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具有市井氣息的集市——西倉

2020-12-13 花生米在路上

老話說「不知道西倉,不算地道西安人」。西倉絕對是西安最接地氣,也最熱鬧,規模最大的小集市了,走在裡面能感受到老西安的市井文化氛圍。如果來西安旅遊,一定要來西倉感受真正的西安生活。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地方充滿著人間煙火,西倉是西安人從小逛到大的市集。保留著固定的開市時間,固定的擺攤地方,只有周四和周日才開的集市,這種開市的傳統也保留了很多年了。

西倉顧名思義就是倉庫,建國以後從之前的糧倉改成了倉庫,最早因為這裡趕集時候大家都挑著擔子來擺攤,也有「逛檔子」一說。

每周的周四和周日是開市時間,一定要趁早來,一般早上6點就開始了,一直到中午12點最為熱鬧。

小商販一大早就已經擺好地攤招攬生意,賣衣服的,賣雜貨的,賣魚的,賣鳥的,賣花的,也有好多賣小吃的,總之進來後都想買個啥再走。

西倉主要以花市和鳥市為主,花市場有各種植物盆栽,鳥市除了賣鳥,還有蟈蟈也特別受歡迎,一到夏天,特別是蟈蟈蛐蛐最是熱鬧,聲音大但不吵,小時候經常來都要買一兩隻回去。

西倉是西安人永遠的記憶,如果來西安旅遊,一定要來感受下老西安的市井生活,才算真正來到大西安呀。

鐘樓過去可以從西大街的大學習巷進去,走到廟后街中段西倉南巷往北走;也可以直接坐車到灑金橋,從灑金橋進去,導航很方便。

相關焦點

  • 大隱隱於市,在長安城裡靜靜流過——西倉集市
    每逢走在西安的道路上,我總是忍不住哼起那句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滴火車,西安人不管走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西安真是一座具有歷史積澱的城市,作為十三朝皇朝古都,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這是大哥,這是大哥!我本著對大哥的好奇心,開始走街串巷,想在這座城中探索出不一樣的東西。
  • 西倉,老西安人的記憶在此凝固。下一個30年,希望它還存在!
    西倉,西安人都愛逛的地方每到周四和周日,如果你上午路過灑金橋,會見到大爺大媽們齊刷刷地往同一個方向走去,不知道的人也許會以為他們是去買菜,老西安人都知道,這是去西倉的方向。一個從小住在西倉的朋友告訴我,他每周有兩天必然是被西倉集市嘈雜的人聲車聲吵醒。
  • 不知道這個地方,就不算是地道的西安人!在這感受原始的市井生活
    西安這座城市,有著千年的歷史,每條街巷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從古至今,西安人都有逛集市的習俗,西安也有五大老集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都去過。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是其中一個——西倉。在西安,一直有這樣一句傳言:不知道西倉,就不算是地道的西安人。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的意思,但確實反映了西倉的歷史悠久以及它的地位。西倉其實以前是糧倉的所在地,當時被稱之為永豐倉,已經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後來,西倉作為糧倉的職能慢慢減弱,清末時期成為了以鳥蟲為主的自由集市。
  • 本地人推薦:西安最「市井」的地方,感受人間煙火氣
    說起西安,很多人脫口而出「回民街」,殊不知,在離回民街很近的地方,有一處西安人的「尋寶樂園」,在這裡,你將見到一個不一樣的西安,一個有著濃濃市井氣息的西安。西倉,曾是明末清初時期官府的糧倉,後來逐漸演變成花鳥魚蟲、古玩舊物的市集,頗有清明上河圖的感覺。
  • 人間煙火最撫人心,西安那些跨越百年的老集市魅力何在?
    一座城市的靈魂往往藏在距離生活最近的地方,早市、夜市這些地方都充滿了市井氣息,聞到這些味道就可以勾起老西安人對過往的記憶,也可以帶領外地人,迅速地融入到本地風土人情之中。一、西倉花鳥市場這裡是賈平凹筆下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民間小買賣交易場所,從明末清初延續至今,只在每周四、日才開放的西倉檔子裡,沿街擺滿了攤位,集市裡水洩不通,有人說「不知西倉,不算地道西安人」。
  • 逛集市 遊老鋼廠 賞文物 不出西安 這些地方就能玩
    逛檔子  感受老西安的煙火氣  推薦一:西倉集市  地址:蓮湖區灑金橋附近(地鐵1號線灑金橋B口出站)  費用:免費  遊玩時間:每周周四、周天上午開市,下午一點陸續收攤  西安也有展現「人間煙火」的熱鬧集市,而讓人最感興趣的恐怕要數西倉集市。
  • 西安西倉市場,一個百寶箱集市
    今天去了西安西倉市場,算是很有年頭的市場了,就在回民街那片巷子裡,每逢周四和周日開市,就會異常的熱鬧。很多市面上消失的玩意都能在西倉看到,品類還特別豐富。賣菜的、賣鳥的、賣布的、賣二手舊電器、還有一些古玩。
  • 走進西倉「逛檔子」,藏在巷子裡的花鳥魚市,尋找西安市井的味道
    檔子有些朋友可能不大懂,檔子是西安的土話,就是集市的意思。西倉檔子,是很多老西安人休息時候特別愛逛的地方,當地人基本都知道西倉檔子。就算是一次沒有去過的人,也應該或多或少的聽過西倉這兩個字。走進西倉「逛檔子」,藏在巷子裡的花鳥魚市,尋找西安市井的味道,在西安有一種說法,認不得西倉面,就不能算是地道的西安人。
  • 西安城裡的集市西倉,每周兩次逢集,人間煙火味十足
    西安西倉位於蓮湖區,城內西北角廟后街中段路北,距離鐘樓不遠,每周四和周日這裡有集,從生活日雜到花鳥魚蟲,五花八門啥都有。沒事就喜歡來逛逛,很有人間煙火氣息。西安本地人俗稱"逛檔子"有種說法是,沒有逛過西倉,不算是地道的西安人。
  • 閒步西安灑金橋,西倉這家網紅打卡的店美食很誘人
    想到灑金橋來逛美食街或者西倉集市的,最好來早或者下午2點左右以後來,車位相對好找。砂鍋店味道不錯在這裡的來往的人,除了附近生活的居民,應該更多的是慕名美食街來的「吃貨」,還有時不時拖著行李箱進進出出的旅客吧,在美食街上、西倉南巷子裡有幾家青年旅社。
  • 《市井西倉》代表中國參加2019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
    生動與生猛的西倉集市平日的西倉,只是西安城中普普通通的幾條老街巷,安靜,空蕩。但每逢周四、周日,就變了另一番景象:人聲鼎沸,摩肩接踵,幾乎挪不動腳步,這就是老西安人打發時間最好的去處——西倉集市。
  • 陝西有一集市:擁有超百年歷史,人稱「地攤鼻祖」,就在西安
    陝西有一集市:擁有超百年歷史,人稱「地攤鼻祖」,就在西安在老一輩人的年代,那時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想要購買日常用品,只有前往集市才能滿足自己所需,因此趕集會是常有的事,只是到了現在,為了對市場上的一些攤位進行統一管理
  • 72小時玩轉古城西安,國寶、美食、市井全搜羅!
    西安的西大街,有一座城隍廟,修建於朱元璋時期明,後由年羹堯遷移至現址是當時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都城隍廟這是一個煙火氣息濃鬱的都城隍廟,都城隍廟背面的最萌牌匾,一度朋友圈出現率極高。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位於大學習巷路西,因地處西安化覺巷清真寺之西又稱西大寺。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該寺創建於705年(唐神龍元年),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吃喝在哪裡?
  • 古代集市的市井煙火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節選 說起古代集市,柳永的這首詞生動的描寫了宋時富庶美麗的杭州城,繁榮壯麗的集市景象。有組織的集市,大約出現在殷朝。雖然那時並無「市」可集,只不過是鄉村的十字路口擺擺地攤而已。 而集市大約起源於商、周時期。《易·繫辭》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史記·平準書》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故言市井也。」
  • 商子雍:讀薛勇的紀實攝影作品《西倉》
    國慶期間,以《西倉》為題的展覽在大唐西市舉辦,還獲了獎,我也曾去現場助興。時值歲末,《東方商旅》在第12期用6個頁碼刊登了薛勇的攝影作品和我的這篇文章。由東方航空公司主辦的《東方商旅》,是一本有「高度」的雜誌,經常出現在海拔萬米藍天之上的客運機艙裡,這讓我非常開心。文章的題目原來是《用鏡頭記錄歷史》,不知道被哪位高人改成了《一座城市的市井人聲》,比起舊題目來,新題目更加準確而生動,感恩!
  • 西安隱藏的集市這裡只賣你想不到的東西
    在西安灑金橋附近有一個只有西安本地人才知道的老集市名叫西倉,這個集市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要來尋寶的朋友們,記得只能每周四和周日來哦,因為集市是有開放時間的,每周兩天,東西都不貴,但是件件都奇怪,90後00後應該都沒見過。
  • 倉城老街的市井風情
    作者寄語: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松江人,懷有一種純樸熾烈的鄉情,倉城一街一巷、一河一路的存廢盛衰尤其牽動著我的心,此次將疫情下倉城的市井風情分享給大家,一同感受散落在倉城慢悠悠的生活氣息。
  • 西安最有年代感的市集,100年前就有人在此做生意,如今依然火爆
    逛檔子去從西大街進入大學習巷,一路直走到廟后街,再折向西,不用看標識,找到提籠挎鳥的人就知道你已經來到了大名鼎鼎的西倉。整個西倉區域包括西倉東巷、西倉西巷、西倉南巷、西倉北巷四條巷道,它們圍成一個周長千米左右的方形圈。
  • 西安:是一個適合小住七八天的地方,和當地人一起去感受慢生活
    其實當你避開喧囂,像一個老西安一樣漫步在西安的小巷裡,看城牆根下的老人們在西倉遛鳥、鬥蛐蛐,在護城河邊上下象棋、在街頭的老巷裡聽秦腔、與老夥計一塊一邊聊閒傳,一邊不緊不慢地掰著手中的泡饃,喝著冰峰……漸漸的你會發現:西安——這座城市才真正鮮活起來。
  • 西安六旬老漢集市擺攤只賣一種花日入三百多
    在西安灑金橋西倉花鳥集市上,張大爺攤位上圍觀的顧客總是絡繹不絕,只因他攤位上的花格外好看。據了解,張大爺今年已經62歲高齡了,他的攤位上只賣七彩月季這一種花,而且在西倉集市已經賣了好幾年了。灑金橋西倉花鳥集市,是很多種花愛鳥之人必逛之處,人們總能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