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送娃到英國學「貴族禮儀」 英王室卻選擇了平民教育

2020-12-10 觀察者網

以下內容由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微信號:ukwutuobang)原創,作者林卉卉,觀察者網經授權轉載。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有八個來自中國北京的「超級富豪」的子女抵達了英國約克郡,他們不是來學英語的,而是來「訓練」如何「完美地握手」以及「如何練就像劍橋公爵夫婦一樣的坐姿」。

《每日電訊報》對此事進行了報導,還起了這樣一個標題是《中國小孩在約克郡的學校學習王室舉止》。

圖源:華聞派

組織這一系列課程的是一家叫英然(The English Manner)的英國管理諮詢公司。在課程中,他們帶孩子們到一個3000英畝(約12.14平方公裡)的都鐸式莊園裡,學習從餐巾放置的位置到正確使用餐具的一系列餐桌禮儀,還組織孩子們去約克大教堂和斯克普頓城堡(Skipton Castle)參觀。

在該公司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課程的老師之一(中)與中國小孩在一起  圖源:華聞派

雖然報導沒有提到這些課程的價格,不過華聞君在英然的網站上看到,一個在倫敦切爾西的「一對一」教學課程,四小時的費用要510鎊加VAT(觀察者網註:約1300人民幣加增值稅)。

報導裡還說,這種關於英式禮儀的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國際精英階層的歡迎,很多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家庭在爭著把孩子送到英國的首屈一指私校和大學學習的同時,也希望能學習英式禮儀甚至是英國貴族的禮儀。

May Huang的丈夫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她把自己的兩個女兒,13歲的Cherry和9歲的Elana送到了英然的這個暑期禮儀學校,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我的女兒將來能成為淑女。」

該公司在上海舉辦課程時的學生合影 圖源:「英然」推特

負責培訓中國孩子的英然諮詢公司的吉米·比爾(Jimmy Beale),是薩默賽特陶特預備學校(Taunton Prep School)的前校長,他在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孩子在國內「炫富」的那一套,在英國並不受用。他說:「從一些來學習英國禮儀的中國孩子發現,如果一個11歲的孩子,在中國的學校裡全身都穿戴名牌,這可能是展示你個性的方式,但在英國私立的預備學校裡,卻行不通。」文章分析說:「這些在超級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經歷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教育體系,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價值觀可能很難被改變。但是,與他們同等階層的英國孩子所擁有的輕鬆自信,恰恰是中國孩子所唯一缺乏的,或者他們相信自己的缺乏的。」

貴族精神的精髓,到底是什麼?

在歐洲社會,英國是保持了貴族傳統最好的國家之一,貴族禮儀在英國沿襲下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中國人對於英式禮儀的嚮往,一大批英國影視劇在中國的風靡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英然諮詢公司甚至在上海舉辦的一個禮儀課程中,把《唐頓莊園》的主題運用在課程當中。比爾說:「中國人太喜歡了,我們可以給他們這樣一種有錢也買不到的貴族體驗。」不僅是禮儀,在《唐頓莊園》裡貴族狩獵的場景,在電視劇播出之後,也引起了不少中國富豪們的興趣。血統優良的駿馬、成群的獵犬和馬背上舉手投足充滿紳士風度的貴族都是吸引他們嚮往的元素。

《每日郵報》的一篇報導裡就提到,馬雲就曾和朋友到訪過蘇格蘭的阿爾多利城堡(Aldourie Castle)打獵。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狩獵這項英國王室和貴族的傳統,是為了通過狩獵展示他們的特權。

《每日郵報》報導馬雲到訪蘇格蘭城堡打獵  圖源:華聞派

在中國從商多年的英國商人理察·克雷格(Richard Craig)之前在接受《每日快報》採訪時說到:「英國文化如今在中國很吃香,因為它被認為是身份、地位、財富和成功的象徵。這些東西過去只有上層人士才可以接觸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可以仿效了。」

但克雷格也觀察到一個現象,他說:「儘管一些老的(英國)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依然深遠,但如今,在中國,知道比斯特購物村的人可遠比知道白金漢宮的要多。」

就在前幾天,《每日電訊報》也報導了這個現象,文章的標題是《中國人把比斯特購物村看做是與白金漢宮齊名的旅遊勝地》,文章說某些英國人可能連比斯特購物村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但是基本上這是來英中國人的必到之地,甚至在中國的蘇州,還有一個中國版「比斯特」。

《每日電訊報》刊文《中國人把比斯特購物村看做是與白金漢宮齊名的旅遊勝地》  圖源:華聞派

而在《每日電訊報》公布的一張關於英國旅遊景點到訪人數的圖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比斯特超越了包括國家美術館、泰特現代博物館等一眾收藏了世界級展品的博物館,以640萬人的訪問量僅次於大英博物館,成為亞軍。


比斯特訪問量僅次於大英博物館,成為亞軍  圖源:華聞派

在比斯特訪客來源構成方面,中國和中國香港佔據前兩位,2016年中國訪客的數量更是比2015年增長了34%。

圖源:華聞派

也許,他們可以通過幾天或者幾周的學習,進行熟練地掌握英國的貴族禮儀。甚至可以把一整套英式餐具搬回家裡,模仿英國貴族的習慣來生活。但是,英國貴族的精髓——貴族精神,他們卻未必了解。

對英國人來說,英國貴族精神的體現之一是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就拿《唐頓莊園》來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貴族也得從軍,因此,大女婿馬修還差點戰死,莊園甚至一度成為了軍用醫院。更不如說莊園裡平民子弟,更是有不少戰死沙場。

理智、誠信和寬容的貴族精神在《唐頓莊園》也有不少體現,而且也已經滲透到英國貴族的骨子裡,甚至深入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了英國社會的基本文化特徵。這真的是你想學就能學得到的嗎?

英國私校就是「貴族學校」?

除了對貴族精神的理解存在誤區,一些中國家長還喜歡把英國的私校與「貴族學校」劃等號。在這些中國家長的眼中,英國私校往往有一層「神秘的光環」,他們對一些王室成員上的學校或者一些所謂傳奇的「孩子一出生就要報名」的學校,有一種莫名的仰慕。

華聞君曾經採訪過一位在國內從事金融工作,後投身中英教育文化交流人士衛紅,她是這麼說的:「國內的絕大部分家長只知道兩所學校,一所是伊頓,另一所就是哈羅,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兩所都是男校或者全寄宿學校。」

一方面,每年暑假,大批中國家長把孩子送到英國的夏令營進行體驗,希望能感受英式教育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受。

另一方面,英國著名私立中學也看中了中國這片大市場,在中國設立分校。比如英國頂級私立高中惠靈頓公學(Wellington College)和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已經相繼在國內開設了分校,每年的學費約為20-25萬人民幣(約為2.3萬鎊-2.87萬鎊),幾乎快趕上了在英國本部入讀的費用(哈羅公學2017-18年的學費約為3.855萬鎊)。雖然學費高得令人乍舌,甚至對外宣稱不招生大陸人士子女,但這依然不能阻擋中國家長對於英式教育的嚮往。

這些校園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體育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的學校給中國家長的感覺就是兩個字——貴氣,因此,他們習慣性地把英國私校稱為「貴族學校」。他們想像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不僅能接受像英國貴族一樣的教育,還能養尊處優地過著悠閒奢華的貴族生活,但殊不知,他們對「貴族學校」和「貴族精神」的理解並不全面。

幾年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生張陽露在網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真正的貴族精神》的留學日記,文中對所謂的「貴族女校」生活是這麼描述的:「我們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管理,甚至比普通公立學校的學生還要苦……。」張陽露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暴發戶精神,它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閒奢華的生活,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華聞君曾採訪過的另一位在英國生活的華人媽媽凱嵐,她的一雙兒女都在英國頂級私校就讀,其中她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伊頓公學錄取。她很認同英式教育中對品格的培養,她覺得在英國教育體制下,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形成獨立性格的最大障礙。「在伊頓,學校第一個措施是:家長前三周不準探望,學校把各種娛樂、體育和業餘生活安排得滿滿的,這樣每天既增長了知識又參與了各種活動,孩子還沒來得及想家,也沒來得及學壞,晚上頭一著枕頭就睡著了。」

衛紅並不覺得中國教育很失敗,相反,她覺得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我自己就是這個體制的受益者」。但她同時也看到現在的中國孩子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失去思維的獨立性。「特別多國內的孩子大學畢業了,卻失去了方向。因為沒有方向又去讀了一個研究生,讀完之後,發現還是沒方向。很多家長幫孩子去找工作,打聽哪個單位好,但是孩子卻完全無動於衷。」

衛紅感到這種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很容易禁錮孩子的思維。她才有了趁著自己在海外一年進修的期間,把兒子帶來英國上公立小學的念頭,為的是體驗不同的教育理念。她的孩子來到倫敦上學後,第一天就愛上了這裡的學校。

就在國內的家長們「削尖腦袋」要往所謂的「貴族學校」鑽時,英國王室卻希望未來的王室繼承人接受比較平民化的教育。

前段時間,威廉王子夫婦把喬治小王子送到了倫敦託馬斯·巴特西小學(Thomas’s Battersea School),而不是去距離肯辛頓宮不遠、王室意味更濃的韋瑟比學校(Wetherby School,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就曾在這個小學上學)。

威廉王子送喬治小王子上小學的第一天 圖源:視覺中國

這間學校並不是什麼「貴族學校」,而是一個向社會大眾開放的私立學校。威廉自己在3歲時,就被黛安娜王妃送到倫敦的蒙特梭利幼兒園(Montessori),他也是首位在學前教育時期就進入社會教育體系的王室成員。按照英國王室以前的傳統,王室成員都是聘請私人老師閉門授課,比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有兩名家庭教師,分別是當時的伊頓公學副校長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在小王子的教育上,凱特和威廉都希望讓喬治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話說回來,英國禮儀或者英式教育就一定適合中國孩子嗎?

英然公司的比爾也說:「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英國的禮儀就是唯一一種方式,或者是正確的方式,我們只是說,如果你想按照英國的方式去做,我們將教你如何去做。」

不出意料,衛紅的兒子將會繼續在英國上學。但對於去哪所高中就讀,衛紅不會自己為孩子拿主意,「我會推薦幾所學校給孩子選擇,但是不會包辦,因為那是他的人生」。

以上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微信號:ukwutuobang)。歡迎關注《華聞周刊》旗下微信平臺——華聞派。世事瞬息萬變,看華聞,自有一派。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olDDA3bZNiu4c33WXLhQmg

相關焦點

  • 梅根生日王室紛紛送祝福:貴族禮儀容易學,貴族體面她最終沒學會
    英國王室裡的風雲簡直都能出一本厚厚的傳記了。王室中七七八八的關係和陳年老瓜足夠吃瓜群眾吃個香甜。 8月4日,94歲的英女王和丈夫菲利普親王終於離開了溫莎城堡,到巴爾莫勒爾開始暑假生活,英女王在車上身穿著淺藍色的上衣,淡雅的藍色清新自然,時尚簡單,上面勾勒著不少的白色線條花紋
  • 上海富豪請英國導師教子女貴族禮儀,一天學費3800
    雖說咱們中國是禮儀之邦,但要說到最純正最繁雜的貴族禮儀,還是要看看英國王室是怎麼做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富豪不滿足於做暴發戶,他們希望子女的言行舉止能表現得優雅得體,以便更好地提升家族形象。於是,他們請來英國著名的禮儀專家教授子女純正的貴族禮儀,過程繁雜不說,但是學費非常貴——一天就要3800元,相當於很多人小半個月的工資了!
  • 從平民到「準貴族」 英女王向貝克漢姆授爵頒勳
    圖註:大衛和維多利亞在洛杉磯出席MTV頒獎典禮上的這副打扮很有貴族風範。  身陷轉會旋渦的貝克漢姆在美國逍遙,但他不得不在14日前趕回英國,恭候英王室的授勳。在英國,你再厲害再風光再能賺錢,沒有世襲爵位沒有貴族頭銜,你仍然沒有身份,進不了上流社會的圈子,成不了上等人。
  • 「貴族禮儀」培訓班培養不了「貴族」-貴族,禮儀,軍訓,英國,中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香港某奢侈童裝品牌在上海某私人會所中推出「英式貴族禮儀」課程,針對7-12歲的家境富裕的中國「小公主」、「小王子」們,由英國著名禮儀專家James Seatton親自授課,一天的定製課程高達人民幣3800
  • 移民愛爾蘭後,離英國貴族教育還有多遠
    移民這個話題,跟教育是分不開的,畢竟當今的移民家庭,子女教育是排在第一位的,若不是為了教育,移民只是個偽話題。而選擇移民愛爾蘭的家庭,或許都對以下問題進行過深入的思考。首先,移民愛爾蘭,孩子是否可以接受英國貴族教育?
  • 深到骨子裡的高貴!當「貴族王后」和「平民王后」同框,差距太大
    如今王室越來越接受平民女孩,而這些嫁入王室的平民女子就如同童話中的女主,嫁給了帥氣的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這些平民王后和貴族王后究竟有什麼區別呢?成長背景和環境不一樣,真的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氣質嗎,當這些王后在一起同框時就十分明顯了。
  • 英國王室婚禮:從帝國擴張的手段到英國文化名片
    哈裡王子與梅根 視覺中國 資料圖距離威廉王子舉行婚禮七年之後,英國王室又迎來了一次全球矚目的盛大婚禮。這次的主角是哈裡王子和他的美國女友梅根·馬克爾。雖然英國王室成員與外國人結婚並非新鮮事,但馬克爾母系先祖是美國喬治亞州的黑奴這一點,讓這段婚事為各國媒體提供了額外的談資,長踞熱點話題的位置。
  • 國民老公王思聰,商界富豪為何都選擇去英國留學
    不少政界精英、商界牛人、學術名家、演藝明星,都有過英國留學經歷。比如文壇泰鬥錢鍾書、香港首富李嘉誠、香港特首董建華、著名詩人徐志摩、金曲天王陳奕迅等等。還有許多國家政要、商界富豪,會選擇在孩子讀中學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去英國讀書。
  • 喬治「上學」問題引發熱議,選擇平民學校,而非傳統的貴族學校?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英國王室都是大家比較喜歡關注的對象。尤其是現在,大家特別喜歡那種萌萌的東西,而在英國王室裡邊就有三個非常萌的孩子,而且他們的性格又不太一樣。很多人都做凱特太會生了,三個萌娃各有特點,每一個都特別招人喜歡。
  • 英國的階層那麼明顯?媒體盤點十二大英國上流階層標籤
    世家出身      英國目前的世襲貴族有1000多名,他們是上流社會的中堅力量。   與那些所謂的新興富豪(New Money)相比,他們祖上好好好……幾代都是傳統富豪(Old Money),而且一說到家族歷史,估計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 英首相本周復工 疫情下英國貴族彰顯出的幾種實力
    英國「王思聰」捐款1250萬英鎊支持抗疫如果說Tom Moore老爺爺是平民英雄,那麼我們接下來說一個貴族霸總,西敏公爵休·格羅夫納。小休在2016年8月父親去世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第七代威斯敏斯特公爵,還繼承了90億英鎊的遺產,繼承財產以後他變成了英國第五富豪,世界30歲以下富豪中最有錢的那個。
  • 從《唐頓莊園》中的英國貴族婚姻觀,看英國貴族歷史文化
    該劇圍繞格蘭瑟姆伯爵為莊園尋找繼承人為主線展開故事,逐步展現了英國傳統貴族奢侈的生活,等級分明的尊卑地位以及在新時代新思潮下所面臨的的選擇。  本劇最為人所稱道的點就在於它完美還原了那個時代英國貴族的婚姻情況、思想變化。今天我們就通過其中所展現的三段婚姻關係來聊聊英國貴族的歷史文化發展。
  • 平民與王室聯姻後生活:不幸者不僅僅是戴妃(圖)
    門不當戶不對的平民與王室聯姻之路,遠非一帆風順,也並不都意味著幸福——瑞典「準駙馬」等待了8年、被全力打造出貴族派頭才最終獲得許可證、經歷複雜的挪威王妃在嫁給王儲之前也是遭遇一片反對之聲;英國的黛安娜王妃、莎拉王妃、丹麥的華裔王妃文雅麗都曾遭遇失敗的婚姻,日本太子妃雅子則因宮廷生活壓力太大而患上抑鬱症;還有,那些迄今為止貌似幸福和諧的王室夫婦,其實像許多平凡的夫妻一樣,甘苦自知,而他們究竟能攜手走多遠也還未知
  • 原來英國王室的保姆是這樣育兒的,你學到了嗎?
    英國凱特王妃和威廉王子目前已育有3個孩子,從吸粉無數的「表情包」喬治,到很有女王範兒的夏洛特,再到活潑可愛的路易斯,這三個萌娃的成長一直很引人矚目。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日常生活中,他們的保姆是如何照顧和培養他們的。這些育兒經驗,大家都可以學起來哦!
  • 英國私立貴族學校費用高,為何還有那麼多中國家長把孩子往裡送?
    33%牛津劍橋的學生是從私立中學畢業的,有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學近一半的學生可以上牛津劍橋…正是那些過硬的文化背景,以及這一系列實打實的貴族教育,英國私校的名聲一直延續到了海外。有錢人擠破頭把孩子往私校送許多中國、俄羅斯、中東的有錢父母們,擠破腦袋地,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往英國私校送。王思聰就曾在全英國學費最昂貴、出過英國一半以上首相的 「三大公學」(另外兩所是伊頓公學、哈羅公學)之一的溫徹斯特公學讀了高中。
  • 吃西餐學社交 中國富豪送子女學純正英式貴族禮儀
    【環球網留學綜合報導】精緻的妝容打扮、優雅地擺弄刀叉、得體地進食西餐、一個西裝革履的英國紳士導師……這是中國「小王子」、「小公主」們在模擬接受英國皇家宴請的場景。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7日報導,這堂由英國奢侈童裝品牌推出的原汁原味「英式貴族禮儀」課程系針對7-12歲家境富裕的中國兒童,由英國禮儀專家James Seatton親自授課,一天課程費用高達3,800元人民幣。英國禮儀專家James Seatton首先給孩子們模擬出一個場景:你受邀到皇家宮殿裡與王子公主共進午餐,因此必須穿著講究,舉止得體。
  • 扒一扒英國貴族頭銜 不是生在王室就萬丈光芒
    &nbsp&nbsp&nbsp&nbsp前不久,英國王室宣布哈裡王子訂婚的消息。當看到英國皇室的繼承人竟然是被一個超級普通的美國妞俘獲時,網友們頓時就坐不住了,紛紛表示自己是不是也有機會碰上這樣的好事,不說能不能攀上英國王室,就是其他的貴族侯爵也是可以的嘛。那麼,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英國貴族的等級分布。
  • 英國貴族田樸珺?
    文中她這樣寫道: 「我真的覺得,今天的中國太缺少好的教育了,我們都是「有知識,沒文化」 「我們父母一代到我們這一代,沒學過公共場合什麼是得體、吃西餐如何用刀叉、如何握手,父母甚至沒有正確地教過我們中餐的禮儀。」
  • 21世紀的英國為什麼仍保留著古老的王室
    在後來英國貴族與王室的鬥爭中《大憲章》一再被提及,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事《大憲章》又被重新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如今的英國憲法就是以《大憲章》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美國的聯邦憲法和各州憲法在制定時也都參考過《大憲章》。當然英國的憲政制度也不是在一天之內就建立完善起來的。
  • 21世紀的英國為什麼仍保留著古老的王室
    當時歐洲大多數國家都在致力於加強王權,然而英國卻在這時誕生了旨在限制王權的《大憲章》。在後來英國貴族與王室的鬥爭中《大憲章》一再被提及,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事《大憲章》又被重新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如今的英國憲法就是以《大憲章》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美國的聯邦憲法和各州憲法在制定時也都參考過《大憲章》。當然英國的憲政制度也不是在一天之內就建立完善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