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解密檔案開放日閱者爆棚(圖)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周恩來總理就蘇聯驅逐我方人員一事請示毛澤東主席的信函。本報記者歐陽曉菲攝

檔案查詢流程

本報訊 11月12日,外交部解密了從1961年到1965年期間的外交檔案。在本次開放的檔案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涉及當年中印邊界衝突和中蘇兩黨意識形態論戰中的機密文件。很多市民昨天趕到外交部檔案館進行查閱,借閱室一度爆棚。

據了解,本次解密的1961年到1965年的外交檔案共有41097件,開放比例達70%,是外交部迄今為止解密檔案數量最多的一次。而之前兩次外交部開放的檔案總數是41000多件。外交部檔案館館長郭崇立表示,本批開放檔案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指示、批示、內部講話、情況調研報告、雙邊談判記錄、往來電報等,完整記錄了中蘇兩黨意識形態論戰的重大事件。

昨天是這批文件開放的第一天,很多市民在得知消息後都前往查閱,外交部檔案館的借閱室擠滿了查閱者。借閱室的檔案查詢處只有兩臺電腦,基本一直處於排隊等候的狀態,電子閱覽室也一度出現了電腦全部有人,查詢者不得不排隊等待的場面。三名從上海趕到北京的研究生,為了儘可能多地查閱資料,甚至一個人專門在查詢處電腦前查詢,一個人在電子閱覽室閱覽,另一人則負責列印。

-歷史揭秘

我赴蘇人員兩年無床睡沙發

國人對蘇聯專家援華建設的事情已經耳熟能詳,但記者在查閱外交部檔案時發現,其實在1957年到1960年期間,中國也向蘇聯派遣了很多專家進行技術援助和其他服務。

1957年,中蘇籤署協定,要求雙方互派的專家都享有同等待遇。但1964年的一份檔案顯示,中國赴蘇聯專家的待遇與蘇聯專家在華待遇相比,差距很大。

蘇聯專家在中國工作,除每月可獲得900到2400舊盧布的工資外,中方還給予很多高規格的待遇。如蘇聯專家工作前,聘請部門的部長將出面接見,各地都為蘇聯專家建了專門的高級賓館或招待所,還配有專門為專家服務的商店,凡有蘇聯專家的單位都配備了專門廚師給專家做飯。每年還有青島、北戴河、廬山三地作為專家休養點,每天只收費幾角錢。

而在蘇聯的中國專家,很多從1958年之後便沒有發給工資,中國專家不但沒有免費住宅、醫療援助,每月還要自己出房租、家具費、水電費。一些在蘇聯工作的播音員甚至因為沒有床在沙發上睡了兩年多。

1963年,在我國外交部門的抗議下,蘇方共計補給中國專家2501146舊盧布,折合562768新盧布。但21名在蘇聯因公或非因工死亡的中國專家,蘇方都沒有給予家屬補償。

 

周總理平淡對待赫魯雪夫攻擊

記者在1964年的檔案中發現了一份駐蘇大使館發回的「準備抗議」的函件。1964年,蘇聯舉行「慶祝蘇波友好條約籤訂十九周年大會」。在會上,赫魯雪夫對我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和領導人進行了無端的攻擊和諷刺挖苦。赫魯雪夫說:「中國確定用土爐子把鋼產量提高到700萬噸,孫中山夫人就在自己家窗戶外蓋了一個煉鋼廠,應該說是一個小爐子……」一名蘇聯領導人訪華時問周恩來,你們怎麼連雞蛋都沒有了呢?周恩來回答說,我們的雞沒有飛走前就都給吃了,當然沒有誰會下蛋了。

對於赫魯雪夫的攻擊和諷刺,駐蘇大使館準備進行抗議,並向外交部請示。外交部領導請示周恩來時,周恩來卻很平淡地表示:「此事可不辦,因為這類事將來還會發生,抗不勝抗,即使抗議,蘇修也要耍賴,結果不了了之。」

鄧穎超出訪印尼送蘇加諾中山裝

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3月1日,周恩來用兩個多月時間出訪亞非十四國。本次開放的外交檔案中,有大量關於周恩來總理訪問十四國的檔案和資料。

記者在這些檔案中發現,周恩來和鄧穎超送給外國領導人的禮物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貴重,比如鄧穎超出訪印尼時為印尼總統蘇加諾準備的禮物便是一套「中山裝」。

-史海回眸

>>關於中印邊界衝突

背景:1962年11月,中印邊境戰雲密布。因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爭議無法解決,導致兩國於1962年10月在邊界開始了軍事衝突,這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中印邊境反擊戰。此事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多國領導人來函,詢問中印邊界衝突問題,並呼籲中印雙方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紛爭。

周總理回信羅素介紹中印邊界衝突

記者查詢1962年底的外交檔案時發現,大量的檔案卷宗都是關於中印邊界問題的,除中印之間的照會外,還有大量國際社會關注此事的函件。記者發現,從1962年11月13日起,周恩來總理曾在一星期內,向幾內亞、古巴等數十個亞非國家領導人通報中印邊界情況,客觀介紹了中印邊界問題的背景和發展。

周恩來在信中寫道:「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中國政府並不灰心,願意向前看。不管眼前的情況怎樣複雜,中國政府謀求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中國政府將繼續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主動創造有利於停止邊境衝突的條件。」而周恩來在寫這些爭取和平的信件時,中國邊防部隊已打退了印軍的大規模進攻。

解密的檔案顯示,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曾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希望中印雙方能夠儘快停火撤退,通過磋商解決爭端。

對於羅素的來信,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給予高度關注,周恩來總理給羅素回了一封長信,詳細介紹了中印邊界的歷史形成問題。

在印度挑起衝突後,周恩來積極主動地通過外交努力,讓國際社會客觀了解到衝突的真實情況,爭取支持。

>>關於中蘇兩黨意識形態論戰

背景: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以後,蘇共領導、報刊和在蘇共影響下許多國家的共產黨領導連篇累牘地發表決議、聲明,攻擊中國共產黨和其他一些黨。1963年3月,蘇共中央向中共中央來信,指責中共偏離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中共中央在當年6月13日公開發表了《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爭論逐步公開化。

蘇聯驅逐我方人員周總理寫聲明

檔案顯示,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發表後兩周,出現了蘇聯驅逐中國外交官和公民的事件。

1963年6月27日,蘇聯外交部副部長向中方照會稱,蘇聯外交部和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多個城市的機關都收到投訴信,稱中國駐蘇大使館工作人員和一些在蘇的中國公民非法散發中共中央1963年6月14日給蘇共中央的信件。

蘇方稱,6月18日到21日,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梅文崗、魯培新等將這個文件送到莫斯科的蘇聯各機關。中國留學生負責人劉道玉帶領中國留學生在學校宿舍內到處散發。

蘇聯外交部稱,梅文崗等3名中國外交人員和劉道玉等兩名中國公民是在蘇聯不受歡迎的人,要求中國立即召回。

6月28日,外交部在周恩來的批覆下給駐蘇聯大使館發電稱,「國內將發表聲明予以揭露,同時對於點名的五位同志應停止對外活動,迅速乘飛機回國,以免意外,國內將準備熱烈歡迎。」

6月29日,周恩來親自寫了聲明,聲明蘇聯的藉口是站不住腳的。我國人員散發中共中央正式文件是正常活動,蘇聯在華機構和人員也一貫進行同樣活動,4月3日,蘇聯在華人員就散發了蘇共中央3月30日給中共中央的信,而當時該信還未公開發表。

聲明表示,儘管蘇聯政府在中蘇兩黨會見前夕採取了這樣無理和不友好的行動,中國政府仍將根據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辦事,不會對蘇聯在華機構和人員採取措施。

在周恩來匯報此事的信函中,毛澤東批覆「很好、照辦」,並特別標註「特急件,退總理」六個字。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郭鯤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京華網:http://www.jinghua.cn

相關焦點

  • 外交部重大歷史檔案解密過程獨家披露(圖)
    來源:華夏時報  外交部重大歷史檔案解密過程獨家披露  ■核心提示  昨天,外交部對外開放了25651件、59345頁解密檔案,這批在1956-1960年形成的秘密檔案,在塵封40多年後終於露出神秘面容
  • 外交部1961—1965年檔案向國內外開放
    從絕密到解密  外交部1961—1965年檔案向國內外開放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外交部1961年到1965年結束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本次開放檔案共41097件,內容豐富珍貴,包含了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了各類指示
  • 外交部第三次解密外交檔案 揭秘中印邊境戰爭
    記者11月12日從外交部獲悉,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41097件外交部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開放比例高達70%。記者獲悉,這是外交部第三次解密檔案,也是自2004年開始解密檔案工作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 外交部公開部分絕密檔案 解密外交事件
    外交部公開部分絕密檔案 解密外交事件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2-06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外交部1961年到1965年結束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本次開放檔案共41097件,內容豐富珍貴,包含了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了各類指示、報告、談話記錄、來往電報,以及召回類的外交文件。
  • 外交部解密檔案 錢學森當年回國前遭美軟禁5年
    此次解密的部分文件前來採訪的記者們爭相對解密檔案           外交部1956-1960年形成的檔案經解密後已於5月10日正式向社會開放。  新聞連結 四類檔案不開放     對於此次沒有開放的40%的檔案,是否以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開放,外交部檔案館館長廉正保表示,開放檔案有四大原則:「凡是影響到國家復興尤其是國家安全的,不開放;凡是影響到國家關係的,不開放;凡是涉及個人隱私的,不開放;凡是影響到民族團結的,不開放。」
  • 蘇聯撤走援華專家檔案解密(圖)
    ……昨天,外交部1956—1960年形成的檔案經解密後於正式向社會開放。  本批開放檔案共25651件,59345頁,內容主要涉及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中國在雙邊和多邊外交領域的有關原則立場、對外交流交往情況。
  • 中國公開第三批外交檔案 解密中印邊境戰爭事件
    記者11月12日從外交部獲悉,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41097件外交部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開放比例高達70%。記者獲悉,這是外交部第三次解密檔案,也是自2004年開始解密檔案工作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第三批開放外交檔案,再次體現了外交部堅持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的宗旨,也是外交部檔案館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外交檔案工作,「服務外交、服務社會」的具體行動。
  • 外交檔案進一步開放 外界評價:中國外交自信表現
    5月11日下午,在中國外交部開放檔案閱覽室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生小郭盯著電腦屏幕上的掃描文件,一邊仔細閱讀,一邊做著筆記。就在前一天,中國外交部1956年至1960年形成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社會開放,小郭成為較早的用戶之一。    1956年波匈事件後,中國駐兩國使館第一時間反饋的事件經過如何?
  • 新解密外交部檔案:中印之戰勝利後為何主動撤軍
    上周四的檔案公布後,記者進行了查閱,了解到一些這場戰爭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而國際關係有關專家表示,這部分檔案開放後,對於研究中印之間關係將起到重要作用。外交檔案新近解密 中印之戰真相顯露11月13日,外交部檔案館開放了 1961年至1965年的外交檔案。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1962年中印之戰的檔案解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檔案解密
    《解密外交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檔案》在京首發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譚晶晶)《解密外交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檔案》(1949-1955)23日在京首發。書中許多國書、照會、圖片等珍貴文獻都是首次公開發表。
  • 新一批「五四憲法」歷史檔案解密開放
    新一批「五四憲法」歷史檔案解密開放 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五四憲法」歷史檔案解密開放鑑定成果發布會暨浙江省政法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舉行,
  • 臺解密26萬餘件蔣介石檔案
    (資料圖)  廈門網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國史館」9日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歷經8個多月努力,終於完成館藏26萬餘件《蔣中正(蔣介石)檔案》(一般通稱為「大溪檔案」或「蔣檔」)的清查及解密作業,並已於今年4月底完成上網,讀者可不限地域時間通過臺當局「國史館」檔案文物查詢系統(http://ahonline.drnh.gov.tw)查詢閱覽。
  • 天平的兩端:檔案的開放與保密
    檔案材料的公開有助於發揮檔案價值、還原歷史真相。雖然許多檔案部門積極推進檔案開放,但實際情況中,檔案解密與開放利用工作往往面臨著重重困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檔案解密與開放利用工作的情況吧!一、積極推進檔案解密與開放利用工作(一)正視歷史 開放檔案梵蒂岡:開放二戰時期教皇庇護十二世的檔案時間:2020年3月2日來源:NPR
  • 中國外交部又有5000卷檔案開放 涉中美會談文件
    5000卷檔案開放 涉中美會談文件 2004年07月16日 15:52
  • 歷史研究和檔案解密
    人們的議論也涉及檔案的開放和使用。顯然,寓真發表的《聶紺弩刑事檔案》,對章詒和寫文章有直接的觸發作用。寓真作為政法機關退下來的領導幹部,從親身接觸的檔案資料出發,寫成這部頗具人文含量的著作,讓有興趣了解和反思當代中國歷史的讀者大開眼界。    畢:毫無疑問,檔案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檔案的解密,往往成為史學創新的契機。但中國有特殊的國情。
  • 新一批「五四憲法」歷史檔案解密開放 省政法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新一批「五四憲法」歷史檔案解密開放 省政法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落戶「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 2020-12-05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時空]從絕密到解密
    1961-1965年檔案向國內外開放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外交部1961年到1965年結束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本次開放檔案共41097件,內容豐富珍貴,包含了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了各類指示、報告、談話記錄、來往電報,以及召回類的外交文件。
  • 蔣介石檔案開放
    臺灣全新改版的歷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已於新年上線,首批已開放5萬件「蔣中正檔案(蔣檔)」。據歷史館館長吳密察介紹,大陸及港澳人士均可上網閱覽。  據介紹,「蔣檔」在館藏檔案中使用率最高,共有11個系列、31萬件,其中「蔣氏宗譜」、「家書」、「照片」、「文物圖書」及「器物」等5個系列,因為未含機密檔案,已上網供人閱覽。根據臺灣的檔案管理規定,機密檔案須經過解密手續才能提供使用。「蔣檔」入藏歷史館數十年間,一直沒進行系統性整理,只在要編輯出版史料集時才挑出來有關部分履行解密手續。
  • 臺灣歷史館:26萬餘件蔣中正檔案解密上網
    臺灣歷史館今天說,歷經8個多月努力,終於完成館藏26萬餘件「蔣中正檔案」的清查及解密作業,並已於4月底上網。    歷史館說,讀者得不限地域時間,透過歷史館檔案文物查詢系統查詢閱覽。    歷史館今天發出新聞稿指出,「蔣中正檔案」(一般通稱為「大溪檔案」或「蔣檔」),是歷史館收藏的檔案中最有名、使用率最高的全宗之一。    歷史館說,自2016年8月至12月的4個月間,秉持「回歸法制,充分公開」原則,積極展開清查作業,並陸續函請當年製作檔案的原機關審酌辦理解密作業。
  • 驚爆臺版"維基解密" 實習生將臺機密檔案傳上網
    立志當記者的島內某大學黃姓高材生,利用到臺「外交部」見習機會,將接觸到的機密檔案,當作「維基解密」放到社群網站臉書上;檢調認為涉及洩密,昨天發動搜索約談。   據臺灣聯合網新聞報導,黃姓學生坦承一時好奇,將「外交部」機密檔案名稱貼到臉書,不知觸法。他強調只看過檔案名稱,沒看過內容,網絡上未提及「外交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