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985」「211」「雙一流」等詞牽動著無數考生和家長的心,清華大學作為中國的高等學府,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象牙塔,培養了眾多傑出人物。1991年長沙縣高考理科狀元張曉勇,作為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卻選擇回鄉當作普通的保安,不少人十分好奇他的選擇,那如今的他過得如何呢?
人生的大起大落
張曉勇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工人,但他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成績十分優異,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1991年的高考,張曉勇以538分的優異成績以長沙高考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大學,就讀於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
當時的張曉勇躊躇滿志,在鄉親們的殷切的期盼中,進入中國的最高學府。所學的專業在當時還是較為冷門,他喜歡做科研,他還成立了一個生物課題小組,在當時的學院張曉勇都小有名氣的,他覺得離自己成為一名生物科學家的夢想越來越近了。在這個階段張曉勇他是成功的。
大學畢業之後,這個冷門的專業並不好找工作,張曉勇一心想進入國內頂尖的科研機構,但是這些高端的科研機構所能容納的人才缺口不大,而且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是無法和碩士、外國留學生競爭,如果選擇出國深造,負擔太重,普通家庭出身無法承擔高額的費用。
九十年代,中國那時還是實行「雙軌制」一方面,國家對於優秀高校畢業生實行包分配政策,另一方面也允許畢業生自主就業。最後張曉勇進入廣州的一家中外合資的生物科技公司,也算是專業對口。
但是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一年的實習期之後,事與願違,張曉勇卻被分配到了客服部門,無法進入研發部門,當初的張曉勇正是因為這家企業從事生物科研的才選擇留在廣州,可惜事與願違,這家公司的研發重點並非在國內,而是在國外,張曉勇是不可能進入研發項目。他的一腔熱血和抱負卻被冷酷的現實狠狠澆滅。
盡孝從不低賤,成功標準不一
五年的廣州生活讓張曉勇透不過氣來,他覺得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希望,在廣州的最後一年,家中的父親突然中風,癱倒在床。三字經中曾說:「父母在,不遠遊。」在廣州漂泊了好幾年,張曉勇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2003年底,張曉勇正式向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雖然公司有意挽留,但張曉勇去意已決。
回到長沙後,為彌補多年來的歉疚,張曉勇日夜不離父親左右,最後為了方便在家照顧父母,選擇在家就近當了物業保安。
對於別人對他的惋惜,張曉勇表現得十分淡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父母這件事宜早不宜遲,張曉勇選擇了當保安,其中固然有懷才不遇的無奈,但更重要的是,在前程與盡孝的選擇上,他取了後者;在事業與家庭的博弈中,他同樣選擇了後者。
這種孝道精神,顯然不能用清華這樣的表面光環來簡單衡量。換言之,如果張曉勇選擇了前程,而拋開了孝道,恐怕其人格也是經不起追問的。是辭職回家盡孝,還是繼續留在公司打拼?二者如何抉擇,張曉勇用自己的選擇給我們上了一課。
雖然當保安的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也不高,但能為了父母而毅然回鄉,這份孝心難能可貴,值得尊敬。雖然張曉勇大學畢業後,沒能實現自己當科學家搞科研的夢想,但是他面對重病的父親,能夠毅然回鄉,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能照顧自己的父母,這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
現在的他,家庭美滿,生活幸福,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曾經的高考狀元,清華畢業生選擇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是他自己的決定。
成功不僅僅是功成名就,榮華富貴。每個人的對於成功的標準都不一樣,社會不應該以固有的「成功人士」的概念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更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指責別人,所以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成功標準不一定是唯一。
「名校崇拜心理」不可取
由於當前高等教育資源在分配過程區域差異過大,資金分配不均,資源缺少共享等問題導致部分人存在「名校崇拜的心理」,拋去「清華大學」的標籤,張曉勇的就業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擇業的事情,只是「清華」這個自帶話題的標籤,讓世人將這件事情過度放大化。名校高材生從事社會底層的工作,為何如此博人眼球?此次事情只是一個個案,不應該過度借題發揮。
近幾年,隨著國內各高校的擴招,畢業生數量與日俱增,大學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就業難問題已經不再是學生的個人問題,而是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當下的就業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兩者並存,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普通的本科畢業生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211」「985」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情況也不容樂觀。「大學生爭當掏糞工、碩士生競爭環衛工人、北大高材生賣豬肉」這些高材生從事社會「底層工作」,令不少唏噓不已,認為是人才的浪費,名校畢業生,享受著最好的教育資源,卻無用武之處。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如何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大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正所謂「職業不分貴賤」,沒有誰可以規定別人的活法,大學生要以最陽光的心態接受就業,生活一樣有意義。
所以,不管做什麼樣的工作,都要認真地對待,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社會知識,都會成為人生路上寶貴的財富。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簡單用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來衡量。英雄不問出處,職業不分貴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