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以後,學會這兩個字,晚年生活將精彩!

2020-11-19 騰訊網

文/飛魚

馬斯洛說:「對於只有一把錘子的人來說,他遇見的每樣東西,看起來都像一顆釘子。看別人不順眼,處處都要挑人刺,是因為自己的境界不夠。」

人過了五十歲以後,活得最自在的人,就是學會看淡生活。人生下半場,最珍貴的兩個字,也是看淡。

看淡別人的生活方式,看淡別人的為人處世,接納和包容別人的優缺點,才是一個中老年人真正的成熟。

老祖宗說,「少年戒色,壯年戒鬥,老年戒得"。

人生,不要總是跟別人爭,有些東西怎麼爭也爭不來的,人窮極一生的對手只有自己。唯有擺放好自己的心態,看淡得失,不要爭來爭去,人生百年,歸去,什麼也沒有帶走。

不如趁光陰還在,好好活在當下,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學會知足,才能瀟瀟灑灑地過好下半場生活。

人過半百,凡事看淡,老去的是年齡,不老的是心境。

20歲時候有20歲的精彩追求,30歲的時候有30歲的理想事業,40歲的時候有40歲的家庭重任,50歲的時候有50歲的人生瀟灑,60歲之後頤養天年。

年輕時高瞻遠矚,做乘法。中年時穩中求進,做減法。老年時心平氣和,做除法。

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困惑與瓶頸,同樣有它與之對應的精彩和欣喜。旅程的愉快,從來不僅僅是因為沿途美麗的風景也有通過泥濘坎坷之路後的喜悅。

不同的路,我們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對待人生之路上的每一個年齡段,我們亦有不同的心態去勇敢面對。路在腳下,說到底怎麼走還是要看你自己,這也便是獨屬於你的人生精彩。

人過了五十歲以後,要懂得回歸內心,站在時間的渡口,回頭看看,其實我們的人生都是匆匆過客,經歷過這麼多的人和事之後,有些人不必深交,有些事不必回憶,有些人應當清理,有些事,從此隨風而去。生活賜予我們的一切,讓我們有了悲喜,有了苦累,有了酸甜苦辣鹹。在慢慢地品味過後,終於明白,生活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用微笑去面對的,用豁達包容去看待人生的成敗。

古人云:「吾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過五十,增長的不僅是年齡,還有我們的心態。

心態一定要改變過,笑看人生起伏跌宕,淡然面對曾經想去爭奪的東西人,其實現在看來,很多都是無關緊要。

看過有一個五十八歲阿姨的生活,她很早就跟丈夫離婚了,孩子現在長大之後,她以前總是不讓孩子見爸爸,現在慢慢釋懷了,孩子長大想見誰,就讓她去見,然後孩子現在也成家了,她就到處出去旅遊,穿著打扮都很精緻。

有人說,五十幾歲的女人,還打扮這麼漂亮幹什麼呢?

她從來都不理會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她就覺得自己這樣過是開心的,那就行了,也從來不屑於跟別人起爭執,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當她想女兒了,就到女兒家去串串門,或者打個電話問女兒什麼時候有空過來。

女兒嫁得也不遠,來回都是很方便的,但平時她也不會總打擾女兒的生活,就算是自己一個人過,她也過得很瀟灑。

所以,我是欣賞這樣的生活態度的。

人生,能夠活出自我,就算上半場沒有時間做自己,到了下半場之後,我們有了空閒的時間,那就將人生的更多時間留給自己。

人活至此,學會生活。錢乃身外之物,捨得花錢享受。放飛自我,愉悅心情。

相關焦點

  • 人老了以後,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
    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這一生最靠譜的後路,到了晚年沒有健康做支撐,日子就會難過很多。每天躺在病床上,帶著羨慕的目光幻想著外面的美麗風景,只可惜這一切與自己無關,只能悲哀的躺在床上度過餘生。人到五十的時候,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就更應該愛惜自己的身體了。
  • 人過五十知天命,還在這幾方面大方的,晚年生活必然悽涼
    ——巴金,人過了五十歲就到知天命的年紀,在這個年紀我們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事業穩定。到了這個年紀人生已經走過了差不多一半的時間,在這個年紀我們已經過了需要體驗驚濤駭浪的年紀,安穩二字對於過了五十歲的我們格外重要。在這個年紀我們更多是享受生活,保持健康的體質、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 到了五十歲,如果你還在他鄉奔波,要學會給自己留下這三條後路
    想要避免自己晚景悽涼,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前為晚年做準備。人老了,靠水都不如靠自己,養老很難指望上兒女,靠自己最踏實。到了五十歲,如果你還在他鄉奔波,要學會給自己留下這三條後路。留住自己在老家的房子。身在異鄉得你,過了五十歲,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住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最好不要給自己的兒女同住。當你老了,留一間屋給自己,自己可以快樂而逍遙地活著,過的平靜而淡然。能讓我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快樂,更加愜意,也更加地健康。學會保養自己的身體。
  • 五十歲以後的人生,生活才剛剛開始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新時代下賦予養老新生命,讓養老與時代相結合,逐漸把老齡化過程催化成一個正面的、有活力的過程,倡導老年人擁有健康生活和貢獻社會的機會。前半生享受生命,後半生享受生活。人都會老,然而衰老並不意味著就要心如止水,無欲無求。
  • 人過五十歲,不要對以下三種人大氣,「小氣」一些才不會晚年悽涼
    其實,這一點,等到人過五十更是尤為重要。人過五十歲後,真正要考慮的是自己下半生的幸福,不能還像從前一樣對別人大氣、對自己小氣,而是要多多關照自己,真正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只有真正為自己去著想才能讓自己過得越辣越好。
  • 一旦步入五十歲,就趁早拋掉這些,否則晚年結局難料
    五十歲也被人們稱為半百,其實真正活到一百歲的人少之又少,對於不少人來說,五十已經是人生大半的時間了。有人在這個階段已是事業有成,家庭事業雙豐收,有的人卻還在為生活奔波忙碌,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休息。年幼的我們承載著父母的希望不斷努力,隨後為了家庭和生活更要不懈打拼。
  • 【學習時光】賈平凹:真正的人生從五十歲開始
    人生很多時候,發生的事都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往往我們想實現的生活,也不盡人意。 50歲,人的生命進程就走到了一半,前半生不停地在長大,後半生不停地在老去。 賈平凹先生在五十歲的時候,同樣也遇到了人生的瓶頸,但他很快便把人生看透,活得也十分精彩。
  • 五十歲以後同學聚會,容貌大都已改變,相見不如不見?
    五十歲以後同學聚會,容貌大都已改變,相見不如不見?50歲,是晚年的青春,最美是人間秋天!秋是收穫的季節,歷經春風夏雨,在山重水複中嘗遍人生苦辣酸甜,方見柳岸花明處,終是將鉛華洗盡,處世淡然。人到中年,歲月燃盡了青春的澎湃激情,熱血不再沸騰,當心靜下來的時候,眼裡便有了智慧的光,這光會指引你淡定取捨得失,平衡心態,能夠讓人於繁雜中從容地生活,一切順應自然,安然享受時光的美妙,勝過所有返老還童的靈丹妙藥。鋪開歲月的畫卷,輕輕觸摸生命的四季,懵懂無知的少年,是第一個人間四月天。
  • 五十歲以後,這三樣「東西」就不值錢了,要懂得捨棄
    人生這一輩子,其實很快,一晃就老了。人們常說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就應該對人生有一定的論斷了。村上春樹說:人變老不是慢慢變老的,而是一瞬間。當你突然發現頭上一撮一撮的白髮,臉上的魚尾紋越來越深,才知道,這些年,扛著生活壓力往前衝,真的為難自己了。人到五十,要學會順從「天命」,要學會捨棄,特別是這三樣「東西」。一是無謂地善良善良是一個人的優良品質,這無可厚非。
  • 80歲老人說:人過五十,還在為這幾件事瞎忙活的,晚年難逃苦命
    和一位80歲的老人偶遇在公園,老人精神奕奕,豁達開朗,正逢牡丹花開得燦爛,我指著牡丹說道:「您看這牡丹開得多麼富貴,不愧是花中之王,真是有一種大氣磅礴的風範,如果我到了晚年,也能像這些牡丹一樣富貴就好了」。
  • 五十歲之後,夫妻之間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
    兩個人都玩兒得很舒心,以此來充實兩個人的生活,從而對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就不怎麼放在心上。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歲之後,夫妻兩個人會對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有著豐富閱歷的他們,選擇給對方時間和空間,降低了矛盾產生的機率。
  • 人到了五十歲,還在經歷這「四大劫」,晚年必定成大器
    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這個階段裡,我們少了很多年少輕狂的衝動,我們多了一些沉穩,但是,在這個年紀,我們依舊面對著很多的問題。人到了五十歲,還在經歷這」四大劫「,晚年必定成大器。一.——佚名我們都無法選擇生活帶給我們的事驚喜還是驚嚇,因此,我們要保持一顆寵辱不驚的內心,這樣才能夠隨時迎接劫難。人到了五十歲,原本生活應該會很平淡,很安穩,但是如果在這個年齡段裡,依舊在經受著吃苦的劫難,熬過去了,那麼你的晚年就必定是快樂和幸福的。
  • 女人,五十歲以後,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
    五十歲以後, 跟誰在一起舒服, 就和誰在一起; 包括朋友、親人也是, 累了就躲遠一點。
  • 人到五十,這三件「荒唐事」要少做,不然難逃晚年悽涼
    人到五十,這三件「荒唐事」、「糊塗事」一定要少做,不然苦的就是自己,影響的就是自己的晚年。在金錢上,不要亂投資,要多存錢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任何人都應該學會給自己存錢,以備不時之需。
  • 人到五十歲,要學會善待自己,懂得靜而不爭
    而人到了五十歲的年紀,才漸漸地懂得了與世無爭。生活中還是嚮往著平靜的生活,希望生活中少一分喧囂,多一份寧靜。可能是經歷影響了自己的內心,不會再因為一些小事,就變得心浮氣躁。就像是在漫長的歲月,經過時間的流逝而讓自己的內心沉澱下來一般。人到了五十歲,身體上也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但是身上的重擔卻好像絲毫不減,上有老下有小的,都需要自己去養活。
  • 王陽明:人到中年,要學會強大內心,學會更淡泊,生活過得更快樂
    這句話本來是一句俗語,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句俗語能夠從陽明先生這樣的「聖人」口中說出,其實道理都很簡單,大俗即大雅,有些話的確是話粗理不粗。其實這正是王陽明告誡我們中年人所需要的注意的事項!王陽明:人到中年,要學會強大內心,變得淡泊一點,過得更快樂我們要知道,社會上中年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但同時,與現實不符的是,我們需要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 人到五十,我們要學會和這四個人「和解」,往後餘生,歲月靜好
    怎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怎麼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怎麼剛剛懂得路該往哪走,怎麼還沒走到就老了?怎麼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怎麼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是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也已經是人到五十的人了。靜坐書房,思緒萬千,突然想到:人到五十,我們要學會和這四個人「和解」,往後餘生,才能歲月靜好啊。
  • 70年的我,已經步入五十歲了!
    70年的我,已經步入五十歲了,想要的生活,想要的人生,現在覺得挺容易滿足的。 五十歲的我,是一位普通不過的職員,在職場上工作了三十年,我交到過很好的朋友,也認清過身邊的人,我吃過很多虧,我也贏過很多肯定,這一生,雖然沒有很多的起伏,但人生走進了後半場之後,也發現其實時光也會在偷偷地愛著我們。 五十歲的人生,我終於明白,生活幸不幸福,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 這位日本老人的精彩晚年,重新定義了老年生活
    無獨有偶,在日本就有這樣一位日本老人,運用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把晚年生活過得精彩極了。他是一家蔬菜店的老闆,賣了30多年的蔬菜,在長期和蔬菜打交道的過程中,也培養出來了自身的興趣愛好,他嘗試只用蔬菜做飯,研究出一套專業的蔬菜菜譜。
  • 人過五十,要避開這「六個字」,避免晚景悽涼
    人過五十,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路了,做事情也感覺力不從心了,有時候還不得不服老。可是五十多歲的時候,還有很多人還要顧著孩子、管著父母,生活並不輕鬆。另一方面,五十歲的人,一轉眼就要進入老年了,應該及時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考慮。前天,讀者老豆對我說:「都要六十歲的人了,還妻離子散,以後這日子怎麼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