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看中的醫藥醫療領域十大黃金賽道和22隻優質個股(收藏)

2020-12-14 丁盤君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生物醫藥和醫療服務兩大行業近幾年在我國呈現高速發展態勢,特別是以創新藥、生物疫苗、CRO、體外診斷、眼科醫療、口腔醫療、骨科以及連鎖藥房等為代表的醫藥醫療細分賽道迎來了黃金髮展時代,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持續爆發式增長,誕生了眾多長線大牛股。

比較典型的如恆瑞醫藥、長春高新、片仔癀、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智飛生物、康泰生物、泰格醫藥和大博醫療等;

可以說具備消費和科技兩重屬性的醫藥醫療行業是極佳的長期投資賽道,成長性好、盈利能力強、弱周期屬性、剛需、市場巨大、進入壁壘高等給醫藥醫療行業構造出了又深又寬的護城河。

好賽道好公司會深受資本的追捧,無論是國內的公募、私募、社保、養老金還是來自國外的QFII以及香港的北上資金都十分偏愛醫藥醫療行業。

張磊先生管理的高瓴資本也是如此,高瓴資本高擅長投資生命健康,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消費零售、企業服務等領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最為優秀,從2014年開始布局國內PD1創新藥,後面逐步介入到CRO/CDMO、眼科、骨科、口腔等細分領域;

張磊先生於2005年創立高瓴資本,創建開始就定位於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高瓴資本的投資理念是在吸收了以班傑明·格雷厄姆以及其弟子沃倫·巴菲特為代表的價值投資理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高瓴能夠對非上市或已上市的企業進行集中投資和長期持股,除此之外,高瓴擁有靈活的投資範疇,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在從初創期到上市後的各個階段內提供資金支持;

我整理了一下高瓴資本在A股和港股市場所投資的醫藥醫療領域中的優質賽道以及相關個股,僅供參考;

一、創新藥賽道

1.恆瑞醫藥(600276)——國內抗腫瘤創新藥龍頭,高瓴資本在2014年9月份通過二級市場進入。

江蘇恆瑞醫藥是國內抗腫瘤創新藥絕對龍頭,同時還擁有麻醉藥和造影劑兩大核心業務,其中抗腫瘤藥產品收入佔總營收的45%以上,麻醉藥產品收入佔總營收20%以上;創新是恆瑞多年來始終堅持的重大戰略,也是推動公司發展的動力源泉,2019 年公司研發投入 39 億元,同比增長 45.9%,佔收入比例 16.7%,總額與佔比均創公司歷史新高。公司業績已經持續十多年增長,盈利能力突出,扣非淨利潤增速基本在20%以上,ROE一直保持在20%以上,毛利率保持在80%以上,淨利率保持在20%以上;2019 年公司實現營收 232.89 億元,同比增長 33.70%,扣非後歸母淨利潤 49.79 億元,同比增長 30.94%,業績創歷史最佳;2020年6月22日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5000億元,穩坐中國製藥企業市值一哥。

當前公司已獲批上市的創新藥重磅產品: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19k)、吡咯替尼、白紫、PD-1、卡瑞利珠單抗、甲苯磺酸瑞馬唑侖

2.翰森製藥(03692.HK)——中樞神經藥品龍頭,高瓴資本通過基石投資和一級市場進入;

江蘇翰森製藥是中國規模最大、增長最快、臨床需求缺口巨大的部分治療領域均排名前列的少數幾家創新驅動型的中國製藥公司之一,公司致力於在中國市場臨床需求缺口巨大的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等六大領域的創新發展。2019年6月14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讓人稱奇的是,翰森製藥董事局主席、CEO為鍾慧娟,其為抗腫瘤創新藥龍頭恆瑞醫藥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孫飄揚的妻子,如今恆瑞總市值已經接近5000億元,A股絕對的醫藥龍頭,而瀚森製藥總市值突破2200億港幣,趕超中國生物製藥,成為H股醫藥龍頭,孫飄揚、鍾慧娟夫妻成為當之無愧的最牛醫藥夫妻檔。

公司在精神類藥物市場份額排名第一。Frost&Sullivan 數據表明,2018年公司在精神類藥物市場份額為 9.2%,連續五年銷售額位居國內第一。公司目前銷售四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物,主要產品為歐蘭寧和阿美寧。公司2019年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收入為 21.7 億元,佔公司營收比例為 25.0%,近三年複合增速為 13.8%。

瀚森製藥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腫瘤,抗感染及糖尿病領域具有廣泛的藥物組合。除此之外, 公司還關注消化道及心血管領域。上述六大領域在2018 年合計就已經佔據了中國藥物銷售額的 62.5%, 增長快於整體中國醫藥行業。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包括佔據市場市場領先地位的八種主要產品及近期推出的其他五種主要產品。這十三種產品佔據公司收入的九成左右。上述產品專 注於公司的四大領域,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腫瘤,抗感染及糖尿病。

上述主要產品中, 邁靈達是 1.1 類創新藥;歐蘭寧、阿美寧、普來樂、澤菲、昕維、昕泰、澤坦、恆捷、恆 森、孚來迪及瑞波特為首仿藥;而昕美為仿製藥。

瀚森由「首仿藥+創新藥」雙重驅動,2011 年以來,公司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 1.1 類創新藥數量 及獲批的首仿藥物數量均位居行業前 2 位。目前,公司有將近100種在研產品,其中6種是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或更晚期階段的 1.1 類分子實體創新藥。公司加快研發投入,旨在 2019 到 2020 年推出近 30 款在研藥物,其中包括具有高增長潛力的15 種在研藥物。

公司淨利潤保持較快增長,淨利潤率有所提升。2017 年,2018 年及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 61.9 億元,77.2 億元,86.8 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 13.9%,24.8%,12.4%。淨利潤分別為 16.0 億元,19.0 億元,25.6 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 8.1%,19.3%,34.35%。公司最近5年銷售毛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銷售淨利率 2019年有所提升。2017-2019 年銷售毛利率分別達到 92.6%,92.2%,91.6%,銷售淨利率分別為 25.7%,24.6%,29.4%。

公司加大創新藥領域投入,積極向創新型製藥企業轉型。公司增加了對藥物發現能力的投入,包括新化學實體的設計開發,並進一步完善國際臨床開發能力建設,繼續加大對前沿 轉化醫學與臨床開發的投入,從而更好的了解和解決藥物靶點及醫療需求缺口。公司研發費用從 2016 年的 4.0 億快速增加至 2019 年的11.2 億,佔營收比重從 7.2%提升至 12.9%。公司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形成了品種豐富的研發管線。

3.百濟神州(06160.HK)——國內稀缺的全球化布局的抗腫瘤創新藥明星公司,高瓴資本通過一級市場進入

百濟神州於 2010 年 10 月在北京成立,是一家專注於開發及商業化用於治療癌症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生物技術公司。

9 年間發展成為一家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百濟神州產品包括 5 種內部開發、處於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分別為:1 個獲批的腫瘤產品——血液腫瘤領域的澤布替尼(BTK 抑制劑)於 2019 年 11 月 FDA 獲批;1 個即將獲批腫瘤產品——替雷利珠單抗 (PD-1 單抗) 有望於近期獲得 NMPA 批准上市。3 款在研藥物:卵巢癌、乳腺癌領域的重磅新藥 Pamiparib(PARP 抑制劑)正在全球開展 III 期臨床;PD-L1 單抗和 Raf 抑制劑正在開展全球 I 期臨床。

公司於2018年8月8日登入港股市場,當前總市值已經突破1200億港幣。

除此之外,百濟神州通過全球管線合作方式獲得 4 款已在中國商業化的產品及 20 多款臨床階段產品。其中, 2017 年從新基獲得 3 種商業化產品(來那度胺、白蛋白紫杉醇、阿扎胞苷)及1種在研藥物(Avadomide(CC-122))在中國區的授權許可。2018年,從 Mirati 獲得 Sitravatinib 在亞太地區開發、生產、商業化的授權。

2019 年從安 進公司獲得三款產品地舒單抗、卡非佐米和倍林妥莫雙抗在中國的商業化權益,及包括 KRAS 抑制劑(AMG510)在內的 20 款在研抗腫瘤藥物在中國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此外,合作開發項目還有:B-RAF 抑制劑 Lifirafenib 與 SpringWorks MEK 抑制劑合作開發聯用適應症;BTK 抑制劑澤布替尼與 MEI 的 PI3K 抑制劑;與 Zymeworks 合作開發兩項雙特異抗體藥物(HER2,HER2-ADC);與 Seattle Genetics 合作開發一款臨床前腫瘤候選藥物(靶 點未披露)。2019 年 11 月,核心在研產品 BTK 抑制劑澤布替尼獲得美國 FDA 批准上市,PD-1 單抗替雷利珠單 抗通過 NMPA 技術審評,獲批在即。

4.君實生物(01877.HK)——國內領先的PD-1單抗製藥公司,高瓴資本通過一級市場介入

上海君實生物是國內領先的創新驅動型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大分子生物藥的研發,主攻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謝疾病。公司於2018年12月24日登入港股市場,當前公司總市值已經突破450億港幣。

創新藥研發領域,君實是國內首家獲批 PD-1 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拓益)的公司,2019 年是拓益上市銷售的首年,實現銷售額 7.75 億元,雖然有同類產品陸續上市,但 PD-1 單抗臨床療效好、整體市場潛力大,公司依靠良好的療效、安全性和定價策略實現平穩持續較快放量。

公司深耕生物藥研發領域,2019 年自主研發和外部引進均取得一定進展。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抗 BTLA 單抗獲得 FDA和中國臨床試驗批准,阿達木單抗申報生產獲得受理,抗 IL-17A 單抗獲批臨床。發揮優勢快速引進產品,受讓蘇州潤佳的 CDK 抑制劑、PI3K-ɑ 抑制劑的 50%權益,引入 Anwita 創新產品 IL-21 融合蛋白等。

公司此前無正式產品銷售,研發投入較大,尚未產生利潤,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融資順利,加上特瑞普利單抗銷售情況良好,加上公司後續研發管線推進,未來具有較大成長空間。

5.信達生物(01801.HK)——國內領先的抗腫瘤創新藥企業之一,高瓴資本通過一級市場介入;

信達生物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等重大疾病的單克隆抗體新藥,於2018年10月31日在港股市場上市,當前公司總市值已經突破800億港幣。自成立以來,公司憑藉創新成果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在眾多生物製藥公司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包括高瓴資本、富達、禮來亞洲基金、美國資本集團、君聯資本、淡馬錫、國投創新等全球多家知名創投基金資本支持。

公司已建立起了一條包括17個單克隆抗體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領域。公司重磅創新藥產品: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唯一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NRDL)的PD-1抑制劑產品;

達伯舒成功進入國家醫保,公司商業化再獲裡程碑。達伯舒成功通過價格談判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降價幅度為 64%,考慮贈藥影響後,實際降價幅度約為 40%,降價後年化用藥費用為 9.67 萬元。公司準入負責人周嵐為原羅氏渠道及醫院準入總監,具有豐富的準入經驗。達伯舒為本次醫保談判唯一成功納入醫保的 PD-1 品種,公司中央市場準入能力得到證明。

我們認為達伯舒成功進入醫保是繼達伯舒生產及銷售放量後,又一個商業化裡程碑。進入醫保後,有利於達伯舒品牌宣傳和醫院準入。

6.三生製藥(01530.HK)——國內領先的創新藥企業之一,高瓴資本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介入;

三生製藥是我國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涉及了包括腫瘤、腎病、免疫、代謝和皮膚病六大領域,公司核心產品:特比澳(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益比奧(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和益賽普(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 抗體融合蛋白),均為中國市場領先的產品。

特比澳為公司專利產品,是當今世界唯一商業化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產品,2005年獲得NMPA批准上市,被獲批用於兩種適應症,即治療化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2005年獲批)及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2010年獲批),並被列入國家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西藥部分醫保乙類。2019 年特比澳銷售收入為 23.23 億元(+39%),四年複合增速達 40%,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益比奧在中國的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市場領先,1998年益比奧獲得NMPA批准上市,為國內首批上市的rhEPO,自2002年以來一直是中國促紅素的領導品牌,被列入國家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藥。此外,公司在腎科、腫瘤科及其他治療領域有九款其他產品,擁有20種在研產品,其中14種產品作為國家一類新藥正在開發。公司擁有八種腎科在研產品,包括三種下一代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公司擁有六種腫瘤科在研產品,包括三種單克隆抗體在研產品。公司亦擁有多種在研產品用以治療需求未獲滿足的自身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及頑固性痛風。

核心品種益賽普仍佔市場主導地位,益賽普19年市場份額約為 60.9%,受競品納入醫保及疫情影響,預計20年益賽普增速略有下滑,好於悲觀預期;預充式水針劑型已申請生產,有望增加患者便利性和依從性,考慮到益賽普滲透率仍有較大空間,未來有望維持溫和增長。

2020年6月19日,三生製藥旗下的三生國健自主研發的注射用伊尼妥單抗(商品名:賽普汀)獲批上市,獲批首個適應症為和化療聯合用於治療 HER2 陽性的轉移性乳腺癌。作為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製項目及上海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產創新抗HER2單抗伊尼妥單抗的獲批有望填補國內乳腺癌患者尚未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並將打破進口產品在抗HER2單抗市場的壟斷局面,提升民族創新藥可及性,惠及更多中國患者。乳腺癌患者中約有20%~25%為HER2陽性患者,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抗HER2單抗藥物市場從2014年的約14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約32億元。

隨著乳腺癌患者的數量增加,預計在2023年將達到約94億元的市場規模,至2030年約為136億元。

三生國健科創板上市在即,在研管線不斷豐富。公司旗下三生國健即將於科創板上市,擬募集 32 億元加大研發活動與項目投入力度,在研產品陣容強大、梯隊完善。研發進度方面:益賽普預充式注射劑有望於20 年獲批上市;抗 CD20 單抗與美羅華頭對頭比較的 I 期臨床完成。早期品種中抗 PD1 單抗獲FDA新藥臨床批件,I期入組順利;IL17 獲中國臨床批件並開始 I期入組;眼用VEGF 取得多個臨床批件。

二、CRO/CDMO賽道

CRO,即醫藥研發合同研究組織,是從事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的行業,通過向醫藥或醫療器械企業提供覆蓋整個研發和試驗的各個環節的專業研發服務而賺取利潤。該類公司所提供的專業研發服務能夠有效的降低藥企的研發成本和風險、縮短研發的時間、提高研發過程的效率並利用其資源的集中度形成藥企自身的規模優勢。

作為全球第二大製藥市場,我國的 CRO 市場規模遠小於美國,但隨著政策對輔助用藥和低質量仿製藥的不斷擠壓,對創新藥和高質量仿製藥的大力扶持,加上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病患病率升高對藥品質量和創新程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CRO 行業在中國將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估計,中國的CRO市場規模將會以 28.3%的複合年增長率在未來 5 年保持增長,預計將於2023年達到 192億美元的規模,佔比由 9.98%提高至 20.92%。

高瓴資本看中的5家公司如下:

1.藥明康德(603259)

藥明康德是我國 CRO 領域(側重臨床前和 CDMO)當之無愧的絕對龍頭,壁壘深厚。全產業鏈布局,在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及生產均有業 務布局。具體業務包括中國區實驗室服務、合同生產研發/合同生產服務 (CDMO/CMO)、 美國區實驗室服務、臨床研究及其他 CRO 服務,服務範圍覆蓋從概念產生到商業化生 產的整個流程。

中國區實驗室服務主要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服務以及藥物分析及測試 服務。美國區實驗室服務主要包括海外細胞和基因治療的研發和生產服務,以及醫療 器械檢測服務。合同生產研發/合同生產服務 (CDMO/CMO):為客戶提供包括臨床前、 臨床階段、新藥上市審批和商業化階段所需要的高級中間體、原料藥和製劑的工藝開 發、生產製造以及藥品包裝等定製服務。臨床研究及其他 CRO 服務包括臨床試驗服務 (CRO)和現場管理服務(SMO)。

2.藥明生物(02269.HK)

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開放式、一體化生物製藥能力和技術賦能CRO/CDMO平臺。公司為全球生物製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研發服務,幫助任何人、任何公司發現、開發及生產生物藥,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加速全球生物藥研發進程,降低研發成本。公司在生物研發服務外包市場份額不斷增長,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生物藥研發外包服務提供商,在中國市場則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已超過75%。

公司已經成長為綜合服務提供商。公司業務以研發服務外包為主(CRO),並且於 2018 年開始進入商業化合同生產領域(CMO)領域。公司早年以 IND 前研究為主,公司通過早期研究積累大量客戶基礎,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項目轉到後期研究,並且於 2018 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商品生產領域,成長為能提供一貫制服務的綜合性企業。

3.凱萊英(002821)

凱萊英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服務於新藥研發和生產的CDMO(研發生產外包組織)一站式綜合服務商,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覆蓋美國前五大製藥公司從臨床到商業化CDMO服務的公司。CDMO行業系製藥行業專業化分工的產物。CDMO並非簡單的產能轉移或服務外包,而是能夠為製藥公司提供有技術附加值的研發和生產服務,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公司憑藉多年形成的軟硬體壁壘和持續優異的服務業績記錄,與輝瑞、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艾伯維、禮來等這些歐美大型製藥公司逐漸建立了信任關係,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覆蓋美國前五大製藥公司 從臨床到商業化 CDMO 服務的公司。而公司依靠服務歐美大型製藥公司過程中建起的品牌效應和經驗積累,也在著力拓寬中小型製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客戶, 提高服務市場的廣度。

從商業模式上看,CDMO公司不承擔創新藥研發的風險,但可以分享創新藥上市後的增長紅利,具有較強技術能力、客戶粘性和平臺效應的CDMO公司可以保持較好的業績增長和盈利能力。

一致性評價與MAH制度等政策推動了國內藥企需要主動轉型,成為了行業環境邊際變化的關鍵拐點與驅動力,CDMO企業不僅提供海外藥廠的外包服務,同時將成為滿足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的重要助推器,市場空間與研發意願同時被激發。高瓴資本戰投凱萊英,被認為是捕捉市場政策與行業結構兩大環境邊際變化共振的典型案例之一。

4.泰格醫藥(300347)

泰格醫藥是國內臨床 CRO龍頭。業務完整覆蓋了臨床研究全產業鏈,包括臨床試驗技術服務、臨床研 究相關服務及實驗室服務等。其中臨床試驗技術服務提供創新藥物、仿製藥及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運作服務以及與臨床試驗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包括醫學撰寫、翻譯、注 冊服務和藥物警戒服務等。

臨床試驗相關服務及實驗室服務提供在藥物開發過程中其他的重要服務,包括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臨床試驗現場管理及受試者招募、醫學影像以及子公司方達控股提供的實驗室服務。

5.方達控股(01521.HK)

方達控股是全方位一體化的CRO平臺,公司致力於為製藥公司提供貫穿整個藥物發現和開發過程的一體化、科學驅動的研究、分析和開發服務,協助醫藥公司實現藥物開發的目標。目前,公司業務主要在美國和中國開展,主要提供藥物研發過程中的藥物代謝和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和毒理學、生物分析、生物等效性以及化學、製造和控制這五大業務服務;

三、眼科醫療賽道

愛爾眼科(300015)

全球領先、國內規模最大的眼科連鎖醫療機構;公司的核心業務可以分為三塊, 分別為醫療服務、視光服務及其他業務。其中,醫療服務可以細分為四個板塊:屈光手術、白內障手術、眼前段手術和眼後段手術。公司兩大核心主營業務分別為醫療服務和視光服務。

愛爾眼科上市以來,業績保持了持續穩定的高增長,因此整體的估值水平處於整個醫藥行業的高水平,而隨著體量的逐步提升,龍頭效應的增強,估值護城河也有望逐步加強。目前公司的醫療網絡已遍及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歐洲、美國、東南亞,奠定了全球發展的戰略格局。

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境內醫院105家,門診部65家;併購基金旗下醫院275家,門診部37家。隨著全國醫療網絡不斷完善,規模效應和分級連鎖優勢進一步體現公司獨具特色的「分級連鎖」發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經營管理體系,高度適應中國國情和市場環境,通過不同層級醫院的功能定位,提高資源共享效率、醫療水平,不斷拓展醫療網絡的廣度、深度和密度,持續增強集團的整體實力和各家醫院的競爭力,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為保持長期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愛爾眼科卡位優質賽道,近十年營收增長都維持在20%以上,淨利潤以及扣非淨利潤基本維持在30%以上,2014年-2019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接近35%;2019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99.90 億元,同比增長 24.74%;實現歸母淨利潤為 13.79 億元,同比增長 36.6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 14.29 億元,同比增長 32.42%。

2019 年 8 月 30 日,愛爾投資及實際控制人陳邦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共計轉讓公司的無限售條件股份 6194 萬股,共佔公司總股本的 2%,本次股份受讓方為全球知名的戰略投資人高瓴資本和淡馬錫,各佔1%。

高瓴資本在 2018 年 1 月,已認購公司 4086 萬股非公開發行股份,合計出資 10.26 億元,在 2019 年一季度解禁期滿後,高瓴資本減持 1827 萬股。本次重新入局愛爾眼科,也說明高瓴資本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充滿堅定信心。

同時,高度全球化發展的淡馬錫對引導企業國際化發展有著豐富的運作經驗,本次與愛爾眼科的合作將有望充分調動全球範圍內的醫療資源,加速公司國際化布局。截止2020年3月31日高瓴資本持股比例為1.94%,淡馬錫持股比例1%,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大流通股東;

四、骨科醫療賽道

1.凱利泰(300326)

凱利泰成立於2005年,成立之初主要從事骨科植入物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工作,是椎體成形微創手術產品的主要提供商,公司於2012年登陸創業板。2014年收購江蘇艾迪爾,成功拓展脊柱與創傷等醫療領域,2018年收購美國Elliquence公司,開拓骨科能量平臺新領域,公司堅持內生與外延並重的未來發展戰略,通過內在研發以及不斷的收購重組,公司產品線從成立之初的單一脊柱產品,到目前覆蓋骨科創傷類、 脊柱類、關節微創、運動醫學等多領域的骨科醫用高值耗材產品線,產品品種齊全,覆蓋面廣,未來公司將以關節鏡手術系列產品為切入點,重點發展運動醫學領域骨科微創產品,重點打造凱利泰與艾迪爾雙品牌骨科創傷產品線,同時積極拓展普外微創、運動醫學等醫用高值耗材領域,藉助多年累積的骨科渠道資源,以期實現骨科產品銷售額的快速增長。

2020年5月12日,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發行對象為淡馬錫富敦投資與高瓴資本,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 5850 萬股,其中淡馬錫富敦投資擬認購 3750 萬股,高瓴資本擬認購 2100 萬股,發行價格為 18.73 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10.957 億元,若定增成功發行,則淡馬錫佔股 4.80%,而高瓴資本佔股為 2.69%。在一季報公開披露中,高瓴資本已經持股 2.44%,若成功發行後,高瓴資本總持股 5.13%,淡馬錫持股 4.80%,合計持股 9.93%。

2.愛康醫療(01789.HK)

愛康醫療是國內國內骨科關節植入物市場龍頭廠商,專注於關節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主要分為髖關節、膝關節和 3D 列印產品;公司於2004年上市第一款膝關節產品,2005年上市第一款髖關節產品,2009年首家引進3D列印技術用於骨科植入物研發,2015年獲得中國首張3D列印金屬植入物註冊證。

從過去六年的業績來看:2014-2019年的總營收和淨利潤複合增速分別為35.77%、31.35%,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2019年,愛康醫療在骨科業務快速增長下,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27億元,同比增長54.3%,實現歸母淨利潤2.67億元,同比大增84.21%,毛利率69.41%,業績呈現高增長的態勢,盈利能力突出;

2019年9月10日,高瓴資本旗下的Hill house Capital AdvisorsLtd以每股平均價7.01元,增持5000萬股愛康醫療,涉資約3.5億元,從2019年報看,高瓴資本持股數量已經達到75738股,佔已發行普通股比例的7.1946%,位列愛康醫療第二大股東。

關節作為當前骨科三大主要細分領域中增長最快、市場潛力最大的領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愛康醫療作為國產關節領域市佔率第一的公司,具有 3D列印骨科疾病解決方案, 市場競爭力突出,將持續受益於行業高景氣度。

五、口腔牙科賽道

國瓷材料(300285)

國瓷材料是一家專業從事新材料領域,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涵蓋電子陶瓷介電材料、結構陶瓷材料、建築陶瓷材料、電子金屬漿料、催化材料等。產品主要應用在電子信息和通訊、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建築材料、汽車及工業催化、太陽能光伏、航空航天等現代高科技領域。

在各類義齒修復材料中,全瓷牙性能優異,未來發展前景較好。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義齒牙冠修復材料主要 分為烤瓷與全瓷兩種。全瓷牙兼具美觀性和生物相容性,價格較高,預計未來臨床普及率將不斷提升。

公司牽手高瓴, 深耕齒科等業務領域;

2020年月18日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預案,擬以 20.67 元/股的價格,向董事長張曦、珠海高瓴懿成股權投資合夥企業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 7257 萬股,預計募集不超過 15 億元資金用於投資超微型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用介質材料研 發與產業化、汽車用蜂窩陶瓷製造、年產 3000 噸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產業化 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此外,公司與珠海高瓴懿成、松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幫助公司在齒科領域進行深度拓展。

高瓴、松柏與被投企業在醫療服務、生物醫藥、先進位造、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器等領域 有廣泛的布局,與國瓷材料在氧化鋯義齒、數字口腔以及電子材料等業務領域有較高的協同效應。

高瓴和松柏有意共同與國瓷材料在牙科領域展開緊密合作,與國瓷材料子公 司愛爾創展開戰略、商務和股權合作;

高瓴將在近期促成松柏或其關聯方對國瓷材料子公司愛爾創的投資且投資金額不低於人民幣 2 億元。

松柏將發揮其牙科全球業務網絡和產業鏈協同能力,協助愛爾創向牙科修復領域的綜合性平臺方向發展。高瓴將推動松柏分享其產業研究 和信息網絡協助愛爾創做戰略梳理,在拓展產品線廣度、開展研發和臨床合 作、拓展國際業務網絡等方面提供資源支持,物色和推介潛在併購標的,協 助國瓷材料進行價值評估。

除松柏外,高瓴還在全國投資多家牙科醫院,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 擁有近百家診所及醫院的大型連鎖醫療機構,高瓴將推動多家牙科醫院與國 瓷材料在下遊服務領域進行充分對接和資源協同,發揮協同效應。

六、心臟醫療賽道

1.微創醫療(00853.HK)

微創醫療是一家中國領先的創新型高端醫療器械集團,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張江科學城,業務覆蓋心血管介入及結構性心臟病醫療、心臟節律管理及電生理醫療、骨科植入與修復、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及腦科學、糖尿病及內分泌管理、泌尿及婦科疾病、外科手術、醫療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等十大業務集群。微創在中國上海、蘇州、嘉興、東莞,美國孟菲斯,法國巴黎近郊,義大利米蘭近郊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等地均建有主要生產(研發)基地,形成了全球化的研發、生產、營銷和服務網絡。

微創致力於通過不斷創新,為醫生提供能挽救並重塑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質量的最佳普惠醫療解決方案。

2.啟明醫療(02500.HK)

啟明醫療是中國領先的經導管心臟瓣膜醫療器械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 2018年TAVR產品植入量計,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79.3%。

自主研發的產品VenusA-Valve 是首個獲NMPA批准及在中國進行商業化的TAVR產品。目前公司擁有389項專利及專利申請,其中包括中國93項已公告的專利及60項專利申請以及美國及歐盟等主要海外市場100項已公告的專利及136項專利申請。

全球經導管心臟瓣膜醫療儀器市場增長潛力巨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全球TAV市場預計到2025年達10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4.3%。隨著首款TAVR產品於2017年8月面 市,預計中國TAV市場按複合年增長率65.0%大幅增長,由2018年的2,870萬美元大幅增至 2025年的9.6億美元。全球TPV市場預計按複合年增長率14.4%由2018年的2.2億美元增至 2025年的5.6億美元。

中國TPV市場預計由2020年的1210萬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1.1億美元, 複合年增長率為57.8%。二尖瓣返流的全球患病人數估計由2018年的9510萬人增至2025年 的1.1億人,及三尖瓣返流的全球患病人數預計由2018年的4860萬人增至2025年的5590萬人。

3.沛嘉醫療(09996.HK)

沛嘉醫療專注於中國經導管瓣膜治療醫療器械市場及神經介入手術醫療器械市 場,共計擁有6款註冊產品及20款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在研產品,核心產品TAVR 裝置TaurusOne用於使用經導管方法治療主動脈瓣疾病,目前公司正在完成第一 代TAVR產品TaurusOne的確認性臨床試驗,並預期將於2021年Q1/Q2取得國家藥 監局批准及推出。產品線包括用於主動脈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的經導管器械。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照商業化產品及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在研產品的 合計數量計算,公司在中國經導管瓣膜醫療器械市場排名第三。

七、第三方醫學實驗室

金域醫學(603882)

公司深耕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10餘年,是目前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營業規模最大、覆蓋市場網絡最廣、檢驗項目及技術平臺齊全的市場領導企業。公司目前已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建立了 37 家中心實驗室,並廣泛建立區域中心實驗室、快速反應實驗室,可提供 2600 餘項檢驗項目外包及科研技術服務。

公司專注從事,憑藉嚴格規範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領先的檢驗技術平臺、廣泛便 捷的實驗室網絡、專業的冷鏈物流系統,為超過 22000 家醫療客戶提供醫學檢驗及 病理診斷服務,服務網絡覆蓋全國 90%的人口所在區域,已獲 36 張國內外認證認可證書,數量居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首位,檢驗結果為全球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認可。

目前公司已確立血液腫瘤、實體腫瘤、 婦科疾病、優生優育、心血管內分泌、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腎疾病等核心疾病領域,並整合運用多種技術平臺及檢測方法為臨床診療提供諮詢、檢測和結果分析等一條龍服務。

公司以疾病為核心重構服務項目,為臨床醫生在預防保健、 疾病診斷、病情監測、指導用藥等方面提供診斷支持與依據。同時公司加入多個國家級疾病聯盟,進一步整合內外部專家和技術平臺資源,為以疾病為導向提供臨床診斷解決方案。

八、輔助生殖賽道

錦欣生殖(01951.HK)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輔助生殖綜合服務商,2019 年公司完成 27854 個 IVF 周期數,其成功率也保持在行業領先地位,其中成都西囡醫院及錦江生殖中心的成功率為 55.2%、深圳醫院、美國 HRC 成功率分別為 54.1%、55.2%。分 項 目 來 看 :

① 2019年公司輔助生殖醫療服務實現9.32 億 元(yoy+16.35%),其中西囡醫院實現收入 6.28 億元(yoy+16.56%),深圳中山醫院實現收入 3.03 億元(yoy+15.65%);

②2019 年公司管理服務項目實現收入 6.48 元,其中 HRC 實現收入 5.44 億元,錦江生殖中心實現收入 1.04 億元(yoy+16%);

③輔助醫療服務實現收入 0.68 億元,其中深圳中山醫院實現收入 0.33 億元,HRC Mangement 實現收入 0.35 億元。

公司內生加外延的驅動下,主業運營能力良好。公司的商業模式主 要採取收購/改制標的以確立區域市場的準入先發優勢,再整合醫療技術與 辦醫模式中的關鍵競爭優勢並聯動協同。該成長路徑在四川地區已經得到 驗證,成為公司異地複製的典範。

2017 年開啟外延併購戰略,深圳與美國收購整合效應初顯。未來隨公司逐步新增國內與東南亞等地標的,以轉化 國內消費者的國際化醫療需求,向全球化綜合輔助生殖服務平臺邁進。

九、腫瘤放療賽道

海吉亞醫療(06078.HK)

海吉亞醫療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療集團。公司擁有7家自有民營營利性醫院(其中單縣、重慶和菏澤為自建醫院,其餘醫院均為外延式併購而來)、3家託管醫院,遍布中國六個省的七個城市,此外公司向位於中國九個省的15家醫院合作夥伴提供放療中心服務。截止2019年底旗下醫院就診人次約94.7萬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中國癌症病發總數由2015年400萬人升至2019年440萬人,預期2025年將進一步增加至約510萬人。放療是最常見的腫瘤治療方案之一,大約70%的腫瘤患者需要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放療。2019年中國每百萬人口的放療設備數目僅為2.7,而美國為14.4、日本為9.5,可見中國放療滲透率大幅低於發達國家,未來擁有增長的潛力巨大。

經營業績方面:2017至2019財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6億元、7.7億元、 10.9億元,其中住院醫療服務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52.7%、57.4%及62.6%,門診 醫療服務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24.5%、24.9%及24.4%;住院次均收費從7,834.6元 增至1.1萬元,年複合增長18.8%;門診次均收費從235.3元增至312.9元,年複合 增長15.3%;毛利率分別為28.4%、31.2%、30.4%,毛利率有所提升由於公司提高 了運營效率且就診人次增加,規模效應所致;淨利潤從起18年起扭虧轉盈分別 為200萬元、4,000萬元。

十、微創外科手術耗材賽道

康基醫療(09997.HK)

康基醫療成立於2004年8月,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 配套耗材(MISIA)的高新技術企業。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按2019年銷售收入計,公司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在全球廠商中排名第四,所佔市場份額為 2.7%。此外公司在中國MISIA市場的多個細分領域,包括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高 分子結紮夾、第三類一次性電凝鉗以及重複性套管穿刺器和鉗中均位列第一。公司目前在中國註冊41種第一類醫療器械、13種第二類醫療器械和八種第三類醫療器械。

2019年中國每百萬人口接受微創外科手術的數量及微創外科手術的滲透率分別為8,514臺及38.1%,同期相較美國的微創外科手術的滲透率80.1%,明顯偏低。與創傷較大的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微創外科手術創傷較 小、痛感低、疤痕小、併發症少、感染風險小、住院恢復時間短。隨著患者及 醫生對於微創外科手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增加,預測2024年中國每百萬人口接受微創外科手術的數量及微創外科手術的滲透率將分別增至1.8萬臺及49.0%。

經營業績方面:2017至2019財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5億元、3.5億 元、5億元,其中來自一次性套管穿刺器的收入佔比約五成,而來自高分子結紮夾的收入佔比約三成;毛利率分別為80.7%、81.8%、84.1%,毛利率有所提升主 因一次性產品通常具有較高的利潤率且佔銷售份額更大;銷售及經銷開支佔比 總收入分別為4.8%、5.8%、8.2%;研發開支分別佔總收入的4.2%、4.2%及3.5%;淨利率分別為55.9%、63.3%、64.9%。

以上就是高瓴資本看中的醫藥醫療領域十大黃金賽道和22隻優質個股,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

相關焦點

  • 除了高瓴資本 還有哪些知名私募重倉布局了醫藥股
    原標題:除了高瓴資本,還有哪些知名私募重倉布局了醫藥股 摘要 【除了高瓴資本 還有哪些知名私募重倉布局了醫藥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高瓴資本一共出現在
  • 高瓴資本張磊A股最新持倉公司名單出爐!高瓴資本偏愛哪些優質賽道...
    個股炒作,你追就回調,你割肉就上漲。大盤搖搖晃晃,最終滬指周線三連陽,意義非凡。以往券商金融下跌,無人可擋,大盤必將大幅下跌;前天、尤其是今天,銀行券商大幅回落,大盤底開走高,扭轉了之前的情況。充分說明了,大盤已經跌無可跌的地步,正在儲備力量和動能,往上衝,指日可待。 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漲,周線三陽開泰的態勢。
  • 高瓴資本為什麼敢買那麼高估值的公司
    高瓴資本擅長投資消費,醫療,TMT,科技服務四大領域的公司,在高瓴資本不少投資裡面初始建倉估值都非常高,很多投資者都不敢跟隨買,但是高瓴資本持有多年以後收益非常高,並沒有遭遇戴維斯雙殺。高瓴資本在 2018年6月11日 採用大宗轉讓的方式接受了泰格醫藥的股份500萬股,後來泰格醫藥拆股,現在持有750萬股泰格醫藥 ,首次建倉估值是82PE,16PS,至今收益120%。
  • 高瓴資本三季報出爐 持47家生物醫藥企業超持倉總數一半
    11月17日,高瓴資本公布了今年三季報,數據顯示,高瓴資本合計持有89家公司股份,其中,生物醫藥領域企業高達47家,總持有市值為132億美元;在新進個股方面,三季度新進了22家公司,10家為生物製藥領域企業。從板塊分布來看,生物醫療、網際網路、硬科技為主要布局領域,中概股依然佔據強勢地位,同時,三季度還加碼了新能源和新基建領域相關個股。
  • 頻現定增戰投名單 高瓴資本A股布局青睞醫藥股
    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高瓴資本現身5家公司的定增方案中,而根據Wind,高瓴資本已系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之一。縱觀高瓴資本A股版圖,醫藥生物股成為其偏愛領域。圖片來源:Wind截圖現身5股定增案今年以來,高瓴資本頻現上市公司定增對象名單。
  • 高瓴資本760億持倉曝光:10大重倉股有誰 頭號重倉股暴漲400%
    具體來看,高瓴資本持倉仍以生物醫療、網際網路科技為主要布局領域,中概股依然佔據強勢地位。其中前十大重倉股中的中概股長有八個席位,這八家中概股的持有市值合計約385億元,佔總持有市值的50.7%。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資本二季度還殺入晶片龍頭企業,新進買入臺積電110萬股,持有市值超4億元。
  • 高瓴資本組團投資樂福思 看好兩性健康賽道
    高瓴資本組團投資樂福思 看好兩性健康賽道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10 16:42:41 其中LFSY Holdings的資金來源於高瓴資本管理的美元基金,Autumn Appaloosa是博裕資本下屬基金。全球兩性健康領導企業樂福思集團樂福思集團是全球兩性健康領導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兩性健康業務,繼承著全球衛生防護用品領導企業Ansell集團百年的安全套生產歷史和生產工藝。
  • 高瓴資本最新持倉曝光:精準抄底特斯拉,更猛買這些股(名單)
    數據顯示,高瓴資本在美股持有60家公司的股票,以生物醫療、網際網路科技為主要布局領域,持有市值超過74億美元,其中中概股依然佔據強勢地位。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高瓴資本的美股持倉中,前五大重倉股分別是ZOOM、愛奇藝、百濟神州、UBER和京東,持有市值分別為9.1億美元、8.3億美元、6.7億美元、5.4億美元和4.8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資本一季度10大重倉股裡中,中概股佔七席,市值合計超過33.8億美元,佔總持有市值的45.6%。
  • 【融資中國】今日上市,劉強東再孕3000億獨角獸,高瓴資本成最大贏家
    高瓴資本鯨吞醫療:豪買鋪賽道,還不差錢 近幾年,高瓴資本頻頻布局醫療領域,業內形容高瓴資本的投資「不是在投賽道,而是在鋪賽道。」 截至12月初,高瓴資本在港股持倉情況看,最集中的就是生物醫藥、其次是消費、企業服務。在生物醫藥領域,其持有包括先健科技、錦欣生物、榮昌生物、百濟神州、海吉亞、微創醫療、三生製藥、啟明醫療、翰森製藥、信達生物、藥明生物等在內的多家醫藥企業。其中,持股佔企業總股本最高的包括嘉和生物、微創醫療、方達控股、愛康醫療。
  • 又見高瓴大手筆:58億入股京東健康 瘋狂加碼這一領域有何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繼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之後,京東集團的第三大「獨角獸」,上個月市場曾傳出京東計劃讓京東健康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不過京東方面向相關媒體回應表示不予置評。有行業人士表示,高瓴資本近年來在生物醫藥板塊重點布局,如今入股醫療健康電商—京東健康,顯然是堅定看好網際網路醫療、大健康領域這條賽道,加大對全產業鏈的布局。
  • 高瓴資本又出手了!迪安診斷子公司獲戰投 目標直指上市
    已投資超10家上市藥企綜合同花順和天眼查數據,高瓴資本此前還通過多種方式投資了凱萊英、國瓷材料、健康元、華蘭生物、愛爾眼科、泰格醫藥、君實生物、百濟神州、微創醫療、京東健康等多家醫藥領域上市公司。除了定向增發,2020年3月,高瓴資本還出資12.42億元受讓了華蘭生物旗下的華蘭疫苗9%的股權。高瓴資本投資的藥企多是醫藥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高瓴資本的加入,也為上市公司的股價帶來提振。以參與定增的藥企為例,凱萊英、國瓷材料、愛爾眼科三隻個股,股價自發布定增公告以來,累計上漲84.11%、53.01%和397.72%。
  • 無懼集採,加倉心血管賽道!高瓴資本看中了先健科技什麼?
    11月24日,先健科技獲悉,高瓴資本和德福資本在場內大宗交易受讓中央匯金於持有的先健科技全部股權,分別受讓2.62億股及2億股,完成交易後分別持有先健6.06%和6.00%的股份。這一次買入先健科技,是今年冠脈集採後高瓴首次在港股市場新建倉心血管器械賽道公司,此前,同賽道的微創醫療在今年3月、6月連續獲得高瓴資本增持,總計約14.2億港元。
  • 高瓴資本三季度美股持倉:重倉百濟神州 持有蔚來241萬股
    數據顯示,高瓴在美股市場持有89家公司的股票,總市值為132億美元,以生物醫療、網際網路、硬科技為主要布局領域,中概股依然佔據強勢地位。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在高瓴的美股持倉中,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ZOOM、百濟神州、京東、阿里巴巴、愛奇藝、拼多多、UBER、泰邦生物、好未來、貝殼。
  • 醫藥股大行情才剛開始?如何挑選賽道?上半年混合型基金業績冠軍...
    但在蔣秀蕾看來,醫藥股和醫藥主題基金的投資要放在更長期的角度上,從長期來看,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沒有問題,最後的市值還是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從美股1973年到2018年的數據來看,標普500指數上漲 20倍,醫療保健指數上漲60倍,醫藥行業長期大幅跑贏市場,醫藥行業仍然兼具「必選消費屬性+科技創新屬性」,消費屬性貢獻確定性,科技屬性貢獻增量彈性,是中國進入存量經濟時代不可多得的優質賽道
  • 高瓴資本包攬凱萊英定增生變 半年掃貨十餘家生物醫藥公司
    之前的限售期是「自本次發行結束之日起18個月內不得轉讓」,此次則改為「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自本次發行結束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轉讓或上市交易」。儘管高瓴資本在凱萊英定增中受阻,但高瓴資本近期在二級市場上頻頻出手「廣撒網」。7月20日,海正藥業(600267)發布擬收購瀚暉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暉製藥」)49%股權的預案。
  • 一個月內豪擲190億,高瓴資本A股投資邏輯起底
    這些標的,過半是站在風口的醫藥股。高瓴資本出手快、準、狠,穩,在醫藥細分領域的投資邏輯,圖窮匕見。然而,被投的企業哪些是真金,哪些是泡沫故事,還有待時間檢驗。做時間的朋友,還是做資本的朋友,公司手裡有一本精明帳。
  • 高瓴資本逆襲
    不可否認,高瓴資本投資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但成功押中這些項目,是否得益於所謂的「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卻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本來投資領域做長做短、或賠或賺,都是稀鬆平常的操作,無可厚非。但高瓴資本張磊明明是一個短線的悍將,卻硬要將自己標謗為「長期主義」的忠實信徒、「時間的朋友」,讓懂行的投資界人士摸不著頭腦。
  • 高瓴又成大贏家!海吉亞、康基醫療、甘李藥業三家醫藥股同時上市
    投資的三家醫藥股今天集體上市,其中兩家港股,一家A股。海吉亞:「中國最大腫瘤醫療集團」暴漲40%高瓴投了「中國最大腫瘤醫療集團」:海吉亞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吉亞」)。6月29日,海吉亞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78。
  • 高瓴資本最新美股持倉曝光 抓住大牛股ZOOM大賺30億
    具體來看,高瓴一季度新買入基因藥物領域的領頭羊Beam Therapeutics等9隻股票,加倉UBER等5隻股票,清倉新東方、奈飛、高通等3隻股票,繼續在生物醫療、網際網路科技領域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因抓住了大牛股ZOOM,高瓴一季度持有該股便大賺超過4億美元(折合超過30億人民幣)。
  • 高瓴資本A股布局青睞醫藥股;① 今年以來,A股市場定增案例潮湧...
    高瓴資本A股布局青睞醫藥股;① 今年以來,A股市場定增案例潮湧,作為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更是頻現定增戰投名單加速布局A股;② 7月13日,健康元披露公告稱擬定增募資超21億元,高瓴資本將全額認購;③ 由此,高瓴資本A股版圖進一步擴大,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高瓴資本現身5家公司的定增方案中,而根據Wind,高瓴資本已系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