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琅琊榜》翻拍電視劇一開始我也是拒絕的,後來電視劇出來以後就成了死忠,住的地方沒WIFI花流量也要看,安利給身邊的人,她們差不多都有在看,評價也都是良心好劇。電視劇播完以後我們都不約而同地二刷三刷,我朋友一個假期整整把《琅琊榜》和《甄嬛傳》一起刷了五遍,她還不是演員的粉絲,純劇粉。後來《琅琊榜》要拍第二部,本來以為會是前傳,好想看言侯林燮皇上他們仨年輕的時候,結果現實戳破了我的幻想。
全新的故事,全新的演員,這是一個你沒見過的全新版本,什麼什麼,居然還有黃教主,害怕害怕,溜了溜了,實在不敢相信,男演員這麼多何必挑一個「霸總」,身邊沒人看第二部,要麼追韓劇日劇英美劇,要麼是像我這種看慣了電影不常追劇的。就算看到網上有人說黃教主這回沒拖後腿也沒什麼興趣,僅僅是沒拖後腿罷了,我平時看電影知道一個好的導演能把演員調教得有多厲害,而且這位演員本身並不是一塊爛泥,他演戲過關是應該的。
看著劉昊然現在資源越來越好,各種嶄露頭角,但是對比《妖貓傳》裡白鶴少年的造型,這部劇裡造型真的很一般,沒有突出優勢。追劇的主力軍是誰啊,是女性啊,在網上刷熱度流量炒話題的第一生產力是誰啊,廣大年輕的女孩子呀,你拿一部中年油膩男子主演電視劇吸引她們的注意力,是愛豆不好看了還是自己太閒了,再加上正午陽光一貫不會營銷打廣告,《琅琊榜》完全是口碑撐起的慢熱型,然後到最後大爆那天的,這其中有多少路人被口口相傳的高評價吸引過來。
這樣的消息從哪兒來,是網絡,是紮根於網上的戰鬥少女們自發組成的水軍,更不用提主演胡歌的粉絲基礎了,劇沒出來之前,翹首企盼的除了書粉就是胡歌的粉絲了吧,天時地利人和,第二部一樣沒佔,靠黃教主是不行了,能熬到劉昊然大紅大紫那天帶一帶人氣,再加上質量過關的話是不用怕時間的考驗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然後,黃教主想挽回口碑,光靠這麼一部劇是不夠的,還得沉下心來琢磨琢磨演技了。
比起琅琊榜,偽裝者才算是火,於是琅琊榜借著偽裝者的東風進入了大眾視野,但是琅琊榜在播出期間,數據算不上能打,但是熱度夠,有以下幾點原因,營銷做得好,那兩年正值腐向當道,光是梅長蘇和靖王的cp就有很多人吃,正午的營銷手段還是很牛的。胡歌本身就有一定的流量,本身能吸引到一部分人,但是讓這部分人堅持下去的,還是琅琊榜本身。觀眾看到的太多了,於是琅琊榜的「清新脫俗」讓觀眾自願成為水軍。
其實給這部劇貢獻話題的人不一定看過全劇,可能也只是看了幾個自己感興趣的片段。其實劇好不好不用看完全部,從演員的配置到服化道以及後期,很大程度上就能知道一部劇怎麼樣,但也有例外,比如十月圍城,十月的演員配置還算可以,一眾老戲骨加幾個年輕演員,但是濾鏡太假,就給人感覺很low,綜上,沒有偽裝者2打頭陣是營銷的失誤,沒有腐向cp就缺失一定的熱度。
以及正午真的不應該接受黃曉明,這人認真演起戲來還是有那麼幾分樣子的,但是就像很多人因為楊冪不去看繡春刀一樣,在播出前,黃的存在本身就消磨掉了一部分人的興趣。最後,這兩年確實沒有那些年佔的比例大了,觀眾還是多少有點選擇性的。