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大意!

2020-12-18 騰訊網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有的人說,從簡單的一頓飯上,你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

飯桌上的禮儀習慣,需要家長們從小就開始培養。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決定孩子的教養,而教養能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有本本事。

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飯桌文化」,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在過去的飯桌上,最忌諱的就是吃飯的時候亂講話了,不過,現在卻改變了很多,雖然飯桌成為了交流感情的地方,但基本的禮貌還是要遵守的。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

1、吃飯時大喊大叫製造噪音

孩子天生就活潑好動,每天都是亂蹦亂跳的沒有老實的時候,尤其是在吃飯時,看到人多比較熱鬧,孩子就更開心的,每次都在飯桌上大吵大鬧,影響別人吃飯的心情。

雖然飯桌上的親戚朋友都不好意思去說孩子,但是在心中,孩子這種無理的吵鬧是很招人煩的,自然而然會覺得孩子沒有禮貌和教養。所以,家長最好嚴肅去批評孩子吵鬧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吃飯時製造噪音是不對的。

2、敲碗敲盆當遊戲

當家長人準備用餐的時候,有的孩子總喜歡拿著筷子去敲擊碗和盆製造聲音,並將其當作是一種樂趣,每次吃飯都習慣性地去製作聲音。

但這種敲擊碗盆同樣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這不僅僅是噪音惹人反感,還有就是在老一輩人說,吃飯時敲擊是一種「不吉利」的行為,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免孩子長大之後還保持這種壞習慣,很容易影響社交。

3、不懂得尊老人

尊老愛幼是我國傳統的文化教養,即使在飯桌上,這種禮貌行為是不能少的,通常情況下,桌子上的主位都是專門為老人和長輩坐的。

但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並沒有這個概念,在吃飯的時候早早的就坐了上去,讓長輩們都不知道坐在哪了,這種情況尷尬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畢竟,當孩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好,或者過於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如何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父母經常的抱怨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不懂得尊重別人、說謊、沒禮貌、愛哭愛鬧、自私自利等等,可是多少家長卻忽略了重要一點,孩子身上99%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日常所表現出現的教養都來自於父母的教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你看到了孩子,也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

所以,當你去責備孩子 的時候,不妨先檢查自身的問題,你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教育和陪伴?是否鼓勵或尊重孩子?

親愛的家長朋友,今天的內容就先分享到這裡,完整的學習資料會陸續更新在本公眾號,記得關注轉發本文喲~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有的人說,從簡單的一頓飯上,你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飯桌上的禮儀習慣,需要家長們從小就開始培養。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決定孩子的教養,而教養能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有本本事。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吃飯是一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在吃飯過程中的一些表現就能看出這個人是如何被從小培養起來的,也能看出這個人的素質和性格。飯桌禮節其實體現了一個人的涵養,如果家長不教會孩子餐桌禮儀,不規範他們進餐時的行為,那麼往往是不會受到別人歡迎的,還會影響別人對父母和孩子的評價,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 李玫瑾: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有4種表現,讓人很反感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她是中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在育兒領域中有獨特的見解,李玫瑾的育兒講堂曾獲得了很多家長點讚,李玫瑾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有這「4種表現」孩子年齡雖然小,但我們從他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整個家庭的家教素養,因此,
  • 李玫瑾教授:越是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教育女孩子也是一樣,只有正確地教育孩子,他們將來才能有出息,成大事。我們出去吃飯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熊孩子」,在餐廳大聲喧譁、到處亂跑,亦或是在吃飯的時候絲毫沒有規矩。這正是因為家長平時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導致的。所以,在平常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能夠體現家庭的教養和孩子的情商。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吃飯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雖然看似是一種很平常的行為,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卻能折射一個人的修養與品質。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討人厭
    經濟學家蒂姆 哈福德在《教養》中說到,如果一個孩子連吃飯的基本禮儀都做不好,這個孩子長大基本沒多大出息!如果當一個孩子小時候吃飯就沒有規矩的時候,那麼長大後就會暴露更多的,就像韓寒說過的,我們成長至今嘴巴就是讓我們來攝取食物補充營養的,你連一頓飯都吃不好,你能成什麼樣的大事?
  •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孩子吃飯有3個「表現」,將來情商會很低!
    演講者是公安大學知名教授李玫瑾。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三個「表現」,他長大後情商大多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看到這裡,可能會有非常多的家長滿腹疑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為什麼能談育兒?內容靠譜嗎?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卻不以為然
    與素質高的人進餐是一種享受,可餐桌上出現了某些不雅行為便使人大倒胃口,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在餐桌上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只是不懂事的表現,並不重視,甚至希望得到旁人的諒解,使孩子更加無度放縱。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的臭毛病特別多,經常做出一些讓人很討厭的事情,家長為此都特別苦惱。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又有一個讓人費解的現象,那些小時候很調皮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聰明一些,而且智商也高於很多人。
  • 李玫瑾:吃飯見人品,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種表現
    可能平時老人比較遷就孩子,尤其是為了讓他多吃幾口飯,經常是以孩子的喜好為主,因此在飯桌上養成了他自私的毛病。老話說,餐桌吃飯可以見人品的,尤其是小朋友,透過他們吃飯時的樣子,甚至可以看到未來的樣子。李玫瑾教授表示:那些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壞毛病。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若有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很費神費力的,很多寶媽就是在整個時候,磨沒了身上的溫柔和端莊,本來覺得挺可愛、聽話的孩子,到了2、3歲的時候就變成了「小惡魔」!這段時期的孩子,經常會跟父母頂嘴、對著幹、有自己的想法,身上的缺點逐漸都顯露出現,一次次地去挑戰媽媽心中的底線,最後瀕臨崩潰。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破壞王"孩子也許是個"智商高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提出:對於幼年時期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壞毛病"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快,也是"智商高"的表現之一。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一、愛說話,愛頂嘴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左右,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另外語言能力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會變得特別愛說話,是個十足的"話癆。"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有了孩子之後,家長都比較關心孩子的睡覺問題,因為睡覺是孩子身體和大腦快速發育的時候,如果孩子的睡眠質量跟不上,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在睡覺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不同的反應,而這些反應恰恰能看出很多問題,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家長們可以仔細看看有沒有你家孩子。
  • 李玫瑾:若察覺孩子有這4個行為表現,該打就打!長大後難以糾正
    若察覺孩子有這4個行為表現時,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以後難以糾正小朋友由小到大的成長曆程中,一定會經常出現不少讓父母煩惱的事兒,不願讀書,不懂事,學生早戀,每一件事都讓父母為小朋友費心。但如今的人都支持父母以溝通交流為重,不建議父母對孩子們採取懲罰教育。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餐桌禮儀真的很重要,和有有禮儀有修養的人一起吃飯是一件讓人開心愉快的事情,而假如碰到一些沒有修養的人,那一餐真的是難以下咽。記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吃喜宴,我們去得比較遲,就隨便找了個桌坐下,那一桌有三個小孩,在吃飯的時候,其中兩個小孩吃著吃著就吵起來了,原因可能是在搶好吃的菜,剛剛開始只是口頭上吵一下,我們都不太在意。沒想到吵著吵著,其中一個小孩含了一口水就往桌上的菜噴了過去,噴完後還得意洋洋的說:「這些菜都有我的口水,都是我的了!」
  • 李玫瑾教授:孩子開始有這4種表現,說明正在慢慢變優秀
    規矩禮儀都是我們人類後天規範的,那麼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是對這些沒有概念的。所以需要家長耐著性子一點一點地去教導孩子。孩子是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就會養成不同的性格,言談舉止也會因為環境的影響有所改變。而一個人能夠在長大之後成為很優秀的人,也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
  • 李玫瑾:孩子有這三個「毛病」,長大後多半沒出息,你中招了嗎?
    李玫瑾:孩子有這三個「毛病」,長大後多半沒出息,你中招了嗎? 孩子從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很多的習慣,有的習慣對孩子終生受益,有的習慣則是會毀了孩子一生,作為教育方面的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指出,孩子要是有這三個壞毛病,長大後很容易沒出息,家長們要注意,如果你家孩子有中招,要及時的處理。
  • 李玫瑾坦言:想培養出情商高的孩子,在這幾方面,家長要多管教
    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分水嶺,在這一階段,他們會逐漸產生自我意識,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快就會形成牢固的自我意識,有自己的認識和看待事物的能力。因此,在6歲之前,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管教孩子,在孩子形成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之後,就很難管教孩子了。李玫瑾教授是一位深受家長喜愛的專家,她在育兒方面頗有造詣。看過她的教育講座,確實可以解決很多育兒方面的問題。
  • 孩子頂嘴時家長怎麼辦?李玫瑾:這幾句話比打罵有用,孩子更優秀
    當孩子出現磨蹭的情況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需要再快一些哦,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出發前你想要穿黑色的小皮鞋,還是這雙藍色的運動鞋。」來進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從而促使孩子加快速度。李玫瑾教授在進行一些測試之後,發現通過這幾句話能夠有效的化解與孩子頂嘴時出現的矛盾,並且能夠快速的了解到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出現頂嘴的情況,這個時候除了如何進行妥善的解決之外。還應該了解到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頂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