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倉「逛檔子」,藏在巷子裡的花鳥魚市,尋找西安市井的味道

2020-12-13 旅行中的兔子

每周四、周日是西倉檔子。檔子有些朋友可能不大懂,檔子是西安的土話,就是集市的意思。西倉檔子,是很多老西安人休息時候特別愛逛的地方,當地人基本都知道西倉檔子。就算是一次沒有去過的人,也應該或多或少的聽過西倉這兩個字。走進西倉「逛檔子」,藏在巷子裡的花鳥魚市,尋找西安市井的味道,

在西安有一種說法,認不得西倉面,就不能算是地道的西安人。因此,西倉是當地人都熟悉的地方,這裡也有著老西安人的魂兒。被時光遺忘並厚待的市井集市,老西安人才知道,你來過嗎?

來西倉玩,得有老西安人領著你,穿街走巷,東遊西逛的,生人難免會迷路。居住在西倉集市附近的人是最好的。來西倉集市買東西的,都是小老百姓,有些小東西,大超市不賣,到西倉這裡就能尋得到,而且價格也都實惠,品質也是不錯。

逛集市的人流湧動,熙熙攘攘的,像花鳥蟲魚、針頭線盒、蔬菜水果、日雜物品、古董書畫等等,應有盡有。外地人來西倉,只需要跟著老西安人一起,比如哪家老闆人好,哪家貨齊全,哪家價格便宜,他們都知道。

西倉集市不算太小,容易眼花繚亂的,要是一個人在這裡逛,可能就顧著照相了。因為這裡的商品實在是太多了,琳琅滿目的,堪比大超市了。說起對西倉的情結,還源自《廢都》一書裡描繪的那番景象,各種蟲鳥、家養動物、婦孺老人、小孩往來不絕,前呼後應,手拿著,背上背的,各式各樣的小玩意,這不正是西倉檔子的記憶嗎!

西倉給我最初的感覺,這裡充斥著是一種輕鬆、自然趣味。西倉檔子平日裡是見不著的,等到了周四、周日,從西大街轉到大學習巷,沿著巷子一直走到中學門前的廟后街。廟后街跟著路牌指示走就行,再折嚮往西走幾十米。西倉說起來比較好找,就算不看標識,也能憑著往來路人的行走路線找到,隨著擁擠的人群直走進去,能看到不少提鳥籠的人,不用多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倉檔子了。

西倉檔子有四條巷道組成。命名也是東南西北的方位,分別是東巷、西巷、南巷、北巷。這四條巷子圍成一個巨大的方形圈,關於西倉檔子的來歷,據當地的老人介紹說,大概在清朝末年,就已經有了,這或許也是西倉檔子的前身吧。

關於西倉檔子的過去還有個說法。西倉曾經還是明清時期官府的糧倉,喚作永豐倉,大意是糧食永遠豐收。因為與和平路上的敬祿倉東西面相對,所以名曰:「西倉」。一直到清末時期,西倉附近的地方逐漸繁華起來,就形成了集市,東西南北的小商販、販夫走卒都往這裡聚集,經過多年的興旺發展,就形成了如今聞名遐邇的西倉檔子。

但凡是周四和周日這兩天時間,西倉檔子就熱鬧非凡,人聲鼎沸。各方的商販就從四面八方趕來,早早地就開始布置自己的攤位。西倉窄窄的街道,就佔滿了各種各樣的攤位,花、鳥、狗、魚、衣服、日雜、以至於鳥籠等許多平時不常見的商品都在這裡。

西倉檔子儘管看起來充滿著俗氣,跟大型的商場比較,更缺乏檔次。不過,從舊時代的糧倉到今天的「檔子」,西倉一直都吸引著老百姓。大家願意來到這個小地方,當你走在人來人往,狹窄的街巷裡,穿梭在人群裡,就像走進了一個繽紛多彩、活力無限、萬物薈萃的小世界。

這裡的攤位,一個挨著一個,緊緊相連,多餘的間隙幾乎是沒有的。這樣也是讓狹窄的小道子能得到充分的空間利用。中心街巷是售賣花鳥魚蟲為主,四周的邊角多是百貨跟雜物。更外邊的一圈則是以服裝衣帽、舊書字畫。有時還能看到藝人表演耍猴,不僅玩得有不少,逛累了還能停下腳買一些小吃,像是拌拌餄餎、綠豆糕、火燒這些,總是能找到的。

說起西倉檔子。更多的百姓是將這裡當成了一個雜物集市,但凡是來到這裡的人,總是能買到自己所需要的。西倉檔子,這個小世界,其實也代表著西安的歷史變遷,世界百態,在這裡也能感受到另一番滋味。

相關焦點

  • 本地人推薦:西安最「市井」的地方,感受人間煙火氣
    說起西安,很多人脫口而出「回民街」,殊不知,在離回民街很近的地方,有一處西安人的「尋寶樂園」,在這裡,你將見到一個不一樣的西安,一個有著濃濃市井氣息的西安。西倉,曾是明末清初時期官府的糧倉,後來逐漸演變成花鳥魚蟲、古玩舊物的市集,頗有清明上河圖的感覺。
  • 不知道這個地方,就不算是地道的西安人!在這感受原始的市井生活
    西安這座城市,有著千年的歷史,每條街巷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從古至今,西安人都有逛集市的習俗,西安也有五大老集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都去過。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是其中一個——西倉。在西安,一直有這樣一句傳言:不知道西倉,就不算是地道的西安人。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的意思,但確實反映了西倉的歷史悠久以及它的地位。西倉其實以前是糧倉的所在地,當時被稱之為永豐倉,已經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後來,西倉作為糧倉的職能慢慢減弱,清末時期成為了以鳥蟲為主的自由集市。
  • 西安最有年代感的市集,100年前就有人在此做生意,如今依然火爆
    民國時期為促進經濟發展,西倉集市的規模也有所壯大,服務對象也由原來專為旗人服務擴大到為全城的花鳥蟲魚愛好者服務,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解放後。解放後這裡改為了軍需倉庫,為軍事禁區,國有經濟時期集市活動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尾巴」,導致商販停止個體經濟活動,西倉集市就此中斷,直到1978年以後才逐漸恢復。
  • 原來西安人的市井煙火氣,都藏在這些老街道裡面!
    在西安還留有不多的老街道才發現原來老西安的市井都藏在了這些老街道裡面·書院門· 趁拆除之前,相約再去師大路吃一回吧~·竹笆市· 竹笆市,西安人都知道,這裡市編織物的聚集地。老一代的手藝人一年接一年的編織著,走進竹笆市,濃濃的老西安味道又呼之欲出!
  • 人間煙火最撫人心,西安那些跨越百年的老集市魅力何在?
    一座城市的靈魂往往藏在距離生活最近的地方,早市、夜市這些地方都充滿了市井氣息,聞到這些味道就可以勾起老西安人對過往的記憶,也可以帶領外地人,迅速地融入到本地風土人情之中。一、西倉花鳥市場這裡是賈平凹筆下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民間小買賣交易場所,從明末清初延續至今,只在每周四、日才開放的西倉檔子裡,沿街擺滿了攤位,集市裡水洩不通,有人說「不知西倉,不算地道西安人」。
  • 西倉,老西安人的記憶在此凝固。下一個30年,希望它還存在!
    所謂市井,就是西倉的模樣初夏的清晨,陽光透過道路兩旁的行道樹,灑下的樹蔭都如此輕快,這大概是一年中最愜意的時候,陽光正好,花木蓬勃。在進入西倉的巷子口,點一碗胡辣湯,泡上油饃頭,再就著水煎包一起吃,西安人的傳統早餐全都這麼高熱量而頂好吃。
  • 西安最具有市井氣息的集市——西倉
    老話說「不知道西倉,不算地道西安人」。西倉絕對是西安最接地氣,也最熱鬧,規模最大的小集市了,走在裡面能感受到老西安的市井文化氛圍。如果來西安旅遊,一定要來西倉感受真正的西安生活。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地方充滿著人間煙火,西倉是西安人從小逛到大的市集。保留著固定的開市時間,固定的擺攤地方,只有周四和周日才開的集市,這種開市的傳統也保留了很多年了。西倉顧名思義就是倉庫,建國以後從之前的糧倉改成了倉庫,最早因為這裡趕集時候大家都挑著擔子來擺攤,也有「逛檔子」一說。
  • 陝西有一集市:擁有超百年歷史,人稱「地攤鼻祖」,就在西安
    只有人們在趕集時,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煙火氣息,在其它城市,或許早就看不到來自集市上的煙火氣了,但是在古城西安,仍然保留了人們最喜歡逛的集市,它可以稱得上是陝西一「地攤鼻祖」火了,距今已有百年歷史,這一集市就是西安的西倉。平常這裡跟其它街道沒什麼兩樣,每逢周四跟周日,這裡就會變得熱鬧異常,各種商販全都在此聚集,來來往往的行人,在各個攤位跟前不斷的遊覽著。
  • 藏在成都老巷子裡的串串香!味道贊
    藏在成都老巷子裡的老串串香,價格真的是「相因」!如今2020年了,串串還是3毛錢一串,而且豬皮、郡肝、牛肉等,都是一根竹籤。小碗菜更是巴適,豐富多樣的菜品看得你眼花繚亂!冷串串香的味道,個人感覺還是不如熱串串或者火鍋巴適,不過吃法雖有差異,但是口味也大同小異,在成都這個地方的串串香,要是不麻不辣的話,估計早就垮了吧。價廉是否物美?成都老串串香的味道究竟如何?開在成都的老巷子裡,憑藉著價廉物美。
  • 廣州最珠光寶氣的地方,400年商脈傳承,藏在一條500米長的巷子裡
    那麼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上下九附近的康王路,那裡有著全國最大的玉器珠寶批發交易集散地中心。超400年的商脈傳承,連綿500米的玉器街,5棟高大的華林國際大樓…都在這裡,成為廣州最珠光寶氣的地方。隨便走進一棟大樓,什麼價位的玉器都有。除了大樓裡有「寶貝」,小巷子裡也不能放過。
  • 小巷子藏不住的閩南味道!這家百年古厝裡的地道美味,好吃到犯規
    這一家藏在小巷子裡的閩南菜實在難找,盤臥在正對著承天寺的開元巷,若是沒人引路,真是有點不好找。店名叫59號閩家膳,老闆娘說:「59號是門牌號,很多客人來都習慣這樣子叫,也比較容易記住」。往一條很小的弄堂直走進店內,竟別有洞天,映入眼帘的是一個非常古色古香的宅院,四周皆是建築,又有竹林環繞,有點像老北京的四合院。作為閩南人,對紅磚老房的閩南巷弄自然就有親切感。據老闆娘講述,這棟古厝的一磚一瓦都來自南洋,1927年建成,至今已有90多年了。
  • 西安老街巷,不一樣的市井生活和人間煙火
    古街裡的老故事唐長安城一百零八坊,長樂坊便是其一。而長樂坊以酒坊聞名,相傳大詩人李白經常來長樂坊痛飲。在長樂坊的中段,有個萬壽八仙宮,這裡是西安城區裡香火最旺盛的道觀,門票只要3塊錢。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曾頒發1000兩白銀,命八仙宮道長李宗陽修建牌坊,並賜名「敕建萬壽八仙宮」,「八仙宮」之名由此而來。真實市井人生時過境遷,這個極具煙火味的老街坊,是探尋西安城市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 閒步西安灑金橋,西倉這家網紅打卡的店美食很誘人
    巷子口的停車位早已滿滿的。想到灑金橋來逛美食街或者西倉集市的,最好來早或者下午2點左右以後來,車位相對好找。砂鍋店味道不錯在這裡的來往的人,除了附近生活的居民,應該更多的是慕名美食街來的「吃貨」,還有時不時拖著行李箱進進出出的旅客吧,在美食街上、西倉南巷子裡有幾家青年旅社。
  • 72小時玩轉古城西安,國寶、美食、市井全搜羅!
    鐘樓的真正作為西安城市的中心,鐘樓最早更多是更多是用在城防調動,頒布政令,而並非人們熟知的報時功能。那麼為什麼要從這裡出發?因為這裡是老西安人市井生活的起點。說起西倉北巷的花鳥魚中市場,不只是外來遊客,就是在西安本地生活多年的部分人都不了解,只有從那些真正熱愛西安市井生活的老陝那裡得知,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沒到過西倉就不算是老西安人,而這個西倉究竟有什麼神秘的地方呢?西倉北巷 by 紛客旅行在西倉花鳥魚蟲市場鬥蛐蛐是我們這些在城市生活的上班族小時候的記憶。
  • 市井嘈雜,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氣
    大學的時候,除卻讀書,閒暇時光喜歡去南京的獅子橋、夫子廟和新街口,有著地道的南京味道。一路尋找一路吃過去的秦淮八絕,找到藏在繁華裡的美食小巷明瓦廊,從街頭逛吃到街尾的小吃。不管是白天去,還是趁著夜色賞景去,總歸有不一樣的體驗。 「戶部巷過早,吉慶街宵夜」是武漢市井生活的寫照,聽過很多遍卻始終沒有機會去體驗。
  • 看完這些藏在巷子裡的人情味,你會更愛柳州!
    「柳州煙火氣,藏在巷子裡!」 愈發現代化的柳州依舊保留著許多歷史建築,它們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並存,不會覺得突兀,反而有一種奇秒的和諧感。 而真正的美食家才知道,美味都藏於深巷中,它們無需吆喝,只需靜靜的等待懂它們的人,將它們尋到。
  • 西安城牆邊的巷子裡,藏的都是情懷,我在順城巷,一夜飲盡長安醉
    幾乎每一座城市的過往,都藏在一條條小巷裡,或者一個個舊舊的庭院裡,當然也少不了躺在喧囂都市中的老街。西安城牆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一直都吸引著四方來客,漫步城牆之上,撫摸那經歷了歷史滄桑的城磚,不禁恍惚,自己忽地變作了守城的衛兵。
  • 廈門是個有趣的地方,藏在老街市裡的特色巷子,光聽名字就很有趣
    這些藏在廈門老街市裡的特色巷子……文/雙姐旅遊很多人對廈門的印象高顏值、文藝清新、浪漫小資…其實廈門還是個有趣的地方不少藏在老街市裡的特色巷子>光聽名字就很有趣啦若是讓巷子們開啟「群聊」模式有"動物群""人名群"「職業群"還有"宮廟群""數字群"……廈門古早味的市井氣裡竟是如此任性俏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