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政府引導網絡輿情的挑戰及出路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新媒體時代,移動通訊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迅猛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知乎等多種渠道了解最新消息,評論新聞熱點。政府可以利用新媒體擴大影響力,民眾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政府最新動向,理解政府政策含義,從而促進政府政策的推行,提高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推動中國社會民主化進程。但是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引起政府注意。新媒體時代,社會輿論的傳播由原來的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等轉變為新聞客戶端、網絡雜誌等,由專業的主流媒體傳播轉變為公眾傳播,意見領袖發揮作用越來越大。部分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追求自身利益而扭曲事實,惡意編造信息,主流媒體回應不及時更加加深誤解,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而政府目前引導網絡輿情經驗不足,能力有限,以控制為主的方式容易招致人們不滿,導致政府難以掌握網絡輿情的發展方向。

一、網絡輿情的概念及特徵

(一)網絡輿情的概念

網絡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通過網絡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變化,民眾對公共問題和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信念、價值觀,是較多民眾關於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表現的總和。新媒體時代,人們有更多平臺表達觀點,因此輿情較以往更加密集多發,如果輿情得不到引導,對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較多的負面輿論可能引發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在個別媒體的挑撥下,甚至出現群體性行為,危害社會秩序和安全。因此政府應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地引導,樹立正面積極的政府形象,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二)網絡輿情傳播的特徵

1.傳播速度快、涉及領域廣。網際網路的出現打破了人類在空間地域上的限制,無論新聞事件發生在何處,人們能夠通過網際網路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相較於傳統媒體,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飛速提高。傳播過程中可以藉助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增加趣味性、可讀性,使新聞事件更加廣為人知。網際網路如同一個虛擬社會,網絡輿情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調查實驗室聯合百度搜索共同發布的2017年民生熱詞,網友熱議話題包括:共享單車、校園安全、抗汙治霾、二胎政策、眾創空間、反貪反腐等,涉及領域廣泛。

2.網絡輿情傳播具有突發性。網絡是一個虛擬社會,網絡輿情涉及多個領域,任何與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話題均有可能點燃網友情緒,使議題呈現井噴式傳播。2018年5月14日,川航擋風玻璃破裂的話題出現在微博熱門搜索,事件起因是在當日早上7點左右,航班擋風玻璃突然破裂,機長在駕駛艙超低溫、缺氧、狂風的情況下把飛機從32000英尺左右緊急下降高度,最終成功迫降成都機場,挽救了飛機上超百人的生命,避免了一次嚴重的空難,該機長被稱為「英雄機長」。事件發生後在不到24小時內,主流媒體、社會媒體等對事件進行報導,網友自發性參與、轉發、評論、傳播,一時間川航機長的英雄事跡為中國人所知。

3.網絡輿情傳播具有自主性、交互性。議題引發民眾關注後,網民可以通過點讚、評論、發布朋友圈等多種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和情緒,輿論鋪天蓋地而來。同時,主流媒體與社會媒體、主流媒體與網民、社會媒體與網民、網民與網民之間等會存在信息的交流與傳遞,以點帶面,具有較強的自主性。例如2018年3月發生的滴滴順風車事件,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微博、微信的公眾號和朋友圈、知乎等社交平臺均出現相關話題,形成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除此之外,部分議題可能發生起初並未引起人們注意,但在部分媒體運用傳播手段使事件得到人們的關注,一旦引起人們注意,必定會波及周邊人,具有較強的交互性。例如2016年5月份的魏則西事件,因為魏則西本人在知乎上回答了問題,引起了知乎中部分人的同情與關注,在魏則西去世兩個月後,他回答的問題成為了知乎熱門話題,之後關注度井噴式增長。魏則西事件中,以知乎為點,從知乎用戶擴展到微博、微信等各大社會媒體、公眾。

二、新媒體時代,政府引導輿情的挑戰

新媒體時代,議題設置具有多樣性,網絡輿情風向多變,傳播速度快,輿情具有突發性、自主性,因此政府必須對網絡輿情進行引導,使事件發展不致威脅社會穩定。通過對網絡輿情引導,有利於安撫網民情緒,引導網民理性討論、行動,有利於社會媒體、自媒體妥善處理議題,還原事件真相,有利於政府掌握輿情引導的主動權,促進社會民主化進程。但是新媒體時代,人人都能發言,人人都有麥克風,網絡輿情引導並不容易,政府面臨艱巨的挑戰。

(一)輿情引導力量有限,缺乏主導權

根據第41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統計報告,截止到2017年12月,經過新浪平臺認證的政務機構的微博帳號達到134827個,政務微博數量較2016年增加9729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中政府官方帳號增多意味著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新媒體的利用。但是看似主流媒體帳號眾多,但是實際的引導力量有限。各級政府帳號運營情況存在差異,在微博被轉發數排名中,共青團中央排名首位,共被轉發689次,與網友互動最多,其他帳號則相差甚遠。

各級政府開通政務新媒體帳號目的是方便民眾了解政府信息,但是關注人相對較少,影響政府信息的傳播。部分帳號有一定的關注度,但是發布信息數量少、頻次低,幾乎處於停用的狀態,影響了政府形象。

(二)輿情引導態度消極,回應不及時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播更加迅速,任何關於政府部門的消息,尤其是不良信息傳播的更快,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心理學家卡喬波認為人的大腦有一種「負面偏好」機制,使得大腦對於負面消息更為敏感,並且認為壞消息比好消息更為重要。因此,負面消息會讓人產生更多的注意,更徹底的分析以及更廣泛的聯想。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各個政府部門一旦有負面消息出現就會廣為傳播,對政府形象產生顛覆性影響。2017年4月,一名網友在微博上傳幾張照片,照片中不少群眾在排隊辦理業務,重點是辦事大廳的窗口設計較低,並且沒有提供座椅,群眾只能「卑躬屈膝」辦理業務,此條微博發出引起廣泛熱議,網友評論「果然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就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現實版窗口」,此事在網絡中不斷發酵,類似《人民的名義》中的「蹲式窗口」的新聞不斷出現,比如「湖南某派出所市民蹲地上辦證」「溫州南站上演丁義珍式窗口」等。

對此新聞,部分政府部門做出回應稱整改,有的則是不回應,等待新聞熱度下降,然而這種做法使民眾對政府更加不滿意。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政府相關部門若不及時回應,處理,公眾心中對政府的印象將會是負面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負面輿情引導研究
    本文從網絡負面輿情入手,旨在研究加強引導的措施,清朗高校網絡空間。 關鍵詞:高校;網絡負面輿情;引導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輿情的內容 網絡輿情「是以網絡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是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後續影響力的集合。
  • 政府網絡輿論引導與社會治理進入3.0時代
    當時大家對鐵道部的輿論引導總結了很多的教訓,其實最大的教訓大家都沒點到,那就是鐵道部當時用網絡輿論引導1.0時代的辦法,來應對2.0時代的輿情,單純靠新聞發言人、新聞發布會來面對那麼洶湧澎湃的輿情,自然無法搞定。如果鐵道部當時開通了一個微博帳號,那會好得多。在這個All to All時代,政府必須要跟受眾在一個平臺說話,而且大家一起來說,這就不一樣了。
  • 全媒體時代涉軍輿情引導探析
    必須認清涉軍輿情引導的重大意義,研究涉軍輿情的主要態勢表現,探析做好相關工作的原則思路和方法路徑,進一步提高涉軍輿情引導能力。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涉軍輿論;輿情引導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媒介形態不斷湧現,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極大地影響著網絡輿論的走向,也對網絡輿情的應對、處置、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
  • 劉強:檢察機關涉檢網絡輿情的應對與引導
    摘要:網絡輿情作為社會輿論的最新形式,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檢察機關和檢察幹警的影響日益凸顯深化,它是把雙刃劍,給檢察機關帶來有利契機的同時,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檢察機關應高度重視與網民的網絡溝通,在與網民的良性互動中搶佔輿情的主動權,利用網絡宣傳政策法規的合理合法性,取得網民的理解或認可。
  • 立體流程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
    本文在堅持實用性、可操作性、綜合性等原則的基礎上,結合三年多來在輿情一線工作的經驗以及選取的100起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應對方法,通過線上線下調研,融合輿情技巧和政府工作具體流程,適應輿情發展的3.0特徵(常態化、大數據監測分析引導)以是否正面回應為切入點,形成一個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應對引導流程
  • 守正創新 做好突發事件輿情引導工作
    在以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為特點的全媒體時代,人們的表達意識空前增強、表達方式呈現多元,對新聞發布工作特別是對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浙江省台州市積極探索在全媒體時代做好突發事件輿情引導工作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方法,不斷增強工作的規範性和實效性。
  • 網絡評論員培訓介紹--輿情頻道--人民網
    在網際網路推動社會進入「大眾麥克風」的時代,公眾對政府工作知情、參與和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對各級行政機關依法公開政府信息、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和正確引導輿情提出了更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
  • 自媒體時代突發事件的網絡傳播機制和網絡輿情走勢
    【摘要】在信息源微觀化、個體化的Web2.0時代,工具和平臺的使用讓民眾的海量意見在短時間內聚集成為現實,輿論場上眾說紛紜,真假同構,受眾對事實的判斷更多是依靠感性而非理性,這種現象不僅阻礙了政府輿論引導工作的進行,還嚴重影響到國家網絡安全環境的建設和信息化戰略的布局。
  • 「網際網路+」時代 涉法涉訴輿情處理
    數位化新媒體是媒體形態的最新發展,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式傳播,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涉法涉訴輿情亦在此列,應當進行規範和引導。隨著司法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到來,人民法院主動適應和善於使用新媒體平臺引導涉法涉訴社會輿情,成為必由之路和當然選擇。
  • 全媒體時代重大突發涉軍輿情危機公關探析
    摘 要:全媒體時代,重大突發涉軍輿情危機公關,成為軍隊應對輿情危機與實施輿論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著眼全媒體時代涉軍輿情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探討重大突發涉軍輿情危機公關措施和應對策略,以期為重大突發涉軍輿情危機公關提供借鑑參考。
  • 領導幹部應具備的六種輿情應對能力
    摘要:新媒體時代,領導幹部要保持政府的公信力與話語權,同時提升應對新媒體輿論的能力與水平。一般來說,領導幹部面對輿情,應該具備了解輿情發生發展的知識能力、解析輿情特點的專業能力、主動研判輿情的學術能力、梳理和引導輿情走向的技術能力、面對負面輿情的擔當能力、推動輿情道德文化建設的責任能力。新媒體時代,隨著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和新技術的普及應用,思想文化信息和日常事件信息在網絡上的集散和放大,網絡早已成為人們表達訴求、揭露問題、評議時事、發表見解的便利平臺。
  • 智庫|突發公共事件中,網絡輿情的4大應對策略
    社會組織可以充當「壓力緩衝器」的角色,不僅能夠將民意及時傳遞給政府,也可以緩解政府壓力,提高信任度。3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的社會治理離不開專業的輿情治理團隊在萬物皆媒的 5G 時代,對輿情應對的時效提出更高要求,危機處理的「第一時間」將會越來越短,隨著信息主體的增加,營造健康輿論生態的壓力持續增大。
  • 近現代版輿情管理:政府主導+主向引導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誌著改革開放的開始,黨和政府的輿情管控機制與方式在此後幾年間取得了巨大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 輿情管控指導方針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知道方針。對新聞單位的確立以疏導為主、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等比較成熟的指導方針。2.
  • 中國輿情地圖第十八期:輿論共識度增強但挑戰仍在
    2.移動輿論場上爆發出巨大能量   馬航飛機失聯,網友紛紛湧入社交媒體收穫消息;「冰桶挑戰」藉助社交媒體迅速擴散,令我們關注到罕見病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多家政務微博微信、媒體換用黑白頭像,網友轉發帖文銘記歷史,表達哀思。隨著網民移動終端的增加,移動輿論場也迎來勃興時代。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如何吸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主要大國在網絡輿情治理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訓,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和輿論引導,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現實問題。  一、社交媒體:美國政府重要的執政工具  網際網路自出現以來就被用於促進社會互動。
  • 共商「輿論引導能力建設」 山東省第十二屆網絡輿情管理論壇落幕
    論壇現場  弘揚網際網路創新文化,共商輿論引導能力建設。11月20日,以「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的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為主題的山東省第十二屆網絡輿情管理論壇在雄安新區圓滿落幕。本次論壇以大數據為切入點,共同探討和把握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的輿論引導能力建設工作。
  • 順慶區檢察院強化新形勢下涉檢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工作
    成立涉檢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各內設部門負責人、新媒體工作室同志擔任成員,政治部為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精心挑選6名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具有較高網絡操作水平的幹警擔任輿情觀察員、評論員。在重大涉檢網絡輿情發生時,根據需要確定一名院領導為網絡新聞發言人,成熟掌握網絡發言技巧,組織開展日常的信息發布、輿情監測、初步回應、正式回應和應對處置等工作。
  • 縣域網絡輿情發展態勢及應對策略
    如何引導和把握眾說紛紜的社會輿論,亟需從議題設置、情緒疏導、信息發布、熱點要素控制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縣域;網絡輿情;輿論引導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隨之產生,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 主動認錯 及時回應 政務新媒體湧現輿情處置優秀案例
    ■輿情引導與處置政務輿情回應時間176條負面信息中,政務輿情91條,佔比51.7%。91個敏感政務輿情中,12件未及時做出回應,回應率為86.81%。此案例可視作政務公開在中國政務新媒體領域,乃至中國政務公開歷史上的一次極具積極影響意義的裡程碑事件,彰顯出政府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傳播自信的巨大進步。
  • 提升對網絡輿論引導的規律性認識
    新華社發   在網際網路傳播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做好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基石。今天,我們進入了萬物互聯的新媒體時代,新技術層出不窮,媒介環境深刻變革,網絡輿論引導是一項關係到國家長治久安的工作,迫切需要加強對網際網路傳播規律的研究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