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喜悅
優質高產水稻讓農民增收
——現場測產丘陵區冬閒田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機直播示範項目紀實
「搞快再拿幾個袋子來,要裝滿了!」摻雜著收割機的「隆隆」聲,充滿喜悅的吆喝聲在稻田裡此起彼伏。9月12日,記者來到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時,500畝的水稻田上,收割機正在田裡來回奔跑,長長的水稻連稈帶穗瞬間被收割機切斷,順著傳送帶進入脫粒箱,並在吹風機的鼓吹下,谷留塵去,非常乾淨。隨即,稻穀通過出口自動裝入大口袋,站在出口旁的農民麻利地用繩子紮緊袋口,村民黝黑的臉上難掩豐收的歡快。
畝產增加農民迎豐收
當天,正好碰上中、省、市專家組一行前來對丘陵區冬閒田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機直播示範項目進行現場隨機抽取測產。專家組先考察了示範品種國標優質二級水稻「德優4727」和「旌優華珍」兩個品種示範田塊長勢,隨後隨機各選取 1個代表性田塊現場機收測產。
稻田邊上,工作人員將一袋袋稻穀搬運到磅秤上,一位工作人員在旁邊認真記錄數據。另一頭,幾個工作人員拿著皮尺丈量稻田的長寬。「取樣除雜、測定水分後折算成13.5%標準含水量。」只聽見另一頭工作人員將數據報告給專家組。不一會兒,測產結果出來了。
通過測產,示範品種「德優4727」,實收面積962.05平方米,實收毛谷1012.9公斤,每畝(666.7平方米)實收幹谷626.2 公斤;示範品種「旌優華珍」,實收面積1450.33 平方米,實收毛谷1421.0 公斤,同樣以13.5%標準含水量測算,每畝(666.7平方米)實收幹谷575.2公斤,二塊田平均每畝(666.7平方米)實收幹谷600.7公斤,比去年畝均增產66公斤。
機械化耕收解放農民
得知測算結果比去年又提高了不少,67歲的農民李素芳笑得合不攏嘴,但回想起以前收割稻穀的艱辛,她卻感嘆不已,多年前沒有機器操作,凌晨5點多就要到田裡割稻穀,全家老全體出動,從天亮幹到天黑,一畝稻穀才割完,還要打穀、挑谷……
「現在不一樣了,一個人一臺機器,收割一畝水稻只需要5分鐘,穀子乾乾淨淨,拿回家直接曬,省時省力。」李素芳向記者透露,現在的農業向規模化發展,實現機耕、機收,一眨眼工夫一袋袋稻穀就堆在田頭,真正讓農民從艱苦中解放出來。
記者還了解到,這500畝水稻是今年確定的丘陵區冬閒田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機直播示範項目,政府農業部門採取無人機播種、機收割的方式,指導農民配方施肥、病蟲草綠色防控、科學管水等技術落實,切實解決部分種糧農民的實際困難。
示範引領逐步全縣推廣
「優質水稻新品種『德優4727』和『旌優華珍』在四川丘陵區冬閒田採用直播技術和綠色防控技術,展現出較高的產量水平和穩產性,同時減少農膜、農藥使用,節省人工成本,適宜擴大推廣應用。」蓬溪縣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陳亮告訴記者,該示範項目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蓬溪縣人民政府實施的院縣合作項目,助力於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科技行動計劃。
「由於農村勞動力短缺,春栽水稻時勞動力更顯不足,而採用無人機直播輕簡栽培技術,可減少育秧、栽秧等環節,不僅能減少勞動力投入,還能節約成本。」陳亮進一步向記者介紹道,該示範項目以優質、高產的水稻品種為載體,結合輕簡高效的機耕、機直播、機收割,配套實施科學肥水管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稻稈回田等農業新技術的集成運用,讓優質高產水稻獲得更顯著的增產效果。
據悉,為了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蓬溪縣進一步加大對水稻高產創建的實施力度,通過項目和技術力量整合、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集成,農技農藝結合等,切實讓示範區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實現了平衡增產。(全媒體記者 楊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