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孩子吃飯有3個「表現」,將來情商會很低!

2020-12-09 智博育兒

近期看了個網上的育兒講座,據說非常火。演講者是公安大學知名教授李玫瑾。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三個「表現」,他長大後情商大多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非常多的家長滿腹疑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為什麼能談育兒?內容靠譜嗎?

事實上,不僅僅是少數人充滿了懷疑,在之前李玫瑾教授的演講中也有人提出了這種懷疑,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犯罪心理問題非常多源於人的早年,所以在犯罪心理研究過程中,很關注了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如果你真的想解決一些心理問題,也會發現和人的早年有著密切的關係。」

由於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李玫瑾教授總能在講座中說出兒童問題的真正根源。

李玫瑾教授在他的講座中傳達的育兒知識正是父母今天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在吃飯時有這三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低。因此,家長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情商教育,讓孩子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表現一:喜歡吃「單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喜歡吃自己食物的孩子。在餐桌上,不管父母喜歡吃什麼食物,這樣的孩子總是會把自己喜歡的食物放在碗裡,不讓別人吃。最重要的是,當一些寶媽準備教育孩子的時候,家裡長輩說這是孩子護食的表現,說沒關係。一些不講道理的老人甚至在那裡沾沾自喜。

有這種想法的父母是非常錯誤的。孩子不分享自己的意識,不在乎身邊人的想法,只在乎自己的享受。這顯然是情商低的表現。年輕的時候可能會佔一些小便宜,長大了肯定會吃虧。所以建議家長儘快改正。

表現二:孩子吃飯時大叫

就像前兩天帶露露出去吃飯遇到的那對父子,他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很吵很吵。他們一會兒走到桌邊,一會兒圍著喊,周圍的人都吃不好。大家都忍不住指責的時候,孩子的爸爸才只好說:「別鬧了,好好吃飯。」

有句話說得好:「不教育孩子,社會上就會有人幫你教育。」也就是說,如果從小不管教這樣的孩子,孩子肯定會因此而受苦。所以,當你發現孩子有這種表現的時候,你要好好照顧。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被討厭。

表現三:吃飯的時候說不合適的話

這種孩子在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在你朋友家吃飯時嫌棄飯菜不可口,或者在家庭聚餐時拒絕長輩夾的食物,向長輩丟臉等。這些都是餐桌上最基本的禮儀,要嚴肅對待!

所以,孩子表現出以上三種行為,就證明他們的情商很低,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了解孩子的情商水平離不開家長的日常教育。

情商低的孩子應該怎麼拯救?

如前所述,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老」。所以三歲左右孩子的教育很重要。除了最基本的陪伴,還需要教育孩子表達情感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所以,家長要儘快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避免孩子長大後脾氣變得暴躁。培養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繪本不可或缺。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對故事和圖片最敏感,所以繪本最適合。

我家孩子3歲左右看非常多繪本。其中一套《做最棒的自己》,孩子很喜歡。書中共有10卷,畫面精美,兒童插畫豐富多彩。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看漫畫書,也可以給父母和孩子看。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培養良好的性格。

這套書有十個主題,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發脾氣,保護自己,戰勝恐懼,團結友愛,知書善任,分享快樂,我能行,養成好習慣。幫助孩子克服情感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深深地留在印象中。

10冊才69元,平均成本只有6元多,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但是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同時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怎麼算怎麼划算!所以為了孩子趕緊入手吧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越是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教育女孩子也是一樣,只有正確地教育孩子,他們將來才能有出息,成大事。我們出去吃飯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熊孩子」,在餐廳大聲喧譁、到處亂跑,亦或是在吃飯的時候絲毫沒有規矩。這正是因為家長平時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導致的。所以,在平常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能夠體現家庭的教養和孩子的情商。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與旁人無關
    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家李玫瑾在一次節目訪談中就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父母對於孩子的撫養不應當僅限於物質,更要注重精神撫養。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情商低」呢?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不妨自查一下。」希望孩子長大後有出息,那麼父母就要教育孩子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
  • 李玫瑾一針見血: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個這樣的父母,坑孩子不淺
    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對於犯罪分子和正常人的心裡都有一定的研究,曾經幫助公安機關抓獲了不少的不法分子。李玫瑾教授在演講的時候曾談到了孩子「情商」的問題,在她看來,情商這東西並非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家長後天給孩子培養的。
  • 李玫瑾:那些長大後情商低的人,大多數小時候會有這三個表現!
    可見,一個人的情商有多重要。高情商的人或許不是很有才幹,但是卻能讓那些才幹之人願意聽候自己的差遣,因此更容易成就事業。而低情商的人,則恰恰相反。李玫瑾教授曾說,要想知道孩子長大之後情商如何,其實看他平時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一般而言,情商不高的人,大多有這三個表現。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3個特徵,父母要及時糾正
    而與情商低的人相處,兩三句就會冷場,讓人感到非常尷尬,有時候甚至可能產生誤會。實際上,孩子情商高還是低從小就能看出來,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過:孩子「情商低」,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父母如果發現要及時糾正。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3個特徵,父母要及時糾正一、口不擇言有許多孩子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從來不在乎別人的感受,經常會口不擇言讓人覺得難堪。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符合3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令父母堪憂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犯罪心理學的「頂尖人物」,她從多年的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一個孩子,如果小時候符合這3個「特徵」,那他長大後的情商,可能會令父母擔憂。李玫瑾教授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有個「致命傷」,就是愛抱怨,對於抱怨的劣勢,古今中外名人,無一不贊同,特別是那句「牢騷太盛防腸斷腸,風物長宜放眼量。」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低大多是父母的原因,6歲前培養還來得及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面對各種壓力時,各種繁瑣的事情時會表現的力不從心,不知所措。其實呢,這並不是其他原因,而正中情商低的下懷。情商對於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表現在人與人的交際方面,處理家庭棘手的問題上面,為人處事的行為途中。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旁人
    一個「雙商」高的人,在當今這個社會是很吃得開的,尤其是「情商高」,會說話,走哪都受歡迎。那麼,情商高的人,都是先天就這樣的嗎?還是說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才導致了孩子情商上的差異呢?對此,我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一個孩子的「情商」跟他的家庭和父母脫不了干係。如果父母是那種是非分明的人的話,那麼孩子很可能也會是個高情商。而如果家長整天怨天尤人,渾身充滿了負面的情緒,那麼這個孩子的情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孩子將來是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李玫瑾:這4個特徵很明顯
    正如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以小看大,從一個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就可以判斷他長大之後的情況。還有就是有些時候可以從孩子的童年表現,判斷孩子長大後是否會有出息。無論是誰,都無法逃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像有些人,因為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即使以後沒落了,也會非常自信和有眼光。但是有的人,目光卻十分短淺,沒有見識。
  • 李玫瑾:孩子睡覺的三個反應,是大腦「發育」快的表現,智商也高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睡眠質量不是很好,晚上睡覺還老愛踢被子。這該怎麼辦?別擔心,李玫瑾教授早就說過:「如果孩子睡覺時有3個反應,其實是大腦發育快的信號。」李玫瑾教授大家想必都不陌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她,如今擔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和研究生導師。根據多年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上面這個觀點。那麼到底是哪三個反應呢?
  • 李玫瑾教授坦言:沒必要給孩子報的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意義
    針對這一個問題,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給出建議。李玫瑾教授大家都不陌生吧,多年從事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她曾經在講座中說過:「這3種興趣班,家長沒有必要給孩子報,對於孩子沒有任何作用。」1.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不取決於學歷和智商,而是品德
    從古至今,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有高尚的品德。父母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補課班,希望孩子成績好、智商高,但只培養這樣真的能保證孩子將來走得長遠嗎?音樂家貝多芬說過:把德行交給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
  • 李玫瑾:吃飯見人品,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種表現
    可能平時老人比較遷就孩子,尤其是為了讓他多吃幾口飯,經常是以孩子的喜好為主,因此在飯桌上養成了他自私的毛病。老話說,餐桌吃飯可以見人品的,尤其是小朋友,透過他們吃飯時的樣子,甚至可以看到未來的樣子。李玫瑾教授表示:那些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壞毛病。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2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低不了
    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犯罪心理的很多問題都源於人們早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所以當對犯罪心理調查達到一個深度時,就會發現它與育兒有著緊密的關係,要是在孩子的兒童時期沒有進行良好的教育,那麼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為了減少罪犯的形成,李玫瑾教授便開始了對育兒領域的研究,並獲得了很多成就。
  • 情商低的孩子,會有3個表現,高情商父母要警惕
    情商,是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組成。可以說,成功=20%智商+80%情商 高情商的孩子是大自然的寵兒,但高情商也能通過後天培養。 情商低的孩子,會有3個表現,高情商父母要警惕!
  • 李玫瑾坦言: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大意!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 李玫瑾:若孩子有這2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記憶力不一般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於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她在育兒的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育兒觀獲得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她的育兒觀在網上也十分火爆,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若有這2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後記憶力「不一般」現在的挑戰型綜藝節目中經常出現記憶力超群的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