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長蘇。
一直覺得小說中的梅長蘇在蕭景琰面前或多或少是有些自卑的。相較而言,更喜歡他在藺晨面前時的狀態。
即使在蕭景琰認出梅長蘇是林殊之後,梅長蘇在蕭景琰面前仍是梅長蘇,只有在藺晨面前,他身上才有了昔日那個最明亮的少年的影子。
小說「逃避」篇。
梅長蘇用榛子酥試探蕭景琰,兩個人終於坦誠了秘密,可梅長蘇並沒有相逢的喜悅,他頭也不回地逃開了,他不能在蕭景琰面前倒下,不想聽到蕭景琰說一句「小殊,你怎麼了」。
梅長蘇更希望曾經的林殊永遠留在蕭景琰心裡,而他這個陰詭謀士就該在地獄裡耗盡心血,看向自己那雙曾挽弓的雙手,梅長蘇的自卑是看向蕭景琰時眼裡都是痛苦的。
文中的梅長蘇三句不離蕭景琰,翻案之後他說:「不過走之前還是要跟景琰說一聲,要是突然消失了,還指不定他怎麼胡思亂想呢。」
他說:「也許就像景琰說的,萬千的功夫都是做在前面的。」
他說:「景琰,於我而言翻案就是結局,我能看到這一天已經很滿足了。」
病中他說:「景琰,別怕。」
那是蕭景琰認出梅長蘇身份之前,他們最後一次以謀士與主君的身份接觸。
梅長蘇病重,蕭景琰急切下將梅長蘇打橫抱到自己床上,之後蕭景琰聽戰英說,梅長蘇在病中喊道「景琰別怕」,蕭景琰只當戰英聽錯了。
電視劇裡是梅長蘇睜開眼看到蕭景琰焦急的面色,才不由自主地說出這句話。
而在小說中,蕭景琰並沒有守在梅長蘇身邊,梅長蘇只是心裡念著,嘴裡便說了,這份情義比電視劇中更重。
結局裡,梅長蘇交代了江左盟事宜,算是把飛流託付給了藺晨,留下手書換來霓凰與愛人的廝守,為夏冬找回丈夫聶鋒,卻未想過蕭景琰的今後。
他選擇以林殊的方式去死,其實更多的是為了保住蕭景琰的江山,可蕭景琰是那樣一個人,他或許寧願要回一個梅長蘇。
改編後的電視劇。
在小說裡打醬油的霓凰成了戲份少到離譜的女主角。
霓凰對林殊至死不渝的愛成了梅長蘇的掛念,這也讓所有讀者心裡有一份安慰,至少十二年後,霓凰沒有變心,她依然深愛林殊,同樣也愛那個與林殊截然不同的梅長蘇。
同樣的,為了增加霓凰的感情戲,小說中不少只屬於蕭景琰與梅長蘇的場景改成了霓凰。
比如春獵時第一個衝進宮的人應該是蕭景琰,電視劇裡把霓凰拉到了戰場,最後和蕭景琰討論戰場的只有梅長蘇一人,電視劇裡把霓凰也放到了一旁。
很喜歡這樣的改編,把更深刻的情義展現出來。每當霓凰紅了眼圈,坐在屏幕外的我也忍不住跟她一起心酸。
電視劇改編最成功的是最後兩集的翻案,小說一筆帶過,在朝堂之上,梅長蘇坐在角落的位置甚至沒有說一句話,所有人都把這個當事人忽略了。
而電視劇用兩集的時間將這個案子翻得徹底,每一個人都站了出來,而大部分人也該知道梅長蘇與當年的舊案有關了,雖然梅長蘇不在意,但局外人是在意的,這樣梅長蘇至少可以少委屈一點。
電視劇改編最失敗的是蕭景琰與梅長蘇的相認,但這不能說失敗,只能說很刻意,或許小說的描寫過於曖昧,電視劇只能這樣改編。
蕭景琰有很多次機會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可他錯過了,最後竟然是對手夏江告訴他這個真相,蕭景琰的心裡該有多苦。
他一步一步走向母親的寢宮,一路上都在回憶,回憶裡卻沒有林殊,只有梅長蘇一人。他走下的每一步都很艱難,好像是踩在好友的心血上在往上爬。
之後梅長蘇很坦然的接受了蕭景琰的相認,兩個人談起時局,談起翻案,談起庭生,最後蕭景琰把那顆遲到了十三年的鴿子蛋珍珠交給了梅長蘇。兩人對視一笑,仿佛中間的十三年全都消失了。
這一段更喜歡小說中的鋪墊。看起來更流暢。而蕭景琰在梅長蘇府外摔下馬又原路折回的場景我記了很久。
胡歌的演技越來越精湛。看完這部電視劇之後,已經記不起李逍遙的模樣了,滿心裡只有一個想法,胡歌的身子骨是不是風一吹就倒下了?
時隔十年,胡歌依然帥,可他沒有固步自封,他說他是個演員,他做到了。
王凱負責劇中的哭戲,相較《偽裝者》,更喜歡他的古裝形象,每當他提及小殊那副欲落淚的模樣,都讓我不由自主地喜歡上這個演員。
劇中的每一個人物性格鮮明,即使是反派也有頭腦有個性有演技。連擔任小角色的幕後團隊們也盡心盡力的詮釋自己的人物。
幕後團隊對原著的尊重也是讓人喜歡的。很多小說翻拍喜歡大改亂改,改得亂七八糟,反倒失去了原先小說黨的期望。而原著小說的成功肯定不是偶然,把劇情都改寫了還有什麼可看的呢。《琅琊榜》沒有魔改,反倒把小說裡的遺憾填滿了,雖然也有不足,但誠意已足夠。
《琅琊榜》結束了,心中那份情義猶在,如果看完一部電視劇,從中什麼也沒得到的話,那是件很遺憾的事情。
這部電視劇至少讓我知道,國產劇也可以做的那麼良心,古裝劇的道具臺詞禮儀也可以安排的那麼到位,只要用心去做,沒有什麼是成功不了的。
剛開始放1、2集的時候,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幾近撲街,它沒有在湖南衛視放映,是北京上海兩臺同時放映,收視率看似很難提升,可在國慶期間收視率發生的逆天的轉變。
《琅琊榜》一躍而成收視第一,遠遠甩開同期播放的所有電視劇。網上好評不斷,豆瓣評分穩居9分以上,並只在9.2和9.3分之間徘徊,在微博每天掛在熱搜上。
一個尊重原作的劇本,一個用心的班底,一部好劇,一些好演員,肯定不會被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