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卷2000餘文件 神秘「唐檔」首次公開
歷經十年整理,《上海圖書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共收錄該館館藏唐紹儀中文檔案文件2000餘件,涵蓋範圍自1868年至1934年,時間跨度達60餘年。這是神秘「唐檔」的首次披露,其中大量條約、信札手稿均為原始形態,為研究中國近代政治史、外交史、經濟史、制度史等提供具體而鮮明的細節,甚至可以糾正過去一些「成說」「定論」,彌足珍貴。在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唐紹儀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他是第三批留美幼童,回國後長期襄辦清廷的外交事務,多次負責與英國、日本、俄國等國的議約事務,是晚清著名外交專家。
-
檔案披露百位名人南京生活:宋美齡戶主名是蔣中正
檔案披露百位名人南京生活:宋美齡戶主名是蔣中正 記者昨天從市檔案館獲悉,由南京市檔案館編輯,南京出版傳媒集團出版《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一書正式出版,該書是從歷時7年多整理和編輯的200萬張民國戶籍卡中遴選出版的,首次披露了60年前那批知名的「南漂一族」。
-
上海首批檔案文獻遺產揭曉 四大公司檔案珍貴又好看
上海首批檔案文獻遺產揭曉 四大公司檔案珍貴又好看 昨天,上海首批檔案文獻遺產與優秀檔案文化傳播項目揭曉,12項「高齡」檔案展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珍貴史料。 據1847年至1911年間的《上海道契》披露,上海租界「國中之國」並非清政府本意,原先對洋人租地買地也有限制,但洋人從強買強賣發展到越界築路、搶佔地盤,劃定一塊塊勢力範圍,導致情況失控。
-
珍貴文獻中山陵檔案首次全面公布 揭秘墓室構造
揭秘 用磚還是用石,建祭堂精打細算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中山陵檔案》通過基礎性的檔案編纂,採用全彩影印件的形式,全面反映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逝前後至1949年4月,24年間中山陵園的建設發展歷史。內容包含訓令、指令、公函、電報、往來信件、會議記錄、日記、文獻等檔案文書。
-
《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一座醫學和人文寶庫
他說近代中醫藥期刊研究者不多,而上海中醫藥大學收藏頗豐,這是個寶庫。段老的介紹讓我怦然心動,瞬間有了整理出版的構想。近代科技類期刊多因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至今僅存史料價值,可供科技史研究,而中醫藥期刊則不然,它是科技類期刊中唯一具有應用和史料雙重價值的歷史文獻。一個世紀前的醫論、醫案、驗方,對於今天的中醫臨床和醫藥研究仍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一些方藥至今仍應用於臨床。
-
外交部重大歷史檔案解密過程獨家披露(圖)
而此次開放的檔案約佔1956-1960年期間外交檔案的60%,整個鑑定開放過程僅用了兩年時間。 沒發現共同艦隊事件檔案 「我沒有發現關於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事件的檔案!」昨天,一位關注此事的媒體記者表示。 1958年,蘇聯連續向中國提出建議,希望在1958年至1962年間,由中國和蘇聯共同建設一座大功率的長波發報無線電中心和一座遠程通訊的特種收報無線電中心(即長波電臺)。
-
新檔案披露宋氏一門早年經歷,近代教育成就民國顯赫家族
10月18日於復旦大學舉行「宋氏家族與近代教育」研討會上,海內外學者以最新發掘的檔案資料披露宋家成員求學和留學的情況,聚焦近代教育對宋氏家族的影響。 留美深造對宋家影響深遠,但此前由於資料的缺乏,對相關史事或語焉不詳、或以訛傳訛。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及其團隊遍訪美國與宋氏家族有關的高校,從檔案中還原了宋家人早年求學經歷。
-
《中國檔案珍品展》開展,雍正未篡改遺詔繼承皇位
」首次亮相北京。 據了解,本次展覽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貴檔案,或記載某一重大歷史事件,或印證某一歷史史實,或記錄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聞軼事,從不同層面折射出從唐代到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從多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具有跨越千年時空、展現皇家珍藏、揭示曠世之謎、印證歷史結論的特點。 有關雍正繼位的問題,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謎案之一。
-
七三一部隊部分檔案首次全面公開 賈玉梅出席「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
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史料專題展」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啟動。七三一部隊房友會資料、《留守名簿》等檔案首次全面公開。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玉梅在啟動儀式上宣布專題展開幕,並參觀展覽。 此項展覽共展出220張圖片、1810件實物、51小時音像檔案。
-
重慶首次公開資料圖 披露「七七事變」陰謀 (1/5)
重慶首次公開資料圖披露「七七事變」陰謀 (1/5) "← →"翻頁
-
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研討會專家報告(三)
從國內看,上圖民國資源的收藏量,數位化的量應該排在前位。在民國資源的數位化加工部分,上圖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標準,為能夠提供深層次的知識服務做準備。 一、《全國報刊索引》 《全國報刊索引》是1955年由文化部委託上圖創辦的期刊。
-
張元濟誕辰150周年:三種珍貴文獻首次影印出版
兩家文化機構以出版的方式,向張元濟誕辰150周年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獻禮。這次出版文獻以張菊老為集中點,將館藏有關張元濟的文獻從各專藏中遴選出來,包括抄本、批校本、稿本,尺牘,檔案,照片等多類文獻形式,整理品種達七種。
-
關於疑似四川省圖書館藏近代珍貴文獻流出事件
要說是「處理副本」,上拍的新文學版本可都不錯,如寒齋所獲孫用十多處批點的李何林編《中國文藝論戰》初版本,從批註內容上看顯系他為參編《魯迅全集》使用的工具書。這些年過來,類似的事耳聞越來越多,也有又牽涉前述那家機構的,也就習以為常了,雖然每次還是要感慨一番。這一次,感慨更多一些。今年9月,廣東崇正本擬拍賣林思進舊藏名人信札。據說東西正、體量大、價值高,是一件好事。
-
天津市檔案館首次面向全社會徵集天津近代歷史檔案資料
人民網天津8月18日電 天津作為近代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是近代中國北方「洋務運動」的中心,在軍事、教育、司法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等方面,均開全國之先河。 天津市檔案館作為保管天津近代歷史檔案的中心和基地,收藏天津近代檔案83萬卷。這些檔案記錄了近代天津的歷史。
-
宋子文後代現身復旦 新一批絕密檔案公布(組圖)
早報記者 張棟 圖 東方早報記者 韓曉蓉 實習生 施泓超 昨天在復旦大學舉行的「宋子文生平與資料文獻」學術討論會上公布了一本中英雙語版的著作《宋子文與外國人士往來函電稿(1940-1942)》,這是四大家族系列中關於宋子文歷史的最新一批檔案文獻。
-
臺北故宮博物院捐贈常熟名人文獻 檔案見證兩岸同根
日前,來自臺北的林天人博士來到常熟,代表臺北故宮博物院,向常熟市檔案館捐贈常熟名人、清代臺灣知府蔣元樞所著文獻——《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這一捐贈填補了常熟名人的檔案空白,拉開常熟與臺灣兩地文獻互動的序幕。 蔣元樞乾隆年間生於常熟,祖父蔣廷錫,父蔣溥,均為清朝大學士。
-
數十件珍貴古籍文獻首次亮相 這場中醫古籍展炫酷開展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6月22日報導 《太平聖惠方》《四部醫典·後續部》《藥物圖釋·白銀鏡》……今日,「默化——古籍裡的傳統醫學文化與當代生活、藝術的潛移」展覽在四川省圖書館拉開帷幕。
-
工作坊:透過軍事文獻重審近代戰爭
一般意義上講,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和結尾皆以戰爭為斷代之依據,而整個過程中亦由戰爭乃或軍事化貫穿始終,故而說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重要的關鍵詞恐怕並不為過。除了縱向的貫穿,戰爭橫向也影響大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對於中國近代史上的戰爭,不僅是其本身,還是其影響,都還有大量研究的空間。
-
李書文八極拳武學檔案落戶邵陽市檔案館
雲邵陽客戶端11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伍潔 通訊員 胡正加)11月12日上午,李書文八極拳第三代傳承人李志成將祖孫三代傳人珍藏上百年的李書文八極拳相關武學檔案捐贈給邵陽市檔案館。這是市檔案館新館開館以來,首次成建制接收的社會名人檔案。
-
幼文:關於疑似四川省圖書館藏近代珍貴文獻流出事件
許多紀念文章都提到他曾自述的終生遺憾:「當時我自東京回國的時候帶了兩套完整的庭訊記錄,為了帶這個檔案還專門坐船回國,因為坐飛機(的話),這麼大的東西不讓帶。回國後,一套給東吳法學院,另一套通過向先生帶到南京,通過外交部交給司法行政部,結果(這兩套珍貴的檔案)不知所終,(解放後)上海市公安局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都來問我(檔案的去向),我也不知道,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