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2020-12-14 歷史國學智慧

古話說得好: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

- 1 -

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1、不守信用的人

把錢借給這種人,那就等於石沉大海了,再要回來那就難了。

這種人大都臉皮厚,說借幾天就還,可是到時候不還,一拖再拖,找各種藉口不還錢,到時候弄得要錢的都不好意思了,追債追得頭疼。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種人借錢,寧願提前得罪他們,不借給他,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了,這時候要學會拒絕。

2、幹壞事的人

這種人就是一個炸藥包,隨時都有可能爆炸,我們還是遠離為好。

因為這種人借錢幹一些違法的事情,早晚會東窗事發,被抓起來,因為你借錢給他,有可能會把你牽連進去,所以千萬不要和這種人打交道。

3、借錢不還還說閒話的人

這種人最可惡,找你借錢的時候好話說盡,恨不得跪下來磕頭。可是一旦錢借到手以後,根本就不提還錢的事情,好像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你找他還錢,他就是懶著不還不說,還滿嘴跑火車,說就借你這麼點錢,至於天天追著還錢,真是小氣。

你說這種人可氣不,最後弄得借錢的到沒有理了,所以這種人千萬不能借錢給他們,不但錢要不回來,還惹得一身騷。

禮有三不隨

隨禮是我們的一個習俗,現在社會上不管什麼事情,都盛行隨禮了,弄得到最後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隨禮的呢。所以隨禮要慎重,不能盲目的隨禮。

1、目的不純的禮不隨

現在社會上流行隨禮,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大擺筵席,目的就是為了收禮金。

比如孩子考了好成績、自己買了輛新車、甚至連離婚現在也要擺宴席收禮金,這種不正之風我們堅決抵制,不去隨禮。

2、沒有接受邀請的禮不隨

沒有邀請你,說明你在人家的眼裡不夠格,沒有資格參加他們宴會,所以也不要自找沒趣,這種份子錢也就不要隨了。

3、不回禮的人不隨

禮尚往來就是這麼個道理,當初你曾經給他隨過禮,但是到你辦事的時候他卻不隨禮,這就收不過去了,那麼以後他在又什麼事情,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隨禮了。

路有三不走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總要有做幾次選擇,在人生的岔路上,那三條路不能走呢?

1、歪路不能走

也就是違法亂紀的路,這是一天不歸路,現在很多人經不住誘惑,就會走上歪路,殊不知這條路就是條死路,它的盡頭就是受到法律的制裁。

2、沒有十足把握的路不能走

人生在世,還是謹慎的好一點,不要幹一些沒有把握的事情,做事一定要考慮周全為好。

3、不熟悉的路或者沒有走過的路

因為不熟悉,沒有走過的路,很容易會走錯,到時候折返回來,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老祖宗的7句話:讓人舒服,讓人明白

1. 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後炮

在事情發生的時候給別人提供幫助,勝過時過境遷之後說閒話。

在這個世界上,願意給人提供幫助的永遠是少數,而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永遠是多數,他們什麼也不做,卻喜歡在背後指手畫腳。

人交朋友,一定要看清楚,肯落在行動上的才是真朋友。

2.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插秧的時候,苗如果優良,能提高穀子一半的產量,娶妻如果娶好了,是你後半生的福氣。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在一個家庭裡,妻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娶妻娶德不娶色」,娶媳婦擇偶的標準是心靈美不是外表美。

3. 鐵匠沒樣,邊打邊像

鐵匠打鐵和裁衣服、蓋房子不一樣,沒有精確的規劃。

鐵匠下錘的時候,有的時候下手輕,有的時候下手重,擊打的位置也不是什麼標準模式,不過是隨心而動。

但是打著打著,一件精美的器物就打出來了。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不需要「三思而後行」。

王陽明常說「知行合一」,知道一定要落在行動上才算知道,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認識,才能漸漸地把事情做對。

就像打鐵一樣,邊打邊修正,打著打著,一件精美的器物就出來了。

4.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俗話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學習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樣困難,學習壞的就像山崩一樣迅速。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很久的積累,但是壞習慣的養成卻是幾次就夠了。

所以一定要防微杜漸,不要因為一時的懶惰和懈怠而誤入歧途,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

5. 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

黃連和人參都是藥材,一個清熱去火,一個補中益氣,都能治病救人。

但是人們卻喜歡人參,厭惡黃連。

原因是,他們雖然都能治病救人,黃連卻很苦,所以人們厭惡他。

是藥就有三分毒,人參用錯了也能害人,但是人們對人參的態度卻比黃連好得多。

生活中的有很多人就像黃連,明明是好心,也經常做好事,但是嘴巴卻經常不留情面,諷刺挖苦別人。

不留口德的人,哪怕是做了好事,也不會被人感謝。

6.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煮酒論英雄,就曾經說過,「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

大的時候能吞雨吐霧,小的時候能隱介藏形,升的時候能夠飛騰在在宇宙之間,隱逸的時候,能夠潛藏在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可比世間英雄。」

人要像龍一樣,要懂得趁勢,不要一味逞強。

懂得順時而動,這並不是讓人拋棄原則,而是讓人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自己對待人或事的態度和方法,以此掌握主動,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大道。

7. 冬長三月,遲早打春

冬天再長,春天也會到來。

人人都厭惡壞事,喜歡好事,但是誰也不可能一生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生只走黴運。

運氣不好的時候,請相信否極泰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不要怨天尤人,好好提高自己,靜靜等待,轉機一定會出現。

怎麼樣,有很多是不是經常掛在嘴邊的呢?古人幾句俗語充分地揭示了社會上的人生百態,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在不同的階段當採取不同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應當為我們所銘記。

閒暇時間拿出一本《增廣賢文》來讀一讀,增長智慧與見識,何樂而不為呢?現在購買,還送一本《道德經》。「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能不會使你獲得馬雲那樣的成就,可是會讓人能在一群人中,一眼就看到,讀書人的氣質是不一樣的。

全書不僅有全部完整原版,還有譯文,解析,像一本學習古人智慧大全。49元,讓自己擁有人生大智慧!

相關焦點

  • 農村人常說「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關於人際交往,老人們有很多經驗之談,這些話有些雖然不符合我們的習慣,但的確十分現實,也很有道理,那麼農村有句老話「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是什麼意思呢?路有三不走,其實是在說沒人走過的路不能走,也就是說我們要儘量避免憑自己判斷作出的選擇,有時這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還有找不到熟人的路不走,這是在說人脈對我們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另外起點太高的路也不能走,起點高意味著獲益會很大,而且風險也就很高,這樣的風險是很多人承擔不起的。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1錢有三不借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農村俗語「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是啥意思?
    現在的農村就流傳著很多這樣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講一下。1、錢有3不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個人掙錢都不容易,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錢財。
  • 夜讀|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為什麼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流傳甚廣?
    民間流傳著很多俗語,經常聽老一輩的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從某些方面來說,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但任何事物咱們都得辯證看待,下面一起來拆解這三句話。錢有三不借這裡的「三不借」指的是萍水相逢的人、欠債且有不良嗜好的人、借錢不還的人。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你聽過沒有?有道理嗎?
    民間的俗語總是凝聚著老祖宗們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但有些俗語也會顯得過時而對我們不再適用。今天所要講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又蘊含著什麼道理呢?對於我們是否適用呢?一、「錢有三不借」一不借不熟的人。跟你交情不深也敢問你借錢,敢情就是個厚臉皮的人。讓人不由得想起那些十年不聯絡的同學,剛一加到微信,寒暄沒幾句就說自己困難要借錢,咋好意思呢?如果你不好意思借給他了,那說不定他就會好意思不還給你了。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啥意思?
    在我們老家,有著這樣一句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每次在與村中老人閒聊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拿出這句話來說給我們聽。也許大家都很好奇,這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村的老人是這樣解釋的;錢有三不借「錢有三不借」,指的是「不借生、不借窮、不借無誠信之人」。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則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分開來理解。第一,錢有三不借。一不借不熟之人,平時沒有任何往來或者萍水相逢的人,不要把錢借給他們,要麼錢要不回來,要麼就是單純的騙子,希望大家不要上當。二不借債臺高築之人,已經負債纍纍還要不斷的向別人借錢來填補自己的經濟窟窿,還錢之日遙遙無期。
  • 俗話說「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你了解多少?
    老一輩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這句話值得年輕人好好地思考一下。先說這借錢,按理說借別人錢應該沒什麼負擔才是,但是社會中人心險惡,不是所有人都像表面看著那麼友好的。我們每個人也清楚錢在這個社會中有多重要,所以在借錢給別人時一定要留個心眼,以防到時候自己的錢被打了水漂。
  • 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具體都指什麼?
    「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最開始聽到王叔說這句話,覺得有點深,更是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等到吃完飯之後,我問了一下王叔,他給了說出了其中的意思。錢有三不借生活在現代社會,借錢幾乎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生,要麼是別人借你,要麼是你借別人。雖然不是一個大事,但是處理不好也會引來大麻煩。簡單舉個例子,我身邊的朋友就有因為千八百塊大打出手的。所以,錢還真不能隨便借出去,以免自己收不回來。第一就是不能借給不熟悉的人。
  • 農村俗語「不走3路,不借3錢,不隨3禮」,具體指啥,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不走3路,不借3錢,不隨3禮」,具體指啥,在理?生活在農村,對於俗語來說,它如同人們自身的五官一樣,甚為明了!不過,卻有一些約定成俗的語句,至今為人傳唱!今天我們談論的這句俗語是,「不走3路,不借3錢,不隨3禮」,具體指的什麼,還有道理嗎?接下來,我們簡單的描述一下!【不走3路】俗話說「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當然,對於創業的路途,也有很多,但是卻也有這三條路,要謹記不要走!①、他人未走過的路!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是什麼意思?你又知道多少?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總會有一些為人處世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然後以各種俗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來告誡後人。比如說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便是這樣產生的。一、「錢有三不借」俗話說三窮三富過到老,我們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經濟上的困難,因此親朋好友之間相互借錢也是很平常的的事情。
  • 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介紹的俗語就是「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一不借陌生人。你可能會說,這不是廢話嗎,誰會閒的沒事將錢借給陌生人?還真有,而且豈止是借給陌生人,簡直是白白的送給人家,比如電話詐騙的的騙子、認識沒幾天的女朋友、假裝親熱的老鄉、老校友,其實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時,應該清醒的問自己,我和你熟嗎?不熟不要有經濟往來。二不借沒有信用的人。這條不用多說,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沒有信用的人千萬不要借給他錢,如果向你借一千,不如直接給他五百,反正錢根本還不回來。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說的是什麼道理?
    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說的是什麼道理呢?一、錢有三不借1、不講信用的人古人云:「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家無信不和。」信用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當中,大家都喜歡和誠實守信的人來往。
  • 「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年輕人應該看看,老祖宗做人的宗旨
    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老祖宗說的分別是指哪三個方面呢?先來說說哪三種錢不能借。第一,交情淺的人在遇到困難之後,我們一般第一時間會向最親的人,或者是關係最好的朋友借錢,因為互相了解,也相信對方的人品,相處這麼多年了,遇到困難了肯定是要幫一把的,可是如果是那些幾乎沒有交情的人借錢,那就不好說了,因為對對方根本不了解,如果把錢借給對方,很有可能就拿不回來了。
  • 農村隨禮有講究,老人常說的「三不隨」到底是哪三種?
    (註: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農村隨禮有講究,老人常說的「三不隨」到底是哪三種?一到國慶,大家除了為能夠有7天假期而歡欣鼓舞之外,還有一件讓很多人頭疼的事情,就是隨禮。不過其實隨禮也是十分有講究的,只是有些人礙於情面或者不懂,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錢。說到上禮講究的規矩,以前在農村,老人們常用:三不走,三不借,三不隨來教育後人,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其中三不隨就是說上禮的時候有3種情況不能隨或者不用隨。那到底是哪三種呢?
  • 民間老話:「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且聽老祖宗的忠告!
    今天,編輯對所有人說了最後一句話:「如果有錢,你就不能借3筆,有3筆贈與不效,有3條不走的路。」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重點是什麼?下面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它們! 第一句「錢有3不借」,每個人的錢都是用血汗換來的,借錢也要謹記有這3不借:
  • 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是什麼意思?農村有句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大家都很好奇,這是哪3不借,3不隨,3不走?先說錢有3不借。大家都知道農民是最熱心的群體了,一般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他們都會出手相助,那麼一般遇到了什麼情況會不借錢呢?
  • 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到底是何道理?
    今天小編告訴大家的這句就是祖先們留下的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不知道這句俗語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錢有3不借:借錢在人與人之間可是常有的事,但是有幾類情況最好不要借。第一,如果你跟這個向你借錢的人認識都沒多久,你又不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就不要借給他,畢竟這樣也不會得罪人的。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的文化不僅存在與那些大家的言談和著作中,那些目不識丁的農民也有自己的大智慧,千古流傳下來的俗語大多出自這些農民口中。話糙理不糙,裡面的話別有深意,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