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高產水稻讓農民增收

2020-12-11 遂寧新聞網

豐收的喜悅

  優質高產水稻讓農民增收  

  ——現場測產丘陵區冬閒田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機直播示範項目紀實  

  「搞快再拿幾個袋子來,要裝滿了!」摻雜著收割機的「隆隆」聲,充滿喜悅的吆喝聲在稻田裡此起彼伏。9月12日,記者來到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時,500畝的水稻田上,收割機正在田裡來回奔跑,長長的水稻連稈帶穗瞬間被收割機切斷,順著傳送帶進入脫粒箱,並在吹風機的鼓吹下,谷留塵去,非常乾淨。隨即,稻穀通過出口自動裝入大口袋,站在出口旁的農民麻利地用繩子紮緊袋口,村民黝黑的臉上難掩豐收的歡快。

  畝產增加農民迎豐收

  當天,正好碰上中、省、市專家組一行前來對丘陵區冬閒田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機直播示範項目進行現場隨機抽取測產。專家組先考察了示範品種國標優質二級水稻「德優4727」和「旌優華珍」兩個品種示範田塊長勢,隨後隨機各選取 1個代表性田塊現場機收測產。

  稻田邊上,工作人員將一袋袋稻穀搬運到磅秤上,一位工作人員在旁邊認真記錄數據。另一頭,幾個工作人員拿著皮尺丈量稻田的長寬。「取樣除雜、測定水分後折算成13.5%標準含水量。」只聽見另一頭工作人員將數據報告給專家組。不一會兒,測產結果出來了。

  通過測產,示範品種「德優4727」,實收面積962.05平方米,實收毛谷1012.9公斤,每畝(666.7平方米)實收幹谷626.2 公斤;示範品種「旌優華珍」,實收面積1450.33 平方米,實收毛谷1421.0 公斤,同樣以13.5%標準含水量測算,每畝(666.7平方米)實收幹谷575.2公斤,二塊田平均每畝(666.7平方米)實收幹谷600.7公斤,比去年畝均增產66公斤。

  機械化耕收解放農民

  得知測算結果比去年又提高了不少,67歲的農民李素芳笑得合不攏嘴,但回想起以前收割稻穀的艱辛,她卻感嘆不已,多年前沒有機器操作,凌晨5點多就要到田裡割稻穀,全家老全體出動,從天亮幹到天黑,一畝稻穀才割完,還要打穀、挑谷……

  「現在不一樣了,一個人一臺機器,收割一畝水稻只需要5分鐘,穀子乾乾淨淨,拿回家直接曬,省時省力。」李素芳向記者透露,現在的農業向規模化發展,實現機耕、機收,一眨眼工夫一袋袋稻穀就堆在田頭,真正讓農民從艱苦中解放出來。

  記者還了解到,這500畝水稻是今年確定的丘陵區冬閒田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機直播示範項目,政府農業部門採取無人機播種、機收割的方式,指導農民配方施肥、病蟲草綠色防控、科學管水等技術落實,切實解決部分種糧農民的實際困難。

  示範引領逐步全縣推廣

  「優質水稻新品種『德優4727』和『旌優華珍』在四川丘陵區冬閒田採用直播技術和綠色防控技術,展現出較高的產量水平和穩產性,同時減少農膜、農藥使用,節省人工成本,適宜擴大推廣應用。」蓬溪縣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陳亮告訴記者,該示範項目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蓬溪縣人民政府實施的院縣合作項目,助力於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科技行動計劃。

  「由於農村勞動力短缺,春栽水稻時勞動力更顯不足,而採用無人機直播輕簡栽培技術,可減少育秧、栽秧等環節,不僅能減少勞動力投入,還能節約成本。」陳亮進一步向記者介紹道,該示範項目以優質、高產的水稻品種為載體,結合輕簡高效的機耕、機直播、機收割,配套實施科學肥水管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稻稈回田等農業新技術的集成運用,讓優質高產水稻獲得更顯著的增產效果。

  據悉,為了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蓬溪縣進一步加大對水稻高產創建的實施力度,通過項目和技術力量整合、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集成,農技農藝結合等,切實讓示範區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實現了平衡增產。(全媒體記者  楊雪雯)


相關焦點

  • 稻田與大蒜輪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掌握科學方式,提高農民增收
    它是一個大型的農業小鎮和秀山縣優質大蒜種植示範基地;現有耕地面積533.85 hm2,其中耕地面積350.1 hm2,土壤183.75 hm2,該鎮人均耕地面積0.057 hm2,比人均耕地面積低0.024 hm2秀山縣;為了解決人口多,土地少,「三個轉變」的問題,十葉鎮黨委與政府之間的矛盾緊緊圍繞著增加糧食生產,增加農民增收,提高產業效率和農村發展的發展目標。
  • 「重慶造」高產優質香稻 在這兒種出來了
    8月23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小林鎮魚龍村13社,重慶市農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雜交中稻超高產優質攻關項目進行現場測產驗收。驗收結果表明,示範片種植的「渝香203」品種,直播畝產600.91公斤,機插畝產648.29公斤。
  • 套海鎮:萬畝鹽鹼河灘地變身優質水稻田
    套海鎮緊緊抓住「天賦河套」品牌發展機遇,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和提升河頭鹽鹼地水稻種植產業。  這幾天,套海鎮萬畝河灘水稻種植園區一片繁忙景象。隨著自動插秧機前進,機器開過之處,留下整齊的秧苗,放眼望去水田裡鋪滿了一片新綠。過去這裡的土地鹽鹼度高,土地利用率低,有些地塊甚至顆粒無收。經過去年一年的水稻試種,效果良好,畝均純收入達到1500元。
  • 農業部全面部署水稻高產創建及全國蝗蟲防控工作
    農業部全面部署今年水稻高產創建工作    4月10日,記者從農業部在湖南湘潭召開的全國水稻高產創建現場觀摩會議上獲悉:農業部決定今年在全國水稻主產區建立150個萬畝集中連片高產示範點,通過產業技術體系、行業專項、科技入戶等項目,加大水稻科研投入力度,
  • 中種集團優質、高效新品種德優4727創我省水稻高產新水平(組圖)
    水稻抗多種病蟲害、氮磷肥高效利用、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等多種綠色性狀開展種質創新和新品種培育技術育成的高產優質水稻品種。去年由中種綿陽公司獨家生產經營的雜交稻新品種,全國審定通過的德優4727創造了我省水稻高產新紀錄。
  •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1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15日消息:眼下,我縣種植的早稻再過段時間將進入成熟收割期,為尋找綜合狀況好、抗逆性能強、豐產性高的優良品種,日前,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前往錢庫鎮仙平村的水稻試驗基地開展早稻新品種田間現狀調查
  • 安徽農科院水稻所培育「鐵桿」水稻
    筆者日前從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獲悉,由該所選育出的一種既高產又抗倒伏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皖稻153,經過3年的大面積推廣,取得了平均畝產600公斤的優異成績,被農民譽為穩產高產的「鐵桿」水稻。目前我國許多水稻雜交品種雖然高產,但有遇大風不抗倒伏的缺點。大面積倒伏既影響稻子的產量和品質,又增加了機械化收割的費用。
  • 臨高調樓東裡村委會:發展高效特色水稻產業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臨高調樓鎮東裡村委會採取「公司+科技+品牌+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高效特色水稻產業,打造有機香米品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調樓鎮東裡村委會因地制宜,今年年初引進海南毗耶山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承包該村委會200餘畝水田,採取「公司+科技+品牌+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方式對原有的土地進行升級改造,種植黑米、胭脂米等系列優質
  • 「鐵桿」創穩產高產
    記者4月13日從省農科院水稻所獲悉,由該所選育出的一種既高產又抗倒伏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皖稻153,經過3年的大面積推廣,取得了平均畝產600公斤的優異成績,被農民譽為穩產高產的「鐵桿」水稻。  目前我國許多水稻雜交品種雖然高產,但有遇大風不抗倒伏的缺點。大面積倒伏既影響稻子的產量和品質,又增加了機械化收割的費用。
  • 五工臺鎮百泉湖農民專業合作社:水稻育苗忙
    4月17日下午,在呼圖壁縣五工臺鎮百泉湖農民專業合作社水稻秧苗基地,一眼望去裝好噴灌的水稻的大棚鋼架的主體已經全部安裝完成十分壯觀,16個大棚並排整齊錯落有致,合作社社員搶抓農時
  • 種植水稻高產增收的技術,科學管理栽培方式,這幾點值得看看
    為實現水稻高產,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科學種植技術體系,幫助農戶解決水稻高產栽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對水稻栽培管理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以期為提高水稻產量打下堅實的基礎。1水稻栽培技術1.1秧田準備水稻種植前,應充分了解秧田:注水灌溉是否方便、田面能否達到平整狀態、耕地犁地等,這些都是促進水稻生長的基礎。因此,要做好水稻秧田準備工作,為水稻生長做好準備。
  • 袁隆平等獲未來科學大獎 因在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作出開創性...
    袁隆平等獲未來科學大獎 因在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作出開創性貢獻
  • 文山市13.5萬畝水稻助農增收1.95億元
    (9月25日拍攝於文山市秉烈鄉白土寨村,文山市秉烈兵坤優質米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龍兵查看稻穀的長勢) 說起秉烈米,不得不提的還有龍兵和他註冊成立的文山市秉烈兵坤優質米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2014年3月,看好秉烈米市場前景的龍兵賣了車、向親朋好友借錢,投入了200萬元資金,註冊成立了文山市秉烈兵坤優質米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
  • 超級稻高產,畝產1365公斤!袁隆平團隊長江中遊雙季稻產量新高
    20日,記者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主持承擔的「十三五」國家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湖南雙季稻周年綠色優質豐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有了新進展:項目技術體系集成的生物和物理等非化學防治技術,不僅能大幅降低化學農藥用量,還通過結合水稻優質豐產、全程機械化等栽培技術,實現了水稻安全、優質、豐產和高效的全程綠色優質生產。
  •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晶片」,優質高產品種滿足吃好又吃飽的需求
    在近期發布的「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中,多項科技成果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油育種有關,如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均離不開新品種的選育。袁隆平院士語重心長地告誡人們:「關鍵時刻,一粒小小的種子能夠絆倒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種子需求量大,目前水稻、小麥、玉米等種子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
  • 37載水稻育種為讓農民"多收三五鬥" 被譽雲南"袁隆平"
    三十多年來,這雙手先後培育出水稻新品種23個,其中7個品種獲得國家新品種權。截至2012年,他所選育品種應用面積達4257.91萬畝,為農民增收67.28億元。三十多年來,這雙手培育了雲南省僅有的兩個超級稻品種楚粳27、28號,尤其是楚粳28號連續3年創下了水稻百畝平均畝產的世界紀錄,成功克服了水稻育種高產難優質的重大技術難題,其主要經濟指標達到高原超級粳稻育種研究國際先進水平。這雙手,讓中國第三大粳稻種植地區——西南粳稻區依靠超級稻實現快速豐產和增收的夢想變為可能。
  • 我們東北如何選擇直播水稻品種?5大問題要注意
    近些年來隨著人工的短缺和農資價格的上漲,很多的地區開始流行水稻直播,省去了很多的成本,收益也不低於插秧水稻。那麼如何選擇優質的直播水稻種子就成為了我們高產穩產的關鍵,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直播水稻種子選擇的5大問題。
  • 袁隆平說糧食優質高產我們做到了?我們慢慢解讀一下
    所以「高產」的「高」字要特別強調,我們首先得要解決好溫飽問題啊,之後再圖「優質」。從袁老前面說了「我們做到了」,後面還要繼續補上一句「我們做得到」,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袁老在解決水稻「高產」開始到現在,無時不刻都在想著「優質」,在他眼裡不僅要「高產」解決溫飽問題,還要嚴格追求「優質」,這是一種「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 安徽省育出優質高產旱稻新品種
    選擇好的抗旱品種,在少水、缺水地區一樣能種出優質高產的水稻。省農科院水稻所日前在蚌埠舉辦節水稻綠旱639技術交流與培訓現場觀摩會,來自湖北、河南、江蘇以及省內的100多名農技人員、種植大戶對綠旱639的節水、高產、優質讚不絕口。    節水稻綠旱639是省農科院水稻所專家在綠旱1號的基礎上,從2010年開始自主選育的。
  •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水稻高產...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產量事關糧食安全,而育種創新正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中國科學院「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項目,該項目從分子層面解決了水稻產量與品質相統一的難題,培育出高產優質的水稻新品種。  現代育種技術,也就是雜交水稻技術為糧食增產和品質改良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