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碧桂園忙著降價甩賣,他卻在「加負債」,現在「麻煩」大了

2020-12-16 聚富財經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對於房地產的調控表現出了與往年不一樣的「熱情」,大抵上也是因為這些年房價的上漲速度太快了,再加上房產投資現象的逐漸加重,房地產的發展急需穩定性調控。

到了今年,國家對於房地產各個方面的調控政策集中收緊,房價開始趨於穩定,炒房客逐漸「退場」,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也因此而出現降低,今年的房企普遍遭遇了「賣房難」的窘境。

在這樣前提下,包括恆大、碧桂園、融創在內的房企紛紛開啟了降價大甩賣的經營戰略。往年房企的大規模降價促銷一般都是在11月份才開始的,但是在今年從8月份就開始了。

畢竟今年絕大多數房企都面臨著還債期,再加上融資通道的收緊、房地產市場的冷淡等因素,對於資金是十分依賴的,往年還可以靠著增加負債,也就是借新錢還舊錢的方式來周轉,但是現在房企拿錢難了,不得已只能賣房了。

而就在各大房企搶著降價賣房的時候,有一家公司確實逆向而行的,那就是華夏幸福。

在前幾日,華夏幸福召開了股東大會,這次大會最飽受關注的一個議題就是華夏幸福計劃為旗下246家各級全資、47家各級控股子公司以及其他具有實際控制權的公司新增600億元擔保額度,使用期間為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

這其實也就相當於是華夏幸福要為自己增加負債,至於這新增的600億擔保額度到底會用來幹嘛,在這次股東大會中並沒有明確提及,大致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幫助子公司借新錢還舊錢,還有一種就是要擴大產業規模。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在這種房地產走下坡路時期,房地產開發公司繼續擴大規模是很不明智的,畢竟現在房企融資也很困難,再加上還債期的來臨,現在房企應該做的就是還錢,或者是賣房增加手裡的資金。

事實上,華夏幸福給自己增加負債也是不得已的。

華夏幸福其實並不是傳統的房地產公司,其業務面要比房地產更大,但是其經營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做房地產的。其創始人是王文學,這些年他帶領著華夏幸福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在2016年創造了1200多億銷售額的神話。

但是到了2017年因環京地區密集出臺限購令而受到了重創,其經營性現金流出現了162億元的缺口,降幅超過了300%。

正當華夏幸福面臨著巨大經營風險的時候,平安集團挺身而出,一下子拿出了180億先後分兩次入股華夏幸福,幫助華夏幸福解決了燃眉之急,同時也拿下了25.6%的股份,躋身成為了僅次於王文學的第二大股東。

當然,平安集團自然不是為了拔刀相助,也只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罷了。

在平安集團入股後,華夏幸福與平安籤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其實相當於是折價出售股權,而且華夏幸福還得承諾2018-2020年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4億元、145億元、180億元。任一年度的實際淨利潤小於目標利潤的95%。至於這些利潤,王文學的華夏幸福還必須要以現金來補償。

可是就像是上面說的,華夏幸福終究不是一家純粹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而是產業新城的玩家。

這就意味著華夏幸福不能像恆大、碧桂園這些企業一樣降價賣房來增加流動資金,現在王文學能做的就只有不斷增加負債來擴大自己的規模,這樣的話才能實現對平安集團的承諾。

這看起來像是華夏幸福剛從一個「坑」中爬出來,然後陷入了另一個「陷阱」。在2018年的時候,華夏幸福以117.5億元的利潤勉強完成了114億元的利潤承諾,但是今年前9個月只完成了67%的淨利潤目標,到現在華夏幸福依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等到了明年,華夏集團的淨利潤目標更大,按照目前的盈利水平來看,恐怕會更難實現了。

終於,華夏集團開始「急了」。

從去年開始,華夏幸福就表現出來壯士斷臂的魄力,開始甩賣自己的部分業務,但這遠遠不不夠,甚至可以說一點用都沒有。而華夏幸福旗下的子公司也出了「么蛾子」。

廊坊京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華夏幸福出資7億元設立的一個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在2016年6月正式收購了正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60%的股權,當時也就承接了天驕園三期項目,其中包括4.5萬平米住宅樓。

按照正通之前的規劃,應該在2017年2月竣工。其實這個地段本來就不錯,現在被廊坊京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承接了,也就意味著這個項目有了華夏幸福的品牌加持。於是有很多人來買房,一方面是衝著地段,另一方面是衝著華夏幸福這個品牌。

但是在此之後,這家開發商就以面積不符、多退少補為由更換購房者手中的合同。這合同自然不只是因為房子的面積不符而更換的,其實主要是為了把華夏幸福的痕跡給徹底抹掉。

而這種時候,京御持有的60%正通股權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被悄悄地轉讓出去了,根據新合同,這批房子的交房日期開始推遲,雖然後來各個組織進行了溝通,但是推來推去的,交房日期還是被推到了明年的6月。

自此,購房者一方面在責備正通,但是對於華夏幸福的印象也變差了,雖然其子公司通過這樣的方式確實是在拿了錢之後一走了之了,但是交房日期也只是推遲了而已,等待交房日期到了,這個子公司依舊是有「麻煩」的。因此,雖然現在的華夏幸福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是未來恐怕還是會有「大麻煩」的。

相關焦點

  • 恆大長沙一新樓盤揮淚大甩賣,掀起2020年降價狂潮
    恆大長沙一新樓盤揮淚大甩賣,掀起2020年降價狂潮2020年9月8日,一條新聞震撼了整個地產圈。 長沙萬家麗廣場恆大君悅城帶精裝大促銷原價12000元每平米,促銷價7000元每平米。每平米降價5000元,幾乎下降41%。
  • 恆大全國7.5折「大甩賣」!柳州樓盤集體降價?
    是原來賣10000元/㎡,現在優惠至7500元/㎡?還是房屋總價7.5折?對於7.5折,市場上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一地產業內人士認為,恆大一直就有打折的傳統,是常態,每年都打折,有的樓盤開盤就有8.5折,是一個利用了錨定心裡的促銷手段。也就是說,真正原價買恆大樓盤的人很少,更多人都是打折買,區別是有人9折,有人8折,有人7.5折,大家都覺得拿到了實惠。
  • 譚浩俊:恆大降價搶跑業績喜 碧桂園拋售被點名 房價真要降
    帶來恆大業績不錯的主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全員售房,二是降價搶跑。毫無疑問,降價是恆大業績快速反彈的根本原因。數據顯示,恆大9月10054元/平方米的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下降約450元/平方米,降幅4.3%。這是恆大過去三年來首度出現銷售均價的掉頭向下走勢。
  • 吉安、上饒碧桂園大降價引發業主維權! 房價真的懸了? !
    昨日,有網友向樓市觀察家爆吉安碧桂園國慶降價引發業主大規模維權事件,並發了兩個現場視頻為證。從現場視頻可以看到業主聚集拉條幅並大喊「碧桂園,欺詐!」有工作人員在現場安撫業主的激動情緒。從某論壇上,樓市觀察家也發現有網友在國慶首日10月1日發帖稱「吉安房價怎麼看,碧桂園帶頭降價,房價漲跌何去何從。」
  • 房企降負債的八大路徑
    該項監管規則率先在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控股、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這12家重點房企中試點,隨後會逐步推廣。監管規則出臺三個多月來,不管是列入試點的12家房企還是其他負債率較高的房企紛紛行動起來,施展各種財技打響降負債攻堅戰。梳理典型房企的降負債動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八大操作路徑。
  • 廣積糧,深挖河,碧桂園突圍低槓桿時代
    8月28日,恆大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其股東淨利潤為149.2億,同比降低51.6%。  《財經》(博客,微博)記者統計發現,近三年來,碧桂園一直是三家房企中,營收增長幅度最快的一家。2016-2018三年內,碧桂園營收上漲147%,而恆大和萬科分別為121%、24%。  中國房企最大特色是高負債經營,高營收背後往往意味著高槓桿、高風險。
  • 為什麼碧桂園恆大等大房企所到之處,就會拉高當地房價?
    目前碧桂園恆大作為房地產企業的龍頭企業,所到之處都會讓當地的房價躍上一個新的臺階,而這些大的房企以前都還在一線城市瘋狂的買買買,蓋蓋蓋,而現在很多大房地產企業比如恆大,比如碧桂園,比如萬科等紛紛進入了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的小城市,有的縣城都已經入住了這些大的房企,而為什麼這些房企所到之處就會讓當地的房價上漲呢?
  • 恆大地產究竟做了什麼?讓市場的口碑一路飆升,名利雙收才是根本
    我們開門見山地說:恆大的口碑好在哪裡?讓我們來看一下今年恆大的銷售成績單。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恆大一直樓市銷售之王的身份出現的。而且在聲勢和市場的反饋上,恆大的口碑都是非常好的。只是碧桂園在企業運營上的差距導致結果出現反超恆大的結果,但是恆大的市場認可度是碧桂園所比不了的。
  • 恆大75折賣房:房企的促銷生意經
    75折真相「受地區限制,部分打折,看具體房源,但是達不到75折」,寧波恆大一地產項目銷售人員王凡(化名)對網易號外說。根據王凡的介紹,這次打折,部分房子確實比之前便宜,且吸引了不少購房者。王凡說他所在的樓盤一天就賣出去幾十套,他本人一天也賣出去兩套。
  • 清倉大甩賣!是要「跑路」?老潘說這個鍋我不背
    現在可以說機構在逃離SOHO中國,而潘石屹則在想從房地產行業徹底地逃離出來。而老潘從房地產脫身,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2012年SOHO中國宣布房地產項目從「開發銷售」轉為「自持租賃」,意圖徹底擺脫傳統房地產開放式高周轉、高槓桿和高負債的「三高模式」,轉型發展辦公空間區域。
  • 恆大的75折賣房,你「嗅」到了什麼沒有?
    恆大的七五折賣房,近幾天被朋友圈刷爆了,一下子上了熱門話題,看來房子降價指日可待了。而且這次恆大給我們這些學了多年營銷的人,好好的上了一課,可謂是銷售教科書式的案例。整個經過我慢慢給你梳理,首先是這則「公告」。
  • 李嘉誠、王健林退出容易,碧桂園也說走就走,而炒房客哭聲一片
    適合房地產投機的環境將一去不復返,許多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降價銷售。對於一些房地產大佬來說,想要離開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此前李嘉誠和王健林相繼離開,潘石屹的連續拋售,甚至後來碧桂園的離場,似乎預示著什麼即將到來?炒房客們想要離開,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
  • 恆大降價15% 廣州開發商未跟進
    廣州某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相信是真降,應該是玩噱頭,把價格抬高后再85折,造成降價的假象」。他還表示,其所在的公司絕不會跟進降價,「價格是市場定的,不是開發商」。還有開發商告訴網易房產,同行們都在觀望恆大降價的效果,「效果明顯的話,不排除有人會跟進」。實際上,恆大此次促銷的效果並不理想。
  • 排名第二的是碧桂園!第一的竟然是它!
    億元 總負債8846億元 負債率88.3% 第五名融創中國 總資產8703億元 總負債7906億元 負債率90.8% 負債率排名第一的是融創中國,第二名碧桂園,第三名綠地控股,第四名萬科地產,第五名中國恆大。
  • 降價100萬大甩賣!波波:有5.5個浴室,600平方英尺的恆溫酒窖等
    降價100萬大甩賣!波波:內有5.5個浴室,600平方英尺的恆溫酒窖等!歡迎關注「NBA閒話直說」!相比國內一線城市高如「天價」的房子,國外的房價反而比較適中,房貸壓力往往只佔據個人收入的3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波波維奇在2005年的時候購買了這座房子,去年波波的妻子Erin去世,波波在去年的9月份就以450萬美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但是至今沒有賣出去,現在降價為350萬美元。從450萬到350萬,直接降價100萬,降價幅度達到22%!這種處理方式,放在國內簡直就是「揮淚大清倉、大甩賣」了。
  • 恆大危情48小時帶給我們的啟示:企業決策一定要建立糾錯機制|上
    選第二條路,戰略投資者合計持股達到54.81%(36.54+18.27=54.81),恆大許老闆將喪失對恆大地產的控股權,這是不能接受的。而選第一條路,面對新出臺的房地產三大紅線,恆大不能借錢,只能甩賣資產,減肥瘦身同樣充滿痛苦。
  • 千億泰禾負債200億,老闆已經跑路
    在2020年《財富》公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中,碧桂園、恆大、保利、萬科都入圍了,對於恆大和碧桂園來說並不是第一次入圍這樣的榜單。去年由於受到疫情,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在房產行業,多家房地產企業破產。我們知道在過去房地產行業之所以快速發展無外乎是因為兩個因素,簡單來說就是「兩高」,一是高槓桿,二是高負債。
  • 房地產雜談:再評恆大7折賣房!
    1、融資三條紅線首先,毫無疑問,不會是真的打7折(應該是在此前促銷基礎上稍微再降價),但是從恆大半年兩次拿出打折促銷的旗號來看,房地產企業回款優化現金流的壓力很大,尤其是那些高負債的房地產企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 2020年,恆大打響全面降價促銷第一槍,其他開發商再不跟進就晚了
    恆大又打折了。2月16日,恆大集團發布「全國各樓盤銷售特大優惠通知」,宣布在2020年2月18日至2月29日期間,恆大全國在售樓盤住宅(含公寓及寫字樓),可享75折優惠。其實,恆大的打折不是新聞,因為恆大每年一季度都會來一波全國的打折,不過這些75折的力度還是很大的。
  • 萬達負債千億 王健林財富縮百億 年收入卻高達2142億
    說明萬達走的轉型之路是正確的,因此王健林表示在2019年,萬達將剝離所有房地產業務,同時將正式進軍健康產業,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萬達本身是靠房地產發家的,現在為何要轉型?其實也是大勢所趨了,現在的房地產巨頭都在忙著轉型,比如恆大踏上了科技轉型之路,其實都是在為多元化發展鋪路,單單憑藉房地產,似乎並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