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吳說史,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歷史資訊。
說起來,古代和現在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那就是重義輕利、重農抑商。文人、武將、農民在古代的地位,都遠遠超過商人,在古人眼裡,商人就是重利輕義之徒。
儘管世俗有如此嚴重的偏見,商人依舊能夠積累巨量的財富,讓其他人看不起的同時,心中又十分嫉妒羨慕。
古代商人的地位雖然低,但是他們的存在對國家的發展也有起到推動作用,尤其是每逢戰爭、饑荒的時候,朝廷用一兩個「美麗」的藉口,就能從商人那裡徵收不少財富,可以說,朝廷對商人是又愛又恨,而明朝巨富沈萬三更是朝廷的心頭好、眼中釘。
沈萬三究竟多有錢呢?根據史書記載,明朝將富商稱為「萬戶」,地位由高到低又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秀、官、郎、畸、哥,每個大等級又分為3個小等級。而沈萬三在當時是「秀」的第三等,也就是「萬戶」地位最高的存在,可見他當時的財富,絕對是睥睨天下的,是巨商中的巨商,單純論商界裡的地位,如今的杭州馬和深圳馬都不一定比得過。
沈萬三之所以能積累巨量的財富,和元朝時期的「改革開放」有關,元至治三年,也就是1323年的時候,朝廷放鬆了海外貿易的政策,沈萬三當時就乘著這一股東風,將海運和漕運結合起來,短短的數年時間,就讓他成功擠入富商行列。
用現在十分流行的一句話來說,沈萬三是抓住了當時的「風口」,但他可不是風口一過就摔死的豬,相反,有卓越遠見的他把握住這個機會,牢牢控制了當時海外貿易的大量市場份額。
等到元朝滅亡,明朝建立的時候,沈萬三識時務者為俊傑,除了積極向朝廷納稅之外,還會主動捐款幫助朝廷建設新國都。因此元末明初的時候沈萬三混得風生水起,即使元末明初是動亂的時代,他斂財的速度卻沒有因此減慢。
根據明代一書《雲蕉館紀談》所言,沈萬三當時憑藉海外貿易,存金千萬,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富商,在國內局勢動蕩不安,市場風起雲湧的時候,他依舊穩坐江南巨商這把交椅。
在任何時代,錢多到一定程度就不是自己的錢了。沈萬三作為江南巨商,自然是樹大招風,為了自身著想,他每年都會給朝廷奉獻巨量錢財,還會大力資助朝廷建設。
1373年前後,朝廷要在洪武門和水西門之間,修建一道城牆,但是明朝初期國庫貧瘠,前期打仗和成立新朝廷,已經將國庫揮霍一空。在明裡暗裡的壓力之下,沈萬三當時自掏腰包,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城牆,由此可見當時的沈萬三是真真正正富可敵國的存在。
可惜的是,沈萬三一直想要降低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威脅程度,但是口袋拿出的一些錢就能輕輕鬆鬆修建城牆,朱元璋心中對沈萬三更加忌憚了。
此後,沈萬三出資百萬黃金犒勞三軍,徹底惹怒了朱元璋,犒勞三軍是皇帝做的事,作為一個商人這麼做,難免就有收買軍心的嫌疑,於是朱元璋以此為藉口,將沈萬三發配雲南邊疆,抄了他的家底,沈萬三辛辛苦苦這麼多年積累的財富,就全部充公了。
一代明朝巨商落得如此下場,可惜可嘆,雖然憑藉時代的「風口」功成名就,但最終還是難逃時代的束縛,重義輕利、重農抑商,這是那個時代對商人的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