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040元,較上一交易日的6.7891元下調149個基點。人民幣中間價跌破6.8關口,至2017年6月28日以來最低。
對此,有專家指出,人民幣匯率近期貶值則是受到美強歐日弱的國際貨幣環境、近期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指標偏弱、國內外利差變化以及外匯市場供需關係的影響。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會止跌企穩,重拾上升態勢。
而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急速貶值無外乎是內外兩個因素:先說外因,主要是受到歐元持續貶值,以及美聯儲加息、美國經濟向好等因素的影響,美元指數近期一路走強,目前已突破了95關口。而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匯率必然承壓下跌。
再說人民幣貶值的內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從表面上看,我國上半年GDP 6.8%,總體保持L型走勢,並沒有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走出V型反彈。
更讓人擔心的是,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過快(僅有房地產投資一枝獨秀),若是下半年出口再受貿易摩擦影響而萎縮,恐怕僅靠消費是無法穩增長的。顯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第二,國內金融體系的不穩定,造成了市場的恐慌,給人民幣帶來壓力。由於國內流動性緊張,股市跌破2700點、債市遇到信用危機、P2P公司集中曝雷,在這些金融領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危機。
而房地產泡沫已經無以復加,現在就連三四線城市房價都過萬了,各地房價都已輪漲一遍。市場擔心房地產泡沫遲早會破裂。所以大量避險資金流拋售人民幣資產而轉投美元。
第三,貨幣政策的持續寬鬆,導致人民幣匯率承壓,近期央行通過MLF定向支持銀行投放信貸及購買低等級企業債,這讓市場擔心中國版的QE已經到來。而本周又意外投放逾5000億MLF,貨幣寬鬆預期令人民幣匯率進一步承壓。
現在問題來了,很多人在發問,目前在人民幣快速貶值的背景之下,人民幣會跌向何方?普通百姓到底要不要換美元?對此,我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首先,人民幣匯率並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目前中國經濟還是比較穩健,貨幣政策的確偏寬鬆,但並沒有大水漫灌,所謂的「寬貨幣」所想要達到的目標也僅是「穩增長、控風險」,所以不會進一步形成資產泡沫。更何況中國有3.1萬億外儲,足可以穩定匯率。
再者,如果是要想在下半年,到國外去旅遊、購物、留學等,現在換點美元還是很有必要,因為人民幣匯率短期內還會有下行空間。早點換匯,就能夠鎖定支出成本,還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作為國內投資者,如果想換點美元,再拿美元去購買國內的美元計價的理財產品,我們看就不必了,因為國內美元計價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很低,主要集中在1%-3%區間。而以人民幣計價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5%。
如果未來人民幣沒有出現大幅貶值,拿人民幣換美元的投資者不僅要支出換匯成本,還要支付購買美元計價理財產品的相對較高手續費,目前,以人民幣計價的理財產品手續費不超過0.1%,而以美元計價理財產品手續費則普遍在0.1%至0.4%。現在把人民幣換美元,再去購買國內的理財產品,實在不划算。
目前人民幣匯率出現快速貶值,主要有內外兩大因素組成,外因是美元走強導致非美貨幣承壓。而內因是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短期金融不穩定,以及貨幣政策趨向寬鬆所致。不過,由於人民幣下跌幅度不會很大,將會呈現「雙向波動,小幅貶值」的格局,所以大家也不得急著拿人民幣去兌換成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