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重大歷史檔案解密過程獨家披露(圖)

2020-12-11 搜狐網

  來源:華夏時報

  外交部重大歷史檔案解密過程獨家披露

  ■核心提示

  昨天,外交部對外開放了25651件、59345頁解密檔案,這批在1956-1960年形成的秘密檔案,在塵封40多年後終於露出神秘面容。

  這是外交部繼兩年前向社會開放1949-1955年檔案後,第二次向社會開放歷史檔案。「開放數量和比例比第一次更多,標誌著中國外交檔案開放走出了更堅實的一步,這也是中國自信的表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博士張勉勵如是評價。

  此次解密檔案的內容,涉及眾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核心內幕,如1959年新中國國慶十周年慶典、1958年炮擊金門事件、1956年波匈事件、蘇聯從中國撤走專家事件等……

  在關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核心內幕的同時,本報特別採訪了參與檔案解密工作的老外交官,獨家披露了這些神秘檔案的解密全過程。

  ■檔案開放

  再現重大歷史事件

  昨天上午9時,長期研究國際冷戰史的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沈志華來到外交部南配樓七層的開放檔案借閱處。當天,外交部第二批解密後的外交檔案(1956-1960)正式向社會開放,沈志華成為首位借閱者。

  「聽到第二批外交檔案將對外開放,我非常高興,所以一大早就趕過來了。」沈志華臉上洋溢著興奮。

  「沈老師今天收穫大啊!」外交部檔案館鑑定開放處副處長郝偉華告訴記者,當天沈志華和他的學生調閱了150件檔案。

  2.5萬件檔案面向社會借閱

  「這是繼2004年1月開放首批(1949-1955)外交檔案後,向社會開放的第二批外交檔案。」

  外交部檔案館廉正保館長昨天介紹說,本批開放檔案共25651件、59345頁,文件種類主要是中國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類請示、報告、談話記錄、來往電報以及照會、備忘錄等外交文書。

  「與首批相比,這次開放的檔案數量更大,所用時間卻縮短很多。」據廉正保館長介紹,首批開放的外交部1949-1955年間檔案約有上萬份,開放比例大約為30%,整個鑑定開放過程歷時5年。而此次開放的檔案約佔1956-1960年期間外交檔案的60%,整個鑑定開放過程僅用了兩年時間。

  涉及眾多重大歷史事件

  關於內容部分,廉館長介紹說,本批開放檔案主要涉及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中國在雙邊和多邊外交領域的有關原則立場、對外交流交往情況,如:中國在該時期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支持非洲、拉美人民反帝反殖鬥爭和民族獨立運動,先後與亞非拉14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中美大使級會談(第32次-第102次),中國在相關國際組織反對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鬥爭;中國對1956年波匈事件和蘇聯撤走援華專家等問題的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等。

  ■史海鉤沉

  決策細節鮮為人知

  「開放檔案中有關於1958年炮擊金門的材料!另外,中美大使級會談檔案也有相當價值,很多是首次向社會公開的。」外交部檔案館廉正保館長昨天透露。

  關於中國在1956年放棄起訴日本戰犯事件的原委,公眾知之甚少。記者昨天在外交部檔案中,找到了不少解答疑問的文件……

  炮擊金門事件後總理批美

  廉正保說,從1958年8月23日起,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開始炮擊金門和馬祖。隨後,美國派軍艦在臺海海域遊弋,幹涉中國內政,由此引發臺海危機。開放檔案顯示,中美大使級會談從第80次開始主要圍繞這一問題展開。針對美國幹涉中國內政、要求中方停火等說法,開放檔案中有周恩來總理就該問題的親筆批示:「中國解放臺灣是內戰,美國杜魯門總統承認了的……沿海島嶼從來就屬於中國,世界一切正義人士都承認了的,只是杜勒斯不承認……中國人民有權解放自己的領土,聯合國無權幹涉中國的內政。」

  「學界一直關注,炮擊金門前,中國方面是否曾與蘇聯協商或通知此事。」沈志華教授說,雖然多數學者相信,中國政府決定炮轟金門事先未同蘇聯政府商量,對他們隱瞞了行動的時間、過程和目的,甚至是有意不讓蘇聯知道。但遺憾的是,所有上述說法,都無法證明其結論的可靠性。

  「得看1958年7月底8月初毛澤東與赫魯雪夫的四次談話紀要,但目前只能查到兩個,還差兩個,希望外交部這次公布的檔案中有。」但令沈志華有些遺憾的是,他沒有找到。記者在借閱系統中搜索,也未果。

  「可能這些談話紀要沒有放在外交部檔案中。」沈志華這樣分析。廉正保館長也支持這一分析,「可能在其他檔案館」。

  中美大使級會談檔案面世

  廉正保表示,中美大使級會談檔案也有相當價值,很多是首次向社會公開。

  據介紹,本批開放檔案主要涉及從1956年1月12日起至1960年12月1日第32至102次中美大使級會談,共計71次。開放檔案顯示,這一時期的中美大使級會議主要圍繞中國留學生回國、美國在押戰犯回國、美國對中國禁運及美國幹涉中國解放臺灣等問題。開放檔案包括中方對會談的一些內部考慮和對策,以及外交部與在前方進行談判的王炳南大使關於會談進程、口徑等問題的往來電報,這些都是首次向社會開放。

  「開放檔案內容顯示,雙方談判非常艱苦,幾乎都是在針鋒相對的情況下進行的,外交部在每次會談開始前都向前方提供有關材料及我方草案。王炳南大使則於每次會談後及時向國內報告會談的具體情況。」

  主動向幾內亞提供大米援助

  廉館長向記者展示了一份中國政府主動向幾內亞提供大米援助的檔案,檔案詳細記錄了新中國支持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民鬥爭和民族獨立運動過程。

  一份外交部亞非司轉鄧小平請示的電報稱:幾國每年缺糧約四五萬噸,靠進口解決。貨幣改革後,法國糧食停止供應,法商囤積居奇,導致幾國糧食緊張。

  兄弟國家使館紛紛議論,希望中國能有所行動。我們認為幾國反帝較堅決,和社會主義陣營關係還友好,並公開稱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沒有和平共處可言。但幾國小,受帝國主義壓力大,在幾國困難時期,我如能主動伸手給以援助,對中非關係會有好處,也顧及了幾國的尊嚴。

  另一份文件則顯示,最後中國向幾內亞提供了一萬噸糧食援助。

  放棄起訴千餘日本戰犯

  中國在1956年放棄起訴日本戰犯事件的原委,公眾知之甚少。記者昨天在外交部檔案中,找到不少解答疑問的文件,其中,1956年4月中國就此問題向蘇聯通告的文件中有比較詳細的敘述:

  中國關押的日本戰爭犯罪分子共有1109人,其中969人是蘇聯政府在1950年7月移交給中國政府的,其餘140人是由中國政府逮捕的。這1109人中間,歷年來先後病死了46人,當時關押的實際人數是1063人。

  中國檢察機關為做好審判的準備工作,對這批戰爭犯罪分子的罪行,進行了必要的偵訊和調查。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完畢。

  考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10年,中日兩國所處的地位已經有了重大變化,中國政府現在決定在近期內把握大方針,處理這批日本戰爭犯罪分子。

  中國政府認為在目前國際形勢情況下,採取寬大處理的方針,將有助於中日關係正常化和推動國際形勢更加走向緩和。為此,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戰爭犯罪分子的決定」。根據這項決定,中國政府準備把其中罪行嚴重的少數人交付審判,分別判處不超過20年的有期徒刑,一個不殺;對其中罪行較輕的或者在關押期間悔罪表現較好的(大約在1000人左右),免予起訴,予以釋放,交由中國紅十字會遣送回日本。

  主席與赫魯雪夫談蘇聯專家

  在外交部此次檔案中,還有一項簡短而有趣的檔案,是毛主席與赫魯雪夫在人民大會堂休息室談話時的兩句話抄錄。

  赫魯雪夫:我聽說中國的幹部對我們專家的工作很是不滿。

  毛主席:蘇聯專家絕大部分人都是好同志,使人不滿的只是極少數。蘇聯專家把中國的事業看成自己的事業,工作十分熱情,並且做了不少義務勞動,有些人不是工作8小時,而是10小時。

  沒發現共同艦隊事件檔案

  「我沒有發現關於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事件的檔案!」昨天,一位關注此事的媒體記者表示。

  1958年,蘇聯連續向中國提出建議,希望在1958年至1962年間,由中國和蘇聯共同建設一座大功率的長波發報無線電中心和一座遠程通訊的特種收報無線電中心(即長波電臺)。

  因為這種軍事通訊設施在中國領土上由中蘇合資共建,而資金的大部分又是來自蘇聯,這就涉及到長波電臺將歸誰所有、由誰控制的問題,中國不能不慎重考慮。後來中蘇在關於「共建長波電臺」問題上發生了爭執。

  與此同時,蘇聯又向中國提出建立共同潛艇艦隊的問題。「中國的海岸線很長,條件很好,因此希望同中國商議建立一支共同的潛艇艦隊。」

  但毛主席和中國其他一些領導人認為,建立共同潛艇艦隊也是一個涉及主權的政治問題,明確表示不同意。後來毛主席與赫魯雪夫進行了直接對話,但沒有談攏,此事被學界認為「給中蘇關係投下了陰影」。

  ■獨家披露

  外交官透露解密過程

  昨天,參與了第二批檔案解密工作的中國駐喬治亞原大使張詠荃向《華夏時報》記者獨家披露了外交檔案解密全過程。張詠荃1964年進入外交部,先後在莫斯科、烏克蘭工作,後擔任喬治亞大使5年。

  老外交官披露解密全過程

  退休後,根據領導安排,中國駐喬治亞原大使張詠荃從2004年3月被抽調參加第二批檔案解密工作,直到2005年3月結束。

  「當時從歐亞司借人,我們最初來了3個人,一個負責東歐,兩個負責蘇聯,每人都配有助手。」張詠荃說,所有解密工作都在檔案館進行,工作區有幾間辦公室。

  據他介紹,在解密前,都會進行學習和培訓,統一認識,掌握開放原則。「我們嚴格按照原則審查檔案。」張說。

  解密的大體流程是,助理負責提取檔案,把所有檔案提給他們看。「雖然檔案都已經掃描進電腦,但審核時都會看原件。」在認真閱讀後,張詠荃會對每一份檔案給出是否同意開放的意見,並將意見記在電腦上,並寫上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我們的鑑定意見是第一步,然後,外交部檔案館鑑定開放處領導會有一個判斷,可以開放的話,就確定意見。如果不同意,再送主管司審查,由主管司給出意見。「總的來說,本著對公眾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儘可能完滿。」

  對於解密工作累不累的問題,張詠荃稱談不上累,工作不是很緊張,主要是提出是否開放的理由,流程不是很複雜,只是工作量很大。

  檔案中領導講話更感人

  張詠荃透露,在長達一年多的解密工作中,他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記憶。毛主席說過「青年人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這句話,出自1954年他在莫斯科大學的講話。「當我看到外交檔案中原始的講話稿時,感觸特別深。」他透露,雖然媒體都有報導,但檔案中的講話內容要比報紙上公布的多一些,其中有很多是鼓勵年輕人努力學習,熱愛祖國,講話感染力很強,令他動容。

  張詠荃還講述了一段記憶。蘇聯從中國撤走專家,當時中央要求做好善後工作,安排好他們的歸程。「原來我對這了解得不是很深,但看了有關檔案,發現中央作出了很細的安排,一條一條的,細得令人感動。」

  對於解密檔案中為什麼沒有見到1958年赫魯雪夫訪華時的四次談話記錄,張詠荃表示不太清楚。「當時我們有兩人負責蘇聯這部分檔案的解密,我只是負責其中一塊,是沒有還是未解密不好說,我也沒有看到有關談話記錄。」

  ■解密進程

  更多歷史檔案將分批解密

  昨天,外交部檔案館鑑定開放處處長張素林介紹說,現在檔案借閱費比原來下降六成。另據介紹,目前外交部第一批檔案開放佔三成多,第二批佔六成多,其餘部分肯定有一些會永久封存,但也不排除一部分會在未來被解封。

  外交部檔案借閱費降六成

  「從今天起,檔案借閱費調整為每份2元,比原來下降六成;檔案列印費每張5元,為原來的一半。」外交部檔案館鑑定開放處處長張素林昨天說。

  據張素林介紹,第二批檔案借閱辦法和開放時間都不變。中國公民和組織,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外籍華人以及外國組織和個人都可通過預約,提前向外交部檔案館提出申請,接到確認通知後,即可前往閱覽。

  下批檔案力爭兩年內開放

  「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正規的模式,工作程序也比較規範了,大家對工作也比較熟悉了,我們的組織人員也比較精幹,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未來檔案開放的速度應該更快。」廉正保館長表示,「我們將繼續加快外交檔案的解密工作,力爭在兩年內向社會開放1961年到1965年期間的檔案。」

  廉館長表示,根據中國國情和實際情況,只要「不影響國家安全利益、不影響與其他國家關係、不涉及各類隱私、不影響民族團結」,外交檔案都可以開放。

  檔案解密過程中的難點是什麼?廉正保認為是檔案開放與否的把握。「必須要經過討論,有些人說能開放,有些人說不能開放,最後提交上一級部門領導考慮,同時向國務院報批。」

  目前第一批只開放三成多,第二批開放六成多,其餘部分是否意味著永遠被封存?廉館長表示,肯定有一些會永久封存,但也不排除一部分會在未來被解封。

  檔案開放問題是否會導致公眾知情權和國家安全之間產生矛盾?對此,廉館長表示,公民關心檔案開放工作,也是關心國家外交工作,關心國家利益,而不是為了損害國家利益,因此從大的方面來說它們是一致的,並不矛盾。

  ■學者聲音

  外交檔案開放是國家自信心的表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博士張勉勵表示,中國外交檔案的進一步開放,其實可視為中國外交有自信心的一種表現。

  「中國外交檔案解密,是中國改革開放花園裡的一枝鮮花,也是中國檔案事業改進的一件大事。」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這樣評價外交檔案開放工作。他認為,中國外交部檔案館對外開放目前邁出的雖然還只是一小步,但這對於推動中國檔案管理工作的改革開放卻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大步。

  這個自認為是「受益人」的學者指出,中國的學術界,特別是從事中外關係史研究的學者,以及他們在國外的同行,為此感到興奮。「作為學者,我們在興奮和慶賀之餘,應該做的是靜下心來,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閱讀這些珍貴的文獻,尋找研究相關課題所必需的史料,然後經過研究者對文獻的解讀,經過深入的考查和探討,把歷史的真相告訴公眾。」

相關焦點

  • 徐覺哉:解密檔案披露的史事真相
    原標題:解密檔案披露的史事真相 最新解密的文獻檔案,披露了世界社會主義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真實內幕。這裡,筆者綜合各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其中某些重大事件的歷史真實內幕披露情況略作介紹。
  • 外交部解密檔案開放日閱者爆棚(圖)
    本報記者歐陽曉菲攝 檔案查詢流程 本報訊 11月12日,外交部解密了從1961年到1965年期間的外交檔案在本次開放的檔案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涉及當年中印邊界衝突和中蘇兩黨意識形態論戰中的機密文件。很多市民昨天趕到外交部檔案館進行查閱,借閱室一度爆棚。 據了解,本次解密的1961年到1965年的外交檔案共有41097件,開放比例達70%,是外交部迄今為止解密檔案數量最多的一次。而之前兩次外交部開放的檔案總數是41000多件。
  • 中外解密檔案披露的歷史內幕
    原標題:中外解密檔案披露的歷史內幕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鑑(2013)》,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年來,隨著檔案解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真實內幕不斷揭開,《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鑑(2013)》披露了這些新研究成果。
  • 外交部第三次解密外交檔案 揭秘中印邊境戰爭
    記者11月12日從外交部獲悉,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41097件外交部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開放比例高達70%。記者獲悉,這是外交部第三次解密檔案,也是自2004年開始解密檔案工作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 外交部公開部分絕密檔案 解密外交事件
    外交部公開部分絕密檔案 解密外交事件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2-06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外交部1961年到1965年結束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本次開放檔案共41097件,內容豐富珍貴,包含了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了各類指示、報告、談話記錄、來往電報,以及召回類的外交文件。
  • 外交部解密檔案 錢學森當年回國前遭美軟禁5年
    此次解密的部分文件前來採訪的記者們爭相對解密檔案           外交部1956-1960年形成的檔案經解密後已於5月10這篇珍貴的電傳由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教育家和科技事業活動家朱兆祥執筆,由朱兆祥執筆的電傳件本身就是珍貴的「歷史史料」。     1955年10月,朱兆祥作為中國科學院代表赴深圳歡迎錢學森回國。這篇電傳由他於1955年10月16日在浙江以加急電文形式發給中國社會科學院並轉外交部,同時報總理辦公室等部門抄收。
  • 外交部1961—1965年檔案向國內外開放
    從絕密到解密  外交部1961—1965年檔案向國內外開放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外交部1961年到1965年結束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本次開放檔案共41097件,內容豐富珍貴,包含了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了各類指示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檔案解密
    《解密外交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檔案》在京首發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譚晶晶)《解密外交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檔案》(1949-1955)23日在京首發。書中許多國書、照會、圖片等珍貴文獻都是首次公開發表。
  • 民國時期南海檔案披露 詳細記載南海斷續線的形成
    政府公文、往來電訊稿、會議紀要、照片和中外出版地圖……珍貴史料詳細記載了民國時期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管轄活動、二戰後中國政府收復南海諸島主權的歷史記錄、南海斷續線的形成等重大歷史事件,展示了民國時期的歷史,彌補了海南省過去一直以新中國成立以後南海檔案為主要對外公布對象的缺憾。  「在南海歷史文獻檔案的研究領域,民國時期是貢獻最大的一個時期。」
  • 《檔案解密》現代的視角解讀歷史 層層剝開時空迷霧
    檔案解密,是指在以前某個時刻,不能公之於眾的機密,絕密文件在現在到時機公布,這些檔案的公布一般稱為檔案解密。其還是中國大陸獨家的講述式紀實類欄目,《檔案解密》立足於中國國內和世界各國檔案機構解密的檔案資料,用現代的視角解讀歷史,用獨特的方式為觀眾提供真相。《檔案解密》——中國大陸獨家的講述式紀實類欄目,立足於中國國內和世界各國檔案機構解密的檔案資料,用現代的視角解讀歷史,用獨特的方式為觀眾提供真相。
  • 歷史研究和檔案解密
    這兩篇文章的價值自不待言,無疑對國人沉思歷史注入了新的動力。人們的議論也涉及檔案的開放和使用。顯然,寓真發表的《聶紺弩刑事檔案》,對章詒和寫文章有直接的觸發作用。寓真作為政法機關退下來的領導幹部,從親身接觸的檔案資料出發,寫成這部頗具人文含量的著作,讓有興趣了解和反思當代中國歷史的讀者大開眼界。    畢:毫無疑問,檔案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檔案的解密,往往成為史學創新的契機。
  • 《偉大的貢獻》解密"抗戰"檔案 北京衛視欄目組特別製作
    原標題:《偉大的貢獻》解密「抗戰」檔案 該系列通過獨家的歷史檔案文獻、珍貴的歷史影像、電影化的高品質呈現,展現和解讀在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中,中國共產黨發揮砥柱中流作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全面勝利的偉大歷史和偉大功勳,以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勝利所做出的偉大貢獻。
  • 蘇聯撤走援華專家檔案解密(圖)
    ……昨天,外交部1956—1960年形成的檔案經解密後於正式向社會開放。  本批開放檔案共25651件,59345頁,內容主要涉及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中國在雙邊和多邊外交領域的有關原則立場、對外交流交往情況。
  • 唐家璇外交回憶錄首次披露中美南海撞機內幕
    日前,世界知識出版社社長高樹茂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的獨家專訪,首次披露了該書的出版內幕。由於外交部有一個講述外交歷史的工程,由一些老部長、老大使講述他們所經歷的外交事件。唐家璇也講述了一些生動的外交案例,「這些案例可以給後人一個很好的借鑑,年輕的外交工作者甚至現在外交部的領導同志都可以從這些案例中逐步總結出內在的規律。」高樹茂說。 在把這些內部的講稿集結成書的過程中,唐家璇親自從中選取了十一個專題,並融入了諸多個人感悟。
  • 中國公開第三批外交檔案 解密中印邊境戰爭事件
    記者11月12日從外交部獲悉,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41097件外交部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開放比例高達70%。記者獲悉,這是外交部第三次解密檔案,也是自2004年開始解密檔案工作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第三批開放外交檔案,再次體現了外交部堅持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的宗旨,也是外交部檔案館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外交檔案工作,「服務外交、服務社會」的具體行動。
  • 紀錄片《來自延安的報告》解密西方檔案中的中共
    紀錄片《來自延安的報告》解密西方檔案中的中共 2015-07-30 15:32: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新解密外交部檔案:中印之戰勝利後為何主動撤軍
    上周四的檔案公布後,記者進行了查閱,了解到一些這場戰爭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而國際關係有關專家表示,這部分檔案開放後,對於研究中印之間關係將起到重要作用。外交檔案新近解密 中印之戰真相顯露11月13日,外交部檔案館開放了 1961年至1965年的外交檔案。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1962年中印之戰的檔案解密。
  • 沈志華:俄羅斯解密檔案,解了多少中蘇之謎?
    1991年蘇聯解體後,大量蘇共執政時期的檔案文件解密開放,成為人們了解蘇聯歷史、冷戰內幕、中蘇關係乃至中共黨史的重要資料。       「2002年出版34卷本《蘇聯歷史檔案選編》時,只收錄了跟蘇聯歷史有關的檔案;而2009年的《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體現的是美國對華政策,比如他們對中國建國初期各方面情況的估計、分析,那是從外部對中國的觀察。」
  • 《毛澤東傳》:首次解密 蘇聯絕密檔案
    曾在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外交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研究所、美國揚斯敦州立大學和德保羅大學任教。曾多次來華講學和從事研究。著述甚多。著作主要有:《布爾什維克與中國革命(1919——1927)》、《卡爾 拉狄克與中國:俄國檔案中的未公開文件》、《毛澤東傳》、《鄧小平:革命人生》。他還是《彭德懷自述》、《毛澤東詩詞》和蔣介石的回憶錄《蘇俄在中國》俄文版的主要譯者。
  • 揭秘:為何大赦日戰犯[圖]
    ……包括各類請示、報告、談話記錄及照會等外交文書在內的一批珍貴外交檔案前天起首次向公眾開放。   外交部此次開放的是1956-1960年間的解密檔案,共25651件,59345頁,佔這一時期外交檔案總數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