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東北水稻、北方春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2020-12-15 騰訊網

2020年東北地區水稻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驚蟄」已過,氣溫回升明顯,東北地區清雪扣棚工作即將全面展開。2月下旬以來,東北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光照充足,對春耕備耕十分有利。按照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的要求,實行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不誤農時抓好春耕生產。為指導東北地區水稻生產,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制定了2020年東北地區水稻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是高臺做床,精製秧土。

清雪扣棚後,搶前備土做床,確保按期育苗。要刨凍方、備凍土,並移進扣好的棚室內,實行凍土集中增溫化凍、晾乾備用。當棚內土壤融化深度適宜時,立即翻地、晾曬,散墒增溫,做好高臺旱育,打好高臺苗床,將床面土整平耙細,確保達到旱育苗標準。床土配製要防止未腐熟的有機肥拌入,盤土與壯秧劑混拌均勻,並在裝盤前1—2天拌好,蓋上塑料膜燜置處理。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水稻專用育苗基質。

二是優選良種,培育壯秧。

科學選種,選擇優質豐產、耐寒性強,抗病性強、熟期適宜當地種植的水稻品種,做好清選、曬種、發芽試驗、消毒、浸種、催芽等播前準備工作。

精細播種,因地制宜採取集中高臺旱育、大棚三膜覆蓋增溫。裝盤厚度確保2釐米左右,嚴格控制播種量,一般每盤芽種不超過125克(或4000粒),覆土厚度0.5-0.7釐米為宜,不超過1釐米。

精準調溫,從播種到第1葉露尖約7-9天,控溫不超過32℃,培育種子根;出苗到1葉展開,控溫22℃-25℃,不超28℃,做到早通風煉苗;2葉露尖到3葉展開,防莖葉徒長,控溫20℃-22℃,要通風煉苗,棚內溼度大時雨天也要煉苗;2.5葉期控溫不超25℃,防早穗;3.1-3.5葉,夜間溫度超過10℃時要晝夜通風,逐步適應外界環境。

管水調溼,根系發育期一般不澆水,局部過溼要白天撤膜散墒、傍晚覆膜,露籽處補蓋土;第1葉伸長期過幹處補水,少澆或不澆水,保持旱育狀態;離乳期如遇盤土發白但根系好,早晚葉尖不吐水,或午間新展心葉捲曲,可在早8時左右澆1次透水;移栽前在保證秧苗不萎蔫的情況下不澆水,控水蹲苗壯根,促進移栽後髮根好、返青快。

防住病害,用適宜藥劑浸種消毒,防治惡苗病;在營養土噴澆、拌種消毒、1葉1心期噴澆等環節上單獨或同時使用適宜藥劑,防治立枯病;1.5葉期後適時通風煉苗,對秧田進行調酸、消毒,減輕立枯病、青枯病發生和危害。

三是精細整地,適時移栽。

堅持「旱整平、淺打漿」,提早整地,保證沉降時間,避免苗等地、壯苗變弱苗。旱整地要到頭、到邊、不留死角,地表有12釐米以上的鬆土耕層;水整地在放水泡田3-5天後,打漿撈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細碎,同池內高低差不大於3釐米。大力推廣雷射平地技術,做到「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處處幹」。移栽要確保插在高產期內,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為水稻豐產奠定基礎。

四是強化田管,促壯保穩。

肥料運籌上,早施分櫱肥,促進低位分櫱發生,第一次分櫱肥在返青後立即施用,用氮量佔全生育期氮肥總量25%左右,第二次分櫱肥在6月中旬施,保證全田生長整齊,保櫱成穗。巧施穗肥,根據田間長勢,確定氮肥和鉀肥用量,抽穗前20天左右,施第一次穗肥,一般畝施硫酸銨8-10公斤,配施適量鉀肥,抽穗前5-10天當葉色變黃時施第二次穗肥,畝施硫酸銨5公斤;酌情施用粒肥,當抽穗後的葉色較孕穗期淡時,畝施尿素2公斤或硫酸銨5公斤。

水分管理上,移栽後返青期要淺水灌溉,田間水層保持1.5-3釐米,促進根系發育;分櫱期田間水層保持1.5-2釐米,促進早生快發,有效分櫱末期採用加深水層或排水烤田的方法抑制無效分櫱;孕穗期以間歇灌溉為主,抽穗後35天停止灌溉。

病蟲防控上,根據監測預報,及時選擇適宜藥劑藥械,做到綜合防控、綠色防控,重點防治水稻條紋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二化螟、稻飛蝨、水稻蚜蟲「四病三蟲」。

五是防災減災,適期收穫。

東北北部和東部寒地稻作區,障礙型冷害發生頻率高,要及早做好準備,可通過水肥調節使生殖敏感期儘可能避開低溫,或加深水層18釐米以上,減少空殼率。在齊穗、灌漿期進行根外施肥或噴施促早熟劑,促進早熟,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一般齊穗後45天左右,植株大部分葉片由綠變黃,稻穗失去綠色,穗中部變成黃色,稻粒飽滿,籽粒堅硬並變成黃色時為最適收穫期。大力推行帶秸稈粉碎裝置的收割機進行機械化聯合收脫,提高收穫效率,做到顆粒歸倉。

2020年北方春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正是北方春玉米春耕備播的重要階段。總體看,今年北方地區熱量條件和土壤墒情較好,有利於實現玉米適期足墒播種和一播保全苗。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以「早整地、選良種、精播種、調肥水、防病蟲、機械收」為重點的北方春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是及早備耕整地。

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採取分散式、錯峰式作業,及時備耕整地。對應離田而未離田的秸稈,化凍前加快秸稈離田進度。對秋澇嚴重、積雪較多、土壤溼度過大地塊,適時機械和雪散墒,明水地塊及時排水。對乾旱地塊,儘量少動土,採取少耕或免耕方式滅茬播種或原壟卡種;確需春整地的田塊,可採取旋耕滅茬或淺耙茬起壟、鎮壓連續作業。對秋整地起壟地塊,土壤化凍3—5釐米時頂凌鎮壓;對秋天翻完、耙完平整地塊,頂凌起壟鎮壓;對秋天翻完未耙地塊,抓住墒情封墒耮平耙細、起壟鎮壓。

二是科學選用良種。

根據各地自然生態及生產條件,選擇熟期適宜、抗逆性強、抗病蟲害、適宜機械化作業且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優良品種,避免種植生育期偏長的品種,確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產量和籽粒商品品質。在玉米結構調整地區,因地制宜選擇優質專用型或糧飼兼用型青貯玉米品種。

三是適時適墒精播。

根據各地氣溫、土壤墒情、品種特性、栽培方式、管理水平等確定最佳播期,一般5釐米地溫穩定達到10℃以上開始播種。通過種子包衣,預防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提高出苗率和整齊度。對墒情適宜且土壤狀況、地溫達到播種條件地塊,適時早播、搶播。對乾旱地塊,採用「坐水種」、全膜雙壟溝播及膜下滴灌等抗旱節水技術。對澇漬地塊,加快散墒並適時播種;如適播期內仍難以達到播種標準,及時改種早熟品種,並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播種後3—5天噴施除草劑,「坐水種」時播種鎮壓後立即噴施。

四是優化肥水管理。

根據玉米品種特性、肥水需求規律、地力條件、土壤墒情和目標產量等,綜合運用秸稈還田、土壤深松、增施有機肥、化肥機械深施,以及雨養旱作、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實現水肥耦合、節水節肥。一般氮肥總量的40%作為底肥、60%作為追肥,磷、鉀肥全部做基肥。有條件的農戶每畝施1—3噸農家肥。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植株長勢,確保玉米吐絲授粉、灌漿等關鍵階段不脫肥、不受旱、不早衰。注意防範玉米生育中後期的乾旱、澇害、低溫冷害、高溫熱害等災害性天氣,及時採取綜合技術措施,努力降低災害損失。

五是綠色防控病蟲。

據預測,今年玉米大斑病將在東北、華北大部中等發生,高感品種在部分產區將偏重發生;二、三代粘蟲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局部地區中等發生,部分地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危害;玉米螟在東北大部偏重發生。要在選擇抗病蟲品種的基礎上,儘量採用包衣種子,及時關注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治藥劑儲備。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控效果。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生物防控,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六是及時機械收穫。

根據籽粒乳線高度和脫水進程適時收穫,機械收穫果穗後要及時晾曬防黴變;提倡採取機械直收籽粒,可以在籽粒含水降至25%以下時進行,並及時烘乾,提高玉米產量和籽粒商品品質。

(文章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相關焦點

  • 2020年胡麻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油料專家指導組 胡麻是我國西北和華北高寒乾旱地區主要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之一。今年北方地區熱量條件和土壤墒情較好,有利於實現胡麻適期足墒播種。當前,西北和華北地區胡麻播種已陸續展開,為促進胡麻穩產增收,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農業農村部油料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2020年胡麻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是合理輪作,選好茬口。重茬和迎茬容易造成胡麻枯萎病等病害加重、雜草種子大量累積、養分嚴重失衡。
  • 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大豆玉米,新一波生產技術指導來了!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農業農村部油料專家指導組、農業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在2019年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大豆、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中分別對不同生態區在品種選擇、栽培模式、肥料施用、播種時期、防災抗病等方面進行了有針對的生產技術指導。
  • 小麥、春玉米、水稻……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來了!
    2020年春季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科學施肥指導專家組 小麥
  •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關於印發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綠色品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2019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綠色品種更新換代,現將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綠色品種指標體系印發你們。
  • 2020年降水 極端天氣 小麥玉米病蟲害預測!
    如果冬至節氣當天降雨,那來年雨水充足。而冬至節氣當天是晴天,那麼來年的雨水就比較少了。 四、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 如果冬至當天刮的是西北風,那預示著來年春季的雨水比較少。 2020年有沒有極端天氣"厄爾尼諾"?最新預測!
  • 3%的人口生產了90%的稻米,朝鮮人是怎麼把水稻引入東北的?
    1910年日韓合併前,遷入中國的朝鮮人達到約26萬。進入中國東北的除了漢人,也有朝鮮人這些朝鮮人當然是不會種植小麥的,他們只會種植水稻,於是東北地區開始出現大量水稻田。根據考證,朝鮮農民最早於1848年在吉林省渾江流域試種水稻獲得成功。1861年,丹東的三道浪頭的朝鮮農民也種植了水稻。
  • 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玉米:調減籽粒玉米,擴大青貯玉米,適當發展鮮食玉米。調減籽粒玉米。鞏固提升玉米優勢區,適當調減非優勢區,重點是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春玉米,以及黃淮海地區低產的夏玉米面積,大力推廣適合籽粒機收品種,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到2020年,玉米面積穩定在5億畝左右,重點是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5000多萬畝。擴大青貯玉米。
  • 抓主動搶季節推新技——大竹縣農業農村局召開大春生產育苗、水稻...
    近日,大竹縣農業農村局主持召開大春生產育苗、水稻直播和玉米套作大豆現場觀摩會。南充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達州市農技站、各鄉鎮(街道辦)分管農業副鄉鎮長和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縣相關業務站負責人、新型經營主體、種糧大戶參加。
  • 吉林省2021年農業主導品種出爐,115種榜上有名,涉玉米大豆水稻
    近期,2021年吉林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名單出爐,包括玉米、水稻、大豆在內的115個農業主導品種榜上有名。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綠色優質高效農業發展,2020年,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相關農業科研和推廣單位對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農作物進行了品種試驗、示範及鑑評。
  • 川東北「油菜-水稻」輪作輕簡高效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南充市農業科學院、蓬安縣農技站在蓬安縣睦壩鎮實施的川東北地區首個「油茬直播水稻輕簡高效技術」百畝示範片進行了田間現場驗收。示範片前茬油菜平均畝產197.3公斤,綜合測算畝增收102.6元;後茬平均畝產水稻652.5公斤,最高畝產739.2公斤,與傳統油茬稻育苗移栽相比,示範片每畝水稻節省用工2-3個,節約勞動力等生產成本200元以上。川東北地區稻田除冬水(閒)田外,主要以「油菜-水稻」輪作模式為主,主要採取傳統育苗移栽技術,周年效益較低。
  • 河北發布2020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綠色技術模式
    河間市子業家庭農場指導小麥春管。本網資料圖 長城網7月10日訊(記者 董達)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日前,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遴選了50個高效抗逆農業主導品種、50項成熟適用農業主推技術和10項引領性綠色技術模式。
  • 隆昌市:400餘名農技幹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耕生產
    隆昌市:400餘名農技幹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耕生產 2019-03-20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北農資市場的推廣新邏輯!|水稻|農資市場|東北地區|農資|種植戶|...
    遼寧明德立達:好產品做支撐,聚焦服務好大客戶據了解,2021年遼寧明德立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將全面進入水稻市場,產品線非常豐富,從水稻種衣劑、苗床防病、水稻一封和二封、莖葉處理,防病增產全系產品將全面與大家見面,尤其是以水稻田封閉除草劑立早(30%丁草胺*丙炔噁草酮微囊懸浮劑)經過3年試驗,2021年將在東北大地全面鋪開
  • 2020年,溫州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公布!
    隨小布一起了解下——2020年溫州市種植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主導品種(92個)01水稻(13個)早秈稻:中早39、中嘉早17 、中早35、甬秈15、溫926。02玉米(5個)糯玉米:燕和京2000、浙鳳糯3號、錢江糯3號。甜玉米:金玉甜2號、浙甜11。03大豆(3個)鮮食春大豆:引豆9701、春豐早、浙農6號。
  • 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東北開展萬畝鹽鹼地智能化生產技術示範
    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東北開展萬畝鹽鹼地智能化生產技術示範 吉林示範區平均畝產540.1公斤 華聲在線10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張玉燭)昨天,湖南省農學會組織專家來到吉林省大安市,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團隊主持承擔的
  • 東北天氣利於玉米陸路運輸 雨雪利好冬小麥生產
    氣溫水平上,未來一段時間東北地區氣溫水平較當前差異不大,本周部分時段遼寧南部一帶最高氣溫將上升至5℃。綜合來看,東北地區天氣狀況有利於玉米陸路運輸,氣溫變幅有限短期內對「地趴」玉米存放不構成明顯威脅。巴西南部、東北部一帶本周降水偏弱,但Matopiba中北部、帕拉納等種植帶降水狀況相對良好,南裡奧格朗德則繼續面臨乾燥,玉米存在進一步減損的可能。阿根廷本周降水將影響阿根廷北方大部分地區,科爾多瓦、聖達菲、恩特雷裡奧斯、查科等地區降水預期普遍在30mm—60mm,但有數日晴朗乾燥天氣。
  • 「網友熱議」颱風來襲玉米倒伏嚴重,「東北糧倉」挺住!
    9月7日夜間,颱風「海神」進入我國吉林省內,並帶來了大強度風雨,這給東北地區即將成熟的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帶來了較為嚴重的影響。近半個月內,東北地區接連遭受三個颱風影響,此前的第8號颱風「巴威」和第9號颱風「美莎克」先後影響了東北地區,導致大量農作物倒伏,而據專家預估,此次10號颱風「海神」給農業帶來的危害將大於前兩者。
  • 科技創新助糧食豐產: 黑龍江省2017年鑑選出19個玉米品種和10個...
    東北網3月6日訊(記者 王亮)記者從5日召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項目2017年總結與2018年實施動員大會上獲悉,2017年開展適宜機械化的優良品種鑑選與配套栽培、節本環保病蟲防控等關鍵技術研究,鑑選出19個玉米品種和10個水稻品種。
  • 關於徵求《水稻育秧基質育苗技術規程》安徽省地方標準意見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及專家:  根據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下達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皖市監函〔2019〕510號)文件,由宣城市種植業管理服務中心等單位起草的安徽省地方標準《水稻育秧基質育苗技術規程》經多次修改後
  • 東農研發課題助力東北水稻精準栽培
    黑龍江日報8月20日訊 日前,由東北農業大學電氣與信息學院蘇中濱教授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作物生長監測診斷與精確栽培技術在東北稻玉主產區的示範應用」東北水稻現場觀摩會在慶安縣久宏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