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辦喪事又有「新花樣」,農民工最吃虧,這是咋回事?如今的農村中,酒宴的攀比之風在不斷的蔓延中,各種名目的宴席多了起來。比如說每年的8月份總會吃上很多的升學宴,在過去是那些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才會舉辦,但到了如今幾乎上大學的都會辦理,似乎不辦就會吃虧,為此農民也十分的愁苦,畢竟吃酒宴需要花錢的。而農村的無事宴也多了起來,比如說搬家宴、新店開業、生日宴等,這些宴會的出現讓農民的生活負擔自然也在加大,大家的日子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在農村人的眼裡,喪葬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家裡有老人離世,總會在村子裡停喪數日才行,而在這段時間裡子女則需要在一旁盡孝,這樣的話才是孝順的表現。而在老人離世之後,全村的人都會過去悼念,為的就是見到逝者的最後一面。而家人也要為逝者穿上壽衣,讓他們更體面的下葬。當然親戚也會來到家裡祭拜,通常一來就需要來好幾天才行。
在喪事上的講究很多,過程也十分的複雜,每個東西的採購都需要有人去做,還要有人將逝者離世的消息告訴親戚,當然還需要將靈棚搭建起來。而在這個時候主家需要在老人身邊守孝才行,這樣一來自然是不能參與到這些事情,此時就需要「本家人」幫忙。在農村中講究著「白事不叫」,也就是說如果「本家人」家裡有喪事,那大家就需要主動的來到家裡才行。
所謂的「本家人」,相比鄰居更親近一些,通常是在「五服」內的血緣宗親,因此在有什麼酒宴的時候都會進行幫忙。不過對於那些在外面打工的農民來說,這可是十分吃虧的。畢竟大家需要從外面趕回家裡,而農村的喪事需要好幾天,因此光是請假也需要幾天,再算上來回的路費,一次回家就需要少賺上2000元以上。
去幫忙的農民是沒有任何報酬的,反而還需要準備上份子錢才行。雖說如今各地已經迎來了火化的過程,但實際上其他的事情還是很多,因此大家依舊要積極的參與幫忙,當然主家也會管上一頓飯,這樣的話也是情理之中的。
農民之所以回家裡幫忙,其實還是為了自己著想,畢竟誰家裡都有老人,誰都有離世的時候,如果不去幫忙,可能在老去的時候就會很尷尬了,大家怎麼看呢?農村辦喪事又有「新花樣」,農民工最吃虧,這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