王闔閭本不是吳國王位的繼承人,但是在伍子胥的幫助下,還是坐上了吳王之位。那作為交換,闔閭就要幫助伍子胥完成滅楚復仇的大業。所以自闔閭上位以來,便任用伍子胥、孫武兩人整頓吳國兵馬,並於公元前506年發兵攻打楚國。
  • 越王勾踐:從沒「臥薪嘗膽」,也沒有「兔死狗烹」的政治家
    提起越王勾踐,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兩個成語:「臥薪嘗膽」、「兔死狗烹」。這位春秋時期帶領一個蠻荒小國崛起的霸主,一方面以他的忍辱發憤、勵志圖強的故事讓人傳誦,另一方面又因其成功後對功臣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讓人唏噓不已,大大影響了他的歷史形象。勾踐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因為誅殺功臣而遭到人們唾棄的君王。
  • 越王勾踐為了復國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其中曲折卻鮮為人知
    越王勾踐為了復國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其中曲折卻鮮為人知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有些人選擇了知難而退。而有些人則選擇了咬牙堅持,等待時機的扭轉。越王勾踐由於上次勝利之後,一直洋洋自得,根本就沒有把心思用在治理國策上,看到敵人來攻,他便自以為是的帶領軍隊前去迎敵,絲毫不聽取旁邊大臣的建議,最後越王勾踐戰敗。越王勾踐身邊的能臣範蠡,向他提出建議讓他以稱臣的方式向吳國求和。當時吳王夫差身邊有一位能臣叫吳子胥,他一開始就建議吳王夫差趕快殺了越王勾踐,以絕後患。
  • 越王勾踐:春秋最後一位霸主,臥薪嘗膽後東山再起
    為了提醒吳王夫差不忘sha父之仇,伍子胥在夫差寢宮門前安排一對侍衛,每次夫差出入宮門,侍衛必喊道:夫差忘了殺父之仇嗎。同時,夫差加緊安排操練兵馬,以攻打越國。後經過伯靼在吳王夫差面前的一番諫言,吳王夫差在吳國重臣伍子胥的反對下,同意越國以求和保存其國家,但是要求越國國王勾踐及妻子前往吳國為奴。面對國家大局,為保存國家而不滅國,勾踐同意前往吳國為奴,並把國家大事交給文種管理,而範蠡則隨勾踐去了吳國。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成功:永不放棄,就有生機!
    大家好,我是吉霏兒,今天講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實現復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01導讀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比較特殊的一段歷史,諸侯割據群雄逐鹿,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一系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歷史。勾踐帶著五千殘兵逃到會稽,被吳軍追上並團團圍住,沒了主意的勾踐,這時才後悔沒有聽從範蠡的建議。此時,範蠡告訴勾踐,除了求和別無他法,勾踐聽從範蠡建議,派文種去吳營求和。吳王有些心軟,想答應勾踐的求和,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這放虎歸山,以免養虎為患。文種後來打聽到吳國的伯嚭貪財好色,於是打算從他那兒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