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少數不讀書成功的例子, 便能作為放棄讀書的藉口和理由?

2020-11-20 搜狐網

原標題:極少數不讀書成功的例子, 便能作為放棄讀書的藉口和理由?

作為老師,一直跟學生強調讀書,並不完全是因為出於老師這個職業的職責要求學生這樣做,而是因為既然是過來人,真真切切體會到在這個社會上讀書的重要性。很多觀點我其實經常掛在嘴邊跟學生講,囉囉嗦嗦地反覆提及,但只要是為學生好的道理,無論講多少遍,只要其中哪怕一句話對孩子們有所啟發,那就夠了。

中學階段,千萬不要成為拿讀書不好當叛逆籌碼的愣頭青。學生時代連幾本書都對付不了,就想著以後在各種人才輩出、競爭日益激烈社會上大殺四方了,是不是天真了點?以前曾有過一種讀書無用論。但讀書真的無用嗎?極少數不讀書成功的範例和極少數讀書後落魄的例子,便能作為放棄奮鬥的藉口和理由?埋怨教育體制?沒用。讀書是窮人(無論是物質上的窮人還是精神上的窮人)唯一擺脫困境和卑微的途徑。

這不是改革開放初期,那個名字都不會寫、只憑敢拼敢闖就能打出一片天地的黃金時代,徹底過去了。當今社會飛速發展,越是成熟的社會,就越講究積澱,放在各個行業也是如此,草莽龍蛇的年代一過,註定越來越靠紮實底蘊。說到這裡,我們現在所談的讀書已經不僅僅是學生時代的學習,而是放在各行各業想要進步都需要不斷地鑽研進取。

其實讀書好壞不完全取決於一次兩次的成績,讀書有用沒用,得看我們是書讀死了還是讀活了,讀死書死讀書讀傻了釘死書本不懂變通成為書呆子也不可取。讀活了,讀出了學問,讀出了道理,讀出了智慧,哪怕成績一般,到了社會,未必會比那些個高考狀元遜色。

但話說回來,你連那些套教科書都玩不過,反而被玩殘玩死,就眼巴巴等著踏入社會闖出一番名堂?不讀書,或者說拼都不肯拼不敢拼一下,都成驕傲的資本了嗎?

家境不好的,在這個社會,讀書是出人頭地最容易也最直接的方法,其他的路都很難,很難。家境好的,得靠讀書充實自己,否則沒有學問沒有能力怎麼去繼承父母留給你的家業?如果父母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家業卻敗給兒女的不爭氣,那可真是一種悲劇和罪孽。

說到底,人生在世,不該白白來走一遭,始終得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果在讀書的黃金時代沒有好好用功貽誤了自己的一生,你,甘心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讀書無用是不學無術者的藉口!
    他們可以說出上百條理由來「論證」讀書無用,這些「形形色色」甚至看起來「鐵證如山」的理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理由: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大學生覺得,我們學校所學的很多東西,現實生活根本不需要。比如高中所學的立體幾何、化學那麼難,科室生活用不到啊!大學畢業必須要過英語四級,但是畢業後除了一些專職翻譯,日常生活根本不需要說英語啊!
  • 不讀書和愛讀書的人,差距能有多大?
    比如經管類書籍閱讀,可以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學以致用地用於自己的生活工作中,減少走彎路。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那麼閱讀,是這些成功人士的專屬權利嗎?當然不是!如今現代社會閱讀成本很低,買本書能花多少錢?何況現在遍地免費電子書資源。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首的蘇洵,從放棄讀書到再次讀書的經歷
    在我們小時候看過的課文裡,應該有聽過「唐宋八大家」和「三蘇」這些稱號吧,這些都是由一些優秀的文學家或者詩人組成的稱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蘇之一的蘇洵,眾所周知,三蘇就是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而蘇洵則有一段耐人尋味的經歷,這是一段18歲放棄讀書到27歲再次讀書的經歷,具體怎麼回事呢
  • 說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古今中外,許多有識之士對讀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關於書和讀書的名言諺語舉不勝舉。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增廣賢文》有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北宋大文豪蘇軾年輕時為了激勵自己,立下宏願: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 親愛的孩子,你在為誰讀書?
    現實卻是:美好的夢想總會被現實打「屁屁」,自己的學生時代過的一沓糊塗,現如今終於等到自己的孩子又來面對這個問題了——讀書!我在和家長和學生的接觸中,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讀書無用,讀書幹嘛呢?對於讀書的迷茫,為誰讀書呢?在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導孩子讀書?讀書真的無用嗎?
  • 都說讀書改變命運:我們該怎樣讀書?
    自古以來,但凡人類社會中的傑出之人,也許他們的文化背景不同、三觀不同、個人能力也不盡相似,但,無論怎樣,這些人唯一的共識便是,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而且是由內而外地徹頭徹尾的改變!人類幾千年,發展到今天,我們所有人都知道,讀書很有用。可是,為什麼我們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很平凡呢?我們,到底該如何讀書呢?其實很簡單,這要我們捫心自問:為什麼要讀書?我們讀書,究竟是為了獵奇,滿足好奇心,知道就好,還是為了所謂的博學?
  • 孩子不想讀書,這四個理由一個比一個高能。最後的一個我直接跪了
    洗腦和暴力馴服太可怕了。用刀子殺人,這是血腥的暴力。洗腦呢?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效果更加可怖。其實,有的孩子會經常給自己洗腦,以達到不可告人的小目的:不讀書。不論大人小孩,都不喜歡做別人勉強自己做的事。也許家長老師在孩子面前說多了讀書讀書,孩子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2‖孩子找不讀書的理由,有時還要假模假式地把責任推到父母身上。
  • 愛讀書的日本人,為什麼變得不喜歡讀書了?!
    每次坐電車上班,也總能看到一些日本人捧著書坐在位子上看書的場景。而相反在國內的地鐵或者車輛之上,則很少見。可是這樣的景象,卻在慢慢的減少。其實並非不是日本人不喜歡讀書了,而是現在的日本年輕人,離書籍,越來越遠。日本年輕人:身處網絡時代之人日本年輕人,似乎不太喜歡讀書了。
  • 讀書和不讀書,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讀書和不讀書,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只要翻開一本對的書你就擁有了一個靈魂知己讀書和不讀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你所讀的書都會藏在笑容與氣質的幽蘭裡談吐和胸襟的天涯裡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 讀書的4個好處,寫給不愛讀書的你
    如果有人問你讀書有什麼好處,你能回答得上來嗎?又能說出讀書有幾個好處呢?這個問題對於不愛讀書的你,可能勉為其難,因為當你意識到了讀書的好處,自然就愛上了讀書。作為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我列出了讀書的以下4個好處:一、讀書讓你勝任不同的工作崗位自從學校畢業之後,極少有人能夠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社會上也沒有對口的工作崗位可供選擇,因此每個人都得通過讀書和學習來適應不同崗位的能力要求,你也不例外。
  • 大數據告訴你: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將經歷不一樣的人生!很現實
    學習雖然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出路,但卻是最公平、最靠譜、最獨立於世的出路。當走向社會我們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輕鬆的,更沒有任何一分錢不是通過辛苦付出賺來的,而讀書學習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根本途徑。狄德羅曾說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
  • 為啥說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差的不是一點點,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無法從生活和閱讀中獲得收穫,也是因為對於讀書的不屑和理解錯誤。02.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相信大家身邊都會有同類似的例子,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兩個個人。兩人讀同一所初中,一個同學初中畢業後就直接出去工作了,一個人讀了大學才走上社會。
  • 愛讀書的女人,大多很厲害
    讀書,成就了韓雪的氣質,也成就了她精彩的人生。楊絳先生說過,人就是要活出自己的樣子,能夠愛自己所愛,恨自己所恨,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決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韓雪成功的人生,不能說都歸功於讀書,但她讀過的書裡,給到的幫助和影響,也必然是功不可沒的。
  • 看古人讀書,人總得有點愚公的精神去堅持
    民間流傳過一首《四時讀書歌》:「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又冬至,收拾書箱過新年」。說人以各種藉口逃避讀書,一年四季都有不讀書的理由。的確,不讀書的理由有千萬種,讀書的理由也有千萬條,關鍵看怎麼去想。
  • 最全面反駁讀書無用論:讀不讀書,有什麼區別?
    成功具有偶然性,但成功也有基本條件在談到讀書對我們的影響的時候,大部分信奉讀書無用的人,都會舉出一些例子,比如臉譜網創始人,比如鳳姐,比如韓寒。馬克·扎克伯格從哈佛大學退學,創辦臉譜網;鳳姐因為不當言論爆紅,一下子粉絲無數;韓寒退學後三年裡每年出一本書,都是本年度最暢銷的圖書。
  • 《陳書》中的那些讀書人和讀書的意義
    自古以來,都有好讀書和不好讀書的人。而現在,人們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幾乎所有地方,都有學校的存在。有許許多多的學子,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都付諸在讀書學習上,勤於讀書,熱愛學習;不過也有一些不明白知識的重要性的人,不喜歡讀書。
  • 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宋·黃庭堅)林語堂解釋:你三天不讀書,別人便會覺得你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不懂唐詩宋詞,不懂紅樓一夢人生千百回;不懂消費心理,不懂科特勒成為營銷之父;不懂哥特建築,不懂高迪設計的米拉之家;不懂時間簡史,不懂愛因斯坦說的相對論;不懂物種起源
  • 女人讀書和不讀書,擁有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論女人讀書的重要性
    女人讀書和不讀書,擁有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論女人讀書的重要性。女人讀書和不讀書,擁有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讀書是女人修身養性的良好的方法。喜愛讀書的女人,追求的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一個容貌如玉的女人,如獲一本好書,她會源源不斷地吸取書裡的營養。久而久之,一種優雅的氣質便流露出來。她決然不會像那些長舌婦人一樣,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飛短流長,雞腸小肚,無中生有。
  • 2015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大全-讀書筆記摘抄
    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我們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誘惑,作為凡夫俗子,幾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物質的追求,對於某些人來講,是沒有止境的,他們的目光始終是向前看的,這裡的「前」,不代表「先進」和「高尚」,而是攀比和追求物質的享受。「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 94版《三國演義》視頻刷爆朋友圈:這就是讀書和不讀書的最大差別
    讀書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前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