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吳興水災,沈萬三隨父移居周莊鎮,以躬耕農業發家,並得到富室陸德源賞識,贈予巨資。此後,利用周莊的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進行海外經商,並開展民間貿易活動,''之後沈萬三又在元末軍閥張士誠勢力下販賣海鹽,在古代販鹽一直都是暴利行業,一直是國家來嚴格掌控的。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產業卻被「一個」商人所掌控,所以他將江南私鹽生意全部掌控。在利用積累起來的金錢慢慢結交上層權貴,建立起來了龐大的一個商業帝國。
曾替朱元璋犒賞百萬大軍,每名將士一兩黃金。按現在的黃金稅換:
1克黃金=400元人民幣(左右)
1兩=50克
400元×50克=20000元
100萬將士×20000=200萬元
等於獎勵將士200萬元,而當時黃金是主要貨幣,1兩黃金夠普通家庭活好幾年了。
朱元璋稱帝後,讓沈萬三每年須獻白銀千兩,黃金百斤,還要他出資修建部隊用房六百五十間,除此之外,對他所有田地每畝加徵九鬥九升的稅費。換算:
一克白銀=5元(左右)
5元×50克=250元
1000兩白銀×250元=25萬元
100斤黃金=1000兩黃金
1000兩黃金×20000元人名幣=2000萬元
為增加皇城的防禦能力,朱元璋準備建造南京城牆,這可是工程浩大,不拉幾個贊助恐怕不行,他又把沈萬三找來,把建城牆的事告訴他,並說國庫空虛,資金困難,問他有什麼好辦法。
聞言沈萬三異常激動,皇帝能讓自己來想辦法,什麼概念?我的媽,那是至高無上啊,就是給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買得到。殊不知黴到臨頭還在白日夢,真應了那句「人要倒黴山都擋不住」的古話,大凡要倒黴的人都是智商被即刻屏蔽。沈萬三也不例外,依然興高採烈當即表態:自己可以出資建造一半城牆。
因錢引禍還渾然不知,為得到朱元璋的表彰,沈萬三真是拼了命,不但出資還出力,每天都堅持在現場親自督工,為搶在那半個城牆前面完工,他又以錢鋪路,為彰顯自己錢多,讓人將銅錢和銀子抬到工地上。每砌好十塊磚給一個銅錢,砌好一百塊給一兩銀子,日日結帳、天天付清,從來不拖欠,沒想到這個沈萬三真是牛逼,在千年前就曉得使用激勵政策。就憑著金槍銀彈提前完成了造城牆任務,好勝的沈萬三提前三日完工,慶功宴上,朱元璋致酒,所作慰問詞竟是這樣的:「古有白衣天子,號曰素封,卿之謂也。」一個誰都猜忌的皇帝,竟然說自己治下的一個富翁是個民間的皇帝,什麼意思?還能有什麼意思呢? 滿以為要得到皇帝的獎賞,豈不知等待他的將是滅頂之災。
有這樣的伏筆,致命的一擊遲早還是來了,朱元璋將沈萬三的兒子沈茂打成藍黨。藍黨指功臣藍玉之獄,硬指藍玉謀反,牽連了幾萬人,沈萬三也名列其中,被發配雲南。雲南離海很遠,無法再搞海上貿易。
中央電視臺曾有過一期歷史節目,介紹關於沈萬三的財富,大致給出了一個數據,確實有點嚇人! 專家介紹說,如果按照當時的市價算,沈萬三資產最少有20億兩白銀,在明朝中期一兩銀子價值約合人民幣600-800元,而沈萬三生活年代是元末明初的亂世時期,銀價更高,應該在不低於1000元人民幣,20億兩就是20000億人民幣,乖乖!富可敵國絕不是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